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繼絕存真:他們讓瀕危的善本古籍重煥生機(圖)

【古籍重印·傳統文化的一縷心香】

不久前,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贈書儀式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舉行,來自古典文獻專業的60多位師生都收到了一套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其中收錄的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刻本《文選》、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刻本《楚辭集注》、金刻本《莊子全解》等典籍,大多是師生們耳熟能詳卻無緣一見的善本。如今能把這些書真切地捧在手上,即使只是影印本,也實屬難得。

上海一家古籍書店內的精品圖書。銳藝攝光明圖片/視覺

為保護善本,圖書館等藏書機構的古籍借閱規則非常嚴格,很多學人因此吃過「苦頭」。但如今,通過影印、點校、數字化等方式,珍稀善本得以走出書庫,化身千百,進入圖書館的借閱區、擺上學人的案頭。如何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把經典挑選出來,使中華文脈得以傳承,成為古籍出版的重要使命。

影印:藏用兼顧,傳本揚學

「俗話說,紙壽千年。隨著時光的流逝,傳世古籍越來越脆弱,影印、點校、數字化等出版形式,既是對這些古籍的再生性保護,也使古籍能方便地為今人所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劉玉才說,傳世經典是古人寫的書,也是古人讀的書,能拉近今人與古人間的距離,讓我們感受到先民的溫度,不僅文史學者需要研讀,每個普通人也應該有所了解。把蘊含在這些經典中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是對古籍最好的保護。

近些年,出版界影印了不少古代編纂的大型叢書、類書,文淵閣、文津閣、文瀾閣三種版本的《四庫全書》都有了影印本,再加上《中華大藏經》《地方志集成》《敦煌吐魯番文獻集成》《清代詩文集彙編》等新編大型叢書,文史研究的文獻資源空前豐富。

影印文津閣本《四庫全書》內頁。 光明圖片

除了求大、求全的「全書」「集成」,一些選目精當、體量適當,著眼於日常使用和閱讀的古籍出版項目也應運而生。

2002年8月,《中華再造善本》編纂工程啟動,在全國範圍內甄選傳世孤罕且學術價值較高的善本圖書加以模擬再造。2008年,收錄了700餘種唐、宋、金、元善本的《中華再造善本》一期工程完成;2014年,收錄了500多種明、清時期以及少數民族文字珍貴古籍的《中華再造善本》續編出版。

「《中華再造善本》選目時提出了『繼絕存真,傳本揚學』的指導原則。凡選一書,一要看其版本價值,二要看其學術價值,兩者結合,互為表裡。」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李致忠說。

2013年,「古籍珍本叢刊·天津圖書館卷」率先出版。與《中華再造善本》不同,這套叢刊由國內外數十家重要的藏書機構各自遴選其珍貴的古籍,根據統一的體例要求,分別出版。目前,除了天津圖書館卷,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卷、澳門大學圖書館卷、安慶市圖書館卷等已經問世,名槧佳刻,各具特色,受到學界關注。

從2016年開始陸續出版的「國學基本典籍叢刊」,所面向的讀者範圍更為廣泛。叢刊由專家參與擬定了包含100種古代經典著作的選題目錄,底本也經過精心挑選,部分典籍還配有名家導讀,「重要典籍的重要版本」成為其突出的特點。

中華書局影印的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是文史學人、傳統文化愛好者經常查閱的工具書,50多年來已經發行了百餘萬冊。從最初的只有筆畫索引,到後來增加音序索引,再到現在的「注音版」,雖然底本沒變,但使用這部書的讀者感到越來越方便。在該書責任編輯秦淑華看來,如果在編輯策劃的時候充分考慮到讀者的需求,古籍同樣可以擁有廣闊的市場。

工作人員在裝訂影印文津閣本《四庫全書》。 光明圖片

點校與數字化:創造轉化,走近大眾

2015年11月,幾經斟酌,中華書局市場部副主任李忠良在出版社的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則「徵集重印書書單」啟事:「小夥伴們,中華書局出版的部分古籍學術類圖書,由於印量少、多年未重印等原因,影響了你的研究、閱讀,或收藏。去圖書館查閱,或又有路途遙遠,館藏不足等問題。書局為解決這個問題,誠意在這裡徵集您認為可以重印的圖書書名及作者。」這則啟事很快在微博和其他社交媒體傳播,《文獻通考》《世說新語箋疏》《清史列傳》、「歷代紀事本末」系列等點校本古籍被網友們反覆提及。

「點校整理本古籍,既是中華書局出版的重點領域,也是更便於當代讀者閱讀的版本。」李忠良介紹,點校整理本古籍通常由各領域的權威專家主持整理,一般會採用繁體豎排的形式,以盡量保持古籍的原貌。為方便普通讀者閱讀,出版社會在權威版本的基礎上,對點校本的註釋、版式等方面進行調整,推出更為「親民」的版本。比如,中華書局出版的點校整理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既有學術性較強的繁體豎排版本,也有簡體橫排的大眾普及讀本。

李忠良說,之所以要向讀者徵集對重印書的建議,一方面是編輯對有些書的斷檔情況不了解,另一方面則是編輯雖然知道某些書已經斷檔,但對於它們的市場前景心存顧慮,不敢貿然重印。而對於那些需求量不大,一時難以重印的書來說,逐漸成熟的古籍數字化出版,滿足了一部分讀者的需要,也免去了出版社的經濟壓力。

中華書局2016年推出的中華經典古籍資料庫,將過往出版的點校整理本古籍彙集起來,以數字化的形式集中呈現,目前總量已達到7.5億字,其中就包含一些斷檔多年的圖書。

和中華書局一樣,很多古籍出版社和藏書機構都在積極推動古籍數字化。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不僅建設了《中華再造善本資料庫》,而且已將歷年出版的3萬多種影印古籍全部數字化。今年2月,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與上海圖書館、天津圖書館、浙江圖書館、雲南省圖書館聯合在線發布了1萬餘部古籍的數字影像,加上此前已發布的資源,大眾可通過互聯網免費閱覽的古籍,相當於6部《四庫全書》。

「現在,足不出戶就可以將高清的善本書影盡收眼底。」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博士生高虹飛,有過多次到校外圖書館查閱古籍縮微膠捲的經驗,這些在線古籍影像資源的出現讓她十分感慨。

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志清設想,未來,出版社的點校本古籍資料庫和圖書館的古籍影像資料庫也能夠「聯合」起來,在同一個資料庫中,讀者既可以查閱點校本,又能看到與之對應的古籍影像,那將使古籍資料庫建設呈現全新的局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