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浙大科學家發現糖尿病藥物,或可治療致命性乳腺癌!

與對照(左)相比,依帕司他治療能減少人基底細胞樣型乳腺癌細胞注射於小鼠後轉移肺部形成腫瘤的數量(右)。

浙大醫學院董辰方教授團隊近日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實驗醫學雜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論文揭示,一種名為AKR1B1的醛酮還原酶可以間接「解放」三陰性乳腺癌細胞,讓原本黏在一處不能移動的癌細胞「鬆綁」,為其擴散轉移鋪平道路。依帕司他(Epalrestat)是一種AKR1B1酶抑製劑,已用於臨床治療糖尿病併發症,這一發現有望使這一老葯發揮新的作用。

董辰方教授(左一)

三陰性乳腺癌(根據另一種分類方法,也近似地等同於基底樣乳腺癌)是乳腺癌最為兇險的一類亞型,其可怕之處正在於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能力強,能夠迅速擴散或轉移到腦和肺。目前,乳腺癌的其他3類亞型:管腔A型、管腔B型和HER2型均已有有效內分泌治療或靶向治療藥物,而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長期未能取得突破:化療和內分泌治療均無明顯效果,也沒有發現有效的靶向藥物。全世界每年約有120萬女性患乳腺癌,其中10%到20%為三陰性乳腺癌,著名歌手姚貝娜即死於這種乳腺癌。

癌細胞之所以能在人體內轉移,依靠的是上皮—間質(EMT)轉化機制。「癌細胞本來是上皮細胞,彼此黏在一起,很難遷移。EMT使之形態發生改變,轉變為有運動能力的間質樣細胞,轉移起來就方便多了。」 董辰方說,研究發現,AKR1B1的存在有助於維持三陰性乳腺癌的EMT表型。詳細來說,這種醛酮還原酶和一種名為Twist2的細胞轉錄因子形成了彼此互相促進的「正反饋循環」,在其作用下,細胞之間粘附就減少了,使癌細胞解脫束縛,從而有利於其侵襲和轉移。「這種『正反饋循環』是一種惡性循環,促進腫瘤發生與轉移。」

董辰方說,研究團隊之所以會注意到AKR1B1,要歸功於生物信息資料庫。課題組已收集來自全球數十個資料庫的5000多例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學信息,包括基因測序和基因晶元數據等。「利用生物信息學技術分析,我們發現了三陰性乳腺癌細胞中AKR1B1的表達明顯高於其他乳腺癌亞型。」董辰方說。

依帕司他是一種AKR1B1抑製劑,目前已在臨床上用於治療糖尿病併發症。接下來研究人員利用細胞和小鼠實驗對依帕司他效果進行檢測。實驗表明,無論是敲低AKR1B1的表達,還是給予依帕司他藥物,都能明顯抑制三陰性乳腺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相對應的,在AKR1B1過表達的情況下,腫瘤就生長得比對照組更大。依帕司他已進入市場且沒有明顯的副作用,因此有可能成為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靶向藥物。

在研究發表后不久,董辰方就收到了一些三陰性乳腺癌罹患者的來信,詢問服用依帕司他等葯是否真的可以幫助自己戰勝癌症。「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本研究是一項基礎研究,距離臨床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董辰方說。另一方面,老葯新用不乏成功的例子,如原本用於鎮痛的阿司匹林被發現對治療部分結腸癌有幫助。董辰方表示,樂見國內機構開展依帕司他等藥物新適用於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實驗。

值班編輯:倪王鎮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