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七夕到了,又到了自動駕駛「冤家」戀愛的季節

用縱橫交錯形容2017年全球自動駕駛格局,再合適不過。

8月16日,寶馬集團,英特爾與Mobileye宣布,接納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作為首家汽車製造商,加入其自動駕駛平台開發項目。在這一聯盟團隊的期許中,四家公司將互相搭接長板,縮短自動駕駛汽車上市時間。菲亞特克萊斯勒首席執行官Sergio Marchionne坦言:「為了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必須在汽車製造商,技術提供商和供應商之間建立夥伴關係,各家公司基於共同的願景和目標攜手合作,將形成一種協同效應和規模經濟。」

嗯,其他聯盟也是這麼想的。

進入2017年,各大傳統車廠,科技巨頭與產業鏈供應商已達成共識:相比於孤軍奮戰,「組團作戰」或許才是應對自動駕駛這一革命性技術轉捩點的新姿勢。

就在最近,這一行業「協同進化」的態勢,再次集中爆發。

較早前,寶馬和戴姆勒就都已宣布與供應商結盟,充分利用更大體量的工程師開發自動駕駛汽車;8月11日,一貫以保守著稱的豐田汽車宣布,與英特爾,愛立信,日本電裝,NTT 成立「自動駕駛邊緣計算聯盟」(Automotive 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AECC),試圖為「建立一整套生態系統,用來支持新興服務,譬如智能駕駛,實時數據地圖以及基於雲計算的輔助駕駛。」並表示未來數月,將邀請全球科技公司加入其中。

繼續轉動時間軸。就在上個月,看起來已在自動駕駛軍備競賽中落後一步的打車應用Lyft,也表示將成立自動駕駛汽車部門,並開發「開放式無人駕駛平台」,吸引各家汽車廠商的加入。譬如已向Lyft投資5億美元的通用汽車就被邀請加入平台,通用的車輛收集數據將用於建造高解析度的地圖,以及優化能自主駕駛汽車的計算機。

而國內這邊,百度Apollo計劃也在迅速擴張「朋友圈」的人數。上個月他們與微軟達成協議,雙方將通過微軟Azure向Apollo計劃的合作夥伴提供雲服務,以為中心將Apollo計劃擴展到美國和歐洲。作為全球自動駕駛技術第一次系統級別的開放,Apollo類似其它幾個聯盟的集大成者,能為車廠提供包括車輛平台,硬體平台,軟體平台和雲端數據服務在內的完整服務,試圖幫助他們迅速完成從0到1的啟動。

說來有趣,自誕生伊始,工業革命的象徵物——汽車,就與互聯網時代的「跨界連接」精神背道而馳,百年來,保守主義都是汽車廠商的核心價值觀。而當自動駕駛處於大規模爆發的前夜,哪怕在一年多前,多數汽車廠商也仍然延續著單打獨鬥的守舊模式,醉心於自主研發自動駕駛汽車,各自趕路。

但如前所述,今年,這些車廠似乎忽然意識到了什麼,不斷開展「拉攏趕路人」的軍備競賽,他們將自動駕駛領域的商業策略由「產品」轉向「建立網路」,試圖在最短時間形成合力。

問題是:這些車廠究竟意識到了什麼?為什麼紛紛打起「團戰」?而又將在這張價值千億美金的巨大網路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他們為何結盟?

業內共識是:傳統車廠在自動化轉型升級過程中,需要嚴重仰仗「軟硬體結合」——或者說「聯盟」的搭建。理由大可分為兩類:技術限制,和商業策略。

先說前者。眾所周知,傳統汽車的全球化產業鏈以複雜著稱,如今自動駕駛技術的深度介入,進一步拉伸了產業鏈的縱深,任何企業都無法憑一己之力完成技術躍遷。理由非常簡單,自動駕駛並非人工智慧技術與設備的簡單嫁接,而是一次基於顛覆性技術的產業整合。一台可量產的自動駕駛汽車,需要一整套演算法,硬體,感測系統,基礎決策和數據收集等能力的複合型解決方案。

李開復就曾直言,自動駕駛需要解決所有AI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意味著,相比智能手機,自動駕駛產業鏈更依賴各位玩家的共同搭建,且其中的精密程度,以及對可靠性的要求,也都超過了智能手機。

最直接的理由是,在大眾領域,人們對顛覆性技術都會經歷從警惕到信任的流程,現階段不少人仍對自動駕駛持觀望態度,對技術故障的容忍度非常之低。這也難怪,舉個例子,相比可以隨時重啟的手機,在路上倘若一台汽車自動重啟,無疑是一場災難,於是所有廠商都對自動駕駛技術抱有最謹慎的態度,「組團找bug」確實會縮短技術成熟的時間。

而企業聯盟在技術上的第二個原因,是數據。

常識是:自動駕駛是以人工智慧驅動,而數據是這一輪人工智慧爆發最重要的養料——自動駕駛亦如此,其本質就是一台移動的數據終端(預計到2025年,汽車和雲計算伺服器之間的數據流量將達到每月10EB,大約是目前的1萬倍)。而越是在起跑階段,越需要龐大測試數據的餵養。此時若不同廠商各自為戰,「分裝」數據,勢必將讓整個行業受損。

而仍然考慮到自動駕駛的安全性,理論上,為了駕駛策略的優化,自動駕駛行業需要比手機更具流通性的數據共享。所以,結成聯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通過人工智慧的收益遞增原則獲得規模效應。

當然,不同玩家選擇結盟,不只由於受困於技術所限,還有商業上的現實原因。

儘管沒人懷疑,在可預見的未來,自動駕駛將為人類帶去巨大福祉,但至少在現階段,老牌汽車巨頭也在擔心自動駕駛無法在短期內迎來利潤回報,此時放棄單獨研發,組團作戰,無疑可以分攤投資負擔和風險。

也不難理解,其實智能汽車的產能壓力一直很大,以風頭正勁的特斯拉Model 3為例,在他們的時間表裡,7月Model 3的產量為50輛,預計8月產量將達100輛,9月將超過1500輛,12月將達2000輛,2018年產量將超50萬輛——必須承認,對於一家過去兩年年產量從未超過10萬輛的製造企業來說,這已屬於令人振奮的「產能大躍進」,但即便最樂觀的人,也很難將特斯拉與蘋果在智能手機市場的滲透率相提並論,要知道,美國當下每年的汽車銷量約為1700萬輛,即便特斯拉將產能提升至100萬台,也不過是整個行業的零頭。所以這種背景下,多數車廠選擇開放合作,分攤投入,或許是更睿智的選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追溯歷史,當一項革新技術來臨,產業內部勢必將帶來一次重新洗牌。一方面,自動駕駛這條賽道上,行至終點的永遠是少數,會有昔日巨頭中途掉隊;另一方面,會有舊格局中的二三線品牌,通過加入聯盟,實現彎道超車。

總之,結盟,會為整個汽車產業帶去一股充滿不確定性的新勢力。

歐美市場的式微

綜上所述,結盟是入局者的理性選擇。而當戰略已定,選擇與誰結盟,在哪結盟,就成為車廠下一個關口。

而在一些論者眼中,相比起汽車工業較發達的歐美,被更開放的政策環境滋養的市場,或許是更適合結盟的地方。其中有宏觀經濟原因,也有產業自身的原因。

首先,歐美市場經濟低迷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譬如,英國脫歐伊始,就有人預言到這一「逆全球化」趨勢將對英國汽車業帶來負面影響。事實也是如此,英國脫歐讓歐洲汽車產業離散化,並在減少就業人口同時危及出口。據IHS Automotive預測,英國脫歐或將導致今年至2018年全球輕型汽車總銷量減少280萬輛,此外他們還表示,今年英國市場汽車銷量或將從預期的3.2%縮水到1%,並在未來兩年內銷量持續下降——要知道,英國生產的80%的汽車用於出口,出口車輛中60%銷往歐盟其他成員國。

而在美國市場,2016年另一逆全球化的黑天鵝事件——川普的上台,則讓整個科技行業與政府的關係降至冰點,其他不說,僅是移民政策的收緊,就將極大影響自動駕駛外籍研發人才的引入。

當然,歐美汽車市場自身的桎梏,也為這場結盟設下門檻。很好理解,商業本能所致,沒人能對既得利益視而不見。歐美傳統汽車技術成熟度較高,基礎雄厚,但就像任何糾結於「互聯網轉型」的傳統企業一樣,歐美汽車業也會因昔日輝煌而顯得尾大不掉,形成路徑依賴。汽車巨頭一方面要顧及股東利益(依賴於傳統汽車業績),並在傳統汽車技術上投入大規模研發,另一方面又要實現快速轉型。一面是慾望,一面是恐懼,作為局外人,人們很難想象平衡二者的艱難。

:在Apollo助力下彎道超車

而相較歐美和日本的寡頭格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傳統汽車技術成熟度較高),儘管當今更像是全球化和自由市場經濟的旗手,但在汽車領域,市場碎片化趨勢明顯,且一線品牌較少。

如你所知,汽車在追趕海外巨頭的道路上行駛緩慢。「市場換技術」的指示牌看起來已經此路不同,在汽車業,並未如智能手機那般縮短與發達國家核心技術的差距。

不過,從利好的一面看,就像前幾年市場「互聯網+」的連接紅利,正是源自傳統基礎產業的贏弱,當人工智慧時代來臨,也有許多傳統行業需要通過AI完成產品升級。從各巨頭資源傾斜和產業落地的時間節點看,汽車行業無疑是最先被改變的領域之一。而此時「碎片化」的特點,也給予了汽車市場被生態整合的良機。

這也是為什麼4月19日陸奇在上海車展放出Apollo計劃的消息,到7月15日百度AI開發者大會召開的時候,已有包括奇瑞,北汽,長城,一汽和東風在內的十餘家國內車廠紛紛加入的原因:他們需要一腳油門,讓他們完成「從0到1」的啟動。

據官方介紹,Apollo生態合作夥伴聯盟規模已超50家,輻射OEM、Tier1、地圖公司、晶元公司、基金投資、個人開發者、創業公司、研究機構及政府機構等,是全球涵蓋產業最全面的自動駕駛生態。他們還為合作夥伴提供了一張頗為詳盡的時間表:2017年7月份開放封閉場地循跡自動駕駛,9月份開放固定車道跟車自動駕駛,2017年年底輸出簡單城市路況的自動駕駛能力,2018年年底開放特定區域高速和城市道路自動駕駛,2019年公布高速和城市道路自動駕駛Alpha版,最終在2020年之前實現高速和城市道路全路網自動駕駛。

對於沉悶多年的汽車市場,這一計劃確實是好消息。而作為生態整合者和AI賦能者,百度也特別希望憑藉Apollo「Android for car」的野心,通過提供給廠商可直接嫁接的軟硬體解決方案,做出產異化產品,並最終讓在自動駕駛這條路上實現超車機會。

看看今天手機廠商借Android之力,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市場份額,誰又能說,這是一個夢呢?

李北辰/文(科技自媒體,致力於用文字優雅的文章,為您提供談資與見識)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