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宋茶才是巔峰體驗:不關風月只存真

今天我們講宋茶的存儲,也是上半部最後一篇,下半部要講怎麼喝茶和玩茶。

我們今天把茶看成是快速消費品,對茶的存放不太重視。即便是老普洱茶、老白茶已經價格相當不菲,可是究竟怎樣存茶,還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

我們說存茶存的怎麼樣,還是看你的見地在哪裡。茶葉的存儲,我們可以說,「存茶」,我們現在大部分也是這樣說,存儲,存放等等。這說明我們的理解是把茶放在那裡保存,不要變質了。

我們也可以說「藏茶」,這個對茶的看法又不一樣了,我們希望她的精華不要流失了,所以用一個「藏」字,有一個蘊含的意味。

我們還可以說「養茶」,這個就又上了一個台階,那茶是一個有生命的東西,我們要看她自身的變化,而不僅僅是保守的留住原來的東西。

其實,普洱茶應該算是養茶,而不是藏茶,這個字搞清楚了,你對普洱茶的理解就不一樣了。

我們還是說宋茶,宋茶基本上是「藏」,因為基本工作都在加工工藝里做過了,這個是宋茶的一個特質。也有一小部分「養」,我們一一來談。談之前,我們還是要看看宋之前的傳統。

現存最早的藏茶器據說是這個傢伙

一個寫著「茶」字的青瓷罐,這個是漢末三國的東西。看起來這個東西應該是吊起來的,這倒是符合藏茶的原理。早期茶器的實物非常少,具體情況不是很清晰,東漢四系罐類似這個的也有一些,但是既然這個東西寫了「茶」字,專家還是認為是藏茶的,所以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從《茶經》和其他文獻我們可以知道,唐代藏茶最主要是紙和絲織品,《茶經》裡面提過用厚的剡藤紙來裝剛炙過的茶,或者烤的時候就裝在紙袋裡,那平時也有用紙來裝茶的。

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大家比較熟悉:「白絹斜封三道印」,這個就是用絹了。不管是紙,還是絲織品,如果是送人,那還要封題。楊嗣復《謝寄新茶》:「石上生芽二月中,蒙山顧渚莫爭雄。封題寄與楊司馬,應為前銜是相公。」

除此之外,唐代還有茶籠,法門寺出土的這個是銀的。

這個其實是屬於外包裝了,有點像現在裝一桶普洱茶七子餅的東西,所以專家也認為裝的是餅茶。但是裝茶的時候裡面應該有絹或者別的東西墊著。這是皇家的東西,老百姓用不上。

除此之外,講究的還可以用合(盒),這個可能是裝茶粉,也可能裝茶餅。

盧綸《新茶詠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詩:「三獻蓬萊始一嘗,日調金鼎閱芳香。貯之玉合才半餅,寄與阿連題數行。」這個用的是玉合,沒那麼大,只能裝半餅了。貴重的茶合,除了玉合,也還可以用金銀器,而且這個玉合也未必是玉,也可以是如玉的瓷器。

那如果相對普通一點,也可以用陶器。韓琬《御史台記》:「茶必市蜀之佳者,貯於陶器,以防暑濕。御史躬親監啟,故謂之御史台茶瓶」。

詩僧齊己有:「高人愛惜藏岩里,白甀封題寄火前」的句子,這個說的也是陶罐,和詩的格調比較搭,有山野氣息。

宋代延續了唐代的傳統,但是也有變化在裡面。比較重要的是大量的使用蒻葉。蔡襄《茶錄》:「茶宜蒻葉而畏香葯,喜溫燥而忌濕冷。故收藏之家以蒻葉封裹入焙中,兩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體溫溫,以御濕潤。若火多,則茶焦不可食。」

這裡面說的是用蒻葉包裹來焙火,其實平時很多茶也是用蒻葉來包裝的。歐陽修《嘗新茶呈聖俞》:「建安太守急寄我,香蒻包裹封題斜」,是說在寄送過程中就是用蒻來包裹的。

蒻葉指的是香蒲葉,也有寫「箬」。陸遊《初春書懷七首其四》:「箬護新茶帶胯方」,這個「箬」也可能指箬竹的葉子,畢竟竹字頭和草字頭是不同的,未必是一種東西。當然使用過程中也可能是混用。

無論是香蒲還是箬竹葉,都有共同特點,微有清香而不奪茶香,還能起到保護的作用。後來普洱茶的七子餅用筍殼也是類似的道理。包裹之後,外面當然還要扎一下,所以梅堯臣《次韻和再拜》說:「包以䕩蒻纏以麻」。

除了蒻葉,還可以用囊。囊在唐代就有,材料可以用紙、布、紗等等,宋代裝茶比較多的是絳紗,也就是一種紅色的紗,透著喜慶。用絳紗做的囊也稱「絳囊」。

絳囊本來是常用的紗囊,唐代就有,不獨用來裝茶,不過到了宋代,很多時候絳囊指的就是裝茶的紗囊了。

宋徽宗:《宮詞》:「臣鄰近密方宣賜,圓餅均盛小絳囊。」那這個絳囊可以是很高級的一種包裝。蘇頌《次韻孔學士密雲龍茶》:「北焙新成圓月樣,內廷初啟絳囊封」。這裡面說的也是貢茶。不過,絳囊大抵是從宮中到士人之中都有的包裝方式。黃庭堅《奉謝劉景文送團茶》:「絳囊團團余幾璧,因來送我公莫惜。」

絳囊和蒻葉這兩種可以同用,比如黃庭堅《阮郎歸》:「青箬裹,絳紗囊。品高聞外江。酒闌傳碗舞紅裳。都濡春味長。」

這些說的都是禮品、商品的包裝,好看,但是不太適宜長期保存。如果長期保存,需要密封。

順便說一下,茶葉長期保存需要密封這件事,從古至今都沒什麼爭議,一直到明清時期,錫罐、瓷瓶,都是如此。但是從普洱茶問世之後,受香港老茶樓存茶經驗影響,很多人開始強調通風,這個也有很大的誤解在,帶來大量香氣物質的流失。其實即便是不斷變化的普洱茶,大的原則仍然是密封,這個有時間再詳細的探討。

蔡襄《茶錄》:「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蒻,籠盛之,置高處,不近濕氣。」這個說了密封,外面用蒻葉包裹,再放在茶籠里,那我們就知道,這個茶籠裡面也是用蒻葉的。這句也有斷句成「以蒻籠盛之」,也說得通,但是從當時通用的做法來看,應該是先包蒻,再放在籠或其他器皿中。

宋徽宗《大觀茶論》講的明白:「焙畢,即以用久竹漆器中緘藏之;陰潤勿開,如此終年再焙,色常如新。」漆器的密封性本來很不錯,那放進去之後,口沿還要做密封處理,這樣密封效果就有保障了。陰潤勿開是怕濕氣進入,然後差不多一年焙一次,和新茶差別不大。

這種裝茶的盒子,也被稱為茶奩。袁說友《遺建茶於惠老》:「東入吳中晚,團龍第一奩」。陳著《次韻鹿苑寺一覽閣主岳松澗送茶》:「鹿苑書來字字香,滿奩雀舌餉新嘗」。那這個除了裝餅茶,也有可能裝的是草茶。

像這個日本的《羅漢圖》,桌子上的就是漆茶奩了。漆器在宋代來說,也比較常見,民間也是可以用的。

當然這個奩未必是漆器,也可以是其他材質,比如緗奩。黃庭堅《謝送碾賜壑源揀芽》:「壑源包貢第一春,緗奩碾香供玉食。」葛立方《次韻施予善謝茶》:「緗奩香葉裹新英,分與騷人取次烹」。緗指的是淡黃色,這個一般是用帛做的。

有時候也稱「篋」,大抵是差不多的東西。梅堯臣《晏成續(夏校:當作績)太祝遺雙井茶五品茶具四枚近詩六十篇因以為謝》:「遠走犀兵至蓬巷,青蒻出篋封題加。」這也說明,盒子裡面還需要加蒻葉。類似還有郭印《茶詩一首用南伯建除體》:「滿篋龍團重絕品,平視紫筍難為同」。

和前代一樣,銀器也是可以的。周必大《七月十五日邦衡用前韻送薰衣香二貼次韻為謝(己丑)》:天香猶帶曳裙霞,銀合行參到闕茶。這個在其自注里解釋:「召用兩府將到闕,中使賜銀合茶葯及香。」

除了上面這些,當然還少不了陶瓷。楊萬里《謝岳大用提舉郎中寄茶果藥物三首其一日鑄茶》:「瓷瓶蠟紙印丹砂,日鑄春風出使家。」,周必大《胡邦衡生日以詩送北苑八銙日注二瓶》:「尚書八餅分閩焙,主簿雙瓶揀越芽」。

除了瓶,還有罌。梅堯臣《謝人惠茶》:「采芽幾日始能就,碾月一罌初寄來」,這就是用茶罌裝茶,而且裝的是碾好的茶。其實像罌、瓶這類器物,因為腹大口小,裝的大多是茶粉,裝餅茶多有不便。當然,茶粉對密封的要求要遠高於茶餅,用這類器物裝也更有優勢。

這張是日本奈良能滿院《羅漢圖》,羅漢手中拿的茶瓶,裡面裝的即是茶粉。

這個是河南登封黑山溝李氏墓壁畫備茶圖,這位女子手中的東西就是茶罌了。

類似也可以稱「缶」。張磁《許深父送日鑄茶》:「瓷缶秘香蒙翠箬,蠟封承印濕丹砂。」我們還可以看出,這類器皿長期存放的話,不僅表面有箬葉蒙著,還需要有蠟封,然後再加以硃砂印信。這種蠟封的做法,在當時也很常見,有封酒的,封花的,封水果的,總而言之是防止接觸空氣氧化。

這類「罌」或「缶」後來傳入日本,就是所謂的「茶入」。日本存世早期的「茶入」和洪塘窯的特徵比較吻合,很可能就是那邊出的。後面也有贛州窯的。

宋代洪塘窯茶入

新安沉船出土茶入,左邊為福建洪塘窯,右邊是江西贛州窯。

當然,這些東西在日本用法和宋代是一樣的,都是裝茶粉的。在追求名物的時代,茶入在日本茶道中相當重要,這個就不多說了。

除了陶瓷,也有銀質的。

這種荷葉蓋造型的在宋代作茶罐的瓷器非常多,那這個銀罐很可能也是裝茶粉的。

差不多各種材質和形式介紹了一下,那如果要問哪種材質是最好的呢?非金銀,非陶瓷,非漆器,也不是織物。而是「茶」!

什麼意思?大量存茶的人會有體會,在一個堆放許多茶的倉庫裡面,最核心位置的茶最好,甚至外面有任何干擾也沒關係。香港的有些老倉,大量的堆放普洱茶,外面的品質下降很多,甚至有些變質,但是如果是緊密堆在一起的,那中間位置的茶非常好,好到什麼程度,甚至比你單純調整倉庫溫濕度存出來的還要好。這個就是存茶的高境界「以茶養茶」。

這個道理也好理解,無論什麼材質,都不如茶更適宜茶,不是嗎?何況茶本身就可以調節溫濕,凝聚有益物質。當然,這個有代價,外面的茶還是會受損失。

這個情況很多藏茶人並不了解,那宋朝人知道嗎?當然知道啦。

歐陽修《歸田錄》:「自景佑已后,洪州雙井白芽漸盛,近歲製作尤精,囊以紅紗,不過一二兩,以常茶十數斤養之,用辟暑濕之氣,其品遠出日註上,遂為草茶第一。」那我們知道,這一二兩的雙井白芽,是用十幾斤普通茶來養的,不可謂不奢侈。雖然是草茶,那也是草茶中的魁首,秒殺日注。所以歐陽修《雙井茶》也說:「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斤茶養一兩芽。」

從這裡我們還可以看出,餅茶的一個優勢,就是便於保存和運輸。草茶在民間隨便喝喝倒也罷了,如果要是追求極致的品質,那保存和運輸是相當不容易的。

另外還有一大類養茶的東西是茶焙,是以溫溫的灰燼來保持茶的溫度和乾燥,當然需要的情況下,也可以用來焙火。唐代的焙是焙火的,育是養茶的,這個宋代有點不一樣。總的來說,這個比較麻煩,偶爾用可以,不太適合長期使用,長期來說必然還是會帶來物質流失和品質下降。所以蔡襄說,茶離開焙,還是要密封。

講宋茶本來想幾篇結束,不想啰里啰嗦搞了這麼長,騙稿費的節奏。上半部分先到這裡,等有時間的時候,再來說說宋人怎麼點茶、玩茶、品茶。(本文來源:茗壽堂,作者:明洲)

宋茶才是巔峰體驗:百鍊始現端倪

宋茶才是巔峰體驗:宋代制茶法在工藝上有哪些講究?

宋茶才是巔峰體驗:什麼是殺青?什麼是榨茶?什麼是研茶

宋茶才是巔峰體驗:一款好茶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四)

宋茶才是巔峰體驗:茶的本質是什麼?什麼是茶氣?(三)

宋茶才是巔峰體驗:讓技術流來告訴你(二)

宋茶才是巔峰體驗:讓技術流來告訴你(一)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微號:6480348(長按複製)交流學習。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