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關於傳統武術我們需要一個明確的解釋

劉志傑

近日,綜合格鬥教練徐曉冬與雷公太極創始人雷雷的一段切磋視頻在網上引起關注。雷雷的快速戰敗,引起了公眾對傳統武術實戰性的質疑。為替太極「正名」,4月29日傍晚陳氏太極多名弟子向徐曉冬公開發出戰書。當前,徐曉冬已經回應應戰。

同陳氏下戰書的目的相似,雷雷本來也是因為看不慣徐曉冬的「太極無用論」,決心為太極正名而赴約比賽的。然而,缺少格鬥實戰的太極不僅沒有被正名,反而重重挨了一拳。這場比賽,隨之讓更多人對傳統武術喪失了信心,成為不少人心中「傳統武術無用論」的又一實例註腳。

然而,一場比賽判定一個門派,顯然太過武斷。且不說雷雷沒有格鬥實戰經驗,他到底有沒有參悟透真正的武術、練得「功力」都有待商榷,因此,他對於太極的代表性,也自然是不足的。但是,這場約戰又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個人行為:雷雷畢竟是雷公太極創始人,此前宣傳的一代「拳師」,在敗后才說自己是太極的「國小生」,與他之前誇下的海口差別太大。對於大眾而言,他就是「拳師」,其速戰速敗,讓人覺得不是太極造假,就是太極大師造假。兩者都不是什麼好事情。

究竟是太極沒用,還是太多「大師」根本就是假的?這個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才是阻礙太極乃至傳統武術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對太極作用的描述模稜兩可,越傳越神。如果沒有這場約架,大部分人可能只以為太極是一個類似瑜伽、用於健身的方式,這也是民間最多的宣傳。然而,凡涉及到太極或至中華武術的對外宣傳,又會宣傳太極的格鬥性;打輸了才又辯解說太極是用來健身的。近些年,甚至還出現了「隔空打牛」等玄學。一眾「大師」都給不出清晰的定義,讓人蔘不透,摸不著,信不了。

而另一方面,對於太極「大師」的評判,更是缺少標準。和競技比賽以輸贏論身手的直截了當不同,太極「大師」不用參加比賽,就能自帶光環。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和卓越的演技,幾十年來,本土的「大師」就沒少過: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所謂的太極流派「氣功」,就被傳得神乎其神、包治百病。從耳朵識字的唐宇、擁有「非眼視覺」的張寶勝,到名噪一時的王林,打著中華文化、太極擦邊球的「大師」沒少騙過國民們。如今,太極算是回歸正道,但同樣無從考核、無從印證的「大師」標準,依然讓人無法信任。

所以,國內外對於太極乃至傳統武術的質疑之聲,不是一兩場打鬥就能消除的。定義的混亂、「大師」的繁雜,讓渾水摸魚者多,精通文化者少;大發橫財的多,真心守護文化的少。當「忽悠」和「神秘」大行其道,傳統武術便會陷入怪圈,說不清體系,道不明用處,公信力淪喪了,別說讓文化走出去,就連傳承都困難。

有人說,管他太極能不能用于格斗,反正它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可一句博大精深,不能成為無從參悟與實踐的理由。的確,中華武術向來有太多的理想主義:比如在金庸武俠中,《九陰真經》的作者黃裳,不是從小扎紮實實扎馬步習武的,而是個文官,參透了紙上學問,內力自然就來了。這份理想是好的,至少證明了文化對於武術的理解――有道者才有術,武功的意義在於明道和正義,並非殺人。但理想主義可以用於小說,卻不能用於現實:缺少實戰,終究只是紙上談兵。想讓中華武術走出去,光擺擺武術的形遠遠不夠。

其實,太極遇到的尷尬,很多中華傳統文化都曾遇到,比如中醫。在現代科學參不透的情況下,很多體系缺少理論解釋,此時,以經驗驗證效力就不能再缺席。否則,混雜的「大師」只會擾亂風氣,讓人徒生誤會,既感受不到中華武術的實力,也參透不了背後深韻的國學之魂。與其等著格鬥手外部「打假」,不如期待更多高手重出江湖,用明確的定義和精彩的格鬥,為武術正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