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i·寧德] 寧德中元祭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中元節,寧德民間多在此節日懷念親人,並對未來予以美好的祝願。今天小愛先帶大家去看看寧德幾個地方,相似又不同的中元節祭祀活動,瞧瞧寧德的中元節究竟怎麼過~

蕉城古溪中元「施食」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古溪民間與山區鄉鎮不同,一般不做「普度」,只在中元之日,各行業商鋪出資祭祀孤魂野鬼,稱為「施食」。「施食」多安排在下午,遍插明香於店鋪周圍主要通道,爾後設千層糕、草鞋仔、「棉衣」、錫仔、米酒於店門口,祭祀完畢,將糕切成碎塊,散發給路人。

農家也有「施食」,又叫「請地頭公」,多在中禾收割完畢,晚稻剛剛播種的水田田埂上進行。祭祀時,除了在水田四周遍插明香外,其它儀式與店鋪「施食」相同。

從祭祀含義來看,農家的「施食」有祀田神的遺意。因為蕉城民間視「地頭公」為神靈,而不當作孤魂野鬼看待。所以,「地頭公」是農家對「田祖」的民間稱謂,既通俗又貼切。據乾隆版《寧德縣誌·風俗》記載:「十一月,各鄉賽祭,是時禾稼蛋場,殺牲為黍,以殖田祖,謂之冬福。」

乾隆版《吳縣誌》:「中元前後,農人耕耘甫畢,醵錢賽猛將之神」、「祀田神,各具粉團、雞黍、果蔬之屬,于田間十字路口再拜而祝,謂之『齋田頭』。按韓昌黎詩:莫向田頭樂祀神。《周禮》疏曰:社者,五土之總神,又為田神所依。則是七月十五之祀,猶古之『秋社』耳。」

現在,商鋪「施食」、農家祭祀「地頭公」已漸消失,倒是許多水果種植戶、水產養殖戶為了祈求事業平安有成,沿襲著了這一項古老而傳統的祭祀活動。

壽寧「秋祭」

壽寧七月半即中元佳節,俗稱「鬼節」,是祭祀祖先的節日,稱為秋祭。正式時間應是七月十五日,而壽寧本地從七月初一到七月二十日都有人祭祖,不同姓氏日期不同,但每年固定同一天。曾祖以下各自家祭,曾祖以上在宗祠舉行降重的祭祖儀式。

牲、醴、酒、饌豐盛,元寶、紙錢堆積如山。舊例祭祖后祠下主要成員宴會,費用在祠堂眾租內開支。昔日清明節祭祖同時在祠堂祭祖,稱春祭,與秋祭合稱「春秋兩祭」。七日十五,佛家稱「孟蘭盆節」,道家稱「中元節」,佛家舉行「孟蘭盆法會」,超度歷代宗親和已逝父母的「倒懸」之苦。並給無享孤魂野鬼施食,此俗源於目蓮教母。道家在宮觀舉行「中元齋醮」超度歷代亡靈,為民折福。

七月初一至十五日,忌小孩夜間出去玩要,忌躺在廳堂的長凳上,因為這期間祖先隨時都可能回家堂,以防小孩衝撞了先祖,帶來災禍。

霞浦三沙

與亡者有關,在三沙除了清明啼墓還有另外一個風俗,那就是中元祭鬼。中元節即農曆七月半、也是三沙比較重要且富有特色的一個傳統系祀節日。中元節即是道教節日、又是佛教節日,但民間則稱之鬼節,據閩南漳州府志記載:「南國民俗,中元夜傢具齋供,擺於門外,或街衢,祝祀傷亡野鬼。「三沙民間傳說,七月半是鬼的假日,各種孤魂野鬼此時趕集般地皆雲集陽間,各家各戶除了齋供本家祖先外,還要準備一些齋供施捨給無主的孤魂野鬼,因此,七月半的晚上、在三沙的街頭巷尾經常會看到一些用美味佳肴做成的齋供,放在竹簸箕里,點著香燭,用以祭祀無主的孤魂野鬼。名為施食,結果可想而知,這些美食都成了人間乞丐或流浪者的美餐。

在七月半鬼節的前兩天,三沙家家戶戶的大人都會盼咐或者強行要求後生小孩無論如何在七月半鬼節到來之前剃頭。因為民間流傳說,如果後生小孩沒有事先剃頭,就會被孤魂野鬼拔去頭毛,攝魄。據說在民國時期,三沙的老百姓在七月半鬼節的夜晚還要點河燈,路燈,以竹竿燃燈天際,彼此連綴成星,近似於農曆元宵的花燈節,這不過是一種用娛樂的祭祀形式來取代嚴肅的宗教方式而已。如今,三沙的百姓每年照樣都要隆重地過中元鬼節,其實是以七月半祭鬼為名,全家人 此機會團聚,既可緬懷先人,又可聯絡感情,也充分體現了現代人「重人薄鬼」的文明心態。

三沙民間有眾多的傳統祭祀活動,我們不能一概認為這就是三沙人封建迷信思想嚴重,而應該從它存在的歷史和文化的視角去認知。存在就是合理,中元祭鬼,都是有它特殊的文化意義,它是老百姓求得生存和美化生存的精神寄託。從哲學意義上來說,三沙的七月半鬼節祭祀活動,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已消失的生命和活著的生命,都是應該珍惜的。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中元節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

寧小愛丨文字編撰

網路丨圖片來源

《規範的衍進》| 資料參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