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傳統書房中的修身之道

傳統書房坐具正是通過其自身造型的中正,來輔助調整人之身心動作的中與正,以此體現「修身為本」的傳統理念。

明清之前的傳統學問,都是身心性命之學,若非如此,則不足以修身,更不足以齊家治國平天下。人認為人身與自然有密切的關係,「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人身上的十二經絡、奇經八脈和脈絡上的眾多穴位,分別對應著自然界的某些現象,比如時辰和經絡運行的對應規律等。只有使經絡保持通暢,才能保證氣血的正常運行,才能保證精氣神的充足和身心健康。如何使得經絡通暢?那就要端正身體和心理。

正身、經脈與健康

在人看來,人的身體應該是端正和放鬆的狀態,若有歪斜扭曲,則氣機不圓滿,是有缺陷的。的正式傢具尤其是書房傢具,可輔助修正身體,使形端神正,做到正身。身形正才有身勢的正,若身形不正,則身勢倚側,易於使局部肌肉勞損。古代有各種辦法,如以讀書、導引、武藝等活動幫助端正身體,修養身心。六藝的教育中就有許多屬於正身的內容,除了在學習過程和運動鍛煉中保持端正以暢通經脈之外,日常生活中保持端正更為重要。

傳統的衣冠服飾,男子在頭頂抓起髮髻,女子佩帶的頭飾,隨身佩戴的各式玉佩等,都有端正身體的理念貫穿其中。唐宋及明清時期打造的金銀髮飾如步搖等頭部裝飾物,主要作用也是讓頭部保持端正。步搖其實就是「不搖」之意,即不使其搖擺。一旦頭部搖擺幅度過大,速度過快,步搖隨即變化,或者搭在頭髮上,或者相互纏繞摺疊,就會變得混亂難看。所以佩戴這樣頭飾的人就要自覺控制頭部的擺動幅度,而且整體動作要輕緩,才能顯出風度和威儀。身上佩戴的玉佩也是同樣的道理,目的是讓人慢下來、靜下來,而不只是為了聽玉石碰撞的聲音。行動緩慢柔和時碰撞出的是輕微清脆的聲音,動作太大時玉佩就會阻礙人的行動,以此達到控制人身動作的目的。

從太極拳中也可以得到類似的啟發。練習太極拳之所以能夠使身體健康,是因為太極拳的幾大原則中有中正、緩慢的要求,打拳中應做到的松、穩、緩、勻都是以中正為根基。周身中正是習練太極拳始終遵循的一個基本要點。無論動作如何扭轉,身形如何彎曲,如何出拳蹬腳,始終要求做到周身中正安舒。平時的待人接物,也有一個基本要求叫做「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只是為了形象好,而是保持身體的自然端正,才有做人的基本學養,同時適應周身氣血的運行。

日常生活中除了行走,還有站、坐、卧等靜態姿勢,古語說「坐如鐘,站如松,卧如弓,行如風」,行住坐卧各有規矩,不能過於隨意。睡覺之外,坐時最多。為了保證坐時身形的端正,古人總結出一些方法,唐代之前的跪坐與盤坐是傳統的坐姿,前者只要將臀部坐在足跟上就能自然地端正,後者則需要在臀下墊上稍高的墊子才能端正。唐五代之後,高坐具逐漸興起,人們的生活習慣由跪坐改為垂足坐,身形就容易變得隨意而扭曲,這時高坐具的設計就很重要了。古典書房傢具如靠背椅、官帽椅等,無不是用傢具的造型來矯正人的坐姿。過去有不少老先生身板筆直,一派儒雅,被稱作「牌位先生」。現代人的很多毛病就是姿勢不端正導致的,平時歪七扭八,求一時之快,久而久之阻塞氣血、落下毛病仍不自知。

雖然有人認為官帽椅坐著不舒服,但就是這種硬板正當的椅子,被人使用了近千年,器物能流傳數百年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當代生活中很少有人坐官帽椅,一方面是不理解古代椅子的內涵,更是由於人們的生活習慣已被改變。「平常心是道,功在日常中」其實才是修身之道的捷徑。

緩動以持中正

儒家講究的中正不僅是思想行為的中正,更是身體的中正。「站得直,坐得正」是說立身行事,同時也是指坐立之姿。《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端正即威儀,有威儀自然就有尊嚴。《樂記·第十九》:「致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平時待人接物端端正正、彬彬有禮,會被認為有修養,自然能得到大家的尊敬,這種尊敬是靠自身的威儀樣貌獲得的。很多偽君子也扮作道貌岸然的樣子來欺騙人,也是因為他用身形的端正做出了威儀,先讓人在形式上信服,但心地不正,雖藏得了一時卻藏不了一世,最終還是會被揭穿。

端正不只是對坐姿和站姿的要求,在運動中同樣需要保持端正,最重要的原則是動作緩慢,慢才有自信,慢才有威嚴,慢才有氣度,慢才顯得尊貴,如慌亂即為失態,失去威儀,也失去尊嚴。隨緩慢而來的是安靜,能自然地靜下來,在運動中體驗出的靜才是真的靜。快而躁是年輕人的天性,以慢調和才可達到陰陽平衡。年輕人血氣未定時的「躁」,需以慢作為提醒,是一種自然的保護。身體的中與正,是要經過長時間的調整才能達到的。

唐代之前極少見高的凳子,基本都是以跪坐的形式席地而坐,或者跪坐在寬大的床上。唐代前後中原本土所說的床,就像一個寬大的高台,如敦煌壁畫《維摩講經圖》、北齊楊子華所畫《校書圖》、唐代閻立本所畫《歷代帝王圖》中的高床,將人的整個身體托離地面。跪坐的時候可以自然地直立身體,整個上半身都是端正的。盤坐時臀下要加坐墊,否則很容易彎腰向前俯身。如果隨意而坐,則要在身旁放一個矮矮的靠幾,過去也叫做隱几,用來支撐手臂,有長方形的,也有圍著身體後面繞半圈類似圈椅扶手的樣式。這種靠幾能在很多古畫上看到,有出土實物,故宮也有收藏。

《校書圖》

《歷代帝王圖》局部

靠背式高椅的普遍應用是在宋代,與此同時也出現了理學。理學的提出與高椅的設計製作,同屬於「修身為本」理念下產生的不同文化形式。宋代的理學家將器物看作是禮樂的載體,每一件器物都通過造型和應用、陳設來表達和輔助主人自身的修養。椅子造型的正與不正,工藝是否精到,陳設的方式和位置是否準確,都在表明椅子的製作者和使用者是否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

諸般和諧就能夠對身心有益,即以修身為本;如果不和諧則非以修身為本,是很嚴重的錯誤。器物成為對個人修身成果的驗證,正如《二程遺書伊川語》:「……固是,天下無一物無禮樂。且置兩隻椅子,才不正便是無序,無序便乖,乖便不和。」利用器物對身心進行矯正,使之合於自然之道,是自古就有的傳統,只不過到唐宋時期已經逐漸被人淡忘,於是理學家程頤和程顥特彆強調這種內涵,使之在生活日用中得到強化。的傢具,很少有類似西方沙發一類的軟傢具,這也不是偶然的。

將床座加上靠背,對坐的人來說已經不再是唐朝或者之前那種自覺的直身而坐,更像是一種內心渙散之後的被動收攏。唐代之前人們多能自覺地以法度約束自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一種自覺行為。到宋代,物質世界的豐富和法度的遺失使人已經不夠自覺,所以強調以外物進行約束,器物的造型也就相應體現出這種內心思想的微妙變化。北宋器物造型風格的渾厚丰韻,南宋的瘦硬通神,其精神的體現與其詩詞文章、書法繪畫是同樣的風骨,可以從兩宋時期各種不同的器物造型體察到這種共性。這種精神也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書房傢具的造型上尤其明顯,因為書房傢具與文人士子的距離最近。

可以加微信號:2415268456 我們可以一起交流學習紅木相關知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