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日本到韓國,中國離全球顯示產業重心還有多遠?

屏幕作為人類視覺的「延伸」,如今已經隨處可見。殊不知,看似平常的顯示產業背後,卻曾上演過一場場血淋淋的「殊死搏鬥」。20年的產業變革,讓日本這個液晶時代的締造者走下神壇,世界第一的位置由韓國取而代之,而在砥礪前行數十年後,顯示產業終於開始嶄露鋒芒,並逐漸成為全球顯示產業重心。

鼎盛時的日本在顯示市場獨領風騷,攬下全球90%左右的市場份額,並且「坐擁」9大國際知名品牌,一串耳熟能詳的名字包括夏普、愛普生、日立、東芝、三菱、三洋和NEC等。不過受到日本自身經濟形勢等因素影響,日本顯示產業不可避免的開始走下坡路,但在技術上依舊保持了一定優勢,尤其是上游的材料、設備和零部件等產業配套依然是全球最完善的市場。日本面板廠商之間的兼并重組和技術整合,被賦予了扭轉頹勢的使命,而前不久JDI與JOLED兩家顯示企業合併的消息,再次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JDI成立於2012年4月,是由索尼(Sony)、東芝(Toshiba)、日立(Hitachi)的小型液晶部門整合而成;JOLED成立於更晚的2015年1月,是在索尼、松下(Panasonic)在OLED合作項目終止后,相關人員組織成立。在奧維雲網顯示器件與系統事業部研究副總監李臣看來,如果二者合併,則日本顯示產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從技術和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將希望寄託於一家企業,地區內部競爭不充分,並不利於日本顯示產業的發展。

從地圖上看,全球面板「輸出」地全部集中在了東亞,主要包括、日本、韓國以及台灣,而的四個地區,上演了一場場上游顯示產業的「現代戰爭」。在技術趨勢再一次從液晶轉換至OLED的當下,韓國以絕對優勢成為顯示產業第一大國,如今韓國佔據全球OLED面板99%的市場份額,其中LGD在大尺寸OLED面板一家獨大,而三星則幾乎壟斷了所有小尺寸OLED面板市場。群智諮詢副總經理李亞琴告訴記者,現階段面板行業正處於技術更替的時期,這個過程會比較漫長,韓國之所以在OLED技術上比較領先,是因為早在2000年左右韓國企業就已經投資研發,所以在技術上要領先於其它地區。

蘋果下一代iPhone 8採用柔性AMOLED顯示屏幕早已是公開的秘密,蘋果捨棄日本JDI,由三星提供OLED手機屏幕,蘋果的決定,不僅加速了整個面板產業由LCD向OLED技術的快速替換,更是進一步拉開了韓國與其它地區之間的距離。興起於2000年後的台灣顯示產業,一度成為僅次於韓國的面板生產地,卻同樣在這場技術更替的大戰中敗下陣來。大客戶蘋果在2017年的供應商名單中將所有台灣企業一併剔除,更是給台灣顯示產業來了一個「釜底抽薪」。

李臣告訴記者,目前台灣地區正在布局另外一種「全新」的顯示技術——Micro LED,它是將傳統LED通過矩陣化、微縮化后,定址、巨量地轉移到電路基板上,再利用物理沉積技術生成保護層,形成微小間距的LED,顯示能力方面,它與傳統LCD相比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甚至有望超越OLED顯示技術,但是受制於工藝、成本和製程良率等影響,大規模的商業化還尚需時日。

另外,台灣面板產業曾上演的一部「攻心計」讓人「心寒」,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台灣面板廠家陷入困境,2009年上半年,工信部、國台辦組織大陸彩電廠商赴台灣採購液晶面板,金額高達44億美元,總量超過1200萬片,一度被評價為「將台灣企業拉出了金融危機泥沼」。然而,台灣卻以低價賣給韓國,韓國再通過壓縮對華液晶出口量操縱面板價格,再轉手以高價賣給大陸后從中獲利,致面板價格漲幅達到30%以上。

曾一度遭受面板行業沒有話語權,市場被日本、韓國、台灣支配的尷尬境地,在CRT顯示時代,大陸在嚴密的技術封鎖下更是數十年寸草不生。在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看來,如果彩電企業沒有自己的顯示技術和上下游全產業鏈競爭優勢,就容易受制於人,而TCL投資華星光電,布局上游面板產業也正是這樣的原因。

從國家層面下決心部署自主的顯示產業,出台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平板顯示產業列為國家重點扶持產業,明確要求突破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瓶頸,努力在新型顯示面板生產上實現關鍵技術突破。2003年2月,京東方收購了韓國現代電子液晶業務,終於結束了的「零」屏幕時代。在經曆數十年的追趕之後,全球顯示產業重心正在慢慢向傾斜,隨著液晶面板產能逐漸釋放以及OLED技術的全面布局,顯示產業正在實現從零到有,從有到強的逆轉。

也正是國內廠家的「奮力廝殺」,倒逼國外液晶面板價格大幅下降,使「隨處可見」的屏幕以更低的價格走進尋常百姓家中,企業不懈努力,不僅贏得了市場,同時也贏得了尊重。不過記者也了解到,雖然面板產業已經成為僅次於韓國的全球第二,但產品大多定位中低端,同時在新型顯示技術方面更是遠遠落後於韓國,此外,在被富士康附能之後,「新」夏普以及其背後的整個鴻海集團,在全球顯示產業更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未來,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仍繼續在奔跑中思考,在壓力中前行。(鄒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