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王義桅:「一帶一路」呈現七大新氣象

「一帶一路」提出3年多來,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同近40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近30個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態度積極,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逐步落地。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舉辦,「一帶一路」正日益呈現出七大新氣象。

提升軟實力。「一帶一路」,全稱叫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三個關鍵詞,第一個是21世紀。「一帶一路」首先是由鐵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氣管道、輸電線路、通信網路組成的綜合性立體互聯互通的交通網路,其核心詞是互聯互通,鮮明體現了21世紀特色。第二個講「帶」,是經濟帶經濟走廊與經濟發展帶,是改革開放模式經驗的體現。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第三個講「路」。人有句話,「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要閃富,通網路」。在,路還不是一般的路,是道路,路只是實現道的一種方式。今天的道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因此,「一帶一路」不是一條,而是很多很多條,大家都有份,因為它是開放的、包容的。「一帶一路」既有文化又有特色,這個特色越來越對別的國家產生吸引力,具有世界意義。近年來,廣大發展家對西方模式日益失望,而對模式越來越感興趣,讚賞脫貧致富、快速發展的奇迹。過去,對外援助不附加政治條件,減少了發展家對西方的援助依賴;現在,投資模式又區別於西方模式,正在補發展家經濟發展的短板。

融通夢與世界夢。「一帶一路」依靠與沿線國家已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主動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把現在的產能優勢、技術優勢、資金優勢、經驗和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將機遇變成世界機遇,融通夢與世界夢。「一帶一路」讓世界分享發展經驗,讓拓展發展空間,核心是互聯互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隻翅膀,那麼互聯互通就是兩隻翅膀的血脈經絡。中醫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當今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制約,多由不通造成。世界是通的,是我們的理念。「一帶一路」的要旨就是鼓勵各國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崛起之前,這被認為是走不通的。我們相信,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獨行快,眾行遠。「一帶一路」融通夢與世界夢,關鍵是鼓勵沿線各國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

打造包容性全球化。「一帶一路」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讓老百姓在其中有更多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一帶一路」倡議可以說是老百姓版本的全球化,這與跨國公司或少數利益集團把世界變成投資場所的全球化有本質的不同。「一帶一路」著眼於歐亞地區的互聯互通,著眼於陸海聯通,是對傳統新自由主義主導的全球化的揚棄。美國學者康納在《超級版圖》一書中提出,以關稅減讓為主要特徵的傳統全球化,最多能推動世界經濟增長5%,而以互聯互通為主要特徵的新型全球化,將推動世界經濟增長10%-15%。因此,「一帶一路」給全球化提供更強勁動力,並推動改革傳統全球化,朝向開放、均衡、包容、普惠方向發展。

全球治理的新抓手。「一帶一路」體現了倡導的全球治理新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倡導共商,即在整個「一帶一路」建設當中充分尊重沿線國家對各自參與的合作事項的發言權,妥善處理各國利益關係。沿線各國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是「一帶一路」的平等參與者,都可以積極建言獻策,都可以就本國需要對多邊合作議程產生影響,但是都不能對別國所選擇的發展路徑指手畫腳。通過雙邊或者多邊溝通和磋商,各國方可找到經濟優勢的互補,實現發展戰略的對接。倡導共建。商討畢竟只是各方實質性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第一步,接下來要進一步做好「走出去」的服務工作,同時鼓勵沿線國家在引入資金、技術后培養相關人才,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只有做到了前面兩點,才能保證「一帶一路」建設的成果能夠被沿線國家所共享。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月10日,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五十五屆會議協商一致通過非洲發展新夥伴關係的社會層面決議,呼籲國際社會本著合作共贏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加強對非洲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這是聯合國決議首次寫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繼承和弘揚了《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是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核心理念,形成了積極意義上的「命運相連,休戚與共」,就是不僅要在物質層面,還要在制度、精神層面上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塑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新身份,開創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人類新文明。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今天的合,就是超越國家的狹隘、利益差異,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人類命運共同體著眼於人類文明的永續發展,推動建立文明秩序,超越狹隘的民族國家視角,樹立人類整體觀,讓站在國際道義制高點上。

推動歐亞大陸回歸人類文明中心地帶。在地理大發現之前,世界的中心是歐亞大陸,即從西班牙海岸延伸到海岸的一整塊大陸,當時的主要商道就是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斷了以後,很多國家都想恢復。恢復絲綢之路是百年夢想,因為歐亞大陸內陸國家物流成本非常高,根本競爭不過海上,而產業鏈都是沿海布局,內陸地區就落後了。不打通絲綢之路,內陸與沿海地區的發展差距就難以消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揮了重要作用,先後提出了東西文明對話、歐亞大陸橋的概念。第一個歐亞大陸橋是從海參崴到鹿特丹,第二個是從連雲港到鹿特丹,第三個是從昆明到鹿特丹。這些理想因為「一帶一路」而全部實現,歐亞大陸已開通35條歐亞快線。這就是歐亞大陸的復興,重塑全球地緣政治及全球化版圖。

打造文明新秩序。「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實現了國際政治從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到地緣文明的跨越。一是超越地緣政治。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一些傳統地緣政治中處於邊緣地帶的國家和地區,如今成了互聯互通的香餑餑。例如,中東歐國家本為歐洲的邊緣地帶,如今成為歐亞連接處。就是因為有了「一帶一路」倡議,這些國家積极參与「一帶一路」建設。二是超越地緣經濟。地理環境不僅規劃了政治版圖,也促進了經濟合作。然而,地理因素、區域經濟是地緣經濟的主要表徵,跨國公司是地緣經濟中最活躍的要素。「一帶一路」重點走向可以用「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來概括。「六廊」就是六大經濟走廊;「六路」就是鐵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路;「多國」就是培育若干支點國家;「多港」就是建設若干支點港口。三是塑造地緣文明。「一帶一路」建設強調市場化運作,但也體現正確的義利觀,強調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有機統一。

原題:「一帶一路」呈現七大新氣象

作者:王義桅,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文章來源:《學習時報》2017年3月27日

(圖片來源於網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