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馮紹峰演打戲不用替身 蔡尚君批從業者智力不夠

6月19日,上海國際電影節與新浪娛樂主辦的「類型電影思考和探索」新浪潮論壇在上海舉行,主持人為清華大學教授尹鴻。

本場論壇由三大部分組成,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潘海天與導演張小北共議科幻片;導演寧浩、路陽,著名作家張大春,演員馮紹峰則在武俠片部分相談甚歡;導演蔡尚君、崔斯韋,懸疑小說作家雷米與和力辰光董事長李力討論懸疑片的現狀與未來。

當天上午,打頭陣的「關於演員,導演有話說」引起熱議,馮小剛、寧浩、徐崢、陸川四位導演直戳演員的本位問題,認為年輕演員應當有行業底線,擔起演員的責任。在以類型片為主題的這場論壇上,馮紹峰表達了「打戲能上應當盡量上」的觀點,以演員身份回答了導演們的寄望。

民族類型:武俠片

馮紹峰演打戲不用替身 門派宗師想收王家衛為徒

武俠片是獨有的類型片種,對很多國人都有深刻影響。

演員馮紹峰也不例外,他透露從國中開始就會上課偷看武俠小說,「說實話,那些數理化還不如武俠對我現在的工作影響大」。成為演員后,徐克、李仁港那種把酒當歌的性情也令他感受頗深,「有時候去他們的會所,都能感受他們對武俠的儀式感和浪漫情懷」。

寧浩也是從小看武俠文學和武俠電影,但他認為,近年來的武俠電影已經顯疲態,「滿世界都是威亞,舞蹈化,神仙化了」,直到看到新導演路陽執導的《綉春刀》,才看到了不同,「我看到了路陽個人的體驗。拍《無人區》的時候,我看到伊斯特伍德對西部片賦予了現實意義,我就想沒有基礎的類型片的時候怎麼辦呢?所以一定是要賦予現實意義的。」

張大春現場梳理了武俠片的歷史沿革,也提到了前不久的太極拳爭議,他總結道,武俠片的疲態主要是展示肉體喧賓奪主,卻忘了武術背後的價值觀。

馮紹峰笑稱,其實徐克導演並沒有讓他展示身體,而總是鼓勵他多做表演上的思考。拍攝《狄仁傑》第一部時,馮紹峰自認是懵的狀態,而老爺徐克總是說「more energy」。電影上映后,馮紹峰在電影院,也會握拳問自己,為什麼沒有釋放更多能量。

說起武俠片的拍攝,馮紹峰還透露十年前吊威亞時,空翻三周后威亞繩斷了。他還講起幾年前與黃秋生合作《鴻門宴》,有一場戲,黃秋生被吊著,整個頭髮都披了下來,遮住了臉,導演眼見黃秋生不用露臉,便建議這段用替身,但黃秋生說:「我這段本來就沒想過用臉演出。」

「雖然演員的身體素質可能不及替身,但替身不一定比你打得漂亮,打戲的時候能自己上就盡量自己上,因為形體也是一種表演。電視劇更多是靠台詞與表情來表演,但大銀幕是要靠整體去表演。」

路陽認為,其實徐克導演早在九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對武俠片賦予現實意義,「沒有過多去展示怎麼練就功夫,而是從江湖到廟堂」。所以他在創作《綉春刀》時,有意加入了小人物對命運的抗爭,在創作第二部的時候,他想到第四個故事才被寧浩認可,因為寧浩認為,第二部無需與前作有時間關係,可以打亂邏輯線來做。

怎麼解決武俠片的疲軟問題?寧浩笑說,可能需要電影總局下一個指標,要求每個導演都拍一部武俠片,肯定會有新故事。張大春認為,武俠片要從俗爛中走出來,需要新的思索,他透露王家衛為《一代宗師》做了長達六七年的田野調查,遍訪各大門派,「王家衛身高一米九,很多宗師都想收他為徒。」

張大春說,他對武俠電影還是很有信心的:「當故事沒有真正剪出來,永遠不知道下一部偉大或糟糕的武俠片在哪裡。但很多導演從想拍到拍,在我們抱著『武俠電影還能怎樣拍』的想法時,武俠電影是不會沒落的。」

塔尖類型:科幻片

張小北談科幻題材審查困境 國產科幻還靠大製作

在很多人看來,科幻片是類型片金字塔的塔尖。

而在,這一類型方興未艾。在張小北看來,當下科幻片的現狀與好萊塢1985年-1990年間的科幻片狀況很相似,正是從實體模型到科技轉化的過程,這一過程帶給國產科幻片兩大難題,第一個是技術的不自信,另一個則是文化的不自信。

「技術自信是可以被解決的,可以戰略性放棄,或者做全球採購,現狀是我們沒有辦法看到觀眾看到科幻電影的反應。」張小北說,這種不自信不僅是中西文化壁壘,更多的是的現代化水平。

科幻作家王晉康發現,美國科幻改編自小說的近半。其實,科幻文學從90年代開始,已經留下了大量可供改編的文本,但他曾與《科幻世界》主編討論過科幻小說影視化的問題,對方擔憂,國產科幻電影可能會「似模似樣,卻沒有靈魂」。

如何解決科幻片目前面臨的尷尬?潘海天認為,很多人太關注好萊塢的成功大片,但真正應該關注的是成功之前死掉的那些小型科幻片,這也是目前的國產片可以借鑒的地方。

但張小北的觀點有所不同,他認為科幻片從B級片升級為主流類型,是從《星球大戰》的成功開始的,在很難有這樣的路徑,「應當從大製作開始,這樣可以帶動基礎製作,像《尋龍訣》就留下了幾家重要的公司、團隊,我們的新片也有受益。」

除了硬體問題,科幻片面臨著世界觀、電影制度的差異。張小北透露,他執筆的《球狀閃電》第一版劇本交上去后,就收到了全文審查的要求,這在電影審查過程中,就是一種黃燈信號。此外,潘海天指出,科幻電影的世界觀多為悲觀主義,這與國產片的情感要求和傾向都不符合。

幾位業內專家都認為,科幻電影從源頭不缺創意,缺的是一步步完成和走向市場的原始累積,建立科幻電影市場契約。張小北總結道:「科幻電影是電影工業的塔尖,這個類型要發展起來,首先要建成電影工業的金字塔。」

大師類型:懸疑片

蔡尚君批從業者智力不夠 公安題材面臨審查準線

懸疑片領域出產過希區柯克、大衛林奇、達拉邦特等多位大師級導演,作為商業片的一個分支,它的可看性和藝術性結合程度相當高。

在崔斯韋看來,國產懸疑片很難出現重大作品,是因為犯罪的根源怎麼去思索就是根本的命題,「而很多電影還是在娛樂,沒有刺痛感,這還有什麼意義?」他還以在大賣的《摔跤吧!爸爸》為例,指出國產懸疑片最缺乏的就是對現實的觀照。

和力辰光董事長李力則對崔斯韋的觀點表示贊同,他曾參與出品《小時代》系列,但接下來會注重創新:「難道我要繼續拍《小時代5》嗎?肯定不會!」但雷米也指出,涉及公安題材的電影,創作者面臨著某些無法逾越的準線:「觀眾都對犯罪題材有好奇心,但創作者卻要把握刑事偵查部分的內容尺度,思索怎樣取捨,來實現邏輯的圓滿。」主持人尹鴻十分認同:「涉及公安的作品確實是比較難過審查,其實我們是敬愛公安職業的,但電影藝術內容需要這些展現,確實是很難取捨。」

而導演蔡尚君認為,行業整體的問題,在於「從業人員的智力不夠,不夠純粹」,他表示很多創作者在資本面前都不知所措,失態地跟資本媾和。「你在資本面前先垮了,那你被他們控制太容易了。電影人不提升自己靠什麼都沒戲。」雷米也對「創作者智力不夠」的觀點表示認同,他直言現在大多數打著懸疑類型作品的網路作品,其實都是披著懸疑外衣的愛情故事。

論壇的最後,主持人清華大學教授尹鴻總結道,很多人總想著疊加不同的類型,猜測觀眾們愛看什麼,實際上把每個類型做到極致,才是當前類型片創作者最應當去思索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