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玩家入局 市場審核趨嚴:新能源汽車激情VS理智

如果說補貼退坡、審核趨嚴等政策讓位市場的舉措彰顯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從嚴」,那江淮大眾的「意外」獲批就更像是一種「從寬」。

這正是眼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真實寫照,既有松也有緊,既有人活得好也有人受煎熬,既是機會無限但也問題多多。

新玩家入局

一對老舊的玩家在全新的組合下,重新入局。

日前,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收到《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大眾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生產純電動乘用車項目核准的批複》,同意建設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暫定名)。

公告顯示,江淮大眾項目總投資為506111萬元,江淮汽車和大眾分別以現金方式出資100000萬元,總投資與項目資本金的差額將通過自籌方式解決,工廠全部建成后形成年產1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能力。

根據約定,雙方合資期限為25年。其間將充分利用合資雙方資源,設立全新自有品牌和商標,拓展國內和國際市場。

雖然更多合作細節還有待完善,合作前景究竟幾何也需要時間來檢驗,但至少截至目前,江淮大眾的身份已然獲得了初步認證。

事實上,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早已暗送秋波多時。

雙方於去年9月簽署諒解備忘錄,第一次公開表態將擬以50:50的比例出資成立一家研產銷一體的合資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出行方案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當時的約定是,力爭在備忘錄簽訂后的5個月內商定並簽署正式協議。

彼時,外界不曾懷疑雙方的誠意。畢竟,江淮汽車一直是車企中少有的沒有與外資廠商合作的主流車企,同時也有新能源汽車的優勢,稱得上優質資產,而在全球市場麻煩纏身的大眾汽車也有著再覓親密戰友以期扭轉局面的迫切需求。

當時唯一的憂慮是來自相關法規的制約。根據的汽車產業政策,一家外資汽車企業在只能有兩家合資公司。因為大眾汽車在華已經擁有上汽、一汽兩家合作夥伴,所以按道理來說,江淮大眾的成立,會使得大眾汽車在華合資公司數量升至3家,與政策相左。

但「僥倖」在於,國家主管部門曾在2015年6月專門針對電動乘用車企業開放單一生產資質,也就是說電動乘用車合資公司可能不在這一政策限定範圍之內。

如今來看,「僥倖」成真。一個有可能向前、有可能向後的故事,最終還是走向了前方。

傾全力投入

將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傾情投入的,不止這兩家。

算上江淮大眾獲批,截至目前,今年已經有8個新能源汽車項目得到發改委批複。而去年全年,獲得批複的企業總共才7家。也就是說,今年不足半年內的批複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批複總量。

正是因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從准入層面放寬申請資質門檻、鼓勵入局信號的釋放。

與之對應的,是參與者的熱情更為高漲。

在不久前的上海車展,新能源汽車成為各家車企的一大主攻方向,總計共有159輛新能源汽車參與,預計今年內上市的新能源乘用車將超60款。

而這些,不過只是第一步。從各車企此前在各種場合的公開表態來看,新能源汽車無疑都是未來的發力重點。

比如,未來5年,上汽集團將再累計投入200億元,推出30款新能源產品;長安汽車的新能源計劃是在未來10年投入180億元,並向市場推出24款全新新能源車型;而吉利汽車則是爭取在2020年,將90%的產能和銷量轉化成為新能源汽車,也就是衝擊180萬輛的銷量……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地在建的新能源汽車項目超過30個,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家170餘家,整體產能超過300萬輛。而根據此前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家原本的規劃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

也就是說,就算接下來沒有新入局者、沒有產能擴充,眼下的水平都已經比國家規劃的3年後的規模超出許多。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已有業內人士開始對目前的新能源汽車擴張提出產能預警。

「汽車企業對地方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比較火爆,各地爭相引入或建設順理成章。」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秘書長田光宇分析指出,今日局面也算是意料之中。畢竟,市場是明朗的,企業又多是逐利的。

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0.7萬輛,同比增長53%。比數字本身更有說服力的是,新能源汽車在2016年得到了市場的接受。

有數據顯示,2015年銷售的37.9萬輛新能源汽車中,僅有8萬輛是私人購買,佔比不過21%。這其中還有約6萬輛的銷量是出自北京、上海、廣東、深圳、天津、杭州六大限購、限行城市。而在去年,私人用戶佔比已達到50%。

「從銷量上來說,從普通消費者的購買來說,新能源汽車去年才正式走入家庭,開始被市場接受。」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普通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態度已經從最初的意願不強、被動購買逐步轉為意願大幅提升。

羅磊認為,當新能源車走過去年的向家庭普及后,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市場驅動新能源車的附屬設施的建設會加快,另一種則是附屬設施的逐漸完善反過來會吸引消費者去購買新能源車。「因而新能源汽車在2017年仍然會是市場的一大看點,仍然會有一些期待」。

冷水照樣有

但即便如此,還是會偶有冷水潑來。

比如,從今年開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市場就透出了一股寒意。春節所在的1月份,新能源汽車共銷售5682輛,同比下降74.4%,環比暴跌94.5%。其中多家車企整月未售出一輛新能源汽車。

當然,這有一定的客觀原因,春節因素和補貼政策調整都直接影響了銷售。隨著此後政策趨於穩定,新能源汽車銷量也從2月開始逐步回升——2月銷售17596輛,3月銷售31120輛。

但即便如此,這依舊是一個尷尬的季度。今年一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的同比增長均出現負數,產量同比下滑7.7%,銷量同比下滑4.7%。與此同時,行業整體營收同比增長6%,低於去年同期平均增速;凈利潤同比微增2%,更是遠遠低於去年同期的25%。

放眼海外,全球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6%。銷量排名前十的車型中,自主品牌僅有兩款車型入圍,分列第七和第十;總銷量排名前十的汽車品牌中,自主品牌同樣僅佔兩席,其中比亞迪更是從銷量冠軍的位置跌落到第八。

其實,比亞迪是受累於新能源汽車低迷的典型代表。根據2016年財報顯示,比亞迪汽車業務全年營收約570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55.1%。其中新能源汽車業務整體收入約為346.2億元,佔整體汽車業務的61%。也就是說,新能源汽車業務對比亞迪集團的營收貢獻佔比已達33.46%,成為支撐集團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

以上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轉載內容並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立場。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