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報道抗日戰爭的外國記者:冒著生命危險採訪

核心提示:愛潑斯坦把自己在前線的經歷寫成了《人民之戰》一書,作者開篇明義:「當老百姓第一次站起來並且說『這塊土地是我們的』的時候,的現代歷史開始了。」

1944年,毛澤東(後排右一)在延安借鑒了愛潑斯坦(前排右二)和其他外國記者。

國際先驅導報4月29日報道 「一千五百年前,用書籍征服了日本,而現在,日本卻用坦克和大炮來答禮。」在《外國記者眼裡的抗日戰爭:華北前線》一書的「楔子:戰爭的迫近」中,作者貝特蘭(書中譯為勃脫蘭)如是寫道。當時,那場慘絕人寰的戰爭還未發生,作為活躍在的英國記者——貝特蘭已經預測到它的到來。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槍聲不僅驚醒了,也震驚了世界。此夜之後,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成為開展時間最長、持續時間最久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一時之間,大批外國記者雲集,他們的足跡遍及各大戰場以及抗日革命根據地,報道人民保衛家園、抗擊侵略者的鬥爭情況,有的甚至為此獻出了生命。

七十多年過去了,戰爭的槍炮聲早已遠去,但是人們依然難以忘懷那段歷史。圖書、影像、親歷者口述……不斷地還原著戰爭的殘酷和鬥爭的艱辛。而在龐大而紛雜的史料中,今年3月,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推出了《外國記者眼裡的抗日戰爭》系列叢書。那些曾經為人熟知的愛潑斯坦、貝特蘭、斯坦因等外國記者筆下的抗戰記錄重新被收集整理成冊,為我們了解那一時期的歷史提供了一個新的維度。

貝特蘭是盧溝橋烽火的見證者。「七七事變」后第四天,他冒著生命危險從日本到達北京採訪。

「那些褐色的坦克車和榴彈炮,對於雕刻精緻的白石樑橋和淡紅色的壯麗宮牆,真是一種莫大侮辱。」他在《古都的淪陷》一文中寫道。這位紐西蘭籍英國記者、作家曾經在倫敦《泰晤士報》工作,1936年就曾來過,成為抗戰諸多重要關頭的親歷者。當時,他還突破重重封鎖到達了延安。

「我是第一位訪問延安的英國訪問者。」貝特蘭曾非常自豪地說過,他在延安最大的收穫就是受到毛澤東的多次接見,「我訪問毛主席,是在他自己家內——一間隱蔽在延安高聳絕壁下面、寬敞的山洞住宅,我們是在晚上開始談話,並且時常談到深夜,點在我們中間桌上的蠟燭,燭淚流成溝槽,燭光映出奇異的影子在弧形的屋頂上。」

毛主席就貝特蘭提出的各種問題發表了重要講話——《毛澤東與英國記者貝特蘭之談話》,后該文被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此後,他奔赴抗日前線,採訪了朱德、賀龍、蕭克、劉少奇等人,同時對前線生活也作了描寫,刻畫了一個充滿朝氣的抗日戰場上的英雄群體形象。

和貝特蘭一樣,美國記者愛潑斯坦也見證了整場戰爭的開端。

1937年7月7日,正在北京西郊卧佛寺度假的他,突然聽到了從盧溝橋傳來的炮聲。隨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愛潑斯坦開始了真正的戰地記者生涯。1937年到1938年,他先後到上海、南京、武漢、廣州等地採訪。

到達南京的第一個晚上,愛潑斯坦被震耳欲聾的轟炸聲和高射炮聲驚醒。他趴到窗前,看見防空系統的探照燈和五顏六色的曳光彈交叉照射,搜索著敵機。他下樓來到街上,看到橫七豎八的屍體,「我這才清醒過來,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1938年4月,愛潑斯坦在離開武漢后奔赴前線採訪著名的台兒庄戰役,向世界及時報道了抗日戰爭中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這場重大勝利。「的士兵並非是具有步槍的自動機,而是一個為謀祖國解放的忠勇戰士。」他說。

後來,愛潑斯坦把自己在前線的經歷寫成了《人民之戰》一書,作者開篇明義:「當老百姓第一次站起來並且說『這塊土地是我們的』的時候,的現代歷史開始了。」

宋慶齡在讀了愛潑斯坦的《人民之戰》清樣后給予高度評價,「這本書不同於任何的外國人關於抗戰的著作,因為它把第一手分析性報道同過去的歷史和未來的展望聯繫了起來。每一位的友人都應該讀一讀。」《西行漫記》的作者埃德加·斯諾則稱讚《人民之戰》是「極為出色的戰爭新聞作品,對所希望達到的目標充滿同情和理解」。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