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書法,你快回來

在如今這個網路大行其道的時代,人們普遍被博客、微博、微信、網購等等新技術綁架了、具有至高無上美的傳統書法藝術,已經沒有多少人關心了,搞書法也只剩下一小撮人的行為了。

實用的角度來看,現代人也已經似乎是不需要書法了,書法與我何干吶?

王獻之《中秋帖》

然而,在古代,在從不缺少書寫的時代里,書法卻是那麼的被重要、被需要。

1600多年前的東晉永和九年農曆三月初三,王羲之不經意間書寫的《蘭亭序》成為唐以後文人頂禮膜拜的對象,蘭亭,成了書法經典的象徵。1300多年前,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狂熱書法主張的背景之下,書法被扶上「國學」科目的寶座,繼之成為科舉考試的重要科目之一,天下文士為之瘋狂,更是促使了以後明清時代「館閣體」的盛行。

王羲之《蘭亭序》

900多年前的宋徽宗放著大好江山不認真經營,卻整天專心致志地「鼓搗」寫字畫畫玩。崇寧三年(1104年),宋四家之一米芾被召為書學博士,擢為禮部員外郎,文人書家大受推崇,書法開始成為文人修養的象徵。從那以後,書法深入文化精神的骨髓,書法成為了人的臉面。

如果從傳播的實用性角度來解讀書法,書法甘拜下風,以手札為例。手札尺牘作為古典書法重要傳播方式之一,與題壁傳播、碑石傳播、帖學傳播一樣,以相對穩定的自然存在物作為媒介,展開傳播活動。

這些自然存在物即書法傳播的載體。網路的普及,使現代信息交流的方式、意義已經發生深刻的變化。傳統紙質手札演進為現代網路的電子手札,諸如微信、微博、簡訊等。現代電子手札傳播的共時性、互動性,超文本、超鏈接、多媒體、交互性等傳播特性,傳播速度的快捷、內容的豐富與手段的多樣,已令傳統紙質手札的傳播形態瞠目結舌。

米芾尺牘

然而一枚硬幣總有它的反面,電子傳播的便捷化使現代手札的文化承載性蕩然無存,電子的瞬息化與虛擬化打碎了手札的實物傳播形態,傳播內容瞬間即逝。於是,我們發現了傳統手札的核心人文與傳播價值所在,所謂「一日手札、千年傳播」,傳統手札是文人生活狀態的真實記錄,是文人瞬間的心跡凝固與長久的文化承載。「尺牘書疏,千裡面目」,傳統手札作為人際間不拘異時異地,傳情達意,進行社會交往的主要方式,使人在千里之外,仍然能夠相知相識如同面語。

傳統手札的歷時性與墨跡化,讓人充滿著溫馨的期盼,其中蘊藏著人間的親情、友情與愛情,正因為有著焦急的等待,才顯得尤為珍貴。微信、微博、簡訊等電子手札的興起,使得傳統手札在大眾形態的日漸遠去,代表著一種文化的「失憶」。

李建中《土母帖》

如果說,大學生「家書」的失落蘊含著道德倫理的淡化,那麼網路快餐文化與海量信息交流折射出當代文化的浮躁與荒蕪。文化藝術形態、道德倫理形態往往與社會傳播形態是緊密連結在一起的。從這一角度來看,弘揚書法有著宏大的歷史性意義,用書法來尋找失落的親情、失落的心靈、失落的文化、失落的記憶、失落的真實甚而是失落的時代。

楊凝式《神仙起居法》

西漢文學家揚雄說:「書,心畫也。」 唐蘇過庭《書譜》說「人書俱老」,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言「書如其人」,都提出了書法之於人的本質意義:書法是心靈的寄託與精神承載。

物慾橫流、功利浮躁、信息加速與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中,現實中人們往往容易迷失自我,物質日益發展與精神日益荒蕪,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恰恰最需要靜下來,為心靈尋找一個港灣,對於現代人來說,書法藝術是最好不過的一種精神載體了,這與書法藝術自身的一些特質或者說功能有關,這些特質又恰恰指向不同的受眾群體。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