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奶奶說方言,爸媽說普通話,語言交叉的成長環境下,孩子說什麼語言?

如今,像我家一樣寶媽和寶爸來自不同的地方,從小各自說著不同方言的家庭不在少數。這本來也不是什麼問題,大家一起說普通話就OK了。可是有了孩子,家裡老人來幫忙,我們不能要求他們也說普通話,有些老人也說不來,在這樣的環境里,孩子的第一語言怎麼選擇?最終會是什麼樣的結果?以我家的情況來說,跟大家分享下。

01/媽媽對孩子語言發展的擔憂

親身經歷了在婆婆家聽不懂周圍人說話的苦惱,對於孩子的語言,有以下幾個方面讓我擔憂:

(1)方言和普通話共同出現在孩子的成長環境中,孩子該說什麼語言?孩子會因為身邊的語言交叉而造成選擇的困難,從而延遲語言能力的發育嗎?

(2)如果孩子滿嘴說奶奶的方言,我這當媽也聽不懂,更不要說出去時候跟小朋友交流。

(3)我小時候一直說方言,進入大學開始說普通話,但是還是會帶有明顯的方言特徵,比如個別字的發言讓人誤會。我不想然孩子也這樣。

02/孩子的語言發展過程中的驚喜發現

◆普通話開始

孩子一歲前,我是全職媽媽。一歲后婆婆做幫手加入共同育兒的力量。孩子一歲多一點第一次張口說出兩個不同字的詞語是「密碼」,標準的普通話。之後也一直是普通話,奶奶的方言似乎一點沒有進入孩子的語言發展中。

◆普通話與方言共存

孩子兩歲半時,我因為要考證培訓,周末陪伴孩子的時間由兩天壓縮為一天。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兩個月。等我培訓結束,發現了一件吃驚的事情:孩子跟奶奶交流時候說方言,跟我交流時候自動切換到普通話。

◆英語、上海話與普通話和奶奶的方言共存

三歲半進入幼稚園小班,沒有語言交流上的問題。一段幼稚園適應之後,回到家偶爾會冒出像「stand up」「one two three」之類的簡單英文單詞,發音還不錯。有時候也會說給奶奶,跟奶奶說的時候,依然是方言,但英文的部分依然是原汁原味的英文。

幼稚園下半學期,寶寶忽然跟我說:「今天辦理的小宇說他要『絲絲』」我一聽,這是上海話里的小便的意思。有時候她還會說「儂ku儂ku」,我一聽就笑出來了,這是上海話里的「你看你看」的發音,原來,班裡有個老師是上海人,偶爾會夾雜點上海話。

03/多語言共存環境下孩子的語言特點

目前,孩子順利完成了多語言共存環境下的自由切換,有幾個地方讓我有所感觸。

孩子的普通話里明顯保留著我發音不準確的那幾個字,比如舌前音和舌後音的混淆。而爸爸普通話里的方言痕迹沒有進入孩子的普通話。有時候,她會自己玩普通話和方言的轉換遊戲,自己還玩得哈哈大笑。英文發音依然很不錯。

04/孩子語言發展中的關鍵

根據我家的情況,對孩子的語言問題有幾個認識。

首先是溝通的多寡決定了孩子的第一語言選擇。一歲前我獨自帶娃,一直是普通話,奶奶是個「話少」的人,所以方言基本沒被孩子吸收。而一旦我在孩子生活中的出現時間減少,就為方言留出了空間。但因為第一語言已經奠定為我們和外面溝通的基本模式,所以並不影響走出家門后的交流。

其次,影響孩子語言選擇的不僅僅是家庭成員,還有閱讀和動畫片。閱讀一直是我和孩子固定的睡前節目,當然,也是普通話。爸爸講故事也是普通話。這也影響到孩子,比如,她不會選擇用方言講述一個故事。

再次,從孩子的英文發音來看,第一個帶領孩子接受一種新的語言的人很重要。比如我知道自己的發音,所以沒有自己去教英語,孩子接受英語時就接受了幼稚園外教的發音。並且,普通話里的混淆發音和奶奶的方言都沒有干擾孩子的英文發音。

從我家的情況來看,多語言共育的環境不會對語言發展構成像大人擔憂的那樣的干擾。媽媽與其糾結孩子的語言選擇,不如自己在日常多說那些你傾向於孩子選擇的語言。即使在學習一門外語時,你會發現,原來普通話、方言、英語似乎是互不干擾的獨自體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