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雷達獵手」是這樣煉成的

雷達是「盾」,反輻射武器就是「矛」。現代戰爭中,電磁頻譜的控制權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反輻射武器可以作為奪取「制電磁權」的有效利器,直接摧毀和壓制敵方雷達系統,使敵防空和反導能力大大衰弱,戰略價值不言而喻。反輻射武器攻擊能力強、「硬殺傷」效果顯著,還會對敵方雷達操作和指揮人員產生強大的心理震懾,起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未來的反輻射武器勢必具有引誘、信息威懾和火力攻擊等多重功能,且能在目標上空進行較長時間巡邏飛行,成為具有全新概念的「巡邏式遠程反輻射武器」。

「一劍致盲」不是傳說

1965年10月,越南河內附近空軍基地的S-75導彈陣地,15枚「百舌鳥」反輻射導彈從4架美軍A-4E戰機上一聲嘶鳴,直奔地面的防空雷達而去。雖然這15枚導彈命中率並不理想,但也讓深陷越戰泥潭的美軍為此次報復行動的成功「歡欣鼓舞」,尤其是原本躲在屏幕後面的地面雷達操作人員突然從「獵手」變成了「獵物」,帶來的恐慌不言而喻。

這就是反輻射導彈在戰場上完成的「處女秀」。反輻射武器高效的作戰性能,促使美軍頻繁將其投入實戰,多次取得「一劍致盲」的作戰效果。

反輻射武器的沙場傳奇並未就此終結。1982年,以色列利用反輻射導彈成功壓制了敘利亞的防空系統,甚至取得了一舉摧毀敘利亞19個導彈連的輝煌戰績。1986年3月,兩架美軍A-7E攻擊機發射的兩枚反輻射導彈一舉摧毀了利比亞防空部隊S-200導彈系統的制導雷達,在密不透風的防空網上空輕易撕開了一個口子。

眾所周知,現代防空反導體系中最重要的探測系統就是雷達。用於預警探測、防空警戒、火控制導的雷達設備在對空中目標實施探測、跟蹤和識別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防空反導系統飛速發展,催生了反輻射武器的誕生,各國不遺餘力地研發能夠直接摧毀敵方防空反導系統的相關武器裝備。

反輻射武器又稱反雷達武器,是「聞」著敵方雷達的電磁輻射「氣息」導引自身運動,「怒懟」雷達系統的「雷達獵手」。反輻射武器以「百舌鳥」為名蹣跚起步,到第三代「哈姆」成為縱深打擊的「急先鋒」,終成美軍未來打贏電磁時代戰爭的「殺手鐧」武器。

從第三次中東戰爭開始,反輻射無人機在電子戰中大顯神威,以色列軍隊多次使用自製的「偵察兵」和「猛犬」無人機對敘軍導彈陣地展開欺騙性干擾。此後,各軍事強國繼續開展無人機在電磁對抗領域的應用,具有反輻射能力的無人機系統愈發成熟完善。目前,專門用於打擊干擾機和預警機的地對空反輻射武器也已誕生,空中的雷達預警平台也可被一舉擊毀,使地面防空系統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防禦能力,成為現代戰爭電磁頻譜這一「戰場陰霾」的「驅霾」利器。

作戰需求催生飛速發展

反輻射導彈發展由來已久,目前相關技術已較為成熟。反輻射導彈的雷達有效反射面積小,本身不輻射電磁信號,且飛行速度快、對雷達信號敏感度高、跟蹤頻率範圍廣,具有自動捕捉和鎖定多種類型雷達的能力。

反輻射導彈以美國的AGM-88「哈姆」和AGM-136「默虹」、英國的「阿拉姆」和法國的「阿瑪特」等較為著名。經過數次改進而來的「哈姆」反輻射導彈於1983年正式裝備美軍使用,在數次實戰中均表現出極佳的作戰性能,目前主要裝備在美軍的戰鬥機、攻擊機和轟炸機上。「哈姆」導彈的飛行速度可達3倍音速,可攻擊範圍覆蓋了0.8~18GHz電磁波頻段,彈體內甚至還安裝了移動存儲器,可針對新的輻射源信息實時更新,堪稱雷達系統的「家族毀滅者」。

俄羅斯在反輻射導彈領域則充分繼承了前蘇聯的技術優勢,實力依舊不凡。1988年服役的Kh-31P反輻射導彈射程可達110公里,另一款Kh-58系列反輻射導彈同樣也可覆蓋1GHz~11GHz的頻譜範圍,預計將裝載在俄空軍的T-50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上。

搭乘軍用無人機發展的「順風車」,反輻射無人機漸成反輻射武器家族的「明日之星」。與反輻射導彈相比,反輻射無人機成本低、續航時間和滯空時間長,有利於開展大範圍目標搜索和快速跟蹤,縱深打擊和飽和攻擊能力尤為突出,可作為反輻射導彈的有力補充。反輻射無人機家族的佼佼者當屬以色列的「哈比」無人機,其最大飛行高度3050米,續航時間可達4個小時,可打擊機動部署的地面雷達系統目標。

此外,「默虹」和Kh-58反輻射導彈都配備了可摺疊的矩形彈翼,發射后能在戰區上空巡航,標誌著反輻射導彈和反輻射無人機的一體化融合發展趨勢。

電磁博弈依舊任重道遠

現代戰場上,以干擾壓制和摧毀敵方雷達為重要作戰內容的電子戰已變得尤為重要。然而,一味地干擾敵方電子設備並不能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而且對己方的電子設備帶來的「副作用」也很強,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反輻射武器對雷達系統來個「硬殺傷」。

目前,反輻射導彈已經發展到第四代,並開始走向多元化道路。美國海軍推出的AARGM計劃,旨在提高反輻射導彈的打擊精度,對導彈發射車、敵方指揮中心等本身沒有明顯輻射源的目標,也有了「手術刀式」清除的能力。

反輻射武器的作戰任務正從專門打擊敵方雷達,逐步擴展為攻擊敵方各種電磁輻射源,並向著對敵多維度戰略預警系統和防空反導武器系統進行「硬殺傷」的方向加速邁進。同時,反輻射武器還將進一步增加航程,採用隱身性能更好的材料,降低自身的信號探測特徵,以提高破襲突防能力。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反輻射武器就真的無懈可擊。反輻射武器也存在作戰應變能力弱、自我防護差、空間運動特徵明顯,以及對目標輻射源依賴性強和殺傷威力有限等問題。尤其是近年來各國都在發展對抗反輻射武器的手段,也對反輻射武器的目標識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製圖:余鎧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