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上海地震科技創新計劃》發布

原標題:《上海地震科技創新計劃》發布

7月28日,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地震局聯合主辦的上海地震科技創新大會在科學會堂召開。會議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科技創新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系列重要部署,落實全國地震科技創新大會精神,部署並推動上海地震科技創新發展。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秦文波等領導出席會議並致辭。

秦文波指出,上海的防震減災工作和地震科技水平對於保障城市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科技和防震減災研究工作的結合是創新價值實現的關鍵。上海的地震科技創新工作要結合上海科技領先優勢,面向科技前沿,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理論與技術,助力上海爭當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市科委將堅持把地震科技創新擺在上海科技創新更加重要的位置,繼續加大對地震科技的支持力度,做好地震科技創新服務,努力實現科研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共同推動地震科技創新發展,為全面促進上海防震減災科技事業作出應有貢獻。

會議指出,上海作為超大城市,具有人口高度密集、資源要素高度集聚的特點,一旦發生地震事件極易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防震減災工作要樹立「有震無震按有震防,大震小震按大震防」、「寧可備而不震,不可震而不備」的底線思維。

會議強調,要牢牢把握住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歷史機遇,充分發揮上海的區位優勢、人才聚集優勢,切實把科技創新作為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根本驅動力和核心支撐,推動發展、謀划未來。

本次大會發布了《上海地震科技創新計劃》,提出「透明地殼」、「韌性城市」、「智慧服務」三大研究方向,在上海及鄰區地下精細結構與海域斷裂構造探測、城市地震災害風險評估和防禦、地震安全智慧服務等方面組織布局一批重點項目和課題。

「透明地殼」:研究方向的重要任務是聚焦地震構造背景和孕震環境,通過空間對地觀測技術的應用,開展上海及鄰區的地殼岩石圈的結構與地下的精細結構探查研究,構建上海及鄰近區域高解析度殼曼三維結構模型,提升地震重點危險區判定的準確性。特別是今年來,對上海產生較大影響的地震都發生在海域,加強東部海域地震構造環境探查,有助於更加科學合理地設定上海的抗震設防標準。

「韌性城市」:研究方向聚焦「應對超大城市多元化風險,保障城市水源、能源和生命線系統安全,建設一個能夠應對各種風險、有韌性的、有恢復力的城市」中的相關的震致災因素。通過網路化分析、神經網路等方法科學評估上海的地震災難風險,研究發展城市韌性理論與技術,推進防震減災工作由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

「智慧服務」:研究方向將依託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創新防震減災公共服務模式,提供更精準、更具時效性的防震減災信息產品,輔助政府決策,指導公眾應對,為破壞性地震發生后「人員傷亡不大、城市運行不癱、社會秩序不亂」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會議同時指出,要通過進一步凝聚上海在科技人才和科技資源方面的優勢,合力推進上海地震科技創新計劃,在面向城市防震減災科技前沿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方面不斷開拓創新;爭取用10年左右的時間,在認識上海地震孕育環境、減輕地震災害風險、提升防災智慧服務方面取得一批有創新突破、可複製可推廣的科技成果。

本次大會還邀請了來自南方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上海市地震局、南京大數據研究院、珠海市泰德企業有限公司等機構和企業的專家學者,分別就計算地震學、高層建築抗震、從空間看地震、上海市地震科技創新計劃、海底觀測大科學工程、大數據時代防災減災的思考、現代地震觀測技術作專題報告。

本市各區科委、地震辦負責人,市地震局科技委委員,有關高校院所的特邀代表及企業代表參加會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