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金融科技如何監管?來聽聽央行科技司司長的思考

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已經走在全球前列,在金融科技提高行業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時,金融科技也帶來一些新的風險,給監管帶來挑戰。

近期,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在出席CFA協會主辦的「FINTECH與金融服務的未來」主題峰會時分享了他對金融科技應用與監管的觀察和思考。

李偉指出,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密碼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推動金融業務精細化運作,集約化發展,提升了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便捷性。

但同時,金融科技加速了業務風險外溢,帶來數據資源被濫用、侵犯個人隱私,網路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

如何引導金融科技健康、可持續發展成為監管部門的重要課題。李偉表示,在理念上,要處理好金融科技安全和效率的關係,運用「監管沙箱」機制防範創新風險;對業務穿透式監管防止風險交叉傳染。他還表示,監管科技也是金融科技的重要分支。金融監管部門通過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能夠很好地感知金融風險態勢,提升監管數據的收集、整合、共享的實時性,有效地發現違規的操作,高風險的交易等潛在問題,提升風險識別的準確性和風險防範的有效性。

下附李偉發言節選:

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核心是利用新興技術改造和創新金融產品、經營模式和業務流程,近年來,基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應用蓬勃發展,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效率,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無論是市場的規模還是投融資的總額,已經逐漸成為全球金融科技的領跑者。藉此機會,我想就金融科技與監管談幾點個人的想法,供大家參考。

金融科技的發展這種巨大的變化和帶來的便利。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挑戰,下面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說明。

第一,金融科技加速了業務風險外溢。金融科技能夠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服務的能力,推動傳統金融業快速轉型。然而,由於金融科技背景下服務方式更加虛擬,業務邊界逐漸模糊,經營的環境也不斷開放,使得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傳統金融風險呈現外溢的效應。

1、跨行業、跨市場的跨界金融服務日益豐富,不同業務之間相互關聯、滲透,金融風險更加錯綜複雜,風險的傳染性更強。

2、金融科技利用信息技術將業務流變成了信息流,在提升資金融通效率的同時也打破了風險傳導的時空限制,使得風險傳播的速度更快。

3、金融科技創新產品過度包裝,其風險被其表面所掩蓋,難以識別和度量,風險的隱蔽性更大,傳統的風控措施難以奏效。

第二,金融大數據的風險不斷加劇。在金融科技的助推下,大數據和金融行業深度融合,推動了產品形態、盈利模式不斷創新,數據資源已經成為新的核心競爭力。商業機構對數據的追求近乎狂熱,采數、存數更加常態化,金融大數據潛在風險不斷加劇。1、部分的機構通過搶佔入口和渠道,大量地彙集信息流、資金流、產品流,成為數據寡頭,使得信息泄露風險高度集中,一旦出現問題,不再是單一的數據丟失的問題,而是系統性的數據安全問題,將對個人隱私、客戶權益,甚至是金融安全構成威脅。

2、部分機構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薄弱,在開展業務的同時,往往把自身和掌握的客戶的信息作為資本,甚至是籌碼,將數據資源隨意共享,導致信息被濫用。

3、大數據主要應用於精準營銷、風控管理、金融決策,如果數據中混雜了虛假的信息,就有可能導致錯誤的分析措施、決策判斷,進而可能會引發金融市場的風險。

第三,金融網路安全風險更加凸顯。隨著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金融IT基礎設施逐步龐大、通信網路也更加開放,生產操作自動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導致IT風險也隨之高度的集中,金融網路安全隱患尤為突出,而機構的規模和發展的階段不一樣,他們的安全防控水平也參差不齊,差異較大,風險的窪地效應非常明顯。另外一些機構安全意識淡薄,安全生產管控機制不完善,服務中斷的事件時有發生,業務連續性的水平也亟待提高。從全球範圍來看,近期發生的幾起大規模的網路攻擊事件,或者是信息系統故障事件都表明,金融科技時代,網路安全形勢非常嚴峻。

如何積極地來應對金融科技帶來的上述挑戰,如何正確地引導金融科技創新、健康、可持續發展成為各國監管部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課題,下面我也想就金融科技監管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第一,處理好金融科技安全與效率的關係。金融科技應用正在以高效便利吸引客戶,以安全可靠留住用戶,安全和效率作為兩個重要的因素,可以說是托舉金融科技發展活力的兩個翅膀。正確應用金融科技,要求我們把安全和效率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統籌地考慮,一方面沒有絕對的安全,過度地注重安全措施而忽視金融科技發展的效率,可能會限制科技創新的活力。而另一方面,也不能無底線的來追求效率,枉顧安全,而導致金融科技無序發展,引發消費者人身、財產的一些損失,個人隱私的泄露這樣一些風險。因此,我們要從觀念上強化安全意識,在確保金融科技安全底線的基礎上,不斷地追求創新效率,建立健全金融科技風險防控的體系。

第二,運用「監管沙箱」來防範創新風險。作為新興的業態,金融科技給金融業引入了新的風險,成為全球範圍內金融監管部門關注的焦點,有的國家採取了限制性的監管方式,根據金融科技的金融本質納入現有的監管體系進行監管,而有的國家是適度地監管,審慎治理的原則,通過建立科技創新的檢驗機制來平衡創新和風險的關係。作為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的領跑者,我個人是這麼人為的,對監管模式的創新和探索,其實也是更加急迫,因為你跑得更快,可能會更早地遇到一些新的東西,新的問題,所以監管的工作和挑戰也更加巨大。

我個人認為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提出的監管沙箱模式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監管的探索,是值得借鑒的。監管沙箱通過提供一個縮小版的真實的市場,允許企業對創新的產品、服務模式進行大膽的嘗試,及時地發現並且規避產品的缺陷和風險的隱患,監管者也可以通過測試來掌握創新的本質,有效地評估風險,決策開放的範圍,並判斷對現有監管規則的影響。從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促進金融科技創新,引導金融科技向有利於消費者權益的方向來發展。

第三,運用穿透式的監管方式來防範業務風險。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加劇了混業經營的特徵,不同種類的金融業務之間盤根錯節,相互交織,相互牽耗,使得業務形態多樣、易變,不易準確辨識業務的本質。有的金融機構提供的創新服務或者是產品,分段來看是符合監管要求的,但是綜合起來看,其業務的本質,則可能就會發現一些問題,包括侵佔挪用資金、違規交易操作、虛假誤導宣傳等等,因此要強化綜合監管,積極運用穿透式的監管手段來追根溯源,強化監管滲透的深度、廣度和頻度,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在業務鏈條的關鍵環節嵌入監控探針,實時採集風險信息,抓取業務特徵數據,對業務流、信息流、資金流進行多層次、全方位地分析,透過創新表象來分析金融業務的本質,把資金的來源、中間的環節,以及最近的流向串聯起來,來全流程的識別業務風險。在業務交叉領域構築金融風險的防火牆,嚴格准入條件,業務資質和業務規則,有效促進突出的風險點,切斷風險傳導的路徑,防止風險的交叉傳染。

第四,運用監管科技提升金融監管的能力。近年來金融創新層出不窮,給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方式、技術和流程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監管科技應運而生。作為金融科技重要的分支,監管科技的本質是採取新技術,在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之間,也就是被監管機構之間,建立起可信賴、可持續、可執行的監管協議與合規性的評估機制,旨在提高監管部門的監管效率,來降低金融機構的合規成本。從監管角度看,金融監管部門通過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能夠很好地感知金融風險態勢,提升監管數據的收集、整合、共享的實時性,有效地發現違規的操作,高風險的交易等潛在問題,提升風險識別的準確性和風險防範的有效性,從合規的角度來看,金融機構採取對接和系統嵌套等方式,將規章制度、監管政策和合規要求翻譯成數字協議,以自動化的方式來減少人工的干預,以標準化的方式來減少理解的歧義,更加高效、便捷、準確地操作和執行,有效地降低合規成本,提升合規的效率。這是對監管的一些認識。

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給金融業注入了新的動力,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正確地處理安全與效率之間的關係,在深入挖掘科技驅動金融創新發展潛力的同時,合理地採用監管沙箱,穿透式監管等手段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積極地運用監管科技來提升監管和合規的效率,推動金融科技健康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的共同目標。

21世紀經濟報道及其客戶端所刊載內容的知識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信息請點擊此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