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周期的虛與實:是可笑提法還是難得投資機遇期?

新周期的虛與實:是可笑的提法,還是難得一遇的投資機遇期?

澎湃新聞記者 蔣夢瑩 來源:澎湃新聞

隨著7月主要經濟數據的公布,關於「新周期」的論戰又進入了一個小高潮。

8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毛盛勇在介紹7月經濟數據時就「新周期」發表看法。他認為,這實際上是一個學術上的爭論,核心問題是怎麼看當前經濟和下一步的走勢。確實,激烈的新周期論戰背後反映了市場對經濟存在嚴重的多空分歧。

新周期論戰的上一個小高潮發生在6月經濟數據公布之時。6月數據的全面回暖,讓新周期贊同者志得意滿;而剛剛公布的7月經濟數據較6月出現了明顯回落,新周期反對者則顯得揚眉吐氣。

這一輪關於「新周期」論戰的起點可追溯到今年2月,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發表了題為《新常態 新周期 新牛市——2017年宏觀經濟展望》的演講。任澤平認為,經濟步入增速換擋期「經濟L型」的一橫,正站在「新周期」的起點上。

與一般討論的經濟周期包括短期的庫存周期(基欽周期,3年左右)、中長期的設備投資周期(朱格拉周期,10年左右)、長期的建築周期(庫茲涅茨周期,30年左右)、超長期的創新周期(康德拉耶夫周期,60年左右)不一樣,任澤平說的新周期為「產能周期」。他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一共經歷了四輪產能周期,平均每輪周期持續10年左右,目前正處於去產能周期的尾部,也即新周期的起點上,而在股票市場上則對應新牛市。

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認為,新周期其實就是老故事,是一個周期的幻象,只是被人為地插上了「新周期」和「產能出清」的標籤。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則向澎湃新聞表示,「產能周期」是可笑的提法,只有庫存周期,就是補庫存、去庫存,不能編一個詞來偷換概念,而歷史上有無數個庫存周期。李迅雷認為,這一輪還是處於經濟結構的調整過程,不是新的周期,如果說處於經濟學上的哪個周期,經濟現在正處於庫茲涅茨周期的下行階段。

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 6.4%,增速創今年1-2月份來新低,預期 7.1%,前值 7.6%。東方IC 資料

同樣的數據,不同的解讀

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增速創今年1-2月份來新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4%,增速創今年1-2月份來新低。1-7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7.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3%,預期8.6%,前值 8.6%;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6.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

九州證券鄧海清指出,7月經濟數據全面不及預期,經濟數據全面回落揭示經濟動能高峰已過,「新周期論」實屬「後知後覺」。海通證券姜超認為,庫存周期是上半年工業回暖的主要驅動因素,而隨著PMI(採購經理指數)產品庫存和原材料庫存增速見頂回落,庫存周期步入尾聲得到確認,下半年工業生產回落成為必然。姜超進一步認為,經濟周期見頂,經濟下行承壓。

同樣的數據,任澤平有另一種解讀。任澤平認為,7月數據的下滑與環保督查和供給側改革壓制生產以及新增產能有關,而這進一步驗證供給出清新周期。任澤平進一步認為,在需求側基本平穩的情況下,2012年以來市場自發出清,疊加2016年以來的供給側改革和環保壓力,以及2017年二三季度第四批中央環保督查和供給側改革加碼擴圍,供求缺口擴大,這是導致周期品價格大漲、企業盈利持續改善、資產負債表修復時間超預期的根本原因。

「產能周期」虛與實

除了對經濟學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之外,關於「新周期」的論戰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對當前和未來經濟形勢的判斷。

李迅雷認為,所謂的新一輪周期是源於鋼材、水泥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然而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只是表象,首先是眾所周知的去產能的效果;以及基建投資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新開工面積的增速見底回升。

瑞穗證券亞洲董事總經理沈建光向澎湃新聞表示,鋼材煤炭的上漲不僅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建投資有關,跟全球經濟回暖也有關係。所謂的新周期其有道理的方面在於煤炭鋼鐵的過剩產能被去除了,但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在全球經濟復甦的背景下,出口增長由負轉正,拉動了需求,這是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係不大的;同時,也應該看到過去的經濟刺激下,槓桿率大幅提高了,對於贊成新周期的那一派是不能否認槓桿率過高存在的問題的。

李迅雷向澎湃新聞進一步指出,「新周期新在哪裡,含糊其辭,新周期應該是新一輪的經濟上行周期,現在還面臨著經濟下行的壓力,中央經濟會議認識到了經濟下行的壓力,才會提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會提到『新常態』,這是對經濟形勢的判斷,今後兩三年內還是走L型。」

李迅雷認為,中央對經濟的一些判斷,與新周期的說法是大相徑庭的。李迅雷指出,2011年到現在經濟仍舊處在一個下行的周期當中,也就是所謂的「新常態」,這對經濟結構轉型是有好處的,要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如果新的經濟周期開始,就應該是反過來的,應該增加產能才是,而現如今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三去一補」,是對前期槓桿率過高的問題逐一進行解決。

還有分析師認為,CPI的低位就是對「新周期論」最好的反駁,如果確實處於新周期,CPI應該相應升溫。7月份CPI上漲1.4%,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CPI漲幅自2月份開始已經連續6個月低於2%,持續維持在低位運行。

不妨談談「改革周期」

除了通常意義上的經濟周期之外,制度改革是影響經濟走向的另一大要素。套用「周期」這一熱詞,經濟亦隨「改革周期」沉浮。

在1978年之後這一巨大的改革邏輯下,經濟增速得到大力提升,但由於改革在各領域和各時間段的推行呈現出「停、緩、急」,這樣也就相應地產生經濟波動。新時代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以此作為解釋邏輯,我們就會發現1978 年改革開放以來,以經濟體制改革為背景來計算經濟周期,就經歷了整整兩個完整的經濟周期:第一輪改革經濟周期起始於1978 年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出台,結束於1992 年新的一輪改革啟動;第二輪改革經濟周期是1992 年政府開始啟動新的一輪改革,到2013年新的一輪改革醞釀。

1978年至2013年這35年間,經濟規模增長20多倍,年均實現了9.9%的高增速,某種意義上這是「制度創新」對潛在增速的釋放。沈建光指出,1978年以來有好多輪的「供給側改革」帶來的增長,第一輪是從農業包產到戶改革,第二輪是鄉鎮企業等工業改革,第三輪是國企改革,第四輪是房改以及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現在可以算作是進入到第五個階段,IT互聯網行業、物流行業進入到了變革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