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齊魯銀行·山東好家風||由仲:德澤源流遠 家風世澤長

提到齊魯大地,必要談到孔子。

光陰荏苒,滄海桑田,

兩千多年來,孔裔繁衍,生生不息,

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深深紮根在齊魯大地,

滋蔭著一代又一代齊魯兒女。

德澤源流遠,家風世澤長,

或許支撐這棵大樹蓬勃向上的,

便是孔家源遠流長的家風。

在濟南市安安特殊兒童康復中心,記者見到了孔裔近支76代孫、「孔八府」嫡系傳人、當代女傑孔令仁先生的兒子由仲。

沒有抽象的文字,他們的家風細雨潤物般嵌在他的骨子裡,表現在他的舉手投足間。

由仲,孔裔近支76代孫、「孔八府」嫡系傳人、當代女傑孔令仁先生的兒子,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殘聯副主席,香港安安國際自閉症教育基金會理事長。

曾獲得國務院殘工委頒發的「全國助殘先進個人」稱號。

初見由仲,他身上就有一股不一樣的感覺。他是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殘聯副主席,香港安安國際自閉症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曾經獲得過國務院殘工委頒發的「全國助殘先進個人」稱號,擁有多個頭銜的他卻是那樣謙卑有禮、親和善良,舉手投足間,就是人們想象中「君子」的模樣。

由仲說,最近再讀《孔令仁文集:錦瑟華年》,他恍然發覺,自己人生中一直在恪守的一些處事原則和做人準則,原來都是受母親孔令仁先生的影響。

孔令仁先生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山東大學教授,歷任全國政協常委、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全國婦聯副主席,她還曾經擔任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孔子基金會副會長。

「母親的家規家教非常嚴格,從穿衣得體到整潔乾淨都有要求。」由仲告訴記者,母親從小就生活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她的太外祖勞乃宣是著名的音韻學家,祖母勞緗,「識天文,精算術,通音律,善詩詞」,曾任北京女子師範教師。祖父孔繁淦,清末時曾任京師審判廳廳丞,學識淵博,為人敦厚誠篤。她的父親孔祥勉,英俊瀟洒大度,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是電機工程師,后從事銀行工作,又是一位銀行家。她的母親於蘋薌,美麗仁慈賢淑,畢業於濟南女子師範。他們珠聯璧合,為子女營造了一個非常和諧美滿的生活環境。

由仲說,在她看來,尊重孝順長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家裡,吃飯的時候,大人沒有開始用餐,小孩兒便不能隨意動筷子。即使再喜歡眼前的一道菜,也不能連續夾著吃。孩子放學或外出回家,見到屋內的人都要按輩分長幼依次稱呼,若是有客人在場,也要依次問候。對長輩說話辦事,不僅要使用「您」,還要在之前加上稱謂,顯得更加敬重,對平輩說話也不直接用「你」字,而是要提及對方名字。

對於由仲來說,兒時常被誇是一個「有家教」的人,母親那些繁瑣的要求,潛移默化中,早已固化成為他的一種習慣。

簡單的素色T恤,沒有大牌手包和腰帶,記者眼前的由仲衣著像鄰家大叔一樣隨意。作為香港安安國際自閉症教育基金會的理事長,他仍住在母親的一所小房子里,開著一輛需要一年兩審用了十幾年的車。對他而言,衣能遮體,食能果腹,足矣。

正如孔令仁先生生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的家風,「我們的家風很傳統,也很普通,一言以蔽之,『孝尊長輩,勤儉持家』」。勤儉,在由仲身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家吃飯要求吃乾淨,不準剩飯,即使米粒掉在桌子上,也要撿到碗里吃掉。」由仲說,母親受其祖母勞緗的影響頗深,勞緗亦曾將《朱子家訓》中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作為治家格言。

生活環境優越,但從不驕縱。由仲說,母親從小就學著燒飯做菜,縫補被褥,打掃家務。母親在時,經常為家人炒幾道自己的拿手菜。

「我記事時,父母就分隔兩地,聚少離多。」由仲說,小時候母親在濟南,父親在青島,那時候的日子很清苦,也讓由仲學會了獨立。

有一天半夜,由仲被母親奇怪痛苦的低吟聲喚醒,她哆嗦著說不出話來,由仲只聽懂了要去找醫生。那時的山大新校剛剛建好,地處荒涼,衛生所設在教學區,家屬宿舍離教學區至少有兩公里,中間隔著麥地和菜園。深冬時節,凜冽的寒風吹得他幾乎無法站立,五歲的由仲摸起一塊磚頭壯膽,向衛生所跑去。

那夜,小小的由仲提心弔膽地跑到衛生所,挨個房間砸門找到了值班的邱醫生。孔令仁先生生前最後的歲月,由仲去看望母親,病床上的她還念念不忘,「由仲來了,由仲救過我。」

1966年,「文革」開始,父親早被打成「右派」,母親因為孔裔的身份也沒能倖免。1968年,孔令仁先生隨山東大學搬到曲阜,在批林批孔大潮中身不由己的她,每天被安排騎腳踏車去10公里以外的孔府整理孔家剝削農民的資料。一天,在進城門時,發生了意外。

由仲說,當時母親的腳踏車輪陷入城門中年久失修的青石板中,恰巧一輛大貨車駛來,幾噸重的車輪就從她的腿和胳膊上碾軋過去。那輛德國產的「鑽石」牌腳踏車被軋得嚴重變形,母親也被送往醫院。所幸經過檢查,沒有傷到骨頭,但外部軟組織和筋脈都嚴重挫傷,皮膚已經成了黑紫色。當時父親在青島,哥哥在濟南,只有由仲一人在曲阜,也是在那段時間,由仲見識了母親的堅強和勇敢。

為了站起來,孔令仁先生吃盡了苦頭。後來,孔令仁先生被轉回濟南,每周定期去醫院做康復治療,從如今的山東大學中心校區到濟南市中心醫院,平常人半個小時的路程,她要用一個半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但是,她從來沒有放棄,即便遇上大雪天。「那天雪很大,我都有些退縮了,就問母親是不是不去了,但她告誡我,做事情一定要堅持,不能為自己找借口,不能半途而廢。」聽了母親的話,他伴著母親一步一步走向醫院,路上用了兩三個小時。

在母親的影響下,由仲在動亂中依然堅持讀書學習,「文革」結束后不久內地恢復聯考,當時由仲在青島一家工廠上班,他主動申請夜班,把節省出來的時間用來自學,終於考上了大學,最後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成為改革開放初期最早具有經濟學專業背景的一批人。後來定居香港,從事投資及貿易進出口業務。

小愛變大愛,創辦自閉症教育中心

由仲回憶說,文革后,母親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高,但是,地位變了,母親對自己的要求沒有變,對待工作的嚴謹態度沒有變,而且嚴格要求家人不得借其名義拉關係,搞特權,不要麻煩任何人。她還和孔令朋與其他兄弟姐妹一起協商,將位於青島市青島路一號,前身為德國領事館的別墅捐獻給了政府,作為「南園孔子紀念館」使用。

1998年「世界盃」足球賽開賽前夕,由仲的兒子安安帶著一家人的期盼與喜悅在「父親節」這一天降生。孩子的到來原本是家裡的一大喜事,然而醫生的一紙診斷書卻讓家庭陷入了絕望。「自閉症」、「精神癌症」,這樣殘酷的疾病,落在安安的身上,壓在由仲的胸口。

▲由仲獲得「全國助殘先進個人」稱號。

為了給安安看病,由仲帶著他跑了不少地方。在求醫問葯的過程中,他越來越接受一個現實,面對醫學難題不可能痊癒的自閉症,儘早進行康復治療是最佳的選擇。然而當年要獲得香港的自閉症康復服務要排隊至少兩年,內地卻鮮有機構掌握自閉症教育的真正理念與正確方向。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小愛變大愛,由仲毅然放棄自己多年打拚的事業,全身心投入到自閉症康復教育事業中,發起和設立了「香港安安國際自閉症教育基金會」,並於2006年成立了濟南市安安特殊兒童康復中心。

中心成立之初步履維艱,資金全部來自香港安安國際自閉症教育基金會,由仲不得不將以前做生意的所有積蓄都投了進去,用於每年教師的培訓、場地和設備的投入等支出。十餘年間,除濟南中心外,還在香港、廣州、東莞、福州、蘇州、寧德等地開辦了近十個自閉症康復中心,目前這些自閉症康復教育中心已為全國各地超過6000例患兒進行了康復治療,有效率達99%。由仲說,「不是因為看見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為努力了才會有希望!」

「父母並沒有教我們多少知識,但教會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在由仲看來,家風只有融化在子孫的生命里,落實到日常的行動中,才能獲得生長的土壤。對於年輕父母而言,從孩子出生開始,就要教會他做人的道理,而不是那些條條框框、刻板無趣的知識。

編輯

朱藝君

稿件來源:生活日報記者 秦聰聰、攝影記者 王鑫 稿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