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央視美麗中華行欄目《絲路明珠——張掖七彩丹霞 》完整版節目視頻

節目視頻

編導:王丹慧

製片:何 偉

攝像:韓 振

主持:趙 夢

攝助:姚振國

《絲路明珠——張掖七彩丹霞 》

河西走廊中段,一片廣袤的彩色山脈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色彩斑斕、雄渾壯觀,在晨曦幕輝的光影流動間遙望著千年文明的曙光,在駝鈴聲中見證了幾代王朝的滄桑輝煌,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曾發生過怎樣的故事?為何有人把這裡稱為「畫家的地獄,攝影家的天堂」?斑斕的大山還有著怎樣的民族風情?秀麗山川所孕育的淳樸民風背後,又有著怎樣讓人動容的情懷和守望?本期《美麗中華行》將帶您走進絲綢之路重鎮張掖,領略西北大地上這顆耀眼明珠的奪目光芒!

在甘肅省西北部的張掖,一直流傳這樣一個傳說,女媧補天的最後一塊五彩石被妖魘窫窳碾成粉末吹落人間,幻化成了一座七彩神山,這座山斑斕無比,尤其在晨曦幕輝的光影流動間,猶如仙境,美的讓人驚心動魄。然而很久以來卻並沒有人清楚的知道,這座山到底在哪裡,直到多年前,一位攝影愛好家無意中拍到的一張彩山照片,被刊登在了各地報刊,很多人認為它和傳說中描述的神山非常相似,照片里的山體溝壑縱橫、色彩斑斕、氣勢雄渾,後來經過各方人士的研究與考證,這座山才被世人熟知,並且有了一個年輕的名字——丹霞地貌。

2011年,張掖丹霞地貌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雖然命名較晚,但卻經歷了上億年的風雨洗禮,見證了張掖這座城市的滄桑與輝煌。兩千多年前,一支西進的隊伍踏上了張掖這片土地,隊伍的領頭者是奉漢武帝劉徹之名,出使西域的使者張騫,一路上他們根本無暇顧及張掖丹霞山的美景,始終邁著沉穩的步伐跋山涉水,這是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他帶著重要的使命,聯合一直以來受匈奴欺侮奴役的大月氏國對抗匈奴。

不幸的是,這次出使途中,張騫幾番被匈奴俘獲囚禁,當他逃出匈奴艱難穿越沙漠,最終找到一再西遷的大月氏國時,卻失望的得知,這個在新地方安居樂業的國家,已經沒有了東還的打算,最終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落空。雖然沒有成功聯合大月氏國合擊匈奴,然而張騫的此次出行卻給漢朝帶回了西域諸國豐富翔實的地理社會以及人文信息,為此後打通西域,開拓後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埋下了夯實的基礎,極大地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交流。

這是位於張掖市甘州區明永鄉下崖村的黑水國遺址,相傳,西漢以前匈奴移居這裡,划疆為小月氏國國都,因為當地人稱匈奴為「黑匈」,又依傍黑河,故稱為「黑水國」,然而關於它的記載,史料極其少,有人猜測霍去病追擊匈奴,楊武於觻(lu)得,便是在黑水國,也有人說它為漢代張掖郡故地,張掖名字由來便是取自「斷匈奴之臂,張之掖,」以通西域。

而關於黑水國究竟為何人所建又是如何消失,我們無法考究,眼前黃土夯築的城牆也只剩斷壁殘垣,當年這裡響起過的悠揚牧歌和征戰號角,只能通過我們的想象再現,這座靜默於歷史深處的古國,為河西走廊增添了幾分神秘、幾分悲涼。

從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到後來絲綢之路繁榮,河西走廊商業文化崛起的同時宗教也快速興盛起來,作為絲綢之路重鎮的張掖高僧輩出,傳教譯經盛極一時,修寺鑿窟成風。西夏大佛寺,被譽為「塞上名剎,佛國勝境」,始建於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因寺內供奉的釋迦牟尼涅槃像,是室內最大的卧佛,又名「卧佛寺」,為歷代皇家敕建的寺院,據記載,篤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順帝妥歡貼睦爾也出生在這裡。

如今,這座千年古剎成為全國僅存的四家皇家寺院之一,風格獨特,建設規模宏大。又因館藏文物眾多,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時光流轉,張掖的佛教藝術與悠久歷史帶給了這座城市濃厚的文化氛圍,被發現的張掖丹霞地貌也在歲月的沉澱中成了絲綢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絢爛多姿的地貌風情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並被喻為全球最刻骨銘心的22處風景之一。

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是人們對丹霞地貌中彩色丘陵瑰麗色彩的描述,或許正如傳說中所講,彩色丘陵有著猶如神山般讓世人震撼的魅力,遠看氣勢磅礴、岩壁陡峭,近看色彩斑斕、造型奇特、層理交錯,極富韻律感和層次感。神話傳說為張掖七彩丹霞覆蓋了一層浪漫的薄紗,但是它的形成遠沒有故事中那麼旖旎,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從構造上講,張掖七彩丹霞分布區位於祁連山斷裂帶附近,經歷喜馬拉雅山的運動,地層不同程度抬升,產生了大量的斷裂及褶皺,加上流水侵蝕、風化剝落和崩塌等外動力作用,沿這些斷裂和節理進行,便形成了這種丹霞地貌,然而,它卻為何會呈現出多種顏色呢?

七彩丹霞經過漫長歷史時期地殼運動與外動力作用最終形成,而關於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的定義,外界一直都尚有爭議,1983年《地質辭典》提出:丹霞地貌是指厚層、產狀平緩、節理髮育、鐵鈣質混合膠結不勻的紅色砂礫岩,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侵蝕、溶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形,這是學術界對丹霞地貌的第一次定義,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發育的地層都為白堊系中下統碎屑岩地層,因而大多數人認為呈彩色丘陵形態的地形是丹霞地貌的一種,被稱為彩丘式丹霞,當地少數民族把這種奇特的山景稱為「阿蘭拉格達」,意思是紅色的山。

張掖的七彩丹霞山存在雖久,以前卻一直沒有人知道它究竟屬於何種地貌,有什麼樣的價值,直到一名叫做鄭復新的攝影愛好者經過這裡無意中拍下一張照片,後來經過多方佐證這座山才有了正式的地質名字,他也有了一個新的稱呼——丹霞第一人。

2002年10月的一個下午,鄭復新路過梨園河口東北高地時,發現東南方向遠處一山谷色彩異常艷麗,便隨手拍下一張照片,第二天一大早,他又來到那片山谷探尋,一大片從未見到過的彩色山體美景讓他頗為震撼驚喜,意識到這片地貌可能具有極大的藝術價值和科考價值,他便花了一年時間,利用周末跑遍了方圓數百平方公里的山樑溝壑,對它進行全方位的研究拍攝。

後來,通過不斷的查閱資料,鄭復新心中初步認定這裡就是丹霞地貌,可是張掖的丹霞山呈丘陵形態,同當時早就名聲在外的南方丹霞山有著很大的區別,無法證實心中猜想,他便帶著全套攝影作品,拜訪了蘭州大學地理系的主任王乃昂,王乃昂看了鄭復新的作品后多次去實地考察研究,最終確定鄭復新所拍的確為丹霞地貌。而他的那些照片也在21屆全國攝影藝術展中獲得優秀獎,被多家報刊發表,從此引起了世人關注,《國家地理》也對它進行專載,把張掖丹霞評為七大丹霞之一。

張掖七彩丹霞在聞名后吸引了很多藝術家目光,有人說丹霞山有的威嚴勁露、雄渾而富有力度,充滿陽剛之美,有的卻又溫婉含蓄,猶如大自然創作的水墨畫和油畫,曾經有一位畫家試圖畫下它那奇譎瑰麗的樣貌,然而由於隨著光線變化,丹霞山的色彩也無時無刻地跟著變化,始終無法畫出它的神韻,最後這位畫家遺憾的留下一句「這裡是畫家的地獄,攝影家的天堂」悵然離開。近幾年這裡發展成了著名的影視基地,張藝謀導演的《三槍拍案驚奇》、姜文執導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等多部影視劇都在這裡留下足跡。

張掖七彩丹霞演繹著越來越多的故事,也將它的美學藝術價值發揮的淋漓盡致,然而在成為旅遊景區之前,除了鄭復新還有一位當地人對這座大山傾注心血。

老雷是丹霞山下倪家營鄉的一位村民,現在經營著一家農家樂,他經常會拿著相機一大早到丹霞山上拍照,多年前他在牧羊途中遇到一位外地攝影師來採風,便向其推薦了自己家旁的這座彩色大山,可惜在領路途中,由於道路艱難並不能深入其中,當他看到外地攝影師面對眼前大山表現出的驚嘆欣喜時,他意識到了這座彩色大山並非普通的山,自己雖然不知道準確地質叫法,但可以肯定它有著特殊的價值,為了讓更多的人走進這裡,他賣掉自己的羊群修了一條從村口通往丹霞山的路,每當有攝影師或遊客前來,便兩塊錢帶領他們進山觀賞、介紹最佳拍攝點,他也將自己拍到的和攝影師們送的照片掛在牆上,向遊客們展示。

而除了攝影之外,他每天必做的事就是清掃他修築的路,雖然時隔多年,這條路已經所剩不長,但卻是從倪家營鄉進入丹霞的必經之路,在他看來,這條路還是開丹霞旅遊先河的一條重要之路,是他內心深處驕傲守候的心靈之路。從隱於深山不為世人所知的偏僻彩色山包,到逐步成為眾人矚目的自然景區焦點,老雷也用自己的堅守與奉獻厚植了家鄉的這片風景沃土,給張掖丹霞旅遊景區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對於沉醉於丹霞地貌的人來說,張掖七彩丹霞充滿了無上的魅力和神秘,沒人能夠惴度大自然的造化之筆,那些屹立的崖壁綿延數里,猶如長城壁壘,駐立邊塞,赤壁千刃。峰迴路轉中,環望四周,雄奇詭險,萬象叢生,猶如走進了神奇的魔鬼城堡。

七彩丹霞被大自然雕琢的絢爛奪目,廣袤丘陵的紋理色彩塑造出了錦繡山河的畫面,除了美學觀賞價值,它對研究白堊質時期地球的氣侯地質,和維持現今的氣候穩定有著極其重要作用,層次分明的紋理如綿延萬里的絲綢古道,條條色彩代表著百萬年氣候的變化,記錄著地質變遷的年輪。作為絲綢之路的歷史重鎮,張掖東西文化交融匯合,各民族把自己的命運系在這條神奇的龍帶上,獨特的民族風情陪伴著這座斑斕的大山走過了無數個春秋。

裕固族是生活在祁連山脈的一個少數民族,為回紇後裔之一,每當閑暇之時,杜那蘭便會帶著她的姐妹們到丹霞山谷練習舞蹈,這裡空曠寧靜,輕快的旋律、靈動的舞姿在斑斕的大山透露著這個民族的熱情。

裕固族風情在現代與過去,傳承與回望間,為這個城市和山脈,點綴上了絢爛的文化。不論何時,人們都選擇這裡銘記歲月,絲綢古道與遼闊壯美的丹霞山谷氣脈貫通,作為為河西走廊上的桑麻之地,魚米之鄉,張掖在幾千年中承擔著東西商貿往來的重任,更在炮火連天的特殊年代里成為揮戈角逐的軍事要塞,丹霞山靜默於歷史深處譜寫著一首首英雄們讚歌。

這是位於臨澤縣境內的梨園口戰役紀念館,是西北地區佔地面積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1936年12月30日,紅西路軍進駐臨澤,在這裡宣傳抗日,建立蘇維埃政權。他們先後轉戰於倪家營子、三道柳溝、梨園口等地,經歷了進攻防禦、東返西征、反覆突圍最殘酷最悲壯的血戰,西路軍2萬多名將士用血肉之軀,為策應河東紅軍戰略行動、爭取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貢獻。

曾經如血般的歷史讓人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而張掖人對這裡的守望,對這裡飽含的敬畏和情意,都化成了對大山約定俗成的堅守與信仰。

李堅是山上的一名保安,他更願意把自己稱為「大山的守護者」,巡視山頭,檢查是否有人踩山,棧道有沒有出現故障,這不僅是他每天必做的工作,更是內心深處,對大山做出的堅定承諾。在當地人心中,腳下的土地,不遠處可眺望的彩色山脊讓他們的生命變的絢爛而有意義,對大山和歷史的信仰與敬畏,也就成為丹霞人家對它最本質的追隨。

民國外邑詩人羅家倫遊覽張掖后讚歎道: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張掖當江南。這座具南國風韻,又有塞上風情的城市,因為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壯麗的祁連山丹霞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有著「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葦溪連片,古剎遍地」的美譽,在這片裹挾著歷史厚重感的土地上,張掖人用敬畏與虔誠之心守護著大自然的饋贈。他們敞開懷抱迎接著每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悠揚的駝鈴聲響徹這片土地,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自此開拓了與西域諸國的文化交流。現在,同樣是在這片神奇瑰麗的土地上,七彩丹霞景區為張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曾經這片遺世而蒼涼的地貌,現如今在張掖人民的努力開拓下,化作肥沃的種子,堅定的生根發芽,在歲月長河中穩固著自然根脈,與丹霞人家在這片蘊含悠長歷史的神奇土地上,共同生長。


【播出頻道】

發現之旅頻道

首播:每周五:18:30分

重播:每周六: 06:30分 12:30分

關於我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