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零壹財經孫爽:中國徵信前途光明,道路漫長

今日,零壹財經新金融春季峰會·重塑信用鏈在北京召開。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和商業模式對金融業發展的重塑進入新的階段。金融業在渠道上深度革新之後,正在運用新技術和新思維,重塑信用鏈條:它正在改變金融基礎設施,構建新型的產融關係,升級了金融風控的生態鏈條,從而在生產、消費、技術、新金融及資本市場等要素之間塑造了新的通路。

新信用,新金融。信用鏈條的重塑,將對新金融的格局帶來深遠影響。可以預見的是,無論傳統金融機構,還是新金融從業者,都將以各自的方式,參與到這場信用重塑的運動中來。 零壹財經分析師孫爽在會上發布零壹研究最新報告《金融基石:全球徵信行業前沿》並發表主題演講。

演講原文如下:

大家好,我是零壹財經分析師孫爽。

零壹財經作為一家互聯網金融第三方內容生產和傳播服務商,一直關注著互金各個子業態的發展。我們發現,最近幾年,「徵信」是一個很熱的詞。大家也可以看到,很多公司對徵信牌照「摩拳擦掌」,很多公司說自己在做「大數據徵信」。它是為什麼一下子火了?在發展前景幾何?未來徵信會是什麼樣的狀態?……

一、《金融基石:全球徵信行業前沿》

我們從去年開始研究國外和國內徵信體系的「前世、今生和未來」,期望得到上面這些問題的答案,也有了一些研究成果。我們把它放在了近期會出版的《金融基石:全球徵信行業前沿》這本書中,屆時大家可以看看。

接下來我介紹下這本書的內容。

國外方面,我們研究了各國(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韓國)徵信體系的發展歷程、運作模式和監管體系,四大徵信巨頭(包括益博睿、艾克飛、環聯、鄧白氏)和FICO的發展歷程、最新經營和財務狀況。

國內方面,我們研究了徵信體系的發展歷程、監管體系、徵信從業機構(包括個人徵信機構、企業徵信機構、信用評級機構和其他信用服務機構)發展概況、發展展望和一些前沿問題,包括個人徵信牌照為何還不下發?徵信機構是否必須是獨立第三方?徵信機構是否以及如何盈利?現在有哪些新的徵信方面的商業模式?等等。

今天我在這裡要講的主要是徵信體系這部分的內容。

二、定義徵信

當我們在談「徵信」時,我們到底在談什麼?

可能實際上我們在談的並不是一回事。和「信用」相關的概念有很多,比如徵信、誠信、信用等等。

很多人在談「徵信」的時候,可能在說的是別的。

《徵信業管理條例》認為徵信是「 對企業、事業單位等組織的信用信息和個人的信用信息進行採集、整理、保存、加工、並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動 」。

央行徵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最近撰文稱徵信的邊界是「共享債務人的債務信息並據此判斷債務人的償債能力」。這個概念可能比較精準。

在這裡要特別提到的一個概念是「社會信用」,目前已經有些地方在進行這方面的立法。

《湖北省社會信用信息管理條例》已經被湖北省人大常委會通過, 這是首部關於社會信用信息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它 認為「社會信用信息, 是指可用於識別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信用狀況的數據和資料,包括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 」 這裡沒有明確指出「信用狀況」指的具體是什麼。

在「信用信息「的定義方面,《上海市社會信用條例》(草案) 似乎更為明確,它認為「社會信用是 指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在社會和經濟活動中遵守法定義務或者履行約定義務的狀態。」這裡表明社會信用的場景除了經濟活動還有社會活動,它考量的除了法定義務,還有約定義務。這個概念就比較廣泛了。

我們這裡談的主要是前面的、比較狹義的定義。

三、監管體系

徵信是金融的基石,是金融體系的基礎設施。而金融作為經營風險的行業,是受到強監管的。由於徵信涉及個人信息保護,它所受到的監管可能比其他金融機構更為嚴格。因此,在講徵信的產業構成之前,我們先來看下徵信業的監管體系。

1、監管政策

2013年出台的《徵信業管理條例》可以說奠定了徵信監管體系的基礎,此後出台的許多監管政策都是對它的細化。

這部條例明確了個人徵信監管實行牌照制,企業徵信監管實行備案制。

2、監管部門

社會信用體系方面,一開始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國務院辦公廳,後來改成了設在發改委和央行。

徵信業的監管部門則比較明確,就是央行。但是徵信業的一個子業態——信用評級的監管部門還有發改委和證監會。

3、處罰情況

據零壹財經不完全統計,目前共有73次因違反徵信相關規定而被處罰的事件,其中超過一半事件被指認違反了《徵信業管理條例》的規定,比如未經同意查詢個人信息,約1/3被指認違反了央行個人徵信系統的管理辦法。被處罰機構絕大部分是銀行,也有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

目前對徵信違規事項主要有兩種處罰方式,一是罰款,已有違規事項的罰款金額在1萬元到40萬元之間,目前總罰款金額為785萬元;二是註銷備案資質,這針對的是企業徵信,已有3家機構被註銷企業徵信備案資質,原因是它們連續六個月以上未實質開展徵信相關業務。

四、產業體系

1、產業圖譜

這個圖是根據《徵信業管理》畫的,其實徵信業的運作流程可以分為三步:

(1)「信息提供者」在向「信息主體」提供信貸服務時獲得信息主體的信用信息,比如是否及時還款的信息;

(2)「信息提供者」把這個信息給「徵信機構」;

(3)「徵信機構」把信息主體信用信息加工成信用報告等產品提供給「信息使用者」。

要注意的是,「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可能是同一個機構。比如一家銀行既是「信息提供者」,也是對信用信息的「使用者」。

徵信機構的意義在於彙集無法被單個「信息提供者」掌握的信用信息,減少信息需求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來達到「讓有信用的人得到更好的信貸服務」的目的。

2、從業機構

徵信業主要有四種子業態:個人徵信、企業徵信、信用評級和其他信用服務。目前看來,信用評級機構數量是最多的,但是要注意這些都是納入統計範圍的,有些機構沒有備案/拿牌照,但在實質上做著個人或者企業徵信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徵信中心和上海資信這兩家有政府背景的機構,前者運行著央行個人和企業徵信系統,上海資信由央行徵信中心控股,既開展個人徵信業務,又開展企業徵信業務。

五、前沿話題

接下來講一些大家都很關心的徵信業前沿問題。

1、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平台

我知道在座的有很多是互聯網金融機構,有很多是網貸平台,大家很希望能接入央行徵信系統來了解借款人在其他機構的信用記錄,來識別多頭借貸、共債。

截至2016年9月初,央行個人徵信系統收錄自然人數8.99億,其中4.12億人有信貸業務記錄。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共有13.75億人,那麼有信貸業務記錄的人佔總人口的比例不到30%。而且目前,央行徵信系統是只向持牌金融機構開放的。

不過,目前有很多平台在嘗試打造互聯網金融機構之間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比較尷尬的是,這些平台在業務推進過程中面臨著公信力缺失或者強制力不足的「煩惱」,而這種平台的發展是很講究「網路效應」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足夠的機構願意向這個平台共享數據,那這種平台就更難發展。

理論上,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發展是有利於甄別借款人多頭借貸,增加欺詐成本的,要促進它的發展,要解決公信力缺失的一個方法是下發個人徵信牌照。

2、個人徵信牌照下發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個人徵信牌照從2015年8月就有文件說要開展試點,為什麼已經到了2017年4月還沒下發?

原因可能主要是基礎設施有待完善,這裡主要指的是沒有《個人信息保護法》,個人信息採集的邊界和監管尺度有待明確。

這種情形下,如果央行作為徵信業的行政監管部門發放個人徵信牌照,可能會出現持牌機構大量違法的「尷尬」現象。

3、徵信機構的獨立第三方屬性問題

這裡的主要關鍵問題是在「激勵有獨特數據源的機構加入徵信業 V.S. 防範此類機構的道德風險」之間取得平衡。

4、央行徵信中心的市場化問題

央行徵信中心是徵信系統的運行機構,從事信貸業務的有義務向其「報送」信貸信息,這是社會徵信機構不享有的權利。

《徵信業管理條例》對央行徵信中心的定位是「不以營利為目的」。但如果不市場化、不成為公司,一方面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在人力資源方面面臨瓶頸。如果市場化,市場對其最大的擔憂是社會徵信機構是否能有跟它一樣的權利,不然它的市場化是否會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5、徵信機構和其他信用服務機構的盈利問題

1)前途光明

信貸需求量大;

移動互聯網技術強;

法制不斷完善,牌照有望下發,公信力有望增加。

2)道路漫長

前期投入巨大。

現階段公信力缺失,願意共享信息的機構有限,因此難以收費,只能靠副業輸血。

探索其他業務模式:背景調查、信用修復、信用服務聚合(一站式查詢信用信息)、導流……

上述問題我們將在《金融基石:全球徵信行業前沿》中具體闡述,敬請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