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國內裁判和NBA相比差在哪裡?黑哨太多

首當其衝的是年齡

今年2月底籃協出台了和CBA裁判有關的一項規定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規定是這麼寫的:「年滿50周歲的不再擔任裁判工作。如工作需要,國際級裁判員退休年齡可適當放寬,但不得超過55周歲(職業裁判另訂標準)且體能測試、規則理論考核必須達到規定的標準。」

簡單說就是,CBA的裁判超過55歲便得退休。55歲,擱CBA裁判身上,的確是不小的歲數。但反觀NBA卻很普通。比如NBA名哨巴維塔快74歲時才退休。快退休的「光頭裁判」喬伊-克勞福德,如今已經64歲。他吹罰過313場季後賽,排名現役裁判第一。沒錯沒錯,就是因為鄧肯笑,判罰技術犯規那個人。

顯而易見,在NBA,裁判是越老越吃香,越老越有權威。那為何CBA如今卻是反其道行之?要讓裁判年輕化呢?說到底,還是CBA的非職業裁判制度造成的差距,也是現今籃協推進裁判職業化的無奈之舉:除非你轉職業裁判,不然到55歲就給我退休。

CBA無職業裁判 黑哨+假球傳聞醜化裁判形象

說道CBA的裁判,首先得認清楚現狀,首先一條便是「CBA無職業裁判」。無職業裁判?是的!你沒有看錯!那CBA的裁判是什麼性質?兩個字:「兼職」。

造成CBA裁判是兼職或是「半職業」,主要原因在於這些裁判很多都來自高校甚至體院,有的職稱很高,是教授或副教授。其餘的裁判,有的則是公務員。總之,他們的待遇不差,壓力也不如裁判那麼大。

和自己的工作收入相比,裁判執法CBA比賽的收入並不高。CBA過去每場球執法的補貼是1500元,上賽季調整到2000元,「半職業裁判」2500元。季後賽普通裁判每場比賽的補貼是2500元,半職業裁判3000元。而且,這些都是稅前收入。同時,CBA場次少,每個裁判並不能執法整季比賽。據著名籃球評論員蘇群透露,他計算過,一位最忙碌的裁判,一個賽季最多稅前收入3萬到5萬元。

所以,對兼職的CBA裁判而言,有裁判這份工作自然是好,但卻不一定必須要有。

籃球這項運動是與時俱進,規則也一樣,由於吹罰規則的更新和規則的繁雜,如今的CBA裁判中並不是所有人都吃透規則。結果就是,CBA的裁判更多的是憑藉經驗來吹罰比賽,對吹罰的不細緻導致了昏哨、錯判、誤判和漏判等現象時有發生。

但問題是,新裁判在吹罰上又欠缺火候。據媒體採訪相關專家,培養一個合格的CBA裁判需要8-9個賽季。如此長的培養周期,對CBA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成本。所以,這也成了CBA的兩難。

NBA裁判高度職業化 高科技+案例分析減少冤案

和CBA不同,NBA的裁判全是職業裁判。職業裁判雖然對裁判的素質和能力有很高要求,但他們的收入也比CBA高很多。在NBA,資深裁判執法比賽的補貼是是3000-4000美元,新裁判的補貼為1000-2000美元。如果趕上聖誕大戰之類的焦點戰,裁判會有更多的補貼。加上NBA的場次多、賽程長,年輕裁判可能整個賽季能賺到10多萬美元,最出色的裁判可能有四五十萬美元的收入。

高收入自然會有高要求、高標準。因為是職業裁判,吹罰出現過錯有可能會導致裁判被停賽或是丟了飯碗,所以,NBA的裁判們在業務鑽研上也更下功夫,在吹罰上也是更為嚴謹。

在執法環境上,NBA和CBA也有很大的不同

對於爭議判罰,美國球迷認同的是規則。尤其在季後賽,在爭議判罰屢有出現時,美國輿論的質疑聲和謾罵聲不像CBA這麼大。原因就在於雙方都認規則。球員雖然也會質疑裁判的判罰,但像CBA球員撞裁判、扔瓶子、謾罵裁判的現象卻很少。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