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關於會計研究方法趨勢的一點思考

葉康濤:人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複印報刊資料《財務與會計導刊》理論版執行編委。

自1968年Balland Brown的經典文獻發表以來,美國會計學研究範式開始步入實證研究階段。會計學界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也逐步引入並接受了實證研究範式。時至今日,實證研究已然成為國內外會計研究主流範式。然而,實證會計研究在日益流行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少爭議和質疑。這些爭議和質疑,歸納起來包括「相關性(relevance)」和「可靠性(rigor)」兩方面的挑戰。

關於相關性的挑戰,主要是認為實證會計研究脫離會計實踐太遠,或者經過複雜分析得到了一個眾所周知的結論。事實上,對於實證研究相關性的質疑,並非局限於會計學,甚至在管理學發生得更早,質疑也更為猛烈。2005年,著名的《哈佛商業評論》就發表過一篇影響廣泛的文章《商學院是如何迷失方向的?(How Business Schools Lost Their Way)》。該文章批評當前的商學院研究在日益強調量化和嚴謹性的同時,失去了與管理實踐之間的相關性。雖然質疑頗多,但大多數觀點認為商學院研究仍應堅持嚴謹性,只不過要和實踐更加相關,即要「用科學研究範式去做重要的實踐問題」。當然,對於這一觀點,也並非人人贊同。一些反對者就認為,不同於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人的行為)具有主觀能動性,因此,採用類似於物理學那樣的自然科學研究範式並不能有效挖掘出社會科學的內在規律。

對於實證會計研究來說,更大的挑戰還不是相關性的喪失(畢竟實踐價值並非評價學術研究正當性的必要條件),而是來自可靠性的挑戰。當前的實證會計研究,不少就本質而言仍屬於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相關關係研究,並不能在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建立起令人信服的因果關係。許多時候,我們僅知道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存在相關關係,但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缺乏可靠的、直接的證據;即便通過一些最新研究方法(例如雙重差分模型、自然實驗研究、斷點回歸模型等)能夠建立起更為可靠的因果聯繫,我們許多時候依然不知道從自變數到因變數之間的內在傳導機制原理。這些不僅降低了實證研究的可靠性,也降低了其相關性。畢竟對於實踐人士來說,僅僅知其然(what)是不夠的,還要知其所以然(why & how),才能有效改造客觀世界。

為了應對可靠性的挑戰,我建議未來實證會計研究要尋找更多的數據、更細的數據。更多的數據,意味著不僅要考慮已有的財務數據,更重要的是現實世界中存在的海量非財務數據乃至文本資料。例如,我們為了證明會計信息能夠影響投資者決策,過去的實證研究是考察公司年報披露后股價和交易量是否發生變化。但這只是間接的、相關性的證據,並不能說明股價和交易量就一定是由於年報披露所導致的。然而,利用文本分析,我們可以提供更直接、更能說明因果關係的證據。例如,我們可以在年報披露之後,通過文本分析,研究股吧、雪球里的投資者如何評價這些年報信息、關注哪些年報信息、如何據此進行投資決策。這不僅使得研究結論更具有說服力,還使得年報編製者了解到投資者如何看年報,如何去改進年報披露來影響投資者決策。這不僅增強了實證會計研究的可靠性,也提高了其實踐相關性。此外,之所以不少實證研究脫離實踐,是因為實踐中真正重要的許多問題往往缺乏定量數據。然而,文本分析技術可以極大擴展數據來源,使得以前難以研究的一些重要問題變得不再難以觸及。為此,我在本期推薦了肖浩等人的《國外會計文本信息實證研究述評與展望》(以下簡稱「肖文」)。肖文對於會計文本信息研究做了非常好的綜述,並結合現狀提出了很好的研究建議。

更細的數據,是指實證會計研究不能僅僅滿足於公司層面的數據,畢竟公司層面的數據是綜合因素影響的結果,我們很難從中有效分離出某個因素對另一個因素的影響。為此,一個可行的發展方向是將研究單位細化。目前一些研究已經細化到個體行為層面數據。但這可能還是不夠。未來的進展有必要進一步深入到認知科學和神經科學層面,從而提供更加精細、直接、可靠的科學證據。北京師範大學的崔學剛教授建立了「認知神經管理學實驗室」,將認知神經科學引入會計研究,我認為這是一個令人欣喜、並具有廣闊前景的研究領域。為此,我很願意推薦他的一篇綜述性論文《基於神經科學方法的會計研究:分析與展望》。當然,也有批評者認為,對於許多社會現象來說,個體的簡單加總並不等於整體。因此,研究個體行為是否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整體行為也有待商榷。

本期推薦的最後一篇論文趙艷博士的《基於「心理技術計量系統」計量模型的行為會計計量研究》,純粹屬於個人研究偏好。我始終認為,會計的產生首先是為了解決人們的認知能力局限性,是一種決策輔助工具。雖然隨著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以及稅收征繳日益基於納稅人的會計信息,從而導致了管理者和投資者、納稅人和徵稅人之間的委託代理問題,並使得委託代理理論成為會計研究的主流理論,但認知問題仍深刻影響了當前的會計準則和會計技術發展,甚至也深刻影響了委託代理問題。例如,發展家的稅務會計以收付實現製為主,而發達國家的稅務會計以權責發生製為主,很大程度上就是源於發展家與發達國家的徵稅者與繳稅者在會計認知能力上的差異。因此,當我們在研究會計問題時,雖然往往假定當事人都會盡量使得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但是這個假設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當事人的認知能力。認知觀為我們理解會計問題提供了一個有益的視角。

當然,上述的趨勢判斷僅代表個人看法。會計研究方法未來趨勢為何,實際上存在著不同觀點,也存在著不可預測性。這種不可預測性不僅令人興奮,而且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時代,已經成為了一種極為珍貴的特性。

「會計研究方法前沿」相關文章全文轉載索引:

1.李增泉:《關係型交易的會計治理:關於會計研究國際化的範式探析》,《財經研究》,2017(2),轉載於複印報刊資料《財務與會計導刊》(理論版),2017(6);

2.林樂、謝德仁:《投資者會聽話聽音嗎?——基於管理層語調視角的實證研究》,《財經研究》,2016(7),轉載於複印報刊資料《財務與會計導刊》(理論版),2016(10);

3.宋彪、朱建明、李煦:《基於大數據的企業財務預警研究》,《中央財經大學學報》,轉載於複印報刊資料《財務與會計導刊》(理論版),2015(9);

4.謝德仁、林樂:《管理層語調能預示公司未來業績嗎?——基於上市公司年度業績說明會的文本分析》,《會計研究》,2015(2),轉載於複印報刊資料《財務與會計導刊》(理論版),2015(5);

5.臧文佼馬元駒:《年度報告中未來展望信息的盈利預測研究》,《會計之友》,2014(36),轉載於複印報刊資料《財務與會計導刊》(理論版),2015(3)。



Hey,guys我們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