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真正的同性戀,可能跟你想的不太一樣

大家好,我們今天來從心理學的角度,談一談同性戀。

數據

我們先來看看數據:在美國,有1.4%的女性自認為是同性戀或雙性戀 ,2.8%的男性自我定義為同性戀 (Michael et al., 1994)。2007年的調查發現,在美國,總共有880萬人自定義為Gay(男同性戀),Lesbian(女同性戀),或者Bisexual(雙性戀),佔總人口比例4.1%。

其實我一直覺得同性戀是個在學術上不太好定義的群體:根據Ellis et al., 2005的研究,在「同性戀」當中,只有1%的男性或女性聲稱自己只喜歡同性也就是鐵打的同性戀,而其他同性戀都表示對異性可以有那麼一點感覺。同時,在「異性戀」當中,有6%的男性和4%的女性稱自己曾對同性產生過性慾。同時12%的男女反應自己對同性動過情。由於存在「可以喜歡異性」的同性戀,和「偶爾喜歡同性」的異性戀,「同性戀」的邊界其實在學術上並不那麼清晰,所以在閱讀相關研究的時候需要仔細分辨並對比定義。

在人類的記錄中,很早就出現了男女同性戀的相關話題。關於同性戀的歷史,這裡有一段很有意思的關於女同性戀的研究,我給大家講講。(來源:浮現中的女同性戀 第二章作者:桑梓蘭

大概200年以前,也就是18几几年的時候,女孩嫁人,要嫁到誰家得聽爹媽媒婆的,老公長得像青蛙,小姑子喜歡收集臭襪子,趕上啥是啥,這就導致很多女性抗拒婚姻。擱在以前,由於女性無法工作,所以一般的女孩都逃不掉強行嫁人的命運。

然而在那個時候,逐漸出現不少絲綢廠,去絲綢廠里工作的女性逐漸實現了經濟獨立,不再受男性的控制。自己能養活自己之後,很多女性就選擇離開家,加入姐妹之盟,並且住在一起。從那時開始,直到1949年新成立,這些位於南部的姐妹之盟當中,頻繁地出現女性間的長期性關係(長期,性關係,long term sexual relationship)。

性質與差異

既然男女同性戀都出現在史料記錄中,那麼男女同性戀是否性質相同呢?

研究告訴我們,男同性戀與女同性戀是有區別的。

第一個差別體現在受基因影響上。基因對男性性向的影響比對女性要大。換句話說,在男性當中,如果哥哥是同性戀,那麼他的弟弟是同性戀的幾率要高出15%。而對於女性來說,只有10%的女性有同性戀姐姐(LeVay,2009)。

男女同性戀的第二個差距,出現在兒童時期的行為上。

我們現在有個小男孩,平時喜歡玩娃娃,給娃娃起名叫小紅,喜歡給小紅當媽媽,那他長大了會不會變成Gay呢?

1995年Bailey和Zucker記錄了一些有這些行為的小男孩,看他們長大是否會變成同性戀,結果在追蹤了這些小孩幾年之後,Bailey和Zucker發現這些男孩中50%在長大后將自己定義為同性戀。

我們來看看女孩子。

還是Bailey和Zucker(1995),他們選出了一些行為非常男性化的小姑娘,然後進行追蹤調查:這些小姑娘當中僅有6%變成了女同性戀。

Peplau(2001)的實驗也得出了相似甚至更極端的結果:大約50%的女性稱自己小時候像男孩,但是這些女性當中,基本沒有女同性戀。

也就是說,雖然都是行為舉止像異性,但是像男孩的女孩變成同性戀的幾率

說完了不同,我們來說說相同點。

有一些朋友可能認為,同性戀行為舉止像異性,所以他們的性激素水平會與異性戀不同。

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雖然在大腦結構上存在些許差別,然而在Fletcher(2002)的研究中,男同性戀與男異性戀的睾酮水平並沒有什麼區別。在性慾方面也是同樣,男同性戀並沒有更強的性慾,而是和男異性戀處於同樣水平,女性也是一樣,沒有哪方擁有更強的性慾。

那麼性行為呢?有傳說男同性戀擁有更多性夥伴,是不是他們天生更傾向於「只要性,不要愛」呢?在1994年Micheal et al,.的研究中我們發現,相較男異性戀,男同性戀並沒有更喜歡濫交,而是相比於女性來說,男性作為一個整體,更喜歡擁有多個性伴侶,更能接受「只要性不要愛」。

也就是說相較女性來說,男性,不管異性戀還是同性戀,都更喜歡casual sex,也就是「不需要感情基礎的性行為」。

同時男性,不論性向,都更傾向於選擇長得好看並且年輕的性伴侶。

而女性,不管其性向,相較男性來說,都更關注性伴侶的社會地位以及智商。

成因

關於同性戀的成因,現在有很多不同的說法。2009年LeVay通過小白鼠實驗發現,子宮中的睾酮水平會影響胎兒的下丘腦(hypothalamus)一些部分的發育,從而影響胎兒的性取向。但人不是老鼠,這種實驗也不能在人身上做,所以究竟人類的性向會不會受到同樣的影響就不好說了。

另外一個實驗也非常有趣。Blanchard et al., (2000)發現,如果男性有很多哥哥的話,那麼他每多一個哥哥,他成為同性戀的概率就會上升30%-40%(當然,因為基礎概率本身就很小,上升個40%也依然很小)。

然而這種現象在女性身上就完全沒有體現:女性不管有多少哥哥姐姐,都不會影響她成為同性戀的概率。

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我知道你們不愛看生物,所以我們簡單來說一種可能的解釋。

大家知道男孩子有Y染色體對吧。當男孩子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他身體里有三種這種H-Y染色體能夠製造出抗原。然而這些東西會讓母親的身體認為自己內部被奇怪的東西侵入了,所以一些免疫系統特別好的女性就會開始自動做出反應,試圖抵抗這些東西,也就是試圖降低這個小孩「男性」的部分。這也與之前的研究結果「免疫力越好的母親生出男性同性戀的概率越高」相吻合。

相比之下,女性的性向則不怎麼受生物方面的影響,她們可以自由變換對象。根據研究,80%的女同性戀曾與男性發生過性行為,而在男同性戀中這一比例僅佔50% (Diamond,2003)。

女性的性向確實比較自由。在給男性和女性看一些裸照的時候,Chivers et al., (2004)發現大部分男性只會對女性裸體產生性衝動,而全部女性對著男性和女性的裸體都能產生性衝動,所以相比較男性而言,女性出生就具備隨意變換性向的條件。

這一假說確實被隨後的一些研究結果所支持。不少女性表示,她們成為同性戀是因為她們「選擇」成為同性戀,來表達自己在政治和社會方面的意見。而在男性中這種情況就很少出現(Baumeister,2000)。

有一些朋友可能會說,這些數據和研究跟我看到的不一樣呀。首先確實,因為實驗是在西方環境下做的,文化環境可能影響了實驗結果,所以可能不能應用到的同性戀雙性戀群體。

其次,由於「可利用性法則」,我們更傾向於根據最不佔認知負荷的記憶來快速判斷一件事情的概率。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我在機場看到一種美白乳液,糾結要不要買,這個時候,我突然想起Natalie跟我說這個乳液特別好用,用完就白了一個色號,於是我決定買來試一試。有些讀者就會發現這個決定做得實在有問題:只有Natalie一個人說好,那就代表這個乳液好了嗎?有沒有可能其他人也用過,但是沒什麼用所以就不給人推薦了呢?或者Natalie只是把廁所的燈泡安好了,給她造成錯覺她臉白了一個色號呢?我真的能通過這單一的信息來判斷出這個乳液真正有效的概率嗎?

當然不能。

我做出「這個乳液一定有效」的決定,是因為Natalie的評價對我來說印象非常深刻,是我可以馬上調動出來的一個記憶,而其他信息,比如「其他人是否買過但因為沒用所以不做評價」,對我來說並不那麼觸手可及,需要我仔細分析思考,我的腦子不願意干那麼辛苦費勁的事兒,所以就直接跳到結論部分,使我決定買乳液,這就是可利用性法則(Availability Heuristic)。

有些讀者朋友肯定也會覺得,嗯,這樣做判斷也太傻了。確實,如果我們好好思考的話,用這種方式做決定確實很傻,但是為什麼我們總能聽到身邊的人說「xx葯有用,我同事姑姑在大醫院十幾年沒看好的病,兩副葯就吃好了」,或者「同性戀就是濫交,我認識的反正都成天約炮」,或者「北京人都排外」。你對XX葯做過臨床測試唄?你同性戀都是隨機抽樣認識的唄?北京人都排著隊去你家鄙視你了唄?在做重大決定的時候,最好花些時間來考慮,這樣你的大腦會知道你是認真的,就能開始跟你一起做分析,把問題思考得稍微全面一點。

關於同性戀傾向,到現在也依然是立於不敗之地的熱門話題,很多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在進行研究。個人來講,我希望在科學家破解性向秘密的同時,社會能夠給這些人群少一些的壓力。當然,千百年來同性戀一直被視作異端,或不正常群體,很多關於同性戀的不實傳言也在時時刻刻傷害著我們的同胞,希望在未來,我們可以正視同性戀群體,推廣科學研究,盡量避免陷入可利用性法則並做謹慎的判斷。

那麼我們都記住了多少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