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在故宮修文物》出版:擇一事,終一生

說到工匠精神,大家往往第一反應是日本。可是,在,有更極致的工匠和更高層面的工匠精神——在大時代的背景下,一群身懷絕技、妙手回春的文物修復師,默默地固守「冷宮」一隅,日復一日地打理著價值連城的「國寶」。他們是故宮里的鐘錶匠、青銅匠、摹畫工、木器工、漆器工……一代一代薪火相傳,他們視自己為普通的故宮工作人員,但其實,他們是頂級的文物修復專家。他們和我們一樣生活在這個快速的機器時代,但他們的手藝,卻有幾千年的生命了。近日出版的《我在故宮修文物》,12位故宮頂級修復師講述與文物的深情故事。

他們已經存在了

幾百年,卻鮮為人知

宮牆外的世界斗轉星移,宮牆內的他們卻要用幾年的時間摩挲同一件文物:他們用3年的時間磨一把刀,用18年的時間修復一幅畫。一座宮廷鐘錶上千個零件要嚴絲合縫;一件碎成100多片的青銅器要拼接完整;一幅古畫揭一兩個月;一幅畫臨摹耗時幾年到幾十年……他們用自己的一輩子來詮釋「因為熱愛所以堅持」「擇一事,終一生」的牢固信仰。

《我在故宮修文物》第一次將鏡頭對準了故宮的文物修復師們,他們已經存在了幾百年,卻始終不為人知。書中以口述的形式撰寫了12位頂級文物修復師們對歷史、對人生的回顧和感悟,同時也是一本故宮幾百年文物修復歷史的縮影。他們或許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師父的師父的師父……就是古代「士農工商」中的「工」,他們用一輩子醫治歷代大師被歲月腐蝕的作品,最後,他們將自己的痕迹抹去。他們在故宮修文物,也修了浮躁的人心,修了我們的慾望,這也許是本書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同步紀錄片被評為年度最具影響力紀錄片,關注度超過《舌尖上的》。

宮牆內外修復也是一種修行

該書由作家綠妖撰寫,她說:「很有幸,我能近距離地看到這些一流工匠的工作狀態,聽到他們回憶自己的師父的點點滴滴,工匠的驕傲並不來自炫耀自己修過多少國之瑰寶,而來自更真實的器物,更具體的手感:這件文物我修過,我對得起它,我放心。他們的面貌沉靜安詳,是在世上找到了安身立命所在的臉。我羨慕這樣的面容。」

這些修復師們收入並不高,他們所有人都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北京那麼大,有人上班要用到所有的交通工具,包括腳踏車、捷運、公共汽車。「但是你看到他們的臉上是那麼的淡然和專註的表情,就是那麼平靜。我覺得就是那種你在宇宙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之後,你就會產生一種內心的安定感來對抗外界的喧囂。」綠妖說。

古代人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己。在故宮修復師屈峰看來,在修文物的過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對它的體悟,已經把自己也融到裡頭。這是這份工作的價值所在,這也是宮牆內外喧囂和寂靜的區別所在。尼采說過一句話,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而故宮的文物修復師們就是這樣的人。

很多人以為修復文物就是要把文物翻修得像新的一樣——這其實是個天大的誤會。屈峰說,修復的原則是修舊如舊,「舊就是經過了歷史滄桑才叫舊,必須是經過時間磨鍊才叫舊。要把它修成跟新的一樣,那你重做一件不就完了?幹嗎修它?修它的原因,是因為它在時間磨損中有損傷了,我要讓它不再損傷。」

對話綠妖:

泄氣時就想想他們的揭命紙

廣州日報:這本書和您以前的作品都不一樣,您對這一個領域有沒有一些涉獵?

綠妖:2014、2015年的時候,我在西藏做過類似的、民間的手工藝的非遺傳承,我其實對這種文化的傳承、更具體一點是就是工藝文化非常感興趣,所以看到這個紀錄片后,我就覺得這個題材太值得寫了。這些人,也太值得訪問了。

廣州日報:哪個人物的故事讓你印象最深刻?

綠妖:他們的故事各有各的魅力,有的人也許不善言談,但是他的技藝那麼高超。他們喜歡講他們的師父,他們稱之為先生。我發現那些老先生都有一個特點,他們是新成立后第一批進入文物修復組來工作,他們經手的都是一級文物,全是國寶。但是他們沒有告訴徒弟他修過什麼,有多了不起。有個老先生修過「馬踏飛燕」,但他說起來非常淡泊,不是作為一個炫耀的資本,而是一個經驗的傳授。

廣州日報:通過採訪這些頂級的文物修復師,對寫作有提升嗎?

綠妖:我覺得寫作跟文物修復狀態很像的,一個人坐在屋裡,誰也幫不了你。很多道理是相通的,比如裱畫有很多步驟,其中有一個步驟叫揭命紙,那個命紙是緊挨著畫芯的特別薄的那層紙,大修的時候要把那層紙揭掉,但那也是紙特別糜爛的時候,你要一點兒一點兒地揭,一幅畫,揭一兩個月很正常。有的時候感覺文章不夠好而泄氣的時候,我就想想他們的揭命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