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醫養生 當代著名中醫們的養生方法

導讀:中醫在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在中醫養生的經驗很是豐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當代名中醫的養生方法,看看中醫們是如何進行養生保健的,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養生

心態平和 精神內守

本研究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名老中醫提倡修性養神,並自身踐行修性養神的方法;在心態調節方面,大多數名老中醫提倡平和自然、淡泊寧靜,並以此作為自身的養生原則。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多年來,此經文一直被歷代眾醫家及養生家奉為最高養生原則。當代全國名老中醫在這一原則的認識上可謂高度一致,在問卷之外,其自身總結的養生經驗中幾乎都對這一養生原則進行了不同程度或不同角度的闡述。如國醫大師周仲瑛即提出「平衡心態,寧靜致遠」的養生原則,可見保持心態平和是養生的關鍵。而干祖望老專家的「童心、蟻食、龜欲、猴行」八字養生原則中「童心、龜欲」四字道出了養心的重要性與具體方法。

至於「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具體方法,推薦「靜坐」養生法的名老中醫也佔一半以上,並有約三分一的名老中醫將靜坐和「存想」,作為自身精神修鍊方法。靜坐是儒、道、佛三家皆推崇的修鍊方法,一般認為,靜坐能使精神內守,調暢情志及全身臟腑氣血功能,且促進疾病恢復。「存想」則是在入靜的狀態下運用意念和想象來排除雜念的方法。兩者都是運用呼吸、意念來調節心神及全身氣血的簡便易行的養生方法。

此外,「養德」也是重要的養神法。《中庸》云:「大德必得其壽」,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一向認同「仁者壽」的觀點;國醫大師路志正、顏德馨教授,及朱宗元、黃世林等名老中醫皆重視「修德養心」;邢月朋老中醫認為,「養生德為根」;張雲鵬老中醫亦提出「三淡養生,仁德為先」的養生原則。可見「養德」是達到「心態平和,精神內守」境界的良好途徑。

改善性格 怡情養性

不良性格易導致情志的改變,從而擾亂人體臟腑氣血功能,危害健康,釀生疾病。《丹溪心法》云:「血氣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鬱,百病生焉。」本研究顯示,53.4%的名老中醫注重修性養神,89.7%的名老中醫提倡寬容,81%提倡隨和,58.6%提倡開朗,自身做到寬容、隨和、開朝的名老中醫分別佔91.4%、77.6%和48.3%;而主張「制怒、隱忍、毋躁」的名老中醫則較少,分別只佔29.3%、19%及31%。可見名老中醫注重性格修養的修鍊,而不主張刻意剋制的方法。

在怡情養性方面,約半數的名老中醫建議人們寫書法和旅遊,自身有此愛好者也佔39.7%及36.2%。當代名老中醫認為,各種興趣愛好,如琴、棋、書、畫、體育鍛煉、攝影、集郵、聽音樂等,對心神都有較好的調節作用,是情志養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飲食多樣 定時適量

《素問·六節藏象論》曰:「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可見五味均衡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條件。如《素問·臟氣法時論》所言:「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與現代營養學提出的食物多樣、均衡理念不謀而合。本研究顯示,81%的名老中醫都強調三餐應均衡搭配,認同素食較少,僅有7位;多數名老中醫自身無專門食用養生食品(79.3%),多主張進食天然食物(53.4%)。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還強調「胃以喜為補」的原則。

《素問·痹論》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79.3%的名老中醫注意進餐的規律性,大多名老中醫認為飲食要有節制、按時定量,不過飽或過飢,贊同「寧餓勿飽」的觀點,而國醫大師干祖望老專家的「蟻食」原則則更為生動地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是盛行數千年的運動養生觀。《素問·宣明五氣》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國醫大師張學文教授提出「心寬腿勤多用腦,粗茶淡飯活到老」的養生原則;國醫大師干祖望老專家的「猴行」也是運動養生的生動概括。本研究顯示,分別有87.9%和62.1%的名老中醫主張以散步和太極拳為術養方法,並自身踐行散步養生,踐行太極拳者也有29.3%。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則推薦並踐行八段錦養生,國醫大師路志正教授和李維賢老中醫也練習家傳八段錦。此外,國醫大師張琪教授的三浴功、丘和明教授的無極功,以及林毅教授自創的女性養生功等等,是他們各自所推崇和練習的功法。

順應季節 規律起居

「天人合一」整體觀是中醫理論最為重要的核心思想,深深根植在歷代名老中醫的養生觀念當中。本研究顯示,93.1%的當代名老中醫主張規律起居,89.7%能做到起居有常。「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黃帝內經》提出的養生原則,也是大多數名老中醫所認同的原則,人體只有與大自然陰陽調節和諧統一,才能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而李可老中醫則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固陽」的觀點,他認為,秋冬的養陰,是指「養收、養藏」,實際上即是「固陽」。

順應四時規律的起居調節,還應注意「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的原則,孫思邈是將這一精神貫徹最好的中醫大家,《孫真人衛生歌》言:「春寒莫著錦衣盪,夏月汗多須換著,秋冬覺冷漸添加,莫待生病才服藥」。《飲膳正要·養生避忌》有「避風如避仇」之說。所以名老中醫對居處的布置等皆比較注重避邪氣,著衣也主張「時慎脫著」。

中醫養生之道

1、飲食調養

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蘿蔔、豬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魚、海參、平魚等食物。這些食物都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

2、慎防「久視傷血」

中醫認為「目得血而能視」,因此長時間看書、看報、看電視等,不僅會損傷眼睛的視物功能,還會使本來就不足的血更虛。一般目視一個小時左右,應適當活動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鬆,以恢複目之疲勞。

3、不要勞心過度

人的血液循環與心有關,大腦的血液靠心臟源源不斷供給,若思慮過度,挖空心思,就會耗傷心血。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虛體質的老年人不可用腦過度。一旦感到大腦疲勞時,就要調節一下,或欣賞鳥語或觀賞風景,使人心情愉快起來,就能很快消除腦的疲勞。

4、保持樂觀情緒→→→

血虛的人時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應振奮精神。當煩悶不安、情緒不佳時,可以找朋友談談心,或聽聽音樂,或看看幽默劇等,爭取主動排解憂愁,使精神儘快振奮起來。

5、藥物治療

積极參加體育,:老年人經常感到這裡痛那裡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血不夠用,血虛老人更是如此。而時常參加體育運動,能加強氣血運行,這樣可減少或避免疼痛。但運動量不宜太大,運動項目的選擇也應以傳統的健身運動為佳,如太極拳、八段錦等,還可進行郊遊、踏青,這樣既能呼吸新鮮空氣,又能活動筋骨。

女性中醫養生的飲食原則

1、合理安排三餐

早餐只吃高纖麥片、低脂鮮乳,尤其是如果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草本曲纖等,不但有助於消除脂肪的過量攝入,而且可以消脂,同時也不會阻礙營養健康的攝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時間內瘦腰,至於肉類、海鮮則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點清淡的,蔬菜要佔大部分。

2、飯後站立半個小時

其實女人腰部發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於工作學習忙,根本沒有時間來合理調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飲食起居。飯後至少站立半小時,可以免去脂肪淤積在小肚子上的煩惱,還省去事後彌補。

3、睡前5小時禁食

減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覺前吃東西。睡眠的時候身體不需要運動,吃下的東西全部會被身體吸收變成脂肪囤積起來。假如餓得受不了,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總結:通過以上小編的敘述相信大家對於當代名醫的養生方法有所了解了吧,那麼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小編希望本文的知識能夠幫助你健康科學的養生,中醫在有悠久的文化我們該相信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