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經濟的故事還是「老故事」

冉學東

大宗商品在最近兩年過山車般的大牛市,成為資本市場最熱的話題,由此在投資界形成了所謂「史詩般」的對決,一派以任澤平、鄧海清、王漢鋒為代表,喊出了所謂新周期的概念,而另一派則人數眾多包括劉煜輝、宋學濤、李迅雷和姜超等則認為,沒有新周期,只有老故事。

任澤平等新周期的觀點建立在以下三點之上,需求復甦首先是出口,因為外需復甦,加上人民幣貶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出口在回升。其次,在出口復甦的帶領下從去年下半年製造業投資也在變好。第三個是房地產投資,因為庫存去化充分。經濟經過6年低迷,很多傳統行業出清比較嚴重,中小企業退出比較多;傳統行業的優勢企業也在壓縮產能,產能利用率有所企穩或者回升。

任澤平的以上說法具有一定的道理。

我們看上半年的出口,隨著最近半年美國、歐洲等經濟體的需求改善,逐步走出了貿易最低迷的階段,2017年上半年出口增長達到15%。

上半年出口增速很快,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產品類型中,高新技術類型的產品出口提升更快。由於季節性擾動,今年2月勞動密集型產品同比一度負增26%,但同月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增速高達11%,體現出較強的恢復,高新技術產品前5個月出口累計同比6.4%,明顯高於勞動密集型2.6%的增速,尤以汽車和手機等的出口為代表。當然這個只是經濟大潮下的一個小溪流,對於整個製造業,僅僅靠出口很難很難形成氣候。

對經濟影響最大的是行政強力去產能。在西方成熟市場國家,上述去產能和市場出清的過程,多半是通過市場機制自動實現的。本輪產能治理在供給側改革的支持下,去產能力度可謂前所未有,以鋼鐵行業為例,「十二五」期間(201鋼鐵去產能9000萬噸,年均去產能1800萬噸;政府計劃「十三五」去1.4億噸,實際去產能的工作力度更大,2016年實際鋼鐵去產能6500萬噸。

這導致鋼鐵和煤炭的價格飛漲,導致從2014年以來長期低迷的PPI開始由負轉正,PPI和粗鋼同比增長趨勢一致,說明以鋼鐵為代表的去產能,與PPI高度相關,是促進PPI轉正向好的主要推動因素之一。

這一輪去產能,從客觀上的確去掉了落後的、高污染的產能,但是又使得許多民營中小企業成為去產能的對象,而這些企業又以效率高同時環保和技術都相對落後為主要特徵,也就是說,大宗商品上遊行業的高利潤是因為去掉了中小企業的產能導致的,並沒有形成經濟內生的動力,因此看空此輪周期的人士不認為這次去產能能夠形成一個新周期。

再比如房地產投資的加速也是此次經濟復甦的一個重要原因,房地產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主要是其對其他相關產業的帶動,直接的如房地產投資帶動水泥、鋼材、傢具等行業並能帶動政府投資。

所有這些行政調控,輔之以在金融和貨幣領域的寬鬆政策,是此輪調控最大的特徵,從5月份開始的M2增速開始下降,並且破了10%的大關,6月份降幅進一步擴大,到了9.4%的新低。這個被解讀為是前半年金融降槓桿的成果。

但是實體經濟的融資卻是大增的。

2017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1.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36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8.21萬億元,同比多增7288億元。M2的下降主要是同業之間金融業務進行了自動拆除。而信貸的增速是加速的,比如M2的增速並不低。今年6月M2新增2.99萬億元,環比增長1.87%,去年6月末M2的基數較高,去年6月M2環比增長1.97%,也就是說今年6月M2的增速是比較高的,只不過去年6月M2增速過高,導致同比的數據下行。

對境內貨幣信貸的寬鬆,輔之以強力的資本管制,維護人民幣的穩定,這是上半年經濟數據良好,大宗商品一枝獨秀的主要原因。

如何認識這個現象,看空派認為經濟還是沒有找到新動能,債務在增加,需求沒有釋放出來,他們所說的也許是實情。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經濟傳統上就是以行政去產能為主的,市場去產能根本不可能,也無法承受,新的增長動力,向來就是外貿的拉動和政府的投資帶動的,未來經濟的增長可能還將繼續延續老故事。

比如上世紀末,朱鎔基總理主持解決三角債的問題,對國有企業的改革,2003-2006年產能過剩時,國務院辦出台《關於制止鋼鐵、電解鋁、水泥行業盲目投資若干意見的通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甚至親自叫停江蘇鐵本鋼鐵項目等等,也沒有看到經濟內生動力如何明顯,但是2003年薩斯過後,經濟隨著國際經濟的復甦,開始了一波波瀾壯闊的景氣周期。

貨幣寬鬆,資本管制,輔之以強力去產能,等待國際經濟的緩慢復甦,從而帶動內在經濟,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投資需求的復甦,帶動可能的全面復甦。

經濟所講仍然是老故事,只不過情節將會不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