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清華大學楊燕綏教授:養老金必須保護個人產權

原標題:清華大學楊燕綏教授:養老金必須保護個人產權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在「養老金融50人論壇上海峰會」上的講話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嘉賓:

下午好!這裡咱們不談經濟關係,今天也不談大數據,想從法律的背景來看看信託文化。當年我在留學的時候,上的英語課,還不是專業課。課堂上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在英國事業有成的人,他要開發新大陸的時候,他的家業交給誰?十年以後,他打開門,發現他的老婆依偎在另一個男人的懷抱里。第一個故事證明婚姻關係不太可靠。第二個選擇是交給兄弟,他的兄弟一開門,發現哥哥回家了。他告訴孩子們,「趕緊給他一些食物,他是一個乞丐。」第三個他把家業交給管家,一開門發現他回來了,這個管家說:「你再不回來,我就要死了。」他的家業都荒了,這個管家並沒有能力。

老實說:「你要有這個家業,你把它交給誰?」有人說老婆靠不住,兄弟靠不住,那個管家與東家相互信任。這裡可能有一點蘇總講的情懷,但是這個管家一切都荒腐了,他只是看著。

我很高興在這裡大家都在講信託文化,這真的很好。剛回國當時,一個林羿講的Fiduciary翻成中文怎麼翻?我找了很多人都沒得出結論。後邊把它翻為授信人。當有人信任你,把他的財產給你,你一定要做被信任的事情,這就是授信人。

這個課程告訴我們,要有一些規則、法規來讓人值得信任。英國創造了管家。但什麼時候變成公司行為?那就是養老金。我想今天從法律的角度分享一下受託人的問題。第一受託人的授信特徵,trest-ee。你一定要做到授信特徵,剛才林羿講的授信。當人家信任你的時候,你一定要做值得信任的事。你做的事情,人家委託你了,你一定要做值得信任的人。十幾年前跟林羿交流的時候,美國經常這樣出主意,人家用了你的主意做了選擇,你要承擔授信責任。現在把非經常性和當事人並沒採取你的策略來投資,造成的後果,授信人都要擔責任,就更加嚴格了。所以這就醫生不能亂開藥。在涉及管理別人財產的時候,一定不能欺騙。這種信用在美國又進一步加強。

監管和創新永遠是一個徘徊的過程,美國可能正在徘徊當中,所有人都要承擔授信的責任。為什麼養老金要走信託?養老金跟信託是天然的相關性。養老金走信託的文化,你不管是誰,你是個基金公司、保險公司還是個什麼,還是個諮詢公司。這時候你都是代別人在理財,要求有兩點,保護產權,還有信息披露。保護產權一定要做到信息披露。給老百姓講清楚非常重要,為什麼?你把幾十年的養老金交給機構,他只是你的一個理財人,產權永遠是自己的,這是什麼感覺?而且因為產權是你的,不管誰給你做代理,必須給你進行信息披露,每年都給你年報。08年有風險,那我就共擔;14年效益好,大家就受益。對當事人也是一種教育,讓當事人跟授信人一起承擔風險和共享,這是必須的。我覺得這兩點很重要。

假如我今年30歲我開始為65歲存養老金,我把養老金交給誰?這個機構代人理財,產權永遠是我的。必須每年給我信息披露,告訴我收益怎麼產生的。這多清楚?換一個做法,買一個保險產品,我們這裡不是說保險產品不對。而它是有本質區別的,這點區別一定要搞清楚,尤其是公共政策的人得搞明白,沒搞明白很危險的。你買了保險產品,意味著產權沒有了,因為你的養老金一筆一筆變成保費收入,它進了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你沒有產權了。得到了什麼?一個承諾,告訴你每年8%的收益,告訴你好多好多的承諾。因為你相信他,所以有信用的依賴性。這種信用依賴,對保險公司在信用建設上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很多保險產品很多是靠銷售員銷售,每銷售10萬,他自己獲得一萬、兩萬、三萬,甚至更高,這裡講信用,需要好政策。現在是養老保險、商業保險發展的黃金時代,真的很需要。但是對我們的保險業提出了質的挑戰?有什麼方式能夠建立一個授信的方式?因為它的本質跟信託是不一樣的。其實我們的保險業參加了企業年金,他們打開了保險信託的樣板。平安做得最大,其實已經邁出了一步。

我們要建立第二支柱,尤其第三支柱。養老金走信託是必然,全球資本市場信託已經佔了80%,信託和基金類已經佔到了80%的份額。我們今天發展第三支柱,不要忘記這個真理。

第二養老金受託的價值,英國人創造了管家。信託是一種個人文化,什麼時候信託變成公司文化呢?那就是美國。尤其是林羿講到的僱員退休收入保障法,制度的建立。養老金跟信託人,trustee一結合,就帶來了規範。剛才蘇總講的情懷,長期穩健的文化,甚至可以說一個國家如果沒有養老金的投資者被培養起來,這個國家的資本市場是沒有文化的。我們有很多的在海外受過文化教育的經理,回到養老金也拿一天、一個季度最長一年來考核他們的績效,根本來不及看三年,到了就不講文化。養老金入市可以促進資本市場的規模,資本市場的治理,資本市場長期投資的文化大力發展。對政治家來講,啟動養老金市場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一旦啟動就需要良好的治理,否則會出大問題。而不敢啟動養老金市場,資本市場的治理永遠難以到位。養老金的文化帶到市場中來?還是為了怕風險,而不讓受託人的文化大力在市場上發展呢?對於政治家來說永遠是個抉擇。這一步不邁出去,制度不可能到位。

上個世紀50年代是個分界線。50年代以前,整個全球市場還是保險管理的養老資產是佔大頭的。現在已經倒過來了,一個80對8的關係。下面我想說養老金受託人的三句話,企業年金開道,我們04年頒布的法律,05年正式實施。我們30多個機構,這些機構做到今天,大家有句話「圈裡難受,圈外著急,戴著腳鐐跳舞。」圈裡的人很艱苦,圈外的人你不做養老金永遠長不大。的企業年金這兩個法規是真正的信託。我給這個信託行業,他們老總培訓在清華法院培訓,每年我都說:「你們做的不是信託,只有企業年金是真正的信託。而且企業年金還有一個價值,它使員工福利的合格計劃能夠落地。」今天我們開始做職業年金,我剛才職業年金有點繞道。在原來企業年金已經打開的信託文化市場模式的基礎上,職業年金有點繞道了,繞出了一個龐大的代理人。這個龐大的代理人不是受託人,但是又想做受託人。這個代理人到底姓什麼?因為的職業年金主要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一統一,有個下降的問題。通過做職業年金,讓待遇不下降,所以他的政治壓力非常大。要自己弄個機構來抗,抗不定了,機關事業單位都不高興了,再找財政要錢去。我覺得這是一個暫時的現象。我們的商業機構,像蘇總他們講的,真正的情懷,不追求更高的盈利,但追求很合理的收入。像社保中心這樣的機構來做大的代理人,走著走著就知道必須要專業化,專業性不夠,老百姓不讓步的。

第三個問題又來了,第三支柱論道。無論是美國、加拿大,第三支柱都佔到養老金55%以上,使老人的資產結構合理,養老服務購買力很強。恰恰相反,沒有購買力,投資找不到盈利模式。這個第三支柱要大力發展,政府確實要給稅收,像林羿說的,不管給企業年金還是個人,都是有稅收減免。想大力發展這個東西了。這個東西到底怎麼能夠建在個人帳戶下?年度給大家減稅、免稅?有沒有封頂線?我們有沒有這樣的制度安排?現在不要把第三支柱和免稅型的保險相吻合。保險有成熟的運作機制,他們在精算上,發動上還是有些優勢的,所以把免稅待遇先給他們先做起來,但不等於這就是第三支柱。第三支柱是有免稅功能的個人帳戶,這個帳戶可以配基金、配銀行,他們必須承擔授信人責任。謝謝大家!

【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