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讓博物館幫城鎮建設「指路糾偏」

▲1月11日,俞友良站在修復后的乾元鎮談家弄懷舊牆前。

本報記者黃海波攝

城鎮建設與文保,一定是有你沒我的「讓路」嗎?能不能「共路雙贏」?在浙江,一家縣級博物館由於在城鎮建設中成功扮演「文化指導員」 和「文化糾偏隊」,讓原本似乎遠離「中心工作」的基層事業單位,走到了美麗城鎮建設的「前台」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黃海波

一邊是幹勁十足的拆遷人員,一邊是終於職守的文保幹部,隔著一座石拱橋互「撂」狠話:

「我今天一定要把橋拆了!」

「你倒是拆了試試?!」

……

城鎮建設和文物保護,誰為誰讓路?這道題,不僅基層相關政府部門在應考,一個縣級博物館,也沒有選擇「圍觀」。

城鎮建設與文保,一定是有你沒我的「讓路」嗎?能不能「共路」?以文保為天職的浙江德清縣博物館,不相信「讓路」是宿命,而是努力探尋城鎮建設和文物保護的「共路雙贏」之策。

終於,在德清縣不搞「大拆大建」、杜絕「千城一面」的總棋局中,縣博物館發揮出特殊的「拱卒」作用,讓縣級博物館這個原本似乎遠離「中心工作」的基層事業單位,走到了美麗城鎮建設的「前台」。

博物館走上城鎮建設「前台」

規劃有個性,其實就是設計「有文化」。如何在美麗城鎮建設中融入文化元素,博物館可以發揮特殊作用

縣城繁華,鄉村美麗,不少夾在中間的小城鎮「兩不靠」。在全國,在浙江,這種情況比較普遍。

德清一度也是如此。駕車從杭寧高速德清出口駛出,迎面就是巨大的廣告牌——「德清,國際化山水田園城市」,顯示出這座城市的雄心。德清的美麗鄉村建設,同樣走在全國前列,幾乎拿到了各類獎項。

2016年7月,按照「規劃有個性、設計有文化、發展有產業」的標準,德清把城鎮建設作為補齊「全域美麗」的發展短板進行攻堅,明確到2020年底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內涵豐富、生態功能健全、江南風情濃郁的「美麗城鎮」。

9月,蔡蓉從縣政協調任德清縣下渚湖街道,分管「二都小鎮防風文化展示館」項目建設。

「沒有頭緒,博物館可是幫了大忙,不但提供方案,還幫忙落實。你看,今天俞館長又來了。」蔡蓉語速飛快,背後的工地上,鞭炮聲和挖掘機馬達聲交織。

防風氏,大禹同時代的治水英雄。防風山下的二都村,據考證是防風古國所在地。一座建於西晉的防風祠,至今香火旺盛。祠前立著一塊石碑,上刻五代吳越王錢繆《修建風山靈德王廟碑記》(靈德王是錢繆為防風封的號,風山即防風山),是重要的保護文物。

以祠堂為中心,西面為防風文化主題廣場,南面為融入防風元素的二都老街,東面將統一粉刷民房外牆……在「二都小鎮」建設方案中,石碑需要往東移動20米。

當地村民查了黃曆,確定了移碑的「好日子」。縣博物館館長俞友良帶著副館長陶淵旻、文保部主任費勝成,一大早趕到工地。

上午九點,現場又是一陣鞭炮聲。人群開始聚集,幾位老人對著石碑一頓叩拜,嘴裡念念有詞。一輛鏟車緩緩開來,小心翼翼撬動三噸重的石碑。

俞友良盯著鏟車,大聲提醒鏟車司機,「慢點,再慢一點」。

「二都小鎮」開建以來,博物館多次派人來「傳經送寶」。除了現場督辦,他們還召集專家以現場會的形式,給街道幹部帶去「頭腦風暴」;在項目的評審會上,又從文化和文物保護角度進行把關,和設計人員面對面溝通。

在德清另外3個街道和8個鄉鎮,類似的現場會評審會,類似的現場施工督查,讓俞友良和他的館員們分外忙碌。這種忙碌,他們從事博物館工作以來從未料到。

美麗城鎮建設啟動后,分管這項工作的德清縣文廣新局局長姚明星,就有了一個獨特的想法。

「規劃有個性,其實就是設計『有文化』。如何在美麗城鎮建設中融入文化元素,姚局長認為博物館可以發揮特殊作用。」陶淵旻說。

於是,把各鄉鎮的文化元素「過篩子」認真梳理后,博物館起草了一份報告,題目叫《如何在美麗城鎮建設中體現文化元素》。

這份報告不但回答了城鎮建設應該「有什麼」,也回答了應該「怎麼辦」:有文物的地方,藉助文物來體現文化元素,沒有文物的地方,用文化痕迹來體現,用非遺活動來活態傳承。

報告的想法,得到縣領導的認同。去年10月28日,德清縣委書記項樂民批示,要求美麗城鎮建設要體現文化元素。

「送文化下鄉,原以為和以前一樣,場面上過一下,送點『快餐』就回來了,想不到這次縣領導這麼重視。」逐字逐句「敲」出這份報告的陶淵旻認為,這種重視,是由於縣領導了解許多鄉鎮都存在「文化饑渴」。

德清縣博物館,就這樣被推到了美麗城鎮建設的「前台」。

專業的「文化糾偏隊」

各鄉鎮在美麗城鎮建設中競相發力,規劃設計「井噴」,出現了一些粗製濫造和張冠李戴 。博物館「出面」,及時進行「文化糾偏」

「文化是城鎮的魂,代表城鎮的形象,道理書記鎮長都懂,也想做出本地特色。但用什麼形式體現、用什麼內容呈現,往往是『短板』。」姚明星分析說,這塊「短板」,恰恰是博物館的「長板」。

在縣委縣政府「文化自覺」的統領下,博物館的「前台」工作變得相對簡單。俞友良把有限的館員分成若干小組,主動出擊——

首先是組建專家團隊。俞友良利用另外一個身份——德清縣民間文藝家協會會長,邀請對本土文化十分了解的「土專家」20餘人,充實進專家隊伍,和鎮幹部直接「對話」。

其次是參與項目評審。在時間表的倒逼下,各鄉鎮在美麗城鎮建設中競相發力,規劃設計「井噴」,出現了一些粗製濫造和張冠李戴。博物館「出面」,及時進行「文化糾偏」。

雞首壺是魏晉至唐初流行的一種盛酒和盛水器,因壺嘴被製成雞首狀而得名。2012年,考古人員在發掘德清經濟開發區一處東晉古墓葬時,發現了一件黑釉雞首壺。

在防風文化主題廣場項目評審會上,設計人員想把雞首壺作為文化元素植入,但俞友良投了反對票。「德清窯的位置並不在下渚湖,它不能代表下渚湖的文化。」

「有個鎮的特色產業是水產品加工,按照原本的建設方案,鎮上準備建造三條熱帶魚造型的雕塑。」陶淵旻亮明了反對意見:「這裡不產熱帶魚,再說,你弄幾條熱帶魚,也不能說明和水產品加工有關。」

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鎮,想設計一處田園牧歌,併購置牧童放牛的雕塑。

「德清牧牛的場景是什麼樣子的?建議設計單位去實地看看,千萬不要張冠李戴。」專家團隊成員之一、農民作家趙長根直言不諱。

「還有一個鄉鎮,居然直接為一位明朝官員的塑像,梳了一個清代的大辮子。」當然也被他「糾偏」。

交通、水利、國土……陶淵旻一口氣列出參與這場建設活動的部門名單,「其他部門都是出具標準,但文化沒有標準,只有建議,但專家建議往往是出彩的部分。」

新安鎮,地處德清縣東部,與杭州市餘杭區一河之隔,相傳為越王勾踐壘兵處。鑒於這個文化元素,鎮上原本準備打出勾踐這張牌,博物館給出了更好的建議。

新安鎮是德清最早興辦民族工業的地區之一,1926年,留日學生、新安鎮人稽慕陶開辦利農改良土絲廠,堪稱德清工業的搖籃。如今的新安,已成為「湖州圍巾第一鎮」,年產圍巾2.7多億條。博物館分析后認為,新安可以同時打勾踐和嵇慕陶兩張文化牌。建議開設稽慕陶紀念館,既能體現新安的工業歷史,又能關照現實產業需求,博物館可以協助搜集整理歷史資料。這一建議,得到鎮幹部一致認同。

鎮長追著館長「要文化」

「原來大家躲著你,工地上挖出了文物,怕你知道了要求停工。如今我們通過項目評審前期介入,提前告知文保範圍,各個鎮也願意通過文物體現文化特質,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

即便認識到文化很重要,但一到具體的事,未必每個人都「想得通」。

陶淵旻回憶,一位退休的同事,曾因為一座石拱橋,和鄉鎮負責拆遷的人員發生衝突。

這座石拱橋連接的馬路要拓寬,石橋就成了某些人眼中的「絆腳石」。

「對方放話說,『老子今天一定要把橋拆了』,我們同事也硬氣地說,『你倒是拆了試試?!』」。

「我到沒有聽到刺耳的聲音,但婉拒還是有的,比如說『把牆改成馬頭牆行不行?不想太折騰』。」性格耿直的費勝成說,少數基層幹部「草莽氣」遠遠大過「文氣」。

不過,費勝成也發現,情況越來越好。

一天,履新不久的鍾管鎮鎮長姚文忠,叩開了俞友良的辦公室。沒等熱茶泡上,鎮長就向館長要起了「項目」。

鍾管鎮蠡山村,距離縣城20公里,是越國大夫范蠡攜西施隱居的地方,鍾管鎮要在這裡打造「愛情小鎮」。

「人們常把愛情與橋聯繫在一起,我們想建一個古橋博物館,把德清的古橋都『搬』過去。」鎮長說。

地處杭嘉湖平原的德清,境內河道密布,古橋眾多。至今保留完好的十二座宋元時期的石橋,已列入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館長被「嚇」了一跳,先不說文物不能隨便移動,即使能搬,費用也相當昂貴。

「我不是真要搬橋,只是把古橋的石碑碑文拓下來,然後用我們當地的武康石複製,希望你們能把這些碑放到愛情小鎮。」

俞友良思忖了一下說,「這事能辦」。

此前在鎮上,姚文忠已經追著要了幾次,沒想到這次直接追到辦公室來了。這是俞友良當館長十多年來,印象中第一次有鎮幹部到他辦公室要項目。

陶淵旻說,現在下鄉的感覺確實好多了。「原來大家躲著你,工地上挖出了文物,怕你知道了要求停工。如今我們通過項目評審前期介入,提前告知文保範圍,各個鎮也願意通過文物體現文化特質,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

事實上,德清是住建部「多規合一」試點縣之一。該項工作啟動以來,博物館等文物部門將現有文保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範圍納入到「多規合一」平台中。這樣一來,凡是需要在德清落地的建設項目,只要是通過多規合一平台審批的,都能了解到本縣的文物分佈情況,做到主動避讓、主動保護。

蔡蓉感受到的變化也很明顯:「只要涉及文化建設和文物保護,街道領導就會主動說,你去問問博物館專家怎麼說?」

經過和「文化指導」和「文化糾偏」,德清「一鎮一品」的格局正在形成,越來越多的文化元素凸顯魅力:

莫干山鎮,庾村老車站、民國圖書館、黃郛藏書樓,以及街道兩邊大片法國梧桐,給人穿越的歷史美感。

「詩畫江南、琴動樂舍」,在鋼琴之鄉洛舍鎮,青瓦灰牆的大通橋老文化中心,塑造出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面。

千年古鎮新市,結合水鄉文化特色進行基礎設施改造,使其與「小上海」的雅稱更加吻合……

老縣城乾元鎮,以談家弄改造為抓手打造里弄文化。原來擁擠雜亂的弄堂,整改之後,在牆體內鑲嵌進縫紉機、黑白電視機、腳踏車,充滿了滿滿的老城關味道。「挖掘傳統文化並加以呈現,乾元更有韻味了。」縣長王琴英調研之後說。

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工程院院士魏敦山考察德清的美麗城鎮建設后,用「大吃一驚」表達自己感受。

「當下很多小城鎮建設缺少個性,千人一面。這裡從實際出發,保留本地優秀文化,並融入到建設之中,這種做法應大力弘揚。」這位85歲的老專家有些激動地說。

「自我感覺很好」

隨著文保「權重」的提升,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有文化的城鎮才算「美麗」,對自己工作的價值,這家博物館有了更多的自信

在美麗城鎮建設「戰場」大顯身手,德清縣博物館在自己的「主陣地」上,卻要面對縣級博物館的常態——冷清。

2015年,德清縣博物館的參觀量為10萬人次;2016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7萬。

「安檢口新增感應系統后,進進出出都能感應到,一算,我們的館員貢獻了10%的參觀量。」俞友良笑著說。多虧德清莫干山的「洋家樂」發達,如今很多旅行社順便帶客人過來參觀。

走進德清博物館,上下兩層陳列著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的一、二、三級文物200餘件。

「最快20分鐘能看完,每件文物都駐足欣賞,也就一個小時。全縣40多萬人,該來的都來過了。」文保部主任費勝成有些「自黑」地說,夏天順便過來吹空調還是有的,「我們的空調不錯」。

一座20多厘米高的南宋青瓷南極仙翁像,是德清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但這裡的特色藏品是原始瓷。

作為從陶器向瓷器的過渡類型,原始瓷是學術界對商至西漢時期燒造的高溫青釉窯器的稱謂。因其解決了瓷器發展的序列問題,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德清早在商周時期就是原始瓷器誕生地及中心產地,至戰國時期原始瓷燒造達到了當時的最高工藝水平。德清作為『瓷之源』可謂實至名歸。」

2008年4月,由故宮博物院、古陶瓷學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縣人民政府等共同召開的「瓷之源」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作出上述論斷。

那是德清縣博物館的「高光時刻」。

「有人說這裡10年老面孔,可我們已經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了。」俞友良說,縣級博物館的藏品數量,肯定不能和大博物館相比。

博物館總體上人氣不夠旺,縣級博物館尤甚,這不是德清一地的事。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湖州市政協副主席沈琪芳經過調研發現,國內青少年平均每年每人走進博物館僅為0.15次,在發達國家,這一數字在2到3次之間。

為了吸引人氣,德清博物館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文物進社區,和學校一起組織文物鑒賞,和其他博物館搞聯展等。

他們甚至組織過鑒寶活動,但最後不了了之。「願意拿寶貝出來的藏家本來就不多,來的都希望專家估個高價,說低了不樂意的呀!」俞友良說,有些藏家還是他們事先動員才過來的,就怕冷場。

不過,隨著文保「權重」的提升,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有文化的城鎮才算「美麗」,對自己工作的價值,這家博物館如今有了更多的自信。

德清博物館承擔域內文物保護修繕工作。全縣87處文保單位,按規定每年至少巡查兩次,這佔據了費勝成大部分的工作時間。「挨個看一遍也要十幾天,如果需要修繕,就沒有時間表了。」費勝成說。

因德清探索城鎮建設和文物保護「共路雙贏」而走到「前台」的縣博物館,也不是沒有遇到壓力。

藏品看著不多,但人手更少,日子看著冷清,但事無巨細。正因為如此,「額外」付出時間精力去參與美麗城鎮建設,一度部分館員想不通。春節期間,有人給俞友良簡訊拜年,調侃他「搞事情」。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我們自我感覺很好」,俞友良很淡定地「敲」下一行文字回復。

「博物館研究德清傳統文化,發掘保護德清文物,把德清歷史文脈通過實物、資料連接起來,讓德清的城鎮因有文化而更美麗,功莫大焉!」姚明星說,美麗城鎮建設更是文博人展示才華、體現價值的大好平台,應該主動融入、主動參與,「圍繞中心服務中心,文博人就更有存在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