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何度過炎炎苦夏 夏季養生關鍵在於「清」

內虛之人容易出現苦夏,表現為胃口下降,不思飲食,並伴有低熱(37℃--37.4℃),身體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體重減輕。煩躁、乏力、頭暈、胸悶,中醫講這是「暑傷氣」,民間則說是「苦夏」。

入夏之後,天氣逐漸變熱。因此需以「涼」克之,「燥」以「清」驅之。因此,夏季養生的關鍵在於「清」。

夏天天氣炎熱,晝長夜短,晚間睡眠不足,人體經過一個上午的勞動和工作,體力和精力消耗較大,儘可能地讓肌體和精神獲得充分的放鬆。此時節還要節慾守神,應保持淡薄寧靜的心境,靜養勿躁。

對於平時經常出現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疲乏無力、腰膝酸軟、語聲低懶微言、胸悶氣短、精神不振、頭暈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諸多不適的人群,主要的原因在於「氣虛,陽虛「,包括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

人的生命活動從根本上講就是元氣升降出入的運動;元氣不足會造成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在夏季外熱而內寒的背景之下原來體質虛弱的人由於內在的中氣虛弱,加上在夏季外部氣候氣溫高、濕度大,身體的陽氣外移於肌膚體表,更加加重了內在的陽氣虛弱的程度。

陽氣的功能特性在於密節封藏,體虛之人封藏能力不足,自我調節能力差,人體體溫調節中樞發生了功能障礙,產熱和散熱功能也就趨於紊亂,於是就引起了功能性低熱。加上夏季氣候炎熱,大量出汗,汗液帶走了很多水分和鹽分,使身體的電解質失去平衡,所以就出現渾身酸懶無力等癥狀。反映在胃腸上,人們就會感到食欲不振、腹脹、便秘或腹瀉或二者交替,繼而出現全身倦怠無力、心悸、出汗、失眠、多夢等神經衰弱癥狀。

適當的補益中氣是克服「苦夏」的好辦法。

由於夏季的氣候濕熱,不宜進行大補。比如在夏季吃「涮羊肉「、喝人蔘、枸杞、當歸、阿膠、大棗等等食物、藥物這些」大補「的物品容易影響本來就虛弱不足的脾胃的運化機能,造成腹部脹滿,食慾下降,排便不暢,甚至鬱熱內積更加損傷臟腑機能。

因此在夏季適合進行清補,小補為宜,

藥物上可以使用「參苓白朮散」。

食補宜使用蓮子、山藥、小米,稍加綠豆、薏米一起煲粥喝,就是一劑「清暑益氣湯」了。

靜心也是補益中氣。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汗為心液」,「過汗」傷陽。注意養陽,不宜過量運動出汗,避免大汗淋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