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導師說 | 你的孩子考過98分么?

鳥,想飛

他爸說,你丫要上天啊?

奔忙多日,終獲閑暇,列位別來無恙。

能坐在這兒捧著鍵盤隔著屏幕跟您各位聊聊天兒,實屬不易啊。

頭兩天看了一個視頻,《演說家》,馬丁老師那一篇。催淚式的追憶式父親。又把那個考了98分回家一句表揚沒有被潑冷水的梗拿出來說了一遍。

雖然說這件事兒在我們家也發生過,我也考了98分,我爸也沒誇我,也是問我為什麼錯了,為什麼馬虎等等一系列我沒法回答的問題。但是說實話,我這回對這事兒並沒有多大的感觸。

今天之所以提到這個視頻,是因為裡邊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式父親最大的問題不在打罵,在於他們不認同。

這句話我覺得說對了一半:問題確實不在打罵,打罵只是形式,但我覺得問題在於他們不認識孩子,也不想認識。說白了,就是不夠尊重。

就事說事兒,孩子考了98分,到家拿卷子給你看,做父母的應該給個什麼反饋?

有人說,孩子得批評,讓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滿招損,謙受益

有人說,孩子得鼓勵,越批評越完蛋,你給孩子的標籤,就是他們未來的樣子

馬丁老師在視頻里說:很多時候,一句由衷的誇讚,可以勝過千千萬萬句的批評啊。

這句話說明了什麼?我覺得只能說明很多時候馬丁老師確實缺誇讚。

有一種最操蛋的文化,就叫中華文化。

這句話絕不是貶低,但是為什麼說的這麼難聽,因為它太了,綿延的時間太了,往這一鍋大菜里添油加醋的人太了。

從辯證的角度講,每一件事兒都有很多個方面,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利波特。中華文化最操蛋的地方就是,這一千個哈利波特,你在書本上還都能找得著

列國紛爭,一個封疆大吏,手握重兵,鎮守邊關。趕上兩國交鋒,哪邊兒都派人,又送金錢又給美女。自己個兒這邊來人了,告訴說:忠臣不二主,好女不重婚。這邊兒剛走,對面又來人了,說了一大堆你們國家怎麼怎麼不好,皇上怎麼怎麼混蛋,政治多腐敗,民不聊生,然後來一句: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你聽誰的?對吧,這玩意兒哪兒說理去。

所以說,批評還是鼓勵?我誰都不站。因為我覺得生活的真諦就是:怎麼著,都不行。

舉個例子,孩子不愛收拾屋子,大人管不管?你是叫他收拾不叫他收拾?

有的家長說了:收拾!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給孩子培養一挨收拾屋子的好習慣,結果呢?長大了沒別的能耐,就會在家洗衣服做飯收拾屋子。

有的家長說了:不收拾就不收拾,只掃一屋何以掃天下?將來長大了多掙錢僱人收拾不就完了么。結果孩子後來成了個企業家雇了好幾個人給打掃衛生。

有人說了,你這就是抬杠,怎麼從小收拾屋子長大就得在家窩屈著,從小散養長大了就能當企業家呢?

對呀,在家做家務也有生活幸福的,有讓媳婦兒瞧不起的,當企業家的還有沒兩天兒讓侯亮平弄進去的呢。

抬杠這玩意兒沒頭兒,這麼多人,找個反例太簡單了。天天兒這麼琢么,日子早沒法過了。

光說不行誰都會,當然了,也不是誰都能白話這麼半天。

但是,咱們既然說到這兒了,就得說說怎麼辦。

有人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就有人說失敗是失敗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你說這事兒鬧得,瞧出殯的不嫌殯大,古人說了那麼多,還嫌不夠熱鬧,自個兒還帶篡改的。

成功是我們和孩子共同盼望的,但是,成功他媽到底是誰?這事兒取決於孩子本身。

很多的親子養育過程,之所以到後來,孩子的發展方向越來越偏離父母的預期,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給孩子合理的尊重。

這位問了,尊重就完了唄,怎麼還合理的尊重?對了,這事兒一鋪開了說,咱今兒聊到三更半夜也完不了事兒了。

簡短截說,為什麼咱們從批評還是表揚能聊到這兒,因為養育孩子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從批評還是表揚中挑一個的判斷題。

孩子在那一刻到底是希望從父母那裡得到什麼?不同的孩子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對於成年人來講:

有的人一輩子就喜歡被別人罵,就喜歡翻身農奴把歌唱,歡天喜地把臉打。

有的人,一輩子就喜歡被誇,挨了批評就跟受了多大委屈似的,一蹶不振,但是早上誇一句,精神一上午;多誇五分鐘,加班倆小時。

到孩子這兒也是一樣的,有的就跟牙膏一樣,需要批評來擠兌,有壓力才有動力;有的就跟井一樣,這一句表揚,就是那一杯飲井的水,只有這一杯水下去,才有那源源不斷的水湧上來。

而孩子到底是牙膏還是井,這又取決於家長。

從我本身來講,我相信孩子出生時在某種程度上像一張白紙。等待我們去給他們信息,但前後的信息是相互作用的,而不是單純堆疊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跟一個沒學過英語的小孩講一段英文版的《楊乃武與小白菜》,肯定95%以上的信息是他們接收不到的。

也就是說,養育孩子的過程。相當於家長自己出題給以後的自己做。「叛逆」孩子的家長,就好比自己給自己出了一道題:1+1=?寫在了孩子這張紙上,在背面留了個標準答案4,現在知道1+1應該等於2了,那孩子說你錯了你能賴孩子么?你當時就告訴人家答案是4啊,孩子是誠實的,咱自己個兒忘了這茬兒,不能把這賬記孩子腦袋上啊。

所以,不管孩子拿著多少分的卷子給你看,作家長的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孩子現在是什麼樣?為了讓孩子成為我想要的樣子我需要做什麼?

其實這三個問題,是親子教育每個情景中父母的潛意識裡都思考過的。但是好多父母都沒有把這三個問題從潛意識裡撈出來擺到檯面上認真地思考。所以才會陷入誤區。

那麼說,這三個問題有標準答案么?沒有。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家有個期望中的孩子。

但是,標準答案雖然沒有,答案是有標準的。

——我是盧燦,下回再說——

- END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