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穀雨|電子秤稱重,木杆秤稱心

匚 桿秤的記憶

小時候坐在外婆家的門檻上,就能看到巷子里來來往往的小商販,挑著擔、拖著車吆喝買賣,一桿木秤吊起貨品:「你看,秤高高的,放心吧,不會少你斤兩的。」 買家看著那高高翹起的秤桿滿心歡喜的付錢。

這些殘存的片段,已經成為一個城市裡長大的九零后對於桿秤的全部記憶。作為獨立發明的傳統衡器,它在應用了數千年。

桿秤攜帶方便,小生意人帶上一桿桿秤,或別在腰間或放於籠簍之間、貨物之上,待買賣來時隨手一握秤桿,掛好秤砣,栓好秤盤,架勢搭上之後生意也就做成了。現在在一些小鎮、村落里還是不難看到它的身影。

匚 斤斤計較的快活人

隨著時代發展,電子秤的普及,桿秤迅速沒落,桿秤匠們的處境可想而知。可是這次採訪的對象——永利桿秤第五代傳承人蔡雪貞,從電話聯繫開始就能感覺到蔡師傅是個特別開朗愛笑的女匠人。

「秤要准,心要平。」這是蔡雪貞的父親在教授她做秤的時候常常念叨的話。「做一個秤才幾塊錢,一般人都不會做的,我只要有吃、有穿那就好了,我不要求別的那麼高,所以我們心是很平的。」整個採訪的過程中時常能聽到蔡師傅爽朗的笑聲。

在20歲出頭的時候,父親摒棄了傳承傳男不傳女的規矩,把手藝傳給了她。起初,她並不是很願意學,只是父親千百般勸說「不能丟掉祖傳技藝」,這才開始做這行,一做就是四十多年。

一桿秤內有乾坤,最磨得了制秤人的時間,也磨去了老街上流淌的時光。而無論是往日的繁華,還是今日的落寞,女匠人依舊不改開心爽朗的本色。

匚 做的是手藝,稱的是良心

蔡師傅提的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親,回憶起父親起初教她做秤的情形她的眼眶一度濕潤:「我爸爸是個讀書人,他有文化,我沒讀過幾年書,後來爸爸教我寫字、打算盤,都是爸爸教我重新學習的。」

做秤是一門精細的手藝,容不得半點馬虎,稍有不慎,秤就會有偏差。而制秤人絕不會因為自己的失誤而讓秤缺斤少兩,做秤就是做良心 :「以前老說做手工的人很粗糙的,我家裡雖然是做手工,但是講話,教育都是有文化的。秤是準的,只有人的心是不準的。」 父親在教授技術的同時,也在教授著蔡雪貞受用一生的做人道理。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