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金元浦:中國特色文化融合發展的新形態

金元浦談對位協同,融匯創新

特色文化融合發展的新形態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這個「關鍵」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性保證。新世紀以來,文化的價值在國家戰略層面上被重新估量,文化被理解為社會均衡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文化逐步走向國家發展政策的中心。 黨和國家對文化的關注日益提升,對文化的推重日見其力,顯示了我黨審時度勢,對新的歷史時期文化發展的準確把握。這一把握突出表現為建立了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對位性機制。這是我黨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創舉。

文化的融合發展,充分體現了中央五大發展理念綜合融匯的頂層設置,是不同於世界其他國家的特色的充分展現。特色的文化產業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對位性機制的創新體現在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特別是創意產業進入世界經濟的大潮併發揮發展家-全球創意經濟的引領作用之中;特色的文化產業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對位性機制充分體現文化發展中的二者的協調融合的特色,並展開了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特別是以互聯網高新科技,文化創意設計與裝備製造業、消費品業、信息業、建築業、旅遊業、體育產業以及農業協調融匯;文化產業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對位性機制又充分體現了世界環保與生態發展的新理念、新形態、新趨勢,它與新能源戰略等一起,成為力挺全球《巴黎氣候協定》的大字背書;同時,特色的文化產業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對位性機制又將通過一帶一路文化先行承擔民心相通、民情相親的重要機制,成為文化傳出去、賣出去,增強在全球的文化軟實力的有效路徑;當然,特色的文化產業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對位性機制更是滿足老百姓文化消費升級,保障公民文化權益,增強文化發展成果共享的獲得感的制度保證。

一、特色的文化產業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對位性機制

面對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大潮,面對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對文化發展的要求,面對社會文化生活多樣活躍的態勢,如何找准文化發展的方位,創造民族文化的新輝煌,增強文化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國家軟實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現實課題。

在全球市場的環境下大力發展市場導向的文化創意產業,與關注民生,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對位性的融合創新發展,是面對新形勢、新變化和新需求實施的新的方向。一方面,它體現了我黨審時度勢,面對新的國際經濟發展態勢,做出的戰略選擇;作為市場經濟國家,當前文化體制的改革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並日益走向全球市場;另一方面,它又從我黨的根本宗旨出發,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長遠的根本的利益,以公共投入和規劃建設的方式,滿足公民進入小康時代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的基本需求。而二者之間由計劃經濟條件下混為一體,到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分而發展,再到二者的互相依存,互相轉換,再度融匯創新,展現了「正反合」和否定之否定的新形態與新階段。這一創舉,是不同於美國、歐洲各國的具有特色的發展模式。它還處在探索完善階段,但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實施以人為本、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力,提升公民文化素養,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形式;是適應當代世界潮流,建設現代民主國家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途徑;也是實施文化走出去,重建文化國家形象的根本措施。總之,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提高綜合國力,加強文化競爭力的強大推動力量。

發展市場導向的文化創意產業將向公民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多種檔次的文化產品,以適應不同層次公民的多樣化的個性化的需求。產業在市場化的發展中不斷壯大,全面提升文化自身的造血功能,並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積累資金,培育文明,開拓道路。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的協同和配套是文化全面發展的必要構成,缺一不可。文化創意產業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之間不是截然區隔的,而是相互支撐,交融互補,相需為用,共同發展的。二者相反相成,又相輔相成。文化創意產業要為繁榮文化提供豐富多樣的文化產品,公共文化服務要為文化發展提供良好的設施和環境;文化創意產業要為消費者的更高更特殊的需求創造

二、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科學發展觀提出的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這不僅是經濟領域的問題,也是文化領域的問題。這首先是由以前的單純的經濟為中心,文化為僕從(經濟搭台,文化唱戲)的形態,轉變到現在黨和國家提出的經濟文化化、文化經濟化,經濟文化一體化的戰略思想上來。

隨著全球化時代信息傳播媒介的高速發展和消費社會的來臨,文化生產已日益成為當代經濟生活的一部分,成為複雜的現代化大生產的一部分。像電視、電影、出版、音像、文藝演出、工藝美術、體育比賽,乃至廣告、信息、傳播、娛樂等產業,已越來越發展為龐大的產業集團,成為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成為許多國家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特別是文化創意產業推動並催生了當前在社會生活中越來越發生重要影響的新生的產業類別,即所謂數字新業態,如動漫、網游、互聯網經濟、數字設計、電子(數字)商務、網路電視台、手機電影、手機動漫、手機網游、手機音樂、手機報刊、手機閱讀、手機娛樂等的發展壯大,並推動傳統文化產業的變革。

與世界各國創意經濟發展的數據相比,文化創意產業屬於高增長、高利潤的新興產業,是升值空間大的「潛力股」。近年來,文化產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每年都在20%以上,遠高於GDP增長速度。2012年,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實現增加值18071億元,按同口徑和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6.5%,比同期GDP現價增速高6.8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穩步提高。2012年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與GDP的比值為3.48%,按同口徑計算,比上年增加0.2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對當年經濟總量增長的貢獻為5.5%。產業構成保持相對穩定。2012年文化製造業法人單位實現增加值7253億元,比上年增長17.4%;文化批零業實現增加值1187億元,增長9.4%;文化服務業實現增加值9631億元,增長16.7%。展現出跨越式發展的勢頭。文化創意產業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以北京為例,2012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 2189.2億元,比上年增長10%;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2.3%,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成為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排頭兵。

其次,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中的高端產業,是當代服務經濟中的高端形態。當前,產業結構要調整,要從低端製造業走向高端製造業,要從製造業為主,逐漸調整走向高端服務業,特別是向生產型服務業轉型,實現從製造到創造的提升改造。作為先進生產力,文化創意產業是產業發展的高端形態,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具有低碳環保、生態發展的基本特徵,並具有創造就業崗位的優勢。它將推動整體產業結構的升級、越界、調整和重組。

文化創意產業還是啟動和滿足內需的重要產業形態。人均GDP已經達8000美元,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公民的文化需求將有一次較大幅度的提升。休閑的、娛樂的、體驗的、遊戲的、養生的、旅遊觀光的和生態文化的需求將急劇增長。目前電影電視市場、遊戲市場火爆,黃金周文化旅遊屢創新高,尤其是三網合一后的數字文化產品不斷創新,推動了文化市場的新的繁榮。

文化創意產業的根本觀念是通過「越界」促成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重組、提升與合作。這種越界主要是面對第二產業的升級調整,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的細分,打破二、三產業的原有界限,通過越界,尋找提升第二產業,融合二、三產業的新的增長點,產業要創意化,高端化,增值服務化,以推動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二產製造業賣產品、賣機器,創意產業賣設計,賣理念,賣精神,賣心理享受,賣增值服務。從上一世紀70-8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順利完成了原有產業的轉型,改造與提升,都將文化創意產業放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並將其作為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來全力推動。

實際上,今天的文化產品與其他物質性產品在性質上和形態上是全然不同的。文化(文學、藝術、設計等)創意產品具有使用的多次性,尤其是精神產品的享用具有無窮性,而且越是使用,其價值就越高,越是使用得多,其增值速度也就越快;而物質性產品則會因使用和消費而消耗,其價值是遞減的,其最典型的例證便是那些一次性消費的產品。一棟房產,作為物質產品的它在使用中會逐漸破損直至廢棄,其價值會隨使用性減弱漸趨於零;而作為藝術性精神產品(如某些藝術建築)則具有精神享用的無窮性,其價值反而隨著時間的延續而遞增。

文化創意產業是與藝術、文化、信息、休閑、娛樂等精神心理性服務活動相關,滿足小康形態下人們精神文化娛樂需求的所謂「第五產業」,是城市精神消費與娛樂經濟融合發展的新載體,是現代服務業的高端組成部分。在總體服務業的業態中,文化創意產業開拓藝術型、精神型、知識型、心理型、休閑型、體驗型、娛樂型的新的產業增長模態,培育新的文化消費市場,涵養新一代創意消費群體,以推動新形態的文化經濟的發展,並且通過在全社會推動創造性發展,來促進社會機制的改革創新。

三、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黨和國家重大戰略決策

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正在構建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是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創舉,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也是關注民生的重要內容。

早在2007年6月16日,胡錦濤同志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曾專門研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問題。會議充分強調了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性,指出「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意義」。

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是現代民族國家構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性發展的必然要求;它是現代民主的重要內容,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力,吸引社會廣泛參與的重要形式;也是保護國家民族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本保證。

公共文化服務的體系包括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組織體制和運行機制、維護低收入和特殊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內容。它是服務型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出發點、依據和最終目的,是滿足廣大公民的公共文化權益的普遍需求,提高民生文化福利水平,加強全民人文精神培育。它的主導取向是滿足大多數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提供具有普遍需求的基礎文化服務。非營利、公益性是其重要特徵。所以,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首要原則是公益公利,公平公正,公眾參與,普惠於民。公平公正是現代文明社會基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人權的確認而堅持的重要價值理念。它強調公民獲得公共文化服務的「平等權」。

基於文化多樣性的現實,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尊重、維護和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群體、不同地域、不同族別公民的不同文化權益和不同文化需求,堅持普遍參與,多樣發展,並特別關注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保護他們的文化權益不受侵害。兼顧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協調發展,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形成實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包括非常豐富的內涵。如現階段的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文藝精品創作服務、文化知識傳授服務、文化傳播服務、文化娛樂服務、文化傳承服務、農村文化服務等多個方面。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具有基礎性和引導性意義,而其餘則具有更多的實踐性和功能性。

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於提升國民素質,培養公民良好的文化修養,塑造文明開放的嶄新國民形象,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安定團結、文化認同,各民族團結和諧具有重大作用。

需要強調的是:政府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時主要負責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而不是所有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超出基本文化需求的服務,特殊的、高檔的、流行的需求,公民可以通過文化市場獲得。

四、服務於每一個普通公民的文化需求

先進的文化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說到底是以人為目的、服務於人,服務於每一個普通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的。產業結構下游化,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源於需求結構的上游化,人們需求的高檔化、精神化。隨著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社會需要也不斷提高。在基本的物質層次滿足的基礎上,人們更多地關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注重個體的全面發展和人的生存質量。人們在生活中對第一產業產品的需求在總體支出中的比重會相對下降,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則會大大增加,人們對書籍、音像、影視、藝術產品的需求,對娛樂服務、旅遊服務、信息與網路服務的需求會大大增加。即使物質層次的衣、食、住、行需要也大大的文化化了。隨著生活的日益提高,人的更高的需求便會優先增長,從而精神文化附加值的經濟含量和財富含量越來越高,而文化產品與文化消費則會優先增長。

現代科學技術也已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文化領域,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科技進一步文化化、人性化了,文化也進一步科技化、高科技化了,新的高科技的文化娛樂方式不斷創生,文化全面滲透到高科技產品之中。一切高科技產品歸根結底都是為人服務的,它們都離不開文化,離不開文化所昭示的生存的意義、意味和人的生命的本質。高科技產品也只有最終依賴人們對文化服務的越來越廣泛全面的需要而獲得日益廣闊的市場。一種無關人和人的文化的高科技既沒有必要發展,也不可能發展起來。

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實施以人為本、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力,提升公民文化素養,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形式;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途徑;也是實施文化走出去,重建文化國家形象的根本措施。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發展模式的調整和增長範式的重要轉變,是向內生性的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其根本,是從GDP 唯一模式向「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轉變。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經歷了以粗放型、資源型、投資型為主的階段。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收入的不斷增加,社會文化需求不斷升級。表現為收入涵數變化帶來的新的巨大需求要求增長方式的變革和供給結構的調整。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轉向內生性的創新模式的轉變,是發展觀念的轉變,是發展模式的轉換。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的協同和配套是文化全面發展的必要構成,缺一不可。它是提高綜合國力,加強文化競爭力的強大推動力量。

這一對位性結構的共同核心是關注人、熱愛人、尊重人、提升人,有利於全面提高人民的生存質量和政府的服務質量,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對位性協同發展,是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大創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