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代才子的「詩詞大會」,您不來看看?

在古時,創作詩詞歌賦不僅是才子佳人們的主要生活內容,也是很多王公貴族的愛好。典籍上,不乏由皇帝舉辦詩詞大會的記載。康熙第六次南巡,途經魯南重鎮台兒庄時,就舉辦了一次「詩詞大會」,奪魁者的人生軌跡也發生了變化。

康熙南巡舉辦詩詞大會

歷代皇帝到各地「巡幸」是經常發生的事,這是帝王的一項重要禮儀活動。不過,清朝康熙皇帝即位后,在1684年、1689年、1699年、1703年、1705年和1707年連續六次南下,次數之多,歷史罕見。

康熙每次南巡都考察黃河水患,沿途體察民情,減免受災地區的錢糧賦稅。康熙帝每到一處,也告誡大小官員「當潔己愛民,奉公守法,激濁揚清,體恤民恤」。當然除此之外,康熙還有其他的目的:利用南巡之機,接見漢族耆舊及致仕官員,籠絡人心,穩定統治。

1707年正月,康熙皇帝告諭吏、戶、兵、工部將南巡,重申歷次南巡諸項禁令。《清史稿·聖祖本紀》載:「四十六年(1707年)丁亥春正月丁卯,詔:『南巡閱河,往返舟楫,不御室廬。所過勿得供億。』」年近六十的康熙皇帝自暢春園啟行,皇太子胤礽、皇長子胤禔、皇十三子胤祥、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祿,康熙皇帝的老師、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陳廷敬以及水利專家、河道總督張鵬翮等一干文武大臣隨駕陪侍,加上侍衛、嬪妃,浩浩蕩蕩,經東安、武清、靜海、青縣、滄州、東光等地,於農歷的二月初一日進入山東境內,首停德州第六屯(今屬夏津縣)。

山東官紳氏族及民眾十餘萬人迎駕,為免除通省舊欠錢糧謝恩。康熙一行經聊城、汶上、濟寧、嶧縣韓庄閘進入台兒庄運河段,停泊在台兒庄。康熙皇帝到達台兒庄運河時,已是陽春三月,此時的運河兩岸春光明媚,草木萌發,河岸的垂柳隨風搖曳,遍地的野花開得奼紫嫣紅,春意盎然。這給久居京城的康熙帶來了新奇之感,加之當時的台兒庄已成為兗州、徐州兩府之間的一個繁華富庶的城市,而且頗具江南水鄉的風光,康熙決定駐駕台兒庄。在此期間,康熙做了兩件事:

一是召見告老還鄉的官員曹自新。曹自新聽說康熙大帝南巡路過台兒庄,便事先相約周邊數州的士紳民眾不下10萬人,在此迎鑾吁恩。康熙讓曹自新上船覲見,詢問農事水情。曹自新向皇帝陳述彙報水患,洋洋數千言,康熙帝聽后,龍顏大悅,當場拍板解決問題,命令張鵬翮立即勘察河道,從國庫劃撥銀錢修築堤壩。

此事在《清史稿·聖祖本紀》有記載:「二月戊戌,次台庄,百姓來獻食物。召耆老前,降詢農事生計,良久乃發。」在地方史志《嶧縣誌》也有記載:「遠近聞之大歡,既感激聖恩,又誦自新之義,以為不可忘也。乃為立石於房亭河上。至今河流久涸,堤岸無廢,而豐碑巍然猶峙立河干雲。」

二是舉辦詩詞大會。康熙皇帝在台兒庄舉行詩詞大會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附近幾十個州縣的文人墨客聞訊后紛至沓來,薈萃台兒庄,人數達到700人。他們苦思冥想,揮毫作詩,向皇帝進獻詩詞達到2000多首。康熙帝從中選取21人的詩詞御覽。當看到李克敬的詩詞《雅頌八章》時,首先被那行雲流水、遒勁有力的書法所吸引,再加之駢體文的頌詞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鏗鏘有力,康熙頓時來了興緻。李克敬在《雅頌八章》中寫道:「承天撫世,稽古帝王,書契以來,未有穆穆我皇。……祝吾皇億秭,自我民聽視,惟萬年萬世,與天無止。」(《皇雅》)李克敬還寫道:「皇矣聖帝,亘古一君,治軼頊嚳,德邁華勛……歡祝雷動,齊壽蒼旻,億萬斯年,沐我皇仁。」(《聖頌》)

《雅頌八章》盛讚了康熙登基以來的豐功偉績。康熙帝看后,龍顏大悅,連聲贊道:「妙哉,妙哉!不僅詞佳,書法更妙,甚合朕意。」於是欽定為第一名。《嶧縣誌》載:「歲丁亥,聖祖仁皇帝南巡,進詩台庄水次,時獻詩賦者六七百人,進呈二十一卷,欽拔(李克敬)第一。」

當時,康熙親自召見了李克敬,李克敬倍感榮幸之至,受寵若驚。從此,李克敬在山東名聲大噪,猶如現在的明星一般。李克敬的好友唐建中曾賦詩讚道:「小東縱橫才海江,小東狂狷幾中行。天子知之留玉堂,兩朝報國唯文章。」

宦海沉浮的詩詞大會「冠軍」

在詩詞大會中一舉奪魁的李克敬是何人?此後的人生軌跡又如何呢?

李克敬,字子凝,號小東。1659年出生在嶧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嶧縣誌》載: 「(李克敬)生而穎異,五歲能誦尚書,八歲了五經,十歲能屬文賦詩,弱冠已為通儒,補博士弟子員。才滿山左,久且滿天下。」

1674年,嶧縣新任知縣周祚增通過拜訪鄉紳名士,得知李克敬聰慧過人,博古通今,於是派人把他叫來。先是以孔孟經典考他,李克敬皆對答如流。后又以《鄉愁》為題,命他作詩一首。李克敬雖然只有15歲,也沒離家出過遠門,但是父親常年漂流在外的感受他是知道的,於是他吟誦道:「愁人不能寐,欲寐轉彷徨。方止思鄉淚,閉眼即故鄉。驚魂以一斷,寒宵萬里長。頑身飛不去,好夢送凄涼。」李克敬因此在嶧縣有「神童」之稱。

可是在每次的鄉試中,李克敬卻都是名落孫山,榜上無名。科舉屢試屢敗,李克敬極為沮喪,為生活所迫,李克敬先後在嶧縣和附近州縣以教書為生。

1707年,當聽說康熙皇帝在台兒庄舉辦「詩詞大會」的消息時,年已48歲的李克敬意識到這可能是改變自己命運的一次機會,連夜收拾行囊,趕赴台兒庄。在詩詞大會上,李克敬文思泉湧,採用詩經體寫下了洋洋千言的《雅頌八章》,並一舉奪魁。

李克敬成名后,決心走「學而優則仕」之路。1708年,恰逢山東鄉試,李克敬赴省城濟南應試,力拔省魁。七年後的1715年,56歲的李克敬赴京趕考,會試、殿試連捷,高中二甲第九名,館選翰林院庶吉士,后奉命入值南書房,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李克敬才識淵博,在詩歌、書法、文史上的成就斐然,為官清正廉潔,名氣如日中天。李克敬的所作所為得到了皇帝的賞識,但是卻遭到了同僚的嫉恨,於是有人彈劾他「毀謗程朱」,要求嚴懲。康熙皇帝沒有對他降罪,只進行了申飭(告誡和斥責)。李克敬在官場上不願意隨波逐流,於是他決定急流勇退,上書朝廷,以母親年邁多病為由,請求卸職還鄉。清朝以孝治天下,所以他的請求得到朝廷的批准。

1717年,李克敬回到家鄉嶧縣,應知縣之請續修《嶧縣誌》。李克敬還鄉后孝敬父母,善待弟兄。他母親患有眼疾,有失明的危險,十分痛苦。李克敬四處尋醫問葯,但都沒有良方。他聽說用舌尖舔舐利於治療,就為母親舔舐,直至母親康復。李克敬還在經濟上接濟弟兄,把節省下來的俸祿分給他們。李克敬經常勉勵和要求親朋好友、門生故吏勤於讀書,精於進取。1721年,李克敬再度應召入京,授翰林院編修,參與《大清一統志》的編纂工作。

晚年的李克敬,因仕途不順精神備受壓抑,再加上妻子和女兒先後病逝,給他帶來很大的打擊。1727年,李克敬在北京病逝,終年69歲。

補白

龍門香山寺詩詞大賽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布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稱「神都」,由此建立武周王朝。

武則天非常喜歡洛陽南面的龍門,常到清幽雅緻龍門香山寺遊覽。龍門香山寺始建於北魏熙平元年(516年),原為唐代印度僧人日照的墓地,位於古都洛陽城南13公里處的香山西坳,與龍門石窟的西山窟區一衣帶水,隔河相望,與龍門石窟的東山窟區一脈相連。

武則天稱帝后,其侄子、當朝宰相武三思奏請核准為佛寺,並進行維修,在其上方建有武則天的行宮望春宮,武則天經常在此坐朝問政。

一年春天,春光明媚。武則天率領群臣到香山寺遊覽,她在大臣們簇擁下,興緻勃勃地遊覽了龍門石窟等景點后,到了香山寺石樓底下,武則天滿面春風,神采奕奕,突然來了雅興,對「秘書」上官婉兒說:「今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正是作詞賦詩的好時節,我們何不在此舉行一個詩詞大賽?」「皇上真是雅緻,就按陛下的旨意辦。」婉兒應道。武則天任命上官婉兒擔任裁判點評,勝出者賜錦袍一件。

皇帝旨意一下,上官婉兒立即安排照辦,命令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侍候,將大臣們召集一起宣布詩歌大賽規則。大臣們聞之,認為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都想在皇帝面前顯示自己的才華,並想爭得皇帝的錦袍。於是,大臣們各不相讓。一個個提筆在手,苦思冥想,搜腸刮肚,吟詩作賦。

左史東方虯率先「交卷」,寫下小詩《春雪》一首。婉兒展開宣紙讓皇帝御覽,只見宣紙上龍飛鳳舞,上書:「春雪滿空來,觸處如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武則天看后,非常高興,認為東方虯文思敏捷,才華出眾,立即把錦袍賜給了他。

這時,大臣們也都相繼成詩交卷。上官婉兒一一閱讀點評。當看到宋之問的《龍門應制》時,上官婉兒眼睛一亮,稱讚不已。

宋之問,字延清,名少連,山西汾陽人,唐高宗時的進士,初唐時期的詩人。宋之問創作的這首應制詩,共42句,286字,記述了武則天訪問龍門佛教寺院建築群的事件,文辭華麗優美,特別是詩中最後幾句:「先王定界山河固,寶命乘周萬物新。吾皇不事瑤池樂,時雨來觀農扈春。」他把武則天遊山玩水寫成是深入基層體察民情,並對武則天大唱讚歌,文采飛揚。

上官婉兒看后,呈獻給武則天看。武則天看過大喜,讚不絕口,認為「文理兼美」,並大聲朗讀給群臣聽,大家聽后「左右莫不稱善」。武則天命令上官婉兒,將錦袍從東方虯手中收回,賞賜給宋之問。此時,東方虯剛拜謝過皇帝賞賜,尚未坐穩,錦袍就被奪回。宋之問聞言,立即跪拜:「謝陛下賞賜,吾皇萬歲萬萬歲!」遂接過錦袍。「香山賦詩奪錦袍」也成為詩壇上的一段佳話。

總有那麼一首詩

在某時某刻照亮記憶角落

長按關注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