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獲獎徵文選登】核心素養引領的高中歷史教學探究

我們不能夠忘記自己的過去,學習歷史,能夠「以史為鑒」,指導人們社會實踐;能夠「繼往開來」,陶冶人類精神品格;能夠溫故知新」,傳承文化財富。前幾期山長君和大家分享了關於「美術」、「英語」、「地理」等方面的教學智慧,今天山長君將要分享的是關於歷史教學的經驗。

各位看官們,這期山長君要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是核心素養引領的高中歷史教學探究》,作者是來自廣東仲元中學戴世鋒老師。戴老師有著豐富的歷史教學經驗,下面讓我們一起去學習他的教學觀點和教學方法吧。

↓↓↓

歷史和研究歷史的意義,是要總結歷史經驗,汲取歷史教訓,把握歷史發展方向,為現學習實服務。歷史學的意義決定著歷史教育的社會意義,它要求我們重新審視歷史教育的社會價值取向,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重視培養中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筆者以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Ⅰ「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單元複習為例,談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圖片來源於網路

學習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列舉中外歷史重大事件,拓展全球視野,培養歷史時空觀念。

2.通過「合作探究1」,掌握分析歷史原因的基本要素,培養歷史解釋能力。

3.通過「合作探究2」,以「社會轉型」的視角分析歷史,感悟歷史變遷,培養歷史理解能力。

4.通過「合作探究3」,分層次地提升史料實證的能力。

自主學習

請在時間軸上標出19世紀40年代—20世紀40年代,世界史及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

材料 長期以來,很多學者將近代史的基本線索概括為「兩個過程」,即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結合,把變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過程,同時也是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過程,主張以這一基本線索作為指導近代史研究的重要準則。

按照該材料的研究角度來研究近代史,可能會對1840—1919年間的哪些重要事件評價較高?

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反侵略反封建鬥爭。

設計意圖

(1)依託歷史時間軸,培養歷史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是指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繫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歷史學不同於其他學科的最根本特徵是它的時序性,「歷史學家站在現在向過去提問,問題針對的是起源、發展和軌跡,這些都處於時間之中,要有日期來標記。歷史學致力於時間的工作。」[1]時序觀念是發展歷史意識的基礎,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只有放在特定的時間架構下進行審視,才能顯示其意義和價值。

(2)以中外重大事件為基點,設計歷史時間軸,滲透全球史觀

全球史觀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展和統一性來考查歷史,全面探討世界歷史各個時期的時代特徵、發展主流和總體趨勢,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關聯和滲透。全球史觀給當今世界構建一個不同文明之間可以平等對話的平台。全球史觀尤其突出了文化多元共存的合理性,人類各文明之間交往互動的歷史推動意義以及各國家、各民族、各文明平等的發展權利與對其自身的歷史進行「同等的思考和考察」。

圖片來源於網路

(3)運用革命史觀,對時間軸進行「再加工」

革命史觀,就是從現實革命鬥爭的需要出發,從革命者的立場與視野來研究和品評以往革命鬥爭史中的事件與人物的一種歷史觀。其理論基礎源於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根據這一學說,在階級社會裡,兩大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該社會發展階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階級矛盾、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發展,便能把握住歷史發展中最本質的內涵,揭示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性。

合作探究

探究1:歷史的解釋

(原創題)

材料 鴉片戰爭前夕,中英兩國因制度、文化、觀念等差異,導致在處理共同問題時交流不暢,雙方的「對話」成了各自的「獨白」。

——摘編自李冠傑《鴉片戰爭前夕中英交涉中觀念的差異》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鴉片戰爭前,中英兩國「對話」成為各自「獨白」的原因。

中方原因:封建主義,政治腐敗;閉關自守,盲目自大。

英方原因: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工業革命,商品經濟發達

[拓展閱讀]

(1)鴉片戰爭前,中英兩國比較

在國際體系上,的朝貢體系是一種尊卑有序的觀念,英國所處的維也納體系是一種平等原則;在國家類型上,是王朝統治,英國是民族國家。在治理模式上,注重人治,英國注重法治;在價值觀念上,偏好集體主義,英國喜歡個人主義。在這種情況下,對話失敗了,解決問題的最終方式走向了使用武力。[2]

(2)習近平:傲慢和偏見是文明交流最大障礙[2]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鑒,需要秉持正確的態度和原則。[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2014-03-27)]

設計意圖

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能力。歷史「因果關係」猶如一個龐大的關係網路,而不是一個直線發展的因果鏈,更不是一個個孤立的羅列。[1]確立觀念,理清學生既定認知、辨識教科書書寫方式,這些都是「因果解釋」教學時必要打通的關節。此外,若能針對此概念訂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將更有利於教師入手。

英國歷史教育學者錢伯恩(Christopher Chambers)即根據學生最需要的認識的因果概念訂出幾個層次的理解:能認識或知道為什麼會發生往往有許多因素;能從一段敘述性的說明中找出原因;能就愛那個原因與原因做連結;能將原因組織起來並予以分;能區別一個事件的長時段(趨勢)與段時段(觸發)的原因;能將各項原因依其重要性排出次序、位階。[5]

探究2:歷史理解

(原創題)

有學者認為,1840年以來錯綜複雜的歷史,可以用「從傳統到現代」這一思路作解釋。

材料 鴉片戰爭成為古老封建社會解體的催化劑,使人對西方的認識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影響和推動著近代化的發展,使日益走向世界,也使先進的人在民族危機的深化過程中,逐步踏上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摘編自劉衛川《略談鴉片戰爭前後人對西方認識的差異》

按照「社會轉型」的研究角度,結合所學知識闡述鴉片戰爭后社會的變遷。

政治轉型:從封建社會轉型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經濟轉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被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洋務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引入大機器生產,產生新的經濟因素,近代化的開端。

思想轉型:從盲目自大到開始向西方學習。

設計意圖

(1)歷史理解與社會轉型

歷史理解是指將對史事的敘述提升為理解其意義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認識。社會轉型就是社會結構、社會形態的轉變。廣義的社會轉型,指社會從一種形態向另一種形態的轉變。

狹義的社會轉型指人類歷史長河中一個具體時期和具體領域內社會運行軌跡的轉變。社會轉型的主體是社會結構,它是指一種整體和全面的社會多方面的結構狀況的轉變,而不僅僅是某些單項發展指標的實現。社會轉型的具體內容是結構轉換,機制轉換,利益調整和觀念轉變;在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價值體系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2)社會轉型視角下的「近代化史觀」

現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遷的過程(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變遷過程),其動力是工業化,涉及整個社會的各個領域(如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軍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是一場全方位的社會變革。其核心是經濟的工業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探究3:史料實證

第一層次:

材料 有學者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近代史開始於南京,結束於南京。」

請用史實說明上述論斷

開始:《南京條約》 結束:1949年南京國民政府在大陸的統治結束

第二層次:

材料 落後與挨打究竟是什麼關係?在近代以來的,這似乎從來不曾成為問題。事實上,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知識界自「五四』運動以來對它早已做出了結論,即兩者在邏輯上是因果關係,在時間上是先後關係。傳統文化據說一直是處於落後於西方的狀態,後來終於挨打是勢所必然。先有落後,後有挨打。這種觀念直到今日仍然在佔據主導地位。但反過來看,如果落後就要挨打,那麼,先進者是否就有打人的權利?如果說一國在實力崛起之後就應當擴張領土,欺凌弱國,那麼任何「和平崛起」的邏輯都不能讓別人信服。——摘編自相藍欣《傳統與對外關係》

你如何看待「落後就要挨打」這個命題?它與「和平崛起」這個命題有矛盾嗎?[6]

圖片來源於網路

[拓展閱讀]

對於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講,觀念是最難改變的。要改變一個人、改變一個民族,改變觀念也是最重要的。在「鴉片戰爭」中,如果沒有關注到人觀念的落後,只是一味的強調製度、經濟落後,不利於形成深刻的歷史認識。

縱觀近代史,挨打併非完全都是因為落後。當英國要與我們談判發展貿易問題的時候,我們以天朝自居,拒絕與英國人進行任何接觸;當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我們敢於扣押英國政府的談判代表;當義和團運動興起的時候,我們敢殺外國公使,攻打外國領事館。

我們這個民族封閉太久了,不了解這個世界、更不懂得世界規則,干很多啼笑皆非、荒謬之極的「違規」之事。這些是否也需要反思呢?從一定意義上講,「違規」同樣也要挨打!自我封閉也會挨打!

第三層次:

材料 「反革命思想的實質是徹底否定現代革命;繼續革命思想的實質是把革命當做社會發展的常態,主張革命成功后仍然用革命時期的方法來處理社會事務;后革命思想的要害則把革命當做社會發展的非常態,而把改良或改革當做社會發展的常態,認為革命成功后必須把重點放在建設上。」

——摘編自俞可平《后革命與傳統政治—再讀<顧准文集>》

你同意哪種對革命的態度?並說明理由。[7]

[拓展閱讀]

顧准,上海人,當代學者,思想家,經濟學家,會計學家,歷史學家。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第一人。顧准屬於后革命類型的思想家。后革命思想必然包含改革的思想, 但卻不能反過來說, 強調改革就是后革命的, 因為改革實際上是所有政權在遇到危機時不得不採取的手段。后革命的改革是保存革命價值的改革, 而不是對前革命價值的恢復。[8]

圖片來源於網路

設計意圖

史料實證是指通過嚴格的檢驗獲取可信史料,並據此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歷史論證和探討問題包括:運用判斷、比較、歸納的方法論證歷史問題;使用批判、借鑒、引用的方式評論歷史觀點;獨立地對歷史問題和歷史觀點提出不同看法。[9]歷史思維能力是歷史學科能力的核心,歷史思維能力培養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總之,歷史教學過程需要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使學生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形成作為合格公民應具備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和個性發展。

戴世峰老師的文章以「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單元複習為例,從「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和歷史價值觀」幾個方面講述了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問題。觀點鮮明,分析到位,是具有建設性的教學經驗分享。

山長君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將知識點清晰地串聯起來,並且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將教學意圖傳達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學科學習體系,是非常重要的。山長君相信,各位看官從這些獲獎老師的經驗分享中也汲取了很多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關注廣東省中國小校長聯合會公眾號,山長君將分享更多的教學智慧哦!明天,山長君要分享的文章是在廣東省中國小校長聯合會與《中國小德育》雜誌社聯合舉辦的「核心素養引領下的中國小教育變革」主題徵文比賽獲得一等獎的文章《核心素養下中學政治學科評價構建的實證研究》,作者是來自廣州市番禺區鍾村中學的譚日新老師。敬請期待哦!

參考資料:

[1] [法]安托萬.普羅斯特:《歷史學十二講》,王春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88-89頁

[2]戴世鋒:《社會轉型與歷史教學》,文史出版社,2013年,第54-55頁。

[3]習近平:《秉持包容精神,就沒有文明衝突》,http://big5.china.com.cn/news/world/2014-03/28/content_31927362.htm

[4]林慈淑:《歷史,要教什麼?——英、美歷史教育的爭議》,台灣學生書局,2010年,第352-353頁。

[5]林慈淑:《因果概念與教學問題》,《第二屆廿一世紀華人地區歷史教育論文集》,中華書局,2012年,第8頁。
[6]本題選自黃牧航:《高中歷史科學業評價體系研究》,長春出版社,2011年,第166頁。

[7]本題選自黃牧航:《高中歷史科學業評價體系研究》,長春出版社,2011年,第172頁。

[8]俞可平:《后革命與傳統政治—再讀<顧准文集>》,《天津社會科學》,1998年第3期,第80頁。

[9]廣東省教育考試院:《2014年普通聯考廣東卷語文、數學(文科)、英語、文科綜合考試大綱的說明》,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05頁。

[本文系首批廣州市教育科研協作基地「基於『五環學習法』的特色發展研究基地」成果(批准號:14XZ16)、廣州市教學成果培育項目「用『社會轉型』的視角解讀歷史」(成果編號:M2015A004)、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從做中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13B281)、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區域提升中學歷史教師學科教學素養的行動研究」(項目編號:2013YQJK060)研究成果]

推薦閱讀:

——【獲獎徵文選登】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區域地理教學路徑與實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