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保險投資官問卷調查:今年投資前景比去年樂觀

潘玉蓉/製表 吳比較/製圖

證券時報記者 潘玉蓉

實習記者 王璐璐

年初又是保險機構定調新一年投資策略的時候。作為13.34萬億元保險資金的掌管人、國內最大的買方機構投資者,保險機構最新投資判斷值得關注。為此,證券時報記者進行了2017年度的「保險投資官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保險機構對2017年投資前景中性偏樂觀,最擔心經濟結構調整和制度改革進展不暢以及信用違約風險。2017年,保險機構所做的戰術調整中,傾向於增加股票、股權、不動產及基礎設施投資,減少債券、銀行存款和現金。

在上述調查中,證券時報記者向保險公司投資部門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發放了問卷,此次回收20份有效問卷,調查對象覆蓋了人保、平安、太保等國內主流保險公司和幾大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合計管理的保險資金超過6萬億,佔2016年全行業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44.7%,具有一定代表性。

整體情緒:中性偏樂觀

2017年也許是保險資金運用情況最為複雜的一年。不過,從目前來看,保險投資官們認為,2017年比2016年相對樂觀。

在回答對「未來1年的投資前景的判斷」時,有60%的保險投資官選擇了「中性」,25%的投資官選擇「比較樂觀」,10%選擇「悲觀」,只有5%的投資官選擇「非常悲觀」。在對「未來3年~5年投資前景」做調查時,60%的被訪者都選擇了「樂觀」。

而在證券時報記者去年年初的「保險投資官調查」中,有高達45%的受訪者選擇了「悲觀」,40%的受訪者選擇了「中性」,僅有5%的受訪者選擇「樂觀」。

「2016年年初問捲髮放時正值股市熔斷過去不久,追求全年正收益的保險投資官們遇到了『開門黑』,壓力巨大,悲觀情緒難以避免。」一位連續兩年參加問卷填寫的保險投資官表示。

不過,2016年雖然經歷了股市、債市劇烈波動,整個資金運用監管政策收緊后,保險全行業仍然實現了5.66%的投資收益率。

「年初熔斷,年末債災——2016年保險投資官們能獲得這個成績非常不容易。」一位保險公司投資部門負責人表示,2016年上證指數全年下跌12.31%,保險全行業投資收益率雖然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但是保住了絕對收益的招牌,也為今年的樂觀奠定了基礎。

最忐忑:經濟結構調整

和制度改革進展

對於2017年可能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問題,有45%的受訪者認為是經濟結構調整和制度改革。

長江養老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表示,經濟結構調整和制度改革的成效,影響著經濟的企穩和復甦。要把握這種不確定性,「兩會」是一個較好的觀察窗口,建議關注國企改革和財稅制度改革在「兩會」期間有無實質進展,新型城鎮化的進展是否有突破。就經濟指標看,應緊盯下游產業的工業增加值和實際投資的增長情況。

此外,有25%的受訪者選擇了「金融系統的不確定性」,15%的人選擇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最關心:貨幣政策轉向

2016年,在被問到最擔憂的宏觀經濟因素時,受訪者均感到了利率下行的壓力,並在投資決策中考慮到了這一因素的影響。

在2017年的問卷調查中,受訪者的選項發生了變化,35%的人最擔心貨幣政策轉向。

「與其說是擔心,不如說是關心。保險公司最重要的經營決策就是判斷利率周期。如果利率政策轉向,各種投資策略都會做出調整。」一位保險公司資管中心負責人表示,對保險經營而言,不同利率周期有不同的風險和機會,關鍵是要提前判斷。

今年1月24日,央行上調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利率10個基點,被解讀為變相「加息」。2月初,再次上調SLF(常備借貸便利)利率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引導資金利率上行的意向明確。

一位參與問卷調查的投資官表示,貨幣政策總體大概率呈現收縮趨勢,已經出現在了預期內,因此不用過於擔心。「反而是不確定性的東西對投資影響更大,比如經濟結構調整,大家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最擔憂:信用違約

在被問到當前最擔憂的投資風險時,45%的投資官選擇了「信用違約風險」,15%選擇「低收益環境」、「人民幣貶值」。

2016年以來,國內信用違約事件次第發酵,呈現蔓延趨勢。13萬億保險資金中,有約80%的資產配置於信用類資產。

值得重視的是,保險機構為獲取更高收益,不得不提升風險容忍度,加大對高風險高收益資產配置力度,導致投資組合的信用風險敞口提升。

據了解,在去年信用違約事件中,已經有保險公司「踩雷」,這給保險同行發出風險信號。今年,掃雷和防雷工作將是重中之重。

在「2017年最擔心的投資風險」問題中,僅有5%的受訪者選擇股市波動。這說明保險機構其實並不擔心股市波動對於整體收益產生的影響。畢竟股票基金的配置僅有15%,減去債券型基金,純股票投資倉位可能只有10%。

戰術調整:增股減債

調查顯示,2017年,保險機構最願意增加投入的前三類資產分別是:不動產及基礎設施(23%)、股票基金(21%)、股權投資(21%)。

2016年以來,保監會連發多個文件,規範險資在二級市場的投資行為。不過,險資進入股市的腳步並未受此影響。

一位參加問卷填寫的保險公司高管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保險投資行為具有逆周期特性,當前進入股市並不意味著看好今年的股票市場,同樣,當前布局不動產和基礎建設,更多地是基於滿足資產負債匹配的要求,並不一定代表看好地產行業。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近期,一家大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高管在內部講話中闡述對2017年投資機會觀點。他認為,2017年股市難得有趨勢性機會。

他表示,2017年國內經濟呈現「類滯脹」,一方面帶來非金融企業盈利的小幅回升,另一方面無風險利率的上行壓制市場估值,市場難有趨勢性機會。不過,資金外溢效應會支撐結構性行情。房地產及債券市場的資金或溢出至權益市場,場外資金仍有望給權益市場帶來結構性機會,主要體現在國企改革、油氣產業鏈、大金融以及醫藥和食品飲料等領域。

根據調查,保險機構最希望減少投資的前三類資產是債券(26%)、現金(18%)、銀行存款(18%)。

調查結果顯示,隨著貨幣政策轉向預期的落地,保險機構預計流動性趨緊對債券市場產生一定的壓力,已開始未雨綢繆。

另外,這個趨勢與今年保險資金配置策略一致。2012年保險資金運用改革之前,保險資金投資在銀行存款和債券的比例一度達到80%。2012年開始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保險投資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分散投資,截至2016年11月底,銀行存款和債券比例下降到51%,下降了約29個百分點。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