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完整速記稿 | 2017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峰會

地點:廣州琶洲 -進出口交易會展館B區13.2館

時間:2017年6月24日(周六)14:00 - 17:30

【論壇開幕】

主持人:趙 岑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

歡迎來到2017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峰會的現場!很榮幸主持此次論壇 ! 本次峰會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廣東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廣東金融學會、廣州市金融工作局主辦,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廣州金交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承辦,佛山農商銀行、工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前隆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同盾科技有限公司協辦,同時也感謝官方媒體:《清華金融評論》、特約媒體:未央網、《南方金融》、《金交會》以及戰略合作媒體:鳳凰財經、和訊網對本次論壇的大力支持。

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已經成功舉辦三屆,每屆均有來自全球範圍內的近百位國內外政界、業界、學界嘉賓發表演講,已成為金融界最有影響力的論壇品牌。去年6月25日,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金交會上首次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廣州峰會,取得了比較好的反響,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各界好評,今年是第二屆,我們也希望廣州峰會能夠成為助力廣東、廣州的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盛會。

下面,請允許我為大家介紹到場的領導和嘉賓,他們是:

人民銀行原副行長、金融會計學會會長 馬德倫先生

廣州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陳志英 先生

廣東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 肖學先生

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廣東金融學會會長王景武先生

廣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邱億通先生

南京大學校長助理、教授范從來先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女士

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卜永祥先生

廣發銀行副行長王兵先生

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吳險峰先生

西寧市副市長陳兆超先生

工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先生

同盾科技創始人、董事長蔣韜,先生

上海前隆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俞亮先生

招商局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胡斌先生

廣州市城發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旭初先生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書記 顧良飛老師

感謝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出席,也向各位參會的來賓和媒體朋友表示歡迎和感謝!

【主辦方發言】

陳志英 :廣州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首先代表廣州市委、市政府歡迎大家來到廣州參加這個論壇,廣州是國際重要的商貿城市,從古代絲綢之路到廣交會、金交會,廣州與世界的聯繫綿延不絕。

我們始終提升品牌、技術和服務交易水平,努力邁向連接全球的國際樞紐。在近幾年發展過程中,金融的核心作用越來越突出,廣州高度重視金融發展,廣州按照「三中心一體系」的戰略部署,全力打造全球金融資源配置中心,廣州的金融綜合實力穩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進一步深化,金融創新和風險控制能力持續增強。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廣州實現金融業的增加值1800億元,同比增加11.3%,佔GDP的比重9.2%,上午省長到金交會提出要求,今年爭取達到佔比10%以上。

2017年廣州市首次入選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體系,並且在進入榜單的88個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37位。被譽為國際金融界的F20——國際金融論壇永久落戶廣州,全國最頂級的風險投資論壇——風險投資論壇從今年開始也將在廣州、深圳輪流舉辦。《財富》全球論壇將於12月份在廣州舉辦,目前中證報價的融資額是新三板融資額的三倍。金融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女士們,先生們,今年是「十三五」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廣州將大力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創新驅動發展的作用,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推動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設全面上水平,通過加快建設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區,南沙現代金融服務區、廣州國際金融城等金融功能區,做大做強中證報價系統南方總部,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風險防範和金融監管,營造市場化法制化的環境,推動金融創新、開放發展取得新成績。

本次論壇結合目前複雜多變的經濟和金融環境,提出新形勢下金融改革與開放,緊扣時代主題,有許多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內容,希望各位嘉賓暢所欲言,提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針對性的建議,為廣州打造全球金融資源配置中心提供有益的啟迪和幫助。

最後,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祝各位來賓在廣州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王景武 :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廣東金融學會會長

尊敬的馬德倫行長、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大家齊聚在珠江之濱,共同出席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峰會,探討新形勢下金融改革和開放之策。在此,我代表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金融學會,對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來賓的蒞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廣東是全國深化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學發展的試驗田。國家對於廣東金融改革開放先行先試賦予重託、寄予厚望。6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廣東設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這是廣東繼珠三角金改、南沙金改、自貿區金改之後獲批的第四個國家級區域金融改革項目,廣東由此成為全國區域金融改革項目最多、內容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當前,全省金融系統正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和廣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決策部署,以「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統領金融工作全局,以改革帶開放,以開放促發展,促動金融強省建設在新的起點上再創新局。下一步,我們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引導金融資源向智能製造、數字創意、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推動「廣東製造」向「廣東創造」轉變。聚焦創新驅動發展,積極推動金融與科技、產業的融合發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場景金融、智慧金融,助力廣東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圍繞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粵港澳金融合作,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交流,以金融國際化促進經濟的國際化。立足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深入推進普惠金融體系建設,運用「互聯網+」補齊金融服務的短板,實現金融資源均衡布局。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建設,加大對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等領域的金融支持,促進廣東經濟實現綠色轉型。堅持底線思維,加強金融風險的研判與預警,加大打擊金融領域違法行為的力度,營造安全穩定的金融環境,為廣東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女士們、先生們!廣州峰會聚焦金融改革開放主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希望各位專家分享精彩觀點,為廣東金融改革開放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多提寶貴的意見。

最後,祝願在座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預祝本次峰會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顧良飛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書記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代表清華大學五道口感謝大家對峰會的支持。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前身是1981年創辦的人民銀行研究所部,3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金融人才培養基地之一,也是推動金融發展改革的見證者,目前學院以培養金融領袖、促進世界和諧為使命,通過先進的管理模式,銳意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金融政策研究平台。

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旨在關注全球金融發展的新思想、新趨勢、新實踐、新動力,將分析形勢、解讀政策、建言實踐與學術研究融為一體,以尋求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包括主論壇和區域論壇。主論壇已舉辦三屆,今年於6月3日、4日剛剛落下帷幕,52位全球政、商、學界專家發表演講,2000多名嘉賓參會,並吸引近300位中外媒體人士參與報道,論壇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

今天2017年廣州峰會順利召開,我們期望能夠通過這個平台,面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和市場運行中的不穩定因素和意外事件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創新,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目標,邀請各界權威人士齊聚廣州,共同探討如何應對金融體系改革與開放進程中面臨的風險挑戰,牢牢抓住瞬息萬變的發展機遇。

清華五道口全球論壇能夠成功落戶廣州,離不開各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協辦單位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媒體的積极參与,由衷地感謝大家!

最後,預祝廣州峰會圓滿成功!謝謝!

【馬德倫主旨演講】

馬德倫 : 人民銀行原副行長、金融會計學會會長

尊敬的陳志英市長、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首先感謝主辦單位的邀請,有機會來到廣州出席論壇和大家做交流,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本次論壇題目是「新形勢下的金融改革與開放」,並在改革的前沿城市廣州舉辦,應該說有特殊的意義。廣東的金融總量、總規模在全國都排在最前面的,我們也在思考未來廣東的金融如何進一步深化,進一步提升質量的問題。所以這樣的這個論壇必將推動金融全面發展。

論壇的主題是討論新形勢下金融改革與開放。回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金融改革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部署在全面有序推進,成果豐碩,改革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就在於,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金融作為資源配置的先導,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現在金融服務環境、服務方式、發展戰略有更多新氣象。我們也看到過去幾年金融發展的道路和變化,以及現在的形勢。

過去幾年至今,我認為金融發展形勢有幾個特點:

一是金融市場化。以2015年取消存款利率浮動限制為標誌,金融市場化還體現在金融對民營資本的開放,消費金融公司、資產管理公司這類機構的增加、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等基本的標誌。同時直接融資比例不斷增加,2016年社會融資總規模中,公司企業債券和非金融企業的股票融資占社會總規模的23.8%,比2012年提高7.9個百分點。在市場取得發展的同時,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方面,也出現了一些混亂的行為。對此,監管部門出台了一系列監管措施給予糾正和打擊,對於維護金融市場穩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也說明了市場從不是萬能的,人也不都是自覺的。

二是人民幣國際化。隨著人民幣走出去,特別是去年IMF接受人民幣加入SDR,人民幣成為可以自由使用的貨幣,這個的意義十分巨大。意味著我們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以使用人民幣進行支出、捐贈,也可以在其他國家和組織使用人民幣提供雙邊的貸款,而且各個國際機構、央行、貨幣當局、主權財富基金、對沖基金將逐漸購買一定比例的人民幣資產。央行和其他央行及貨幣當局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使得人民幣的國際認可度得到實質性提升。同時,這幾年我們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也對境外人民幣清算行、境外央行類機構等實施有序開放;股票市場實現深港通、滬港通。日前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了合作管理債券通的管理辦法;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更加多元化、去年年底銀行間各類機構達14127家,較2015年增加4491家,境外機構投資者407家,增加了105家。這對於兩地市場的融通,對於提升內地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對於內地債券市場的完善都十分有利。

三是金融科技的發展。一方面科技進步促進了金融基礎設施從分散向集中發展,業務從手工向自動化轉變,極大提升了金融服務效率,而基於互聯網和移動通訊迅速發展的網路支付改變了傳統金融服務的模式,也帶來了服務創新,為普惠金融提供了路徑。國內銀行在將智慧銀行網點升級作為轉型重點,大力推進網點轉型和業務流程再造,利用智能化技術改造舊有流程和服務模式,塑造新產品、新服務,為客戶提供最佳的體驗。一些機構利用大數據+互聯網,大數據+評分卡等,將互聯網思維與大數據運用結合,開闢新模式。在這樣的一個發展新形勢下,我們思考金融的改革和開放,應該考慮如何完善已經出台的一系列的開放和改革措施,使之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更好地使金融體系不僅做大,而且做強,更重要是有國際競爭力:

第一方面,內地市場化的改革雖然已經基本完成,但是央行今年兩次上調了常備借貸便利和中期貸款便利,市場操作利率也上升,同業拆借利率上升較多,債券利率也在上升,但是存貸款利率受影響比較小。這說明存款類機構對央行的存貸款的基準利率的依賴比較大,而債券市場和信用市場利率差距過大,說明利率傳導機制不暢。因此,利率市場化使得金融機構有了自主的定價,但是如何捕捉市場信息,敏感作出反映?如何增加風險的評估能力?對金融機構是一個考驗。這裡既有央行培育市場基準利率和完善債券收益率曲線,促進利率向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傳導,又有激勵和約束利率定價行為,發揮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製作用,使得一系列問題得以解決。

第二方面,隨著人民幣走出去,離岸人民幣市場形成以後,人民幣在岸市場怎樣有效發揮作用?把經濟的基本面、經濟變化中的積極因素,把對人民幣的信心成為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基本因素,從而使在岸人民幣市場影響離岸市場,同時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這也是我們要思考、完善的。

第三方面,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從交易品種看,今年一季度政府債券累計成交占銀行間市場現券交易的9.7%,金融債和公司信用債分別成交14.5萬億元和4.2萬億元,分別佔69.9% 和20.5%。從中可以看出,我們國債二級市場的長期流動性不足,2016年國債換手率為1.56,不僅低於美國國債9.54的換手率水平,也低於債券市場整體2.17換手率和政策性金融債6.41的換手率。國債市場流動性不足與國債免稅政策有一定關係。由於稅收優惠,投資人傾向於持有到期,進一步影響了國債收益率曲線的基準性,導致不少投資者更多地將發行量大且不交稅的國開債當作無風險收益率的替代性基準。同時,在非金融企業債務利率工具、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當中,交易主體都是企業,如何在債券的發行和信息披露方面實行規則統一,防止跨市場套信套利,實現信息共享,這也是債券市場審核中要解決的問題。此前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公布了債券通運行管理辦法,對香港和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推動內地債券市場有十分積極的作用。此外,境外機構投資者到2017年5月底,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債券託管總量為8066億元,占銀行間債券市場託管的1.4%。為更好地吸引外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託管、對沖操作、合規規則、交易清算等相應的規定也應進一步修訂並與國際接軌。

四是隨著利率市場化和利率形成機制的政策推動了避險工具的發展。我們已經創設了利率互換和人民幣外匯掉期等衍生品工具,如何進一步豐富衍生品市場、增加產品、增加市場的活躍度,不僅有利於市場的成熟,也有利於人們的風險管理意識。

五是2015年5月份開始,《存款保險制度》開始實施。金融機構客戶的覆蓋率99.6%,同時,基於風險的差別費率體現投保機構的約束和正向激勵的作用。但是,如何使得保險存款從制度變為機制,如何從存保基金的管理者變為監管者等,還有待於深化這一機制的作用。

六是進一步深化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改革。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制衡機制真正發揮作用。二是差異化的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戰略;三是包括績效考核,公司化架構在內的內部運行機制的改進;四是如何圍繞產業鏈,形成一個多維度的大數據系統,幫助企業從生產、計劃、採購、銷售等這一整體產業鏈完成電子化和信息化,進而在多流程的節點上,形成多元化的融資服務。

最後我想說的是,隨著金融改革開放的深化,我們更應該牢記,金融的本質是信用,更應該守信用。同時,我們應該時刻謹慎,防範風險。市場化的環境更應該守規則,國際化的趨勢更要規範。

我們還要牢記金融不是目的,金融是金融服務業,金融必須服務於實體經濟的發展,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服務業。這就是我跟大家交流的一點想法。

范從來主旨演講】

范從來 : 南京大學校長助理、教授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非常感謝主辦方邀請我,給我這樣一個機會,在這樣非常宏大的論壇談自己的想法。

廣州是金融的一線城市,我來自南京,南京是屬於金融的三線城市,所以到一線城市談金融方面的想法比較忐忑。但是我想從一個角度談金融的發展,講一點自己的想法:

一、金融發展怎麼驅動創新

剛才張所也談發展創新的問題了,當前金融有很多的痛點,我們高校也在思考,比如我們經濟的增長,按照季度增長率來講,從2010年來一直處於下降過程,可以說這個下降是改革開放以來一個最長周期的下調過程,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都希望我們的金融能有所提高。

貨幣政策給我們的感覺是,我們小微企業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困難,目前金融發展最大的痛點就是此。2016年所有上市公司年報顯示,最賺錢的前十家公司是銀行,第一是工行,第十名是民生銀行。經濟本身的萎縮,金融好像是一個罪人,這是不是金融在革命之前的黑暗?我們都知道,需要從要素驅動型轉向創新驅動型,這方面有很多論述,那麼我們需要思考,創新驅動型怎樣才能實現。有一位經濟學家有一個判斷,他說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時候,那些因素是在英國工業革命發生之前就有了,這個革命為什麼發生?因為當時英國有世界最強大的金融體系。我們一般認為蒸汽機帶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爆發的時候,蒸汽機的技術早已形成。要等金融力量形成以後,才會發生工業革命。因此,新形勢下金融的改革、開放,我想是不是革命之前的黑暗?

還有一個例子,2016年投資市場發生了比較大的變數,從投資的走向來講,我們民間投資在很長時間裡面是領先的,2016年以後民間投資出現一個斷崖式下降,2016年1-6月份民間投資持續下降,但是8月份慢慢開始穩住,我們可以說民間投資在2016年裡面是未知的,前面是退縮,後面是回升。張所也談到銀行為什麼有問題?她認為銀行沒有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我覺得民間的投資應該是自主經營,我的問題是什麼?如果民間投資可以信任?我們想想,上半年的萎縮和下半年的回升,我們與民間投資的走向哪一塊是吻合的?按照融資規模來講,大家可以劃線,上半年民間投資萎縮,我們的人民幣信貸沒有萎縮,到了下半年民間投資開始回升,人民幣貸款沒有回升,我們的債券市場上半年持續擴張,下半年在萎縮,為什麼金融沒有敏感度?契合度?如果把貸款、信託、債券融資,理解為債務型金融,那麼這與民間融資走向是不吻合的,而股權融資和民間融資走向是高度吻合的。

經濟持續下行,風險放大的情況下,為什麼出現了股權融資提高、債券縮緊的情況?為什麼在經濟下行背景下,債券萎縮、投資上升?如果直接融資方式是借貸方式,從資金貸款人來看,有三個要考慮的方面:一是要不要借錢;二是如果要借錢,借多久,經濟下行下,借款人希望儘快收回貸款;三是如果要借,我們是冒風險的,那麼利率要往上抬。我們實體經濟已經很糟糕,如果不借貸款,是等死;如果貸款,那麼找死。如果不是借貸,而是股權,這是投資,重在投。這種投資關係,正是我們投資所需要的。由此可以看出,短期看,為什麼融資難融資貴,這是經濟形勢所決定的。經濟形勢惡化后,為什麼金融脫實向虛。這也是風險驅動的,風險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我今天想,從短期來講,經濟目前為什麼融資難、融資貴?是經濟大背景決定的,裡面也有風險,所以我想由此要思考,我們的金融改革要往哪裡去?也就是說,金融怎麼改革?要考慮經濟運行當中的風險發生了什麼變化?信貸關係是否正常?假設前提是什麼?雙方面臨的風險是什麼?經濟長期下行,我的風險是不斷上升的,在這種情況下借貸關係所維繫的交易無法實現。

大家知道,只要是借貸交易風險是還本付息,但是經濟在下行,我的風險是遠遠高於平均水平,所以借貸關係無效。以還本付息為交易的金融交易,在風險上升的徵信裡面無效,加息是應該的。

我進一步想,能否有這樣的思路,我們面對一個現實,有學者把美國從1945年-2015年金融業的市場化出來,就是上面的,是全行業機構的風格,最下面的線是投資性金融機構的市場份額,1945年佔5.8%,美國2015年存款的機構從老大變成小三,原來的小三上升為老爺。為什麼美國有這樣的轉換?能否這樣說,美國以後的經濟發展有多種情況下高增長,我們的問題是什麼?我們過去的經濟活動,以模仿為主,以後的經濟活動要以創新為主,這一點,大家認同。但是問題是,我們的企業家過去只要能模仿一定要模仿,而為什麼過去只要能模仿我們就模仿,因為模仿風險低,而我真正搞創新面臨高風險,類似於當前的經濟持續下行,風險向上一樣。只要搞創新就想到矽谷,但是大家知道矽谷的代名詞是「創新創業的死亡之谷」,創新的成功率就是5%,你真正搞創新的,偉大的科學發現能否製作孵化?能否在走向產業化?它可能是歪理。我們以模仿為主的時候風險是可以控制的。正態分佈,單一的貸款不能超過多少,把一千多億的資金盡量分散給1億個企業,這1億個企業就是正態分佈,我加起來總是發財。有一本書叫《從0到1》,我們過去的金融以產品為中心,在創新項目裡面沒有優勢。大家可以想,馬雲開始搞網購的時候,創業之初,網店有3000家,現在開網店成功的只有30家,剩下的全部死了,你要是這30個裡面的,你才能成功,這就是新形勢下金融所面對的新風險。

金融的發展從債務金融轉向資本金融,當然我們自己搞投資,我們既可以自己投,但是更多是讓投資人走向專業化,比如天使基金、VC、PE,大家知道無論是VC還是PE,它的資金來源不像辦銀行,只要開一個牌照,老百姓相信他、相信政府,他一定會把資金交給你,儲蓄沒有問題,基金不一樣,只能私募,私募是找那些有錢人動員他把2千萬、2億交給我管理,錢不是給我。也就是說機構投資人是市場選擇。

我們當然考慮到讓市場發揮作用,我們是否給一個企業貸款?我們了解一些企業的情形,咱們這個項目的審計,這個項目的信息分兩類,這個項目貯存的信息可以變化,如果這個項目本身不是成熟的,可以從能力反應出來,而創新創業項目,只能通過私募,表明的是從布局的產品轉變為項目、信任。所以我們發現從創新創意的企業來講,前端、終端在科學發現、技術孵化、產業化過程中,是VC、PE,看不到商業銀行的身影。所以我們發現從我們股權機構的分佈來講,是因為國家要發展,我們也研究每個區域的股權投資額與去年的發展有關係,我們研究了債務金融和資本金融與某一個區域全要素生產之間的關係,我們認為債務金融的比例與全要素的生產力有相關,我們必須創新。能否創新,關鍵是看金融變革,目前的整個金融體系是錯配,我們以銀行為主導,我們以債務金融為主導,我們的金融發展可能存在問題。金融的服務要沿著企業的增長向前端不斷拓展,我們不僅為成熟企業服務,是做大,但是做大也可能是產能過剩,大量的創新創業企業在前端,我們的金融企業怎樣向前端邁進?怎麼樣從要素金融向資本金融轉變?我們不能靠市場轉變,銀行的信貸也是VC\PE的強大主體。日本的風險投資75%是來自銀行的風險投資機構,所以我希望加快混合經營的改革步伐,幫助金融服務向產業前端邁進。

主題論壇一:挑戰與機遇——金融改革開放新動向

主持人:

張 偉 《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下面我們進入主題論壇一,主題是:「挑戰與機遇——金融改革開放新動向」。

回顧歷史,伴隨經濟改革開放,30多年來,金融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在任何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無論是金融改革,還是金融開放,都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歷史事實表明,既充分地把握了金融改革開放的機遇,也成功地應對了金融改革開放的挑戰。

當歷史的車輪轉動到2017年的今天,金融改革與開放面臨了新的形勢,出現了新的動向,同樣充滿了機遇與挑戰。

放眼世界,全球經濟還沒有徹底擺脫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英國正式啟動脫歐程序,川普新政逐步實施,國際市場出現了逆全球化趨勢,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並明確年內啟動「縮表」計劃,多國央行正在逐步退出寬鬆的非常規貨幣政策。

縱觀國內,近年來,經濟步入新常態,增長率持續走低,諸如股市、債市和匯市等主要金融市場出現異常波動,房地產泡沫嚴重。如何有效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成為當下的重中之重。為此,在經濟方面,對內推進「三去一補一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外推進「一帶一路」大戰略,在金融方面,正在醞釀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逐步推進金融全面依法從嚴監管。

未來,金融改革與開放會出現什麼樣的動向?對於政策制定者,經營決策者,或者廣大投資者,我們應該如何把握新的機遇?又如何應對新的挑戰?對於上述形勢和問題,本場主題論壇的四位嘉賓將給我們做精彩的分析與解讀。

程實發言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

感謝主辦方給予這樣的機會。今天,簡單講講我的看法,以及對未來增長新動能的觀點。

首先,對於當前全球經濟的看法,我覺得今天的會議標題非常好:金融新形勢、增長新動能。我們處在前所未有的新時代,我看了一本書《萬曆十五年》,書中說了看現實要用大歷史觀。今天,對於全球經濟來講,可能處在全球歷史拐點上,我們都知道表面上看我們很容易知道全球正在發生新的變化,例如美國迎來第一個歷史上民粹主義,包括歐洲一體化也是迎來倒退的元年,過去的70年歐洲一直往前走,而2016年就開始往後走。

對於來講,也是處在經濟結構轉型的節點。對於全球來講,我們很明確地感受這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代,包括英國脫歐、川普當選、市場的波動、我們都感到宏觀世界是一個變化非常多、格局非常混亂的世界。在這樣的不確定性叢生的時代,我們真正能確定的是的「大亂之後必有大治」,目前的混亂格局預示著世界經濟、政治必然都有所調整。2014年確實是新趨勢的開始,今年是金融危機爆發的第10年,但是過去8年裡,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美股幾乎都在上漲,背後有一個全球經濟的趨勢,即多元化的退潮。過去8年時間美國經濟引領全球經濟的復甦,新興市場發展最好的年份是2009年,新興市場對於發達國家的佔比減少,而美國在復甦。目前,這個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今年全球多元化正在從8年退潮的狀況轉化為漲潮,新興市場正在成為世界增長的引擎。

美國的增長的優勢逐漸消失了,我們可以明顯看到整個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給金融市場帶來新的變化,新興市場的領頭羊——經濟,包括大中華經濟的表現,資本市場的表現正在成為市場的亮點。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幫助大家把握第一輪的新格局、增長的新動能。

胡斌發言

招商局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胡斌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可以和大家交流。剛才,程實博士提到要把很多事情放到歷史裡面看。這讓我想起最近的兩個經濟數據,如果也從歷史角度看這些數據會有一些啟發。第一個數據是,美國2017年5月份的失業率。可能在座的各位知道,美國上周公布的失業率為4.3%,這是什麼水平?如果我們在從歷史的角度看,這大概就是過往16年以來,美國失業率的最低水平。第二個數據是,5月份M2的數據。在5月份,M2大概同比增長了9.6%,有數據顯示這是30年以來的歷史低位。將這兩個數據放在一起就描述了今天新時代的背景,即美國經濟正在穩健復甦。所以,儘管市場中存在一些爭議,但美聯儲在6月14日仍然堅持加息。

我們去槓桿正在進行時,但去槓桿和美國可能面臨不同的環境。因為美國處於穩定的狀態,而我們面對的風險確實存在。今天的大背景就是,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我們可能會面臨著很高的風險。

剛才,程實博士對經濟做了判斷,那我們解決風險的理念、方法以及機制是否會有變化?我們可以反思一下。亞洲金融危機大概爆發於1997年7月2日,所以今年是亞洲金融危機的20周年。現在,20周年過去了,我們再談到經濟研判時,債務、槓桿、資產泡沫、外匯儲備仍然是高頻辭彙。這說明,20年過去了,金融危機的風險還是存在。對於如何解決整個宏觀經濟的風險和處置風險資產問題,我們跟20年之前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時相比,我們是否是用市場化、可持續的方式解決風險?這是我今天提出的問題。

我們的鋼廠總有2億-3億噸處於過剩,同時國內消費還在下降。對此,我們現在有很多措施解決,比如重組、併購,但這是在轉移、內化風險,而沒有把風險推向市場。在市場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這是否有利於我們解決系統性風險?應該看到,從結構的角度來講,我們解決風險的一些空間可能也受到影響而被壓縮了。例如,相比20年前成立4大資產管理公司而言,很多人進入這個行業,覺得這個行業是一片藍海。20年前,很多銀行的不良貸款以土地為核心,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把這份收回來。伴隨著的經濟增長,這些資產的風險被消化了。但是,在未來城鎮化發展之中,資產發展到這個程度中是否有確定性的資產價格上漲的預期?通過經濟增長帶動資產價格上漲能否解決資產風險?過去有很多地方不良資產,普遍反映純粹地進行不良資產管理和處置的活是臟活、累活,也就是從宏觀角度來說,處理風險的能力受到限制。

過去,大家覺得在整個部門的分佈面,家庭和政府部門的槓桿率偏低,用低槓桿的風險增強高槓桿的風險,高風險的平台可以通過地方政府置換,地方政府可以通過中央政府信用徵信,我想這個空間可能也被壓縮。在這個前提下,處理風險和風險資產的途徑在哪裡?尤其是現在,如果我們把這些風險不停地轉移、騰挪、內換,會使風險推高金融融資需求,並且推高融資成本。所以,剛才程實博士說的經濟光明的一面,或者說清晰的一面,我認為可能暫時沒有根本變化。

謝謝大家!

卜永祥發言

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卜永祥

回顧在金融危機過程中,美聯儲採取了應對危機的政策,核心的做法是把中央銀行的利率、聯邦基金的利率從危機之前的5%比較高水平調整為接近0%,與此同時,美聯儲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金融機構,讓其賺錢的同時,最核心的政策是推出四輪量化寬鬆政策,通過購買債券,市場存量會減少,價格就會提高,提高以後收益率下降,就可以降低在長期利率裡面的組成部分的期限溢價,降低了長期利率,那麼投資、消費等實際需求就起來了。美國的四輪寬鬆量化貨幣政策,大致使得美國長期利率下降100個基點,就是1個百分點。

這是美聯儲應對危機的政策,取得了成功的標準是促使了充分就業、物價穩定,2015年美國4.4%的失業率低於自然失業率,個人消費支出的物價指出剔除食品、燃料,央行制定的貨幣政策調控指標2%之外,物價水平朝著2%發展。美國的就業充分、物價也穩定,所以,美國開始實施政策的常態化,有兩個含義:

一是使得利率從接近0回到常態,截至2017年6月份美聯儲連續加息至目前的1%-1.25%。美聯儲認為,長期均衡的聯邦利率為3%,目前1.25%比較而言,還有1.75%的空間,若每次加息0.25%,那麼未來還有幾次的加息機會。美聯儲認為未來在2019年年底可以達到長期的中性穩定利率。

二是,常態化就是資產負債表的調整,在美國非常規貨幣政策推出之前,美國中央銀行的資產1萬億美元,現在是原來的4倍多,4.5萬億,美聯儲認為偏多需要調整,把資產負債表進行劃分,央行負債表包括流通貨幣、商業性金融機構債券、央行持有的政府國債等。目前,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中,流通的美元現金為1.5萬億,由於各國對美元現金的需求,過去10年年均增長6.9%,持有現金的數額沒有辦法縮,是剛性需求。那麼在第二塊美聯儲持有的商業銀行債券危機之前只有150億美元,而危機以後增加2.2萬億的儲備。流通中的貨幣增加了7千億美元,其他的負債增加5千億美元。所以美聯儲要縮資產負債表,原則有以下六條:

一、資產負債要常態化,前提條件是美國聯邦利率水平常態化之後,利率常態化在先。

二、縮小是被動的。

三、漸進式和可預測的。

四、美聯儲強調要繼續使用聯邦基金利率作為貨幣政策調整的主要工具。

五、縮表一旦開始,不輕易回頭,除非發生實質性的下行。

六、央行縮表是貨幣緊縮的信號。

央行希望將聯邦基金利率作為主要工具,一方面在緊縮貨幣政策,一旦對經濟有不好影響,或者負面影響比較大的時候,通過調低聯邦基金利率來達到這種平衡的機制。

最後,美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縮到多大最優?美聯儲有幾個方案。

最後強調,我們可以看到美聯儲縮表和貨幣政策操作框架調整進行結合,流動性可以回去,中央銀行調控金融市場的手段和方法可能回不去。可能在危機以前,美國貨幣政策的主要是藉助利率走廊的向下線路的波動。美聯儲還會繼續堅持這樣的政策,依託利率下限實施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

張承惠發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

我想說關於金融服務的痛點問題,經過30多年的改革,的金融行業和金融市場發展得非常快,我們前幾家大銀行的總資產相當於小國的GDP,所以我們銀行行長到這些國家可以非常從容要求會見他的政府官員、首腦。

金融市場規模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但是始終有兩個金融服務痛點問題沒有解決。第一個痛點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互聯網金融使這個問題有一定的緩解,但這些新興的手段主要解決消費金融問題,很少為生產性金融作出更多貢獻。我聽到一個數字,說我們銀行的平均貸款期限是2年,但是我們到地方調研,幾乎所有的企業跟我們說的都貸款期限是1年。很多大的企業、大的融資項目能夠獲得更長的貸款期限,所以「平均兩年」是被平均了。所以,中小微企業在擴大再生產方面,仍然存在融資需求問題。

第二個痛點在創新、創業型企業方面也是長期存在的,由於創新創業型的企業和傳統的銀行信貸文化不一樣,沒有資產、沒有抵押品、沒有信用或者信用很低,所以很難符合銀行信貸需求,同時資金需求又不是一年兩年。例如研發一個新葯,周期通常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如果只提供一年期的流動資金貸款,顯然不能滿足其需求。

我剛剛從另外一個會場出來,出來的路上碰到一位科技局的局長,他說科技金融發展還有很多障礙,創新創業發展面臨很多問題。廣東社會融資規模超過1萬億,貸款超過11萬億,直接融資增速超過全國,甚至美國。我說廣東如果都不能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那什麼地方還能滿足?他說,但是還是感覺這方面的創業融資供給不足。

最近又增加了「走出去」的新痛點,我在北京發展論壇上,和一家大銀行的行長在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有人在莫斯科投資了兩個金融項目,但所有的融資都來自於國外的銀行,無法從國內銀行獲得借款,為什麼不能得到國內借款?當時的行長就說在那裡沒有分支機構。可見,我們大量的機構走出去,但是金融服務卻沒有走出去。

為什麼金融會脫實向虛?原因有很多,根本的就是金融機構還沒有成為完全的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的機構。我有一個朋友曾經在中央銀行,他後來到一家地方銀行當行長,在一家地方銀行,他說他去之前想地方政府應該不會幹預,但是去了以後發現干預得非常嚴重。可見,金融機構無法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有兩大原因:首先政府的大力干預,其次監管部門的嚴重管制。

回到今天的主題,改革的新挑戰和新機遇,我覺得機遇是存在的,而且機遇非常多,因為有巨大的金融服務的需求。我覺得作為一個金融業、金融市場來說最擔心沒有需求,如果沒有人貸款,銀行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但是「一帶一路」、經濟轉型、快速發展,有大量的金融服務需求。挑戰:第一,的政府,包括監管部門怎麼樣自我革命,改變傳統的監管理念、思維方式和架構,和監管工具、手段。第二,怎麼樣把金融機構建設成能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的機構。第三,新格局下,金融科技最終在相當程度上改變傳統金融決策的方式、金融風險的管控方式,這種情況下,金融監管將如何適應。

【對話交流環節】

張 偉:我們存在很多機遇和挑戰,我們進入對話交流環節,我們上面的四位嘉賓有兩位來自北京,來自首都政策中心,也都是所長,有兩位來自香港,來自開放的最前沿,都是首席經濟學家,是一場南北對話。胡斌首席,剛才程實博士也談到對未來宏觀經濟看法,現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還是非常多,同時也看到經濟體轉好,你對全球經濟的走勢如何判斷?對香港未來又如何判斷?

胡斌:說起2017年的全球經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比,2016年底時,我們在前瞻環節時,大家基本上判斷覺得2017年是一個不確定性十分大的,但是預期中2017年黑天鵝事件會很多,但是我們突然發現其實發生的事情對市場的衝擊並不如預想的那麼大。歐洲、美國,包括亞洲一些大的政治事件,可能都已經過去了。目前對金融的市場影響都在控制範圍內,芝加哥有一個波動指數,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個指數目前都在低位運行,可能上次達到這個位置是2007年,所以市場對2017年總體定價、判斷也好,我覺得還是不錯的。

當然,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全球經濟增長在今天的基礎,這個基礎實際上隱含了一定的判斷,對美國的川普政府的判斷。2016年的時候,大家認為這個政府可能在很多方面有不確定性,到目前為止對他將來的政策措施落地狀態還是將信將疑的狀態。川普政府一些經濟舉措如果能夠取得實質進展,比如一些基建如何能夠取得突破,實際上是向上的力量,我覺得全球經濟增長得有一定的基礎。

張 偉: 一個問題是問卜永祥所長,您為我們清楚地解答了美國現在貨幣政策的調整,貨幣政策也是我們非常關注的重點,我也看到一些國家貨幣,比如它的利率處在非常低的水平,主要的一些經濟體貨幣政策出現了一些分化,對於我們來說,尤其是央行現在的貨幣政策,到底怎麼看?

卜永祥:我想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的常態化利率回歸,我覺得充分就業、物價穩定,所以每個國家的貨幣政策都是基於本國國情作出合理選擇。所以我想貨幣政策的執行不會決定於美國怎麼做,我們肯定是獨立做,我們的目標是穩定貨幣的值。我們的中央銀行是相對非常審慎,又是非常地嚴格按照央行的要求落實,我的理解就是這樣。

張 偉:下一個問題,問程實博士,目前推動「一帶一路」的建設戰略,將重塑人民幣參與國際合作,香港的離岸立場應該如何抓住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

程 實:第一,人民幣匯率已經走出寒冬,端午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大家在互聯網交易上都可以看到,人民幣目前的貶值預期還沒有完全消散,但是人民幣匯率的階段性穩定已經基本形成這樣一個格局。

第二,要感謝人民銀行的工作,人民幣的管理自今年年初取得非常大的成效,說明人民幣的貶值得到很好的控制。我作為跨外投行的經濟學家,可以看到人民幣的預期正在發生改變。

第三,美元指數走弱,這實際上給人民幣變被動為主動的時機。結論,人民幣匯率最困難的時機已經過去。

第二個結論,在人民幣加速國際化的推進中,主持人提到今年是「一帶一路」從頂層設計全面轉變的一年,整個美國政策是傾向於美國的,美國正在重新考慮,正在迎來加速推進的很好時機。今年對「一帶一路」來講是加速轉變的一年。

我們人民幣也會從貿易驅動轉向投資驅動,香港擁有全球最好的金融市場、最成熟的投資者,擁有全球最充沛的金融資源,擁有金融投資的環境,所以這樣的環境裡面,整個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可以發揮更好的作用,包括人民幣境外結算,人民幣境外投資管理,香港可以憑藉機構優勢、人才優勢、區位優勢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發揮更重要優勢。

張 偉:香港在未來的「一帶一路」乃至其他開放政策中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下面有一個問題長張承惠所長,金融改革和對外交往之間其實有非常重要的關係,剛才在您演講中也提到,對外開放其實也離不開內部的自我完善、自我管理,包括你提到比如金融監管的改革,在目前這種新常態下,我們如何抓住對外開放的機遇,同時又如何有效地避免各項衝擊和挑戰,我們正在醞釀的金融監管體制改革該怎麼走?

張承惠:怎麼樣應對開放?我覺得最關鍵還是要強身健體,關鍵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我覺得改革和開放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我們既要用改革推動開放,我一直堅持對外和對內開放,對內開放最近由於市場的風險最近可以緊一點。對外,不僅是民間資本的開放,更多恐怕是對現有金融機構、現有金融市場發揮更好的作用?讓金融機構更加負責任地成為獨立、完整、有責任感的機構,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張 偉:從剛才的一輪對話,我們感覺到未來還是很美好的,大家的觀點還是很樂觀的。針對我們這個主題,機遇與挑戰,請四位專家給出簡單的答案,然後得出一個投票答案。

程 實:毫無疑問機遇大於挑戰,我相信全球經濟復甦方向非常確定,改革開放的步伐也是非常穩健,我們面臨的所有風險都可以得到把控,我們也相信通過互聯互通的政策,能夠為我們得到創造共贏的機會。謝謝大家!

胡 斌:我贊成程實博士的判斷,我覺得任何有破有立,我覺得還是有機遇的,我不做其他的論述,因為我在招商局,往往是挑戰的時候誕生機遇。洋務運動啟發了民眾,接著形成文化、政治體制的啟蒙運動。1978年改革開放的年代,我們招商銀行是1987年成立了,1988年成創立平安保險,這都是在十分困難的年代,我們也找到了新的攻堅,所以我覺得機遇大於挑戰。

卜永祥:我想因為我們社會是由政府、企業、個人組成的,所以還不太合適一概而論,在政府裡面,對於中央政府來說,我個人認為挑戰大於機遇。對於地方政府,對於金融機構、廣大的居民來講,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幸福的時代,當然是機遇大於挑戰。

張承惠:我覺得機遇和挑戰並存,如果有一個很好的政策框架,又得到非常有效的實行,我覺得能夠很順利的戰勝挑戰,贏得機遇。

張 偉:總體來說四位嘉賓加在一起的結論即機遇大於挑戰,未來充滿希望。我們的主題論壇到此結束。謝謝四位嘉賓!

【主題論壇二:科技與創新——金融科技創新促發展】

主持人:

張 偉 《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下面我們進入主題論壇二,主題是:「科技與創新——金融科技創新促發展」。

眾所周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與金融的創新結合,或者為金融提供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極大地推動了金融的發展、創新甚至是變革。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的飛速發展,萬物互聯逐漸變成現實,人、企業及其他主體的各種數據的獲取、整理、儲存、傳播、挖掘等都變得更加快捷、高效和低成本。雲計算、機器學習、區塊鏈等技術的日益發展,有效利用大數據將變成可能,人工智慧將變成可能,價值在互聯網上直接傳播變成可能。

我們發現,上述某項或多項技術已經在開戶、徵信、風控、交易、投資、支付等多種金融活動中廣泛應用,並逐漸產生了大數據徵信、智能信貸、智能投研、智能投顧、智能投資、數字貨幣等金融科技模式。那麼,金融機構如何合理應用上述技術實現業務轉型?技術公司如何開發符合金融邏輯和需求的金融科技模式?

對於上述形勢和問題,本場主題論壇的四位嘉賓將給我們做精彩的分析與解讀。

蔣韜發言

同盾科技創始人、董事長蔣韜

我是蔣韜,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創新促進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

同盾科技在2016年、2017年的信用業務出現了井噴發展趨勢。銀行的零售業務這兩年也是大幅增長,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整個的零售業務在整個行業裡面佔比逐步提升。2014年信用卡發卡量4.5億張,但是互聯網欺詐損失佔比上升4個百分點。目前,在互聯網從事欺詐的團伙50萬人。在我們監測的欺詐團伙裡面,發現絕大部分的團伙為3-5個人,出現聚集性的效應。

此外,銀監會公布2015年第4季度不良貸款餘額連續21個季度上升,其原因有:

一是欺詐的風險,盜用別人的身份信息申請貸款。

二是申請人在網上申請貸款時因為沒有身份證的驗證所以往往會提供一些虛假的資料,而怎麼識別虛假資料,也是很多金融機構要應對的挑戰。

三是金融機構內部人員和外部人員存在勾結行為,即存在著道德風險。

四是信用風險,其實現在最大的難度是徵信維度不是特別足,存在非常多跨平台負債的問題。很多金融機構特別是傳統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識別申請人的資料時,並不知道他在別的機構、平台貸款的情況,銀行無法獲取這些信息,進而無法評估這些人的風險。

分享幾個案例,欺詐和信用風險的案例:

在欺詐領域,以色列的一家公司在做的事情就是識別個人的生物行為信息,主要是申請貸款的人在這個網頁上敲擊鍵盤的頻率、時間的間隔、使用滑鼠的習慣,包括使用的一些偏好、和設備互動的方式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識別是不是同一個人,輸入的身份證信息是否是本人輸入等。

說到信用風險識別創新,美國有一家公司在評估個人信用風險的維度和傳統的評分維度差別比較大,大家都知道消費者信用評估即還款能力的評估,主要是根據查詢報告的數量、個人在銀行帳戶的數量、違約的次數等。這家美國評估公司主要是用繳稅的記錄、搬家的頻率等。

同盾也是通過各式各樣的方式識別欺詐風險,包括我們關聯手機設備等。我們統計出如果一個設備關聯出來的手機號,也就是說一台手機有兩個手機號申請貸款,包括你在手機裡面是否裝一些虛擬的軟體等,都是我們所要發現欺詐的線索。還有,就是你提交的地址是否在欺詐團伙地址範圍之內。我們有一個統計,假如你的方圓五公里之內,如果欺詐個數超過1000個,你自己是欺詐人員的概率可能也會大幅提升。

除了通過技術的手段,也可以通過數據的手段。我們經過互聯網監控,包括一些合作客戶給的反饋,收集到非常多的信息,最終對這個人做風控的識別。

通過收集這些信息,包括負債信息、地址穩定性、行為偏好、還款能力等,最終會生成信用分。以跟金融機構合作的方式,用自己的信息和金融機構的信息生成一個模型,給個人客戶打分。

最後,我們通過智能化數據分析提升貸款的管理能力,還通過語音識別的技術規避客戶敏感信息的泄露。這是我們跟商業銀行做深入合作,幫他們識別欺詐風險的案例。

林旭初發言

廣州市城發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旭初

首先,非常榮幸能有機會來參加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跟大家分享一些觀點。我事先準備了一個題目,但剛才在聽各位嘉賓演講時,也臨時有一些感觸。所以,我就借題發揮,講講自己的想法。今天的主題是科技與創新,讓大家分享在科技金融的領域的一些感想。而與其他嘉賓從科技的角度說這個問題不同,我更多地想從創新的角度談金融領域的想法。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以及我所從事的企業。我是廣州市城發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公司成立的目的是廣州市政府希望通過設立一個國有的基金管理公司,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於廣州市的一些領域,主要有兩大塊。一塊是城市發展,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另一塊是如何利用社會資本去促進、去支持廣州市的產業轉型升級以及高新技術企業在廣州的發展。

實際上,在操作和思考過程中,我們確實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我們認為國內的金融市場同時出現融資比較困難,特別是股權類融資比較困難。找到一種好項目,以合適的可預期的回報率去投資也很困難。股權投資應該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之下獲取超額收益。首先要控制風險、識別風險,要通過一些手段去控制風險。在基礎設施領域,在VC、PE領域控制風險其實還有困難。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意思的命題,希望跟在座的各位同仁一起在這個領域、這個方向再往前走走。

在基礎設施這一塊,我認為著重點還是融資模式。我呼籲咱們在這個基礎設施或者不動產的資產能源化方面再往前走走。如果可以滿足基礎設施的前期,讓普通老百姓以及機構投資人進行投資、交易,我覺得這樣的創新會使得整個基礎設施領域有更良性的發展。

在產業轉型升級這一塊,實際上真正意義上講的、出色的VC及PE機構,全世界都不多。不管是VC機構、還是PE機構要賺錢,正常來說是5年至8年、甚至更長。所以,真正意義上優秀的、已經能夠發展的VC及PE非常少。實質上,這麼多年下來,機構投資人佔了整個融資規模差不多20%,包含政府引導的資金。實際上,每一支基金融資都非常困難。

我同意各位嘉賓,實際上來講,真正的投資要市場化,而市場化的機制會對於高新企業來說更有優勢。但作為國有企業,我們應當做好的就是市場化的募基金,去投資我們認為優秀的機構。這樣,就可以形成更良性的循環。畢竟我們信用高,融資相對容易一些。

王兵發言

廣發銀行副行長王兵

因為咱們這次的論壇,其實叫科技與創新,對於銀行來講,目前最熱的就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是翻譯,對於來講互聯網企業比如阿里、騰訊做金融,他們就是金融科技,很多人認為銀行沒有機會了,但是我們認為金融科技其實對銀行來講,從前面論壇一的時候,機遇是大於挑戰。

銀行如果順勢而為向金融科技轉變,首先銀行跟互聯網企業比有優勢,即便說到信用的優勢、風控的優勢,即便從IP的也有客戶的優勢,而且精準勝過互聯網。銀行的數據是含金量比較高,並且從金融的不同維度,銀行的優勢還是可以的。

IT系統,銀行經過多年的發展,IT系統有很完善的紀律,特別是基礎設施方面,銀行跟互聯網比,基礎架構的穩定性、完整性上,從金融的全覆蓋來講系統的建設,應該都是很有優勢的。

想走金融科技這條路,對銀行的科技進行改革,我們覺得有幾個角度:

1.客戶入手,銀行和互聯網,大家都用微信,微信非常好用,我們做的手機銀行還是比不了互聯網,我們就要向微信學習,更加關注客戶體驗,從客戶的角度。

2.從銀行的數據入手,但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銀行的內部數據沒有得到完整的整合,同盾來講可以從客戶操作鍵盤的習慣判斷客戶是否是好人。客戶在使用我的網銀時,你點擊過什麼頁面的習慣,我覺得都值得分析,但是不是看你是否是好人,但是起碼知道你的傾向性。

3.跨界。現在幾乎所有的創新都是跨界,自己的創新比較難,通過跨界、合作,往往就有新的沉澱、新的合作機會,所以要從跨界入手。

4.合規。銀行是引領監管的,我們做創新時,現在也有互聯網的管理,銀監會也有相關的管理,從這個角度也是可以入手。當然,張所長講在金融普及的狀態下監管政策是否應該有所變化?監管政策對銀行和互聯網企業的監管能否一樣?這個方面也希望監管部門有所考慮。

5.人才。銀行要做金融科技的轉變,也需要自己培養人才,還需要從互聯網企業借鑒人才,實現我們的轉型。

要做金融科技的轉型,我今天上午也是在這裡參加論壇,也講過銀行要打造平台:雲平台,要做互聯網金融的轉換,還是要從雲的角度入手打造強有力的大數據平台;開始嘗試使用人工智慧的技術;三個抓手:移動互聯網,要打造成一個用戶的平台、產品的平台;通過這個能力開放,構造一個生態;為了支持前面的工作,銀行的研發模式要從傳統的模式開發向民間開發的模式轉變。

俞亮發言

上海前隆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CEO俞亮

首先感謝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們作為科技金融公司的創業代表一起交流,創新是被迫的,我先講自己的歷程,2003年在上海建立第一個信用卡中心,負責為招行建立數據部門,同時負責信用卡創新工作,那個時候開始在體制內創新10年,一直到2012年帶領我的團隊在體制外在進行創新,創新是被迫的。

在座各位今天來到會場,無論是通過飛機、打的還是高鐵的,我們出行的時候做決策,以及做決策購買時,我們最常用的媒體工具是什麼?是手機,現在很少有人到高鐵站排隊買票,也不會打電話訂購機票,包括長途汽車票,手機已經是替代了很多人的做決策的方向,包括做決策交易。我們已經不習慣做一些傳統的、比較消耗時間的事,尤其是年輕客戶,已經不需要排隊,面對面交易、面對面和銀行從事金融服務,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實體服務到虛擬金融服務的轉變。

我們被迫進行科技創新的另外一個重點,是成本方面的考慮,大量的人工信審,當機器、大數據、決策引擎能夠替代人工進行規模化的審批時,我們的運行成本大幅下降,我們才有足夠的利潤和其他的同行競爭。成本控制是第二個核心重點,使我們更有競爭力。

科技是金融機構的助手,金融科技也好,科技金融也好,金融是放在前面,科技放在後面,科技能最有效最快地獲取客戶的信息,以及進行貸款后的風險防範。

總之,我們的金融科技服務有大量的探索,有長足的進步,尤其是我們現在非常多的傳統銀行更深層次地擁抱金融科技,我們積極輸送被我們甄別過的客戶、信用得到保證的客戶,我們也通過第三方擔保公司控制資產的風險,未來科技公司會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也就是說為傳統金融機構完成最終信貸產品對接工作,只有我們各司其職才能使得科技金融生態鏈得到完善、得到長足的進步。

【對話交流環節】

張偉:我們的主題演講已經結束了,四位嘉賓各有特點,兩位來自長三角的民營技術公司,兩位來自廣州的國有金融機構,這次的主題論壇其實是技術公司和金融機構的對話。王兵行長,你提到利用人工智慧在銀行業務進行運用,你也是長期在銀行的科技上工作,從實踐者的角度講,你覺得金融科技會成為銀行轉型的起點嗎?廣發銀行在引用AI到底有什麼樣的動作?

王 兵:謝謝主持人,第一個問題,金融科技,從我剛才的演講,我認為能夠成為銀行科技轉型的起點,因為傳統的銀行科技模式,第一個講究高可用性,所以在基礎設施、產品的硬體投資上是很重的。在開發上,又用了比較傳統的模式,從需求到供給再到真正一個產品落地時,這開發周期非常長,過去金融相對穩定,需求不是像現在那麼多的情況。到今天,這條路繼續越來越難,金融科技的產生解救了銀行的科技,現在的金融科技、雲平台、大數據客觀上推動金融科技的科技投入有所降低,更重要的我們採用金融科技的手段、理念以後,科技研發、科技交付的速度、過程大大簡化、加快。從而滿足現在層出不窮的業務創新,讓銀行和互聯網企業平起平坐。

我們也用你的手段改造我們的IT技術,從而能夠支撐我們的業務,讓我們的業務有更快速的發展。

AI方面,比如人臉的識別、語音識別、智能同步等等,廣發銀行目前也在布局,人臉識別主要用於會員開戶,因為有的人拿假身份證,人臉識別可以識別出假身份。語音識別,我們正在投入,大家用銀行的APP,大家很討厭選來選去。但是語音識別可以直接達到我想要的服務。智能同步,廣發銀行7月份會推出相關的產品,招行有一個制度,後面也會推出相關的產品,隨著人工智慧的進一步發展,未來有可能我們自己構造所謂比較完善的渠道,能夠為智能的服務提供底層支持,目前還是規劃之中的。

張 偉:謝謝王兵行長。目前有很多銀行,與百度、阿里、騰訊、京東都在開展合作,廣發銀行有沒有跟技術公司開展類似的合作?

王 兵:所謂四大行對應四大互聯網公司,其實我覺得是一個說法,我看中央銀行和騰訊的合作只是成立一個聯合實驗室,廣發跟這幾個公司多年以來一直有合作,不同層次的合作,2011年跟阿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很多層次、很多點都有合作,當年簽完戰略合作協議以後,發過聯名的信用卡。我們跟百度也在人工智慧有所探討。跟騰訊也有徵信的合作,跟京東去年也有京東白條有合作,還有它線下的POS機。

張 偉: 我們下一個給同盾科技的蔣總。不管是欺詐風險、應用風險,大數據是不能用於徵信的,但是可以用於風控,一直以來大家很關心的大數據存在的個人隱私保護問題,你作為實踐者,大數據的隱私如何保護?

蔣 韜:其實徵信和風控還是兩個層面的東西,因為徵信是主動收集全民的基礎信用信息,風控是分析個人的行為信息,我覺得還是要區分行為信息和信用信息,比如有一個人在金融機構申請貸款,但是如果有逾期就是信用問題。因為風控還會評估交易風險,比如判斷賬戶是否被盜用,中間要有一些大量的行為分析,包括監督演算法、深度分析的演算法。

隱私的問題,保護隱私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在美國做數據分析時,在美國有一個區分的,比如做徵信的公司,它要符合徵信條例,在美國矽谷其實有不下100家做風控,包括做風險的分析公司,他們也是三方合作。這些公司也會涉及到個人的信息,但是他不需要拿個人徵信牌照,他們可能要符合個人的隱私權,我覺得這個還是有差別。

張 偉:我們跟另外的技術公司俞總提問題,你希望為金融機構提供支持,前隆怎麼幫助金融機構真正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經常說現在的金融需要場景,很多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公司建立自己的生態場景?科技公司對於傳統的平台、銀行有什麼優勢?

俞 亮:科技公司為傳統金融機構服務,金融 對客戶有甄別的要求,只有好客戶才是能夠放開的客戶,第一是流量的獲取,第二是有品質、甄選過的流量獲取,客戶再申請銀行信貸的信息,我們確認之後,幫助客戶獲取互聯網上的交易行為,增加徵信的數據源。

決策方面的參考,我們會幫傳統銀行計算出決策引擎,計算客戶信用等級情況,是否是優質客戶。除了確定客戶的質量之外,還有對客戶進行定量分析。我們認為好用戶就應該享受比較低的成本獲得金融產品。只要不是惡性的客戶,有可能他收入過低,只要是一個誠信用戶,有收入、有還款,我們會給他優惠價格。

最後,我們對客戶要完成貸中管理,我們可以量化客戶可能存在損失的概率,根據這個概率進行浮動定價,這是人工審批不能完成的,需要一個龐大計算處理中心。

在沒有互聯網公司之前,其實場景都是存在的,我們在執行購買決策時,這些都是場景,當然有了互聯網以後,那些場景可以迅速地轉化為交易的行為,我們可以為客戶提供分析解決的方案,互聯網公司能夠幫助客戶在決策、或者信息獲取過程中,把那些看起來是非交易行為,轉化為零售消費。

張 偉: 跟林總提問題,我們的主題是科技與創新,你覺得科技和金融創新是什麼關係?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你覺得金融科技在助力實體經濟當中起什麼作用?

林旭初:我的點還是創新,從金融的角度來講,既要投資也要管理,從這個角度來講,實際上在科技和創新上,金融領域是交易成本的問題,可能科技跟金融結合,有的人需要投資,有的人希望獲得融資,怎麼樣有效地配置資源?使得交易成本更低。如果要解決股權類資金的獲取、投放,我覺得本身需要重點關注的還是投資產品本身的供給問題。

風投行業從投資公司角度來講都很難,在座的除非個人非常有實力,或者正好在一家投資機構,即使你想做風險投資是很難的,沒有那麼多辦法做風險投資的,一般的基金或者優秀的基金不可能談幾百萬、幾千萬的資金,假如你有錢做風險投資,但是風險還是很高,真正的股權投資基金很難,即使是機構,或者保險機構也好。我覺得核心的問題是沒有一種產品,或者說很少。基金裡面真正為出資人獲取收益,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存在的機構非常少,真正希望通過控制風險,使得更多的社會資本投資青科這樣的基金,都能夠把錢投向像俞總這樣的公司。

張 偉:您這邊在金融科技領域投資有多少?

林旭初:信息科技、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是現在廣州市希望大力發展的三個領域,不管是信息科技還是人工智慧都是有關係的,我本人認為這個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時代,因為傳統經濟學講生產要素有資本、土地、勞動力,現代社會中數據本身是一種生產要素,通過分析數據或者使得投放更便捷。國內淘寶、支付寶、微信支付之類,在境外和國外是沒有這麼普及的,原因是沒有需求,同時沒有數據。我們看看電商的買賣信用的問題,外國已經有非常強的信息體系了,不需要這個了,雖然我不是很懂這個領域,但我覺得會有越來越多的行業跟科技結合,催生新的事物。

張偉:感謝四位嘉賓的精彩對話。

本次峰會雲集了來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廣州、香港等地的近20名重磅嘉賓同台研討,覆蓋了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區域。巧合的是,6月初,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北京落下帷幕,前幾天陸家嘴論壇剛剛在上海閉幕,今天我們金交會上舉辦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峰會。「北有五道口,東有陸家嘴,南有金交會,」張偉表示,本次峰會的舉辦對金融改革開放的難點問題和金融科技創新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會後各位嘉賓合影)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專註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智庫型全媒體平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