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經典誕生於一本小說?《異形》背後的趣聞(上)

《沙丘》是科幻小說界公認的神作之一,不過你知道這部小說和後來的恐怖科幻電影《異形》系列,也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嗎?

愛玩網百萬稿費活動投稿,作者 GlowTiaN,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人類在漫長發展中面對無數未知的事物,用自身獨有的主觀能動性和豐富的創造力構建出了大量天馬行空的圖景。這些想象很大程度上是創造者內心的投射與映照,他們有的展現了人類內心對一切美好的嚮往,還有一些則描繪了邪惡至深的圖卷。

在科學已能夠解釋絕大多數生活常見問題的今天,人類依然沒有丟失名為「幻想」的才能。仍舊有著無數的創作者通過自己的奇思妙想構建著一個個違背科學常識或超越科學理論的虛擬世界。

即便明知一切不過是虛構的產物,但這些虛幻的奇妙世界以及在這些世界觀之下所描繪的事物,卻讓無數人心馳神往,人們樂於接納並很容易喜愛上這些虛構產物,「幻想」是屬於人類的浪漫。

「怪物」這個很大程度上屬於恐懼與邪惡的代名詞,是人類釋放一切有關未知與負面思維的最理想試驗田。歷史上人類對於怪力亂神的描繪從未停歇,而之中許多經典的設定也伴隨著宗教或傳說流傳千百年被沿用至今。比如如今遊戲和影視作品中最為常見的「惡魔」形象:頭上長角,背部有翼或尖刺,手部尖厲似爪,足部為蹄或爪,還可能有尾巴。

吸收邪能強化自身的惡魔獵手形象基本包含了所有傳統的惡魔特徵

這些特徵來自於希臘神話中一個長著蹄子、山羊鬍、山羊角、山羊腿的神——潘神,他的外表後來成了中世紀歐洲惡魔的原形。

潘神,一個有著眾多頭銜的神:豐收之神、森林之神以及淫慾之神、恐懼之神

步入現代社會,「怪物」不再只是存在於宗教與傳說故事中,它開始逐漸成為大眾娛樂消費的一部分,無數的小說漫畫影視遊戲作品里出現了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怪物,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其中絕大多數早已失去影響力甚至被人們所遺忘。而總有那麼些特別的存在即便歷經漫長歲月的沖刷與洗禮,依然不曾喪失其生命力,甚至被時間賦予了更多魅力從而成為經典。

黃金年代的「異類」

「異形」毫無疑問是當今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怪物形象之一,異形英文原名是《ALIEN》,直譯是外星人,首次登場於1979年劃時代的偉大電影《異形》之中。

從1979年第一次出現在大熒幕至今,異形已經誕生了38年。時至今日它依然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怪物之一。它無比邪惡而充滿未知感的外在形象為廣大怪物迷和科幻迷所喜愛;另一方面,即便你並不喜歡這個怪物甚至對其產生本能的厭惡,也無法否認它有著讓人過目難忘的外表、大多數人即便未曾完整的看過一部《異形》系列電影,也一定見過或聽過這個怪物界的頂級明星,說異形是許多人「童年陰影」的代表性符號並不誇張。

上世紀60~90年代是美國科幻電影全面發展的黃金年代,這一時期大量優質而影響深遠的科幻片紛紛湧現:《2001銀河系漫遊指南》、《星球大戰》系列、《銀翼殺手》、《回到未來》三部曲、《終結者》系列、《E.T.》、《第三類接觸》……

上世紀60~90年代是美國科幻電影的黃金時代

這之中《異形》是個異類,它既是科幻片更是恐怖片,完美融合了科幻與恐怖這兩個主題並且大獲成功。這樣的創舉也讓「科幻+恐怖」的組合成為好萊塢的又一商業片套路被廣泛應用。

事實上《異形》的誕生有著諸多巧合與偶然,這之中很重要的隱性原因其實來自一部沒有拍攝出來的電影和其引發的故事,關於這部電影筆者能想到的最為合適的概括大概是瘋狂、超前且充滿理想主義——它就是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這條碩大無比長滿尖牙的蟲子在很多遊戲中跑過龍套

一切的開端——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提到拉丁美洲這片神奇的土地,「魔幻現實主義」似乎總是個繞不開的話題。關於這個話題人們最為熟知的是加西亞·馬爾克斯、胡安·魯爾福、阿斯圖里亞斯等文學巨匠。不過在視覺影像領域亞歷桑德羅·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絕對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

亞歷桑德羅·佐杜洛夫斯基年出生於1929年,今年已經88歲高齡,他的一生可謂傳奇:寫過書,出過黑膠唱片,發表過詩作,搞過戲劇,玩過行為藝術,拍過電影,做過漫畫編劇。佐杜洛夫斯基的電影作品幾乎都是自編自導,有些甚至還會自演。正因他的全才,從而使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可以肆意發揮——作曲、服裝設計、藝術指導這些職務他都曾一手包辦。

亞歷桑德羅·佐杜洛夫斯基

時間回溯到《異形》上映的5年前,1974年佐杜洛夫斯基導演準備拍一部新電影。在剛剛過去的1973年,他的第二部電影《聖山》上映並被引入歐洲且收穫大量好評——這部超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充斥著關於宗教、哲學、生命的探討與晦澀難懂的隱喻,同時又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絕美的畫面和腦洞大開的場景。老實說把這部難懂的文藝片當成一部現代裝置藝術片來欣賞並不違和。

《聖山》大獲成功之後,用佐杜洛夫斯基的話來說就是:我膨脹了。信心爆棚且充滿野心的佐杜洛夫斯基想把新作打造成一部史無前例的夢幻之作,一部可以啟迪無數年輕人的預言般的作品。於是他決定把美國科幻小說巨匠家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最著名的作品《沙丘》(Dune)搬上大熒幕,雖然此時他還沒讀過這本小說。

《沙丘》:科幻小說界的一座豐碑

《沙丘》系列小說塑造了一個龐大而精細的世界,同時又富有深刻的內涵與主題,第一部作品更是先後獲得了雨果獎與星雲獎,一部作品若能獲得雙獎毫無疑問是科幻史上的殿堂之作。

關於《沙丘》,不了解原著的廣大科幻迷和ACGer比較熟悉的大概是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在創作《星球大戰》時借鑒了《沙丘》中關於沙漠和起義軍的部分內容;以及90年代開始推出的同名系列遊戲《沙丘》(《沙丘魔堡》這個譯名或許更為人熟知)。

遊戲《沙丘2》

《沙丘》系列遊戲的開發商是一家在解散后讓EA背上無數罵名的著名工作室——西木(Westwood)。上世紀90年代是RTS遊戲的黃金年代,而西木可以說是RTS黃金年代最重要的締造者。

1992年西木推出了《沙丘2》(Dune 2),西木把遊戲打造成了基於原作小說三大家族爭奪資源背景的RTS遊戲,這一創新的嘗試在最開始受到了玩家的質疑,然而出色的玩法和優秀的品質在後來收穫好評無數,更是一舉奠定了RTS在PC遊戲領域重要的地位。被EA收購后西木又陸續推出了《沙丘2000》(Dune 2000),《沙丘3000》(Emperor::Battle for Dune)。如果對《沙丘》系列不甚了解,那西木旗下的《命令與征服》和《紅色警戒》這兩大經典RTS品牌應該是無人不曉。

1998年推出的《沙丘魔堡2000》的遊戲畫面,UI是熟悉的西木味

西木這家製作了多款優秀RTS遊戲的工作室解散后玩家對EA怨聲載道,2003年解散至今已過去14年,關於西木與EA的話題仍舊會被玩家提起。手握這些優秀IP的EA推出的後續遊戲除了《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Command & Conquer 3:Kane's Wrath)收穫較好的口碑外其餘的都反響平平,如今RTS整體式微再見到這些經典IP的新作也不知要到何年了。

回到佐杜洛夫斯基(以下簡稱「佐」)這邊,決定拍攝《沙丘》后他和合伙人便從好萊塢買下了版權,佐在合伙人的幫助下來到法國,租住到一座城堡里靜下心來動手改編《沙丘》,使其成為屬於自己的電影劇本。將幾百頁的文學創作改編成能夠具象化的電影劇本,並且是再創作成只屬於自己構想的世界,他花費了不少時間與精力。在劇本完成後他開始了組建製作團隊的道路,這個尋找團隊成員的過程被他稱之為尋找「精神勇士」。

用玩家的視角來看,這個組團之旅就是一場日式RPG中最常見的主角踏上冒險之旅並收穫各種奇葩夥伴的過程;用調侃的方式而言,這是一次磕葯般的夢幻傳銷之旅,加入團隊的先決條件可以神棍的總結為——氣場相投,神交融洽。

兩個臭味相投的人從此對上了眼

佐首先需要找一位能把劇本和自己腦子裡的畫面繪製成故事板的人。在看到漫畫《Blueberry》(藍莓上尉)后他被漫畫家莫比斯(Moebius)高超的畫技,驚人的想象力以及超強的表現力所折服,馬上拍板:自己需要的就是這個人沒跑了。儘管當時他甚至不知道莫比斯是誰。

關於莫比斯的偉大一言難盡,或許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勝過千言萬語——日本為數眾多的漫畫大師們都曾表示受到了莫比斯的影響,包括宮崎駿、大友克洋、松本大洋、荒木飛呂彥、浦澤直樹、寺田克也、鳥山明等等知名人物。

宮崎駿和莫比斯之間有過非常有趣的相互致敬,《風之谷》的創作受到了莫比斯的影響,而莫比斯也為自己的女兒起名為「娜烏西卡」——這正是《風之谷》女主角的名字。

莫比斯的女兒和《風之谷》的女主角娜烏西卡同名

1970年代,不要提如今便捷的互聯網就是手機都離普及相距甚遠,儘管兩人當時都在巴黎,但想找到一個素未謀面的人也需要花點功夫。但命運就是如此的奇妙,佐去找自己的廣告代理人時碰巧就遇到了莫比斯。因為意氣相投加上對參與電影故事板繪製這一新鮮工作的興趣使然,莫比斯對佐的邀約欣然接受,開始著手繪製《沙丘》的分鏡並對《沙丘》展開了前期的概念設計。後來莫比斯也參與到了《異形》的電影項目中,從這一刻起,日後《異形》的主創們慢慢的被命運之神牽引到了一起。

之後佐與莫比斯來到美國開始著手下一步計劃——尋找特效製作人員。他最先拜訪的是曾為庫布里克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指南》製作特效的道格拉斯·特魯姆布(Douglas Trumbull),好萊塢遠古大神級的特效大師,在科幻片的黃金年代參與了多部經典電影的特效製作,如《2001太空漫遊指南》、《第三類接觸》、《銀翼殺手》等。然而在一次會面后佐對特魯姆布的傲慢與自以為是產生了巨大的反感,稱之為「非常好的技師,卻並非能進行精神交流的人」所以毫不猶豫的選擇了PASS,並撒下一句「我不能和你合作」便揚長而去。同行的莫比斯無比驚訝佐怎麼能這樣對待好萊塢的特效師。佐表示就是這樣了,因為他不是我的精神勇士。

做出這一決定后沒多久他便找到了真正志趣相投的夥伴,也就是後來《異形》劇本的創造者——丹·歐班農(Dan O'Bannon)。

丹·歐班農,參與了所有《異形》電影的編劇工作。

佐見到歐班農后的舉動更是驚人,直接掏出一個小包說:這裡面是特製大麻……本身就對飛葉子情有獨鐘的歐班農自然心領神會,兩個吞雲吐霧后神遊萬里的人順理成章的合作了。

丹·歐班農,1946-2009。早期從事電影特效相關工作,後來轉型編劇創作了大量作品,並參與了所有《異形》電影的編劇工作。

後來佐又找來了著名搖滾樂隊Pink Floyd為自己配樂,甚至找到滾石樂隊主唱米克·賈格爾(Michael Phillip "Mick" Jagger)和達利(Salvador Dalí)以及奧遜·威爾斯(Orson Welles)來當電影的演員!

能把Pink Floyd也拉進來,佐杜洛夫斯基也是有兩把刷子的

邁克爾·菲利普·「米克」·賈格爾(Michael Phillip "Mick" Jagger)滾石樂隊的創始人兼主唱,你可能不熟悉他,但你一定聽過那首魔力紅的《Moves Like Jagger》,這首歌就是在向賈格爾(Jagger)致敬。

佐本來就是奧遜·威爾斯的冬粉,而他邀請威爾斯的過程可以說是一個收服吃貨的經典案例。除了天才的導演編劇實力和出色的表演能力外威爾斯也是個資深吃貨。佐到威爾斯常去的餐廳找他時威爾斯正在大快朵頤,一開始對佐的邀約沒有太大興趣,但佐說道:我會租下這間餐廳的廚師,到時候你每天都能吃到這些美味佳肴。威爾斯欣然接受。

奧遜·威爾斯,一位集編導演於一身的全才,最為著名的作品是《公民凱恩》。

邀請達利的過程更是神棍對話的典範。達利在巴黎一家餐廳會見佐,當時達利身邊還有12個人,佐把這視為一場審判,這間餐廳就是達利挑選的法庭。見面后達利就給佐挖了個坑問道:在我小時候,我和畢加索曾去過一個沙灘,在沙堆中我們發現了一個時鐘,你曾在沙堆中發現過時鐘嗎?

佐心想如果我的回答是肯定,那我將變成一個虛榮的人;而如果否定我又會變成一條可憐蟲。於是佐答到:我從未發現過,但我丟失過很多。就這樣達利答應了之後與佐會在巴塞羅那進一步詳談。之後達利答應了參加佐的電影。

佐杜洛夫斯基還邀請了克里斯·福斯(Chris Foss)和H·R·吉格(H·R·Giger)參與到電影中進行飛船與場景的設計。福斯當時為很多科幻雜誌繪製封面,佐看到后很喜歡所以邀請其加盟;而吉格則是來自於達利的推薦(達利推薦的人!光這一條理由似乎就足夠了),而佐在看過吉格的作品后更是被深深折服,認為其藝術風格與自己想要在影片中展現的黑暗暴君的氣質十分符合。這兩位在後來也都參與到了電影《異形》的製作當中,吉格更是因設計了異形這個形象被譽為「異形之父」。

被稱為異形之父的H·R·Giger和他的作品

佐杜洛夫斯基「把一群傑出的藝術家弄到一起共同創作」的願望基本達成,這群人通力合作搗鼓了一年多,完成了數量高達3000多張的故事板繪製,以及各種角色、場景、飛船的設計。佐興緻勃勃帶著自己的劇本和一本包含眾多藝術家奇思妙想的厚厚設定集來到好萊塢準備開工,卻不想迎來的是當頭一棒。

這就是那本厚厚的設定集

這個驚世駭俗的計劃和完善的設定驚艷了片商,但不可預估的成本以及此前從未出現過的大投資科幻類型(還沒開拍就已經砸了兩百萬的預算)又讓投資方望而卻步,畢竟商業電影是要賺錢的,太過超前使得它無法得到投資人的認可。沒有資本的注入使得這個野心之作最後只能宣告流產。佐杜洛夫斯基表示,基本上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手裡都有一本《沙丘》的設定集。而裡面的眾多設定與創意都被後來的眾多好萊塢電影所「借用」。

《沙丘》項目被砍雖然讓佐遭受重大打擊,但腦海里無窮的奇思妙想並沒有無處安放,和莫比斯結下的友誼得以讓兩人繼續合作,出版了大量佐杜洛夫斯基編劇莫比斯作畫的漫畫,比如《印加石》系列(The Incal),之後佐杜洛夫斯基以編劇的身份與其他漫畫家共同創作了許多作品,而最為著名的要屬佐杜洛夫斯基、莫比斯以及胡安·西蒙尼斯三人共同創作的史詩太空歌劇漫畫《合金男爵》。

《合金男爵》

1984年,大衛·林奇(David Lynch)導演的《沙丘》上映,佐杜洛夫斯基回憶到當年懷著複雜心情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時的感受,剛開始自己就像個霜打的茄子被帶到影院,然而隨著電影的展開佐越來越開心——在他看來這部電影很糟糕。儘管這是林奇(林奇最為大眾熟知的作品是2001年的《穆赫蘭道》)導演的作品,儘管把這部電影視為失敗品不太尊重人,但佐依舊無法抑制住自己本能的想法。

事實上這部難產多年幾經波折的電影面世后也的確沒有收穫太多口碑,當年的票房也不盡如人意。

看到林奇拍的《沙丘》遭差評,佐杜洛夫斯基的心情大概是這樣

2003年《沙丘》被改編成3集電視劇,主演是如今大家非常熟悉的詹姆斯·麥卡沃伊(James McAvoy) ,那年的「X教授」由於人設和劇情需要,在劇里幾乎有八成時間光著膀子。

最近有傳聞說《沙丘》準備重拍,導演可能是如今炙手可熱的丹尼斯·維倫紐瓦(Denis Villeneuve),他去年的科幻片《降臨》收穫了良好口碑,今年更是有他執導的《銀翼殺手2049》上映,不放期待一下。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這部聚集眾多藝術家的野心之作成為了「一部沒被拍出來的神作」,雖然《沙丘》不復存在,但其留下的遺產卻在後來產生了深淵影響,比如邀請從未參與過電影製作的藝術家來進行創作開創了先例,這也幫助莫比斯、福斯、吉格在日後參與到了其他電影的製作當中。也正因為這次陰差陽錯,《異形》系列才有機會誕生,那麼這一系列在科幻電影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電影,又是如何讓影響力急劇擴張?別急,明天的文章將會揭曉異形為何風靡全球的答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