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醫生原創人工耳蝸漫畫,通俗易懂告訴你!

上圖是一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手術醫生正在將一根直徑在0.6~1.0mm的電極植入患者的耳蝸內。手術對象是一個僅14月大的先天性聽障寶寶。

先天性聽障的孩子一出生彷彿就被上帝按下了靜音鍵,來到了一個無聲的世界。由於是在大腦語言中樞發育前就出現的聽力損失,聽不到正常的語音,自然也發不出正常的語音,這個孩子以後會是一個又聾又啞的殘疾人。這種似乎已經註定了的命運與人生軌跡,對於聽障的孩子與家庭來說,無疑都是很難讓人接受的。幸而得益於人工耳蝸技術的發展,現代醫學可以為這樣的孩子撥開靜音鍵,重新讓他們聆聽到整個世界美妙的聲音與旋律,可以和生命與社會更暢通的交流。

一位浙江醫生就用通俗易讀的漫畫來代替複雜深奧的解剖分析,跟您聊聊人工耳蝸。

耳蝸,每個人身上都有2個,左右各一。耳蝸的構造和生理極為複雜,即便是醫學專業的人士,如果不是耳科專業相關的,看到耳蝸也都是繞著走。

耳廓有收集聲音的功能大家都知道,我們的鼓膜中耳功能是傳遞聲音大家也都了解。那我們的耳蝸呢?耳蝸的作用其實就是把傳遞進來的聲能轉化成神經大腦能夠感知的生物電能。如果沒有耳蝸,聲音對於大腦來說只是一種細微的聲波震蕩。經過了耳蝸的轉化,大腦才能感知世界的聲音與旋律。

那麼耳蝸又是怎麼來轉化聲音的呢?

耳蝸就像是人體內的一座國家大劇院。

所有耳朵接收到的聲樂,都會被傳送到耳蝸內部。

耳蝸大劇院裡面,有很多的毛細胞。

看,這就是毛細胞。毛細胞頭頂上那幾根動靜結合的纖毛,可以接收到環境傳遞過來的代表聲樂旋律的機械運動,然後毛細胞利用纖毛的擺動讓細胞內產生生物電活動。這個過程就像是毛細胞用生物電樂器重新演奏了一遍的接收到的聲樂旋律,不過演奏出來的不再是聲波,而是電波。

胖胖的毛細胞,在靠近耳蝸劇院中心的位置演奏,我們叫他們「內毛細胞」。

瘦瘦的毛細胞,一般在劇場的外圍演奏,我們叫他們「外毛細胞」。

演奏低音部的毛細胞頭頂的纖毛長,一般都是在耳蝸大劇院靠近蝸尖的層面,演奏高音部的毛細胞頭頂的纖毛短,並且都在遠離蝸尖的層面。

一個耳蝸內,大概有3500個內毛細胞和12000個外毛細胞。

其中低音部的毛細胞多,高音部的毛細胞少。如果大範圍的毛細胞受到損傷造成神經性耳聾,劫後餘生的高音部毛細胞數量非常稀少。

所以突發性聽損的患者,低頻聽損的病情比高頻聽損的病情要容易好轉。一些雜訊損傷的聽損,也大多會先表現在高頻段聽力的損失上。

眾多的毛細胞各司其職,如同一個交響樂團。

毛細胞重新演奏后形成生物電信號會通過毛細胞腳下的神經突觸傳遞給耳蝸神經。

人體內的耳蝸神經纖維一共有30000根,內毛細胞經常1個細胞就獨佔近1根神經纖維,而外毛細胞經常個10幾個一起合用1根神經纖維。這些神經纖維最終集結成更為粗大的耳蝸神經電纜,把美妙的聲樂與旋律,用生物電衝動的方式,傳入我們的大腦,我們也才最終有了聽力。

人工耳蝸

其實人工耳蝸就是用一種人造的電極來代替毛細胞把聲波演奏生成生物電波的裝置。

一般要裝人工耳蝸的,基本都是耳蝸裡面存活著的毛細胞已經很少,甚至幾乎絕跡的。

人工耳蝸的電極安裝到耳蝸大劇院的橫樑上之後,就會代替毛細胞來進行演奏,之前的「毛細胞交響樂團」藝術家們演奏的音樂,就變成了現代機械電子樂器演奏的音樂。

環抱著中軸的電極會把生成的電刺激傳遞給原有的耳蝸神經纖維。

人工耳蝸的電極與通道:

耳蝸植入體抱向耳蝸中軸的腹側,有一個個裸露的金屬面,這就是電極。

相鄰的耳蝸電極之間,以及耳蝸電極與蝸外電極之間形成的1道電流迴路,就是1個聲電通道。電極數量和通道數量並不完全相等。但是更多的電極數量,總是意味著可以形成更多的聲電通道。

最早的人工耳蝸只有一個刺激電極,僅僅形成一個電流通道,也就只能刺激單一區域的神經節點。

彷彿一位孤獨的演奏家,獨弦琴……

從無聲世界跨越到有聲世界是一個偉大的進步。

然而單弦獨奏,相比交響樂團的聯合演奏,其聆聽感受的差異無疑還是非常巨大的。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主流的人工耳蝸製造技術,已經可以在指甲蓋長差不多的耳蝸植入體上安裝16~24個電極,形成相應數量的聲電通道。甚至於有公司研究出用16個電極通過調節電壓改變投射焦點的方式來模擬出120個聲電通道。

而接下來要讓耳蝸中的人工電極產生電刺激,還需要解決2個問題。

一是電極需要產生什麼樣的電刺激,才能模擬出毛細胞原有那紛繁複雜、美妙動聽的神經電衝動旋律呢?

二是拿什麼動力來產生電刺激呢?這也就是要解決人體體內電極能量來源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也是現在的人工耳蝸技術仍然在不斷的研究與改進的地方。我們不能簡單的把普通電子音響設備中傳輸的電信號傳送給我們的耳蝸神經。耳蝸神經和音響喇叭能辨認接收的電刺激信號完全不一樣。這裡人工耳蝸需要用到一種信息編碼技術,把聲波信號重新編碼成一種電脈衝信號。這種編碼技術越成熟,對應的人工耳蝸對言語聲樂的辨識度就越高。

破譯聽覺密碼……

DNA技術的出現讓人類可以叩開破解生物遺傳密碼的大門,而人工耳蝸的信息編碼技術則是人類嘗試著去破譯大腦的聽覺密碼。

第二個問題,電極電能的供應問題。為了避免感染,現在解決的辦法都是跨皮膚能量傳遞,其實就是一種無線充電技術。體外的線圈和體內的線圈通過電磁耦合的方式連接,電磁脈衝不光用來傳遞外部晶元編碼后的脈衝信號,還能傳遞電能。

人工耳蝸是現代醫學科技創造的一項奇迹,是聽力學、醫學、生物醫學、微電子學、材料學、機械學相結合的跨多學科的高新技術產品。最新的人工耳蝸設備和植入技術,還能夠很好的保護耳蝸倖存的毛細胞,保留殘餘的自然聽力。這樣,耳蝸神經不光能接受人工耳蝸編譯的電脈衝信號,還能繼續接受毛細胞純天然演奏出來的生物電信號。這種聽力模式被稱為「聲電聯合刺激」,可以讓聽障患者更好地聽音辨位,提高雜訊環境中的言語識別能力,甚至於提高對聲樂的記憶與鑒賞能力。對於言語中樞發育成熟后才得聽障疾病的患者,如成人神經性聽障患者,聲電聯合刺激的聽力模式是非常適合的。

現在你能搞清楚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區別了嗎?

人工耳蝸是「聲——電——電磁——電」,聲音編碼成電刺激了。

助行器是「聲——電——聲」,聲音放大了。

提醒一下聽障患者,如果打算佩戴助聽器,一定要選擇正規有資質的驗配服務點。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長期塞耳機聽音樂對聽力不好,因為過於放大的聲音會損傷我們的聽力,也就是損傷毛細胞。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創傷非常小,比普通的中耳乳突手術都要小。如果不考慮人工耳蝸高昂的價格,這種集現代科技大成的聽力設備,絕對是我們重度聽障患者的極佳選擇。讓人樂觀的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產人工耳蝸技術的發展成熟,普通家庭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技術的期望正在逐步實現。

— END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