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跳槽的季節來了,但招聘網站的生意卻不好做了

招聘網站的艱難轉型是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縮影

3、4 月份是每年的跳槽季——新年一過,年終獎到手,不滿足現狀的公司人都想著變動變動。

每年這時候,拉鉤、獵聘網、智聯招聘等招聘網站都會在捷運站、公交站投放巨幅廣告,配合著他們線上線下重點籌備的「升職季」活動。

獵聘網投放在北京捷運國貿站的廣告,這是價格最貴的捷運廣告位之一。

但今年開年,這個行業等到的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上周五,在美國上市的智聯招聘第三次收到私有化要約。和前兩次不同,這次他們可能真的會退市了。智聯招聘內部一個特別委員會正與最大股東 SEEK International、高瓴資本以及方源資本所組成的買方團進行會談,後者將買走他們尚未持有的全部智聯招聘已發行流通股。

變化太慢了。智聯招聘在美股的表現一直不溫不火,股價從 2014 年上市初的 15.34 美元的上市價,漲到現在的 16.92 美元,歷史最高點也不過 18.5 美元。財報顯示的季度凈利潤,2014 年是 4300 萬元左右,到現在這個數字也只是漲到了 5500 萬元。

智聯招聘已經是最大的在線招聘公司之一。易觀智庫的數據是,到 2016 年 6 月,智聯招聘以 27.5% 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以移動應用活躍度來看,智聯招聘排名第一。

針對互聯網公司的招聘網站拉勾,最近也在談轉型。他們去年上線了「大鯤」和「拉勾雲人事」兩個新產品,前者連接按需付費的人才和需求方,後者是一個面向企業用戶的雲端人事管理系統。

規模更小的公司就更難生存了,比如已經關門的周伯通招聘。一位在公司關閉前離職的前高管告訴《好奇心日報》,周伯通在 2016 年下半年就已經停止運營,只是沒有關伺服器所以網站還能用。目前你還能在這個網站上看到少量職位更新,但周伯通自家的招聘信息停止在 8 個月之前。

公司永遠在招人、永遠有人在找工作,招聘看上去應該是和衣食住行一樣存在「剛需」的生意。2016 年的大學畢業生就有 765 萬人,比上一年增加了 16 萬,理論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招聘網站的用戶,這還不算已經工作、考慮跳槽的職場人。

兩三年前,這個行業還是挺熱鬧的。

2014 年是招聘網站最活躍的時候,也是創業投資最狂熱的時候

「在網上找工作」這事發生大的變化是在 2014 年。周伯通招聘就是其中之一。

2007 年,當時還在 IBM 做工程師的馮濤在豆瓣上組建了一個「周伯通招聘小組」。和其他的豆瓣小組一樣,人們在這裡自發交換信息、分享心得。

但它聚集組員的速度遠超過預期,兩年間就達到上萬名組員,甚至有 HR 和獵頭定期在其中發布職位、勾搭候選人。

2011 年,馮濤把這個小組變成了生意,找到合伙人註冊公司,上線了「周伯通招聘」網站。2014 年他拿到了來自網易的 2800 萬元 A 輪投資,這次的資金支持讓周伯通有了充足的燒錢資本。

好日子維持了一年左右,到 2015 年底,周伯通被曝出裁員三分之一,直接原因是融資計劃失敗。馮濤回應說,「賬上的現金至少足夠支撐 1 年半」。

最終的壞消息來的更早一些,周伯通在 2016 年 5 月就停止運營了。

即便在最好的時候,周伯通也沒有做出像樣的產品。整個招聘網站就像是從豆瓣小組平移過來,周伯通鼓勵企業主在帖子上充當「標題黨」,你能見到「無限零食!年度旅遊!」這樣的關鍵詞。

它的移動應用則直接照搬了約會應用 Tinder 的邏輯,求職者和公司都左滑右滑挑選彼此。但招人和找工作並不是刷臉這麼簡單。

周伯通的官網,依然是「標題黨」

和周伯通一樣,拉勾、獵聘這兩家「垂直領域」最大的招聘網站也都在 2014 變得流行起來。

在創投服務機構 IT 桔子的資料庫里搜索「招聘」,你能看到超過 600 家與之相關的公司。

如果按照他們連接 HR 和求職者的方式和分類,大致可以有這麼幾種:

用演算法做匹配,給求職者推薦合適的職位:拉勾

獵頭的互聯網化:獵聘網

人才拍賣,也就是篩選簡歷推送給企業主:100Offer、Nextoffer

用社交的方式找工作:Boss 直聘、內推

Boss 直聘

它們趕上了互聯網公司最不缺錢的時候。2015 年上半年的投資額就達到了 2014 年全年水平。2015 年融資案例總數達到 3932 個,而五年前這個數字只有 302 個。

「互聯網需求很大,幾乎人人都有招聘需求。」Nextoffer 的創始人韓冰說,他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 Nextoffer 的創業。

這也是拉勾、獵聘等等在線招聘開始成長的時候——它們都在 2014 和 2015 年間拿到了融資,與此同時行業內的其他初創公司有越來越大的招人需求,他們也跟著獲得業務增長。

新服務改變了產品體驗

招聘網站是 PC 互聯網的產物——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58 趕集都是超過 10 年的公司,他們的核心業務是充當求職者和企業的對接人,利用信息不對稱賺取服務傭金。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 HR,可以在這裡發布招聘信息、購買廣告位、購買求職者的簡歷信息。這就是招聘網站的主要收入了。根據智聯招聘的財報,營收的 90% 都來自在線招聘業務。其他業務包括校園招聘、測評服務、獵頭服務等等。

直到現在你也能看到一個個像是報紙廣告板一樣的主頁,密密麻麻擠滿了從小時工、藍領到互聯網、金融高端人才的廣告橫幅。

智聯招聘今天的主頁

在拉勾、獵聘等「垂直領域」招聘網站對外講述的故事裡,傳統招聘網站積弊已久、效率低下。

「傳統招聘網站是銷售導向的公司,產生的大量冗餘信息讓效率越來越低,遠遠滿足不了新興行業的需求」周伯通的創始人馮濤在 2014 年剛剛拿到融資時說,「行業細分+以用戶為核心將是在線招聘發展的方向」。

類似的說法也被拉勾、獵聘網、Boss 直聘、100Offer 的創始人提過。「大數據」、「精準匹配」和「垂直領域」是被反覆提到的詞。

拉勾:互聯網行業招聘,主打「精準匹配」,營收主要來自面向企業主收取的增值服務費,不售賣簡歷

獵聘:中高端職位招聘,獵頭互聯網化,營收主要來自對獵頭和 HR 收取的簡歷查看費、對用戶收取的增值服務費(比如簡歷置頂)

100Offer:主要是互聯網產品相關崗位,會做人才篩選,推送給企業主。入職成功向獵頭和 HR 收取 12% 年薪的費率

Boss 直聘:互聯網行業招聘,本質是一個即時通訊(IM)工具,讓求職者和 HR 直接應用內溝通,營收主要是面向求職者的增值服務費。

從產品的最終效果來看,這些服務解決了很大一部分問題,體驗變得舒適了,起碼對於求職者來說是這樣。

比如你再也見不到黑板報一樣的大幅廣告,界面清新了很多,職位的推薦也排列有序,找工作「大海撈針」的感覺少了一些。

再比如原本很多企業主不願意標明薪酬範圍,拉勾會強制要求標註;企業主可能會收到「殭屍簡歷」,拉勾和獵聘都在產品中用各種方法鼓勵用戶提高簡歷的完整度。

從一種粗獷的流量和廣告模式,到另一種注重服務和體驗的生意,這好像是一種必然。一個被招聘行業創業者拿來佐證的例子是,美國最早最大的招聘網站 Monster 股價 2014 年從最高點跌去 90%,就因為被垂直領域的 Dice 擠佔了市場份額。

但這種反轉在還沒發生,把持流量最大的幾家依然有最高的份額。易觀智庫的數據是,2016 年第二季度,互聯網招聘市場份額中前程無憂佔比 29.1%,智聯招聘佔比 27.5%,58 趕集佔比 25.4%,包含以上各種新興招聘網站的份額一共是 18.0%。

原因可能在於,對產品的優化,並沒有改變在線招聘生意的基本邏輯。

「(在線招聘)是一個很難量化的業務模型,對流量依賴很高。」放棄了招聘業務的 Nextoffer 創始人韓冰說,他說自己之前把「鏈條做細、做簡歷篩選、提高了匹配效率」,也僅僅是「把獵頭公司的工作互聯網化」。

雖然不再大規模賣廣告位,但招聘網站依然是在販賣信息,這需要流量和用戶量——更多的用戶提交簡歷、完善信息,招聘網站就有更大的資料庫做智能匹配。更大的用戶基數也意味著可以爭取更多的增值付費人群。

這本質上和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等等要被新興招聘網站「革命」的傳統公司,沒有什麼區別。

對所有的互聯網公司來說,流量價格,以及獲取用戶的成本正越來越高。成名更早、用戶更多的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等傳統公司,面對的流量壓力反倒比新興的公司更小。

對要招人的企業來說,應該解決的問題更沒有得到解決

另一方面,在線招聘用來掙錢的業務模式,並不能跟上企業主的需求。

「我會先拿招聘網站來做個突破口,網上找到人那正好,沒有就算了。」一位供職廣州一家傳媒類獵頭公司的職業獵頭告訴《好奇心日報》,她日常工作中只有 30-40% 的「狩獵對象」直接來自獵聘、拉勾、智聯招聘這些網站。

怎麼勾搭到候選人是一套運用純熟的「套路」,按照這位獵頭的說法,她會自己摸索一家公司的人事組織。拒絕橄欖枝的候選人對獵頭來說並非沒有價值,獵頭可以從這位候選人入手,慢慢聊出公司的業務架構、對應的員工。或者讓對方幫忙推薦朋友、同行,「別人推薦的十有八九不會錯」。

曾經在一家員工數百人的知名互聯網社區公司供職的 HR 告訴《好奇心日報》,他每個月大概會瀏覽 1200 封左右來自招聘網站渠道的簡歷,其中包含主動投遞和 HR 在簡歷庫中篩選出的。但這 1200 人中「能有 10 個最後入職就不錯了」,大部分情況下「一個成功的也沒有」。

相比之下,他每月只會收到 40 份左右來自內推和獵頭的簡歷,但這其中一般有 3 個會成功入職,「準確度高非常多」。

對任何一個獵頭和 HR 來說,最終的目的都是「以最少的溝通成本成功招到人」。這也意味著他們的工作需要依賴「人」參與,要面對很多不確定性。

新興的在線招聘網站儘管都在談人才的匹配和篩選,但它們的基本功能也就是到「連接人與公司」為止,招人的過程非常漫長,誰來保證雙方會不會一拍即合然後皆大歡喜地簽約入職?

這就造成了另一種困境,在線招聘用戶的使用頻率並不高,求職者也大多不會只在某一家投放簡歷,招聘網站之間的簡歷會有重疊。

「招聘網站不是最佳的,它其實是廣告網站。」韓冰說,企業向服務方付費,會考慮「能否招到人」的概率,「與其花小錢買小概率,不如花大錢買大概率。」內推、熟人介紹、到垂直社區比如 GitHub、領英上找人都是「概率更大」的方式。

「新的網路招聘公司,想要複製計程車-滴滴這樣做成一些顛覆性的效果,是很難做到的。」

在線招聘網站的創始人們也不是沒有意識到這種局限,拉勾網 CEO 馬德龍告訴《好奇心日報》,他希望「讓每一份簡歷投出去有一個答案」,拉勾能做的事情還是數據和演算法:「你說有沒有效果?有,有沒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覺得除非在人的身體裡面裝一個晶元(讓我知道他在想什麼)。」

當互聯網創業熱潮過去之後,問題就來了

招聘業可能最能反應整個行業和社會經濟狀況。

2016 年 GDP 有三個季度精確地維持在 6.7%,這是 26 年來的最低點。

與之對應的是,根據智聯招聘 2016 年末發布的《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全國的招聘需求和簡歷投遞數量均有所降低,但簡歷量的降幅遠低於職位量的降幅。也就是說職位量下降、但求職者要活躍一些。

互聯網行業的變化更直觀了。提到過去一年互聯網行業的招聘和就業,你大概會想到幾個「重磅新聞」:阿里巴巴突然減少校園招聘 Offer 的發放;百度也停止社招;騰訊停止外包招聘。

樂視遇到了資金鏈斷裂的危機、滴滴受到網約車新政的限制喪失大部分司機、小米手機的出貨量不斷下滑……這些估值過百億的公司原本快速擴張、需要大量招人。比如滴滴,靠著補貼-擴張-兼并-壟斷,只花了不到 5 年,就成長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公司:員工 6000、估值 380 億美元。

與此同時死亡創業公司的名單上也多了一串名字:考拉班車、蜜淘、美味七七、青年菜君。

這些直接反應到了薪酬上。根據風投機構 IDG 的 2016 年度《准獨角獸公司薪酬調研報告》,受整個創業資本融資市場低迷以及企業大規模裁員影響,與 2015 年相比,互聯網商務營銷類職位平均收入減少了 45%。

當市場遇冷,招聘公司也就跟著放慢了腳步。馬德龍說,「拉勾還在一個成長期,還沒有到達天花板,還在增長,但是增速呢沒有那麼誇張了,這個行業本身是一個波動期。」

他覺得互聯網行業的招聘需求沒有直接減少,根據拉勾發布的《互聯網職場白皮書》顯示,2016 年互聯網從業者比上一年增加了 12.3%,總體薪資也有上漲。

但拉鉤的轉型沒有讓人看到他們對招聘業本身的樂觀。

新業務在醞釀和嘗試,但原有的模式還是沒有改變

既然棘手的問題暫時解決不了,招聘網站開始了新的嘗試。

韓冰的 Nextoffer 已經基本不投入人力,他的新產品是一個面向 HR 的雲端管理系統「大象人事」。

類似的,拉勾去年末上線了「拉勾雲人事」,這個新業務在內部有極高的重要性。馬德龍為這個團隊設立了「業務部」,和老本行的招聘業務同樣級別,有獨立研發、銷售、運營團隊。

拉勾的所有企業用戶,打開網站後台都被直接帶進了這個新平台。

按照馬德龍的說法,「雲人事」是為了「幫助一個人在企業里成長」,而不是僅僅解決招聘和就業。

這套系統包含了人事管理、招聘管理等等模塊,能讓 HR 和公司的管理層通過雲端管理一個員工從招聘、入職、晉陞到薪水、考核的方方面面。比如說一位員工經過招聘入職,HR 便可以通過「雲人事」發送電子文檔,完成入職手續,而不用來回取送紙質版;工資條也可以快速審核發放,代替原有的紙張。

這看起來和原本的招聘業務相去甚遠,但背後的動機不難理解。拉勾想讓商業利益來的更直接——向企業主收費,把握住一個提供服務的「入口」,最好中小企業主都用他們的雲端管理服務,時時刻刻都在用,而不僅僅是招聘的時候才打開招聘網站。

不過,新業務還需要回答的問題在於,HR管理並不能直接為企業帶來商業價值。大公司往往都有了自己的管理工具而在小公司,它很難成為一個收錢的服務。它更多是為了解決流量問題而出現的。

互聯網創業冷了以後,在線招聘想再熱起來也不容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