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芳華26,青春沒有再見

7月14日,一隻配有「26」字型生日蠟燭的蛋糕,靜靜躺在樂清一家蛋糕店裡,沒有如約被提走。

那一對標註出主人年齡的生日蠟燭,再也等不到人點燃,等不到人吹熄,等不到人許願,等不到人唱「祝你生日快樂」……

因為,就在前一天,7月13日,沒來得及等到生日的溫州樂清鄉村女教師陳瑩麗,燃盡了生命最後一絲燭光。

去世前1個多月,肝癌晚期的她還拖著病軀,堅持給樂清市大荊鎮鎮安學校畢業班的學生,上完中考前最後一個月的課。

3月底,一次腹痛就診,陳瑩麗被意外查出肝癌。由於癌細胞已擴散,上海的專家建議放棄手術。

家人偷偷瞞住了她。由於身體實在虛弱,記掛著學生的她很不情願地向學校請了病假。

然而,請假不過一個月後,陳瑩麗就待不住了。因為她聽說,鎮安學校畢業班學生的社政課要開「天窗」了。

陳瑩麗是鎮安學校僅有的兩名社政老師之一。她請病假時,另一個老師請了產假。學校從城裡借來的代課老師分身乏術,上了幾堂課後也走了。

那個時候,再過一個月,6月17日、18日,就是中考的日子。

不知陳瑩麗真實病情的校領導找到了她。

不顧學生嗎?陳瑩麗做不到。她可是那個幾次三番勸服家長,「我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的陳老師;也是那個掏心窩子對家長說出「我們老師都沒有放棄,你們怎麼可以放棄孩子」的陳老師啊。

病床和講台,代表著兩種人生價值的選擇。

陳瑩麗作出了她生命里最重要的一個決定:隱瞞病情,重返課堂。家人試圖勸阻的一切努力,都沒有起效。

「阿麗決定要做的事情,九頭牛都拉不住。」父親陳玉臣知道女兒的脾氣,同意女兒回學校上課,是他對女兒最大也是最後一次「縱容」。

120公里,是從陳瑩麗家到鎮安學校來回的距離。這條長長的路上,承載著一個鄉村教師的堅持。

在衝刺中考的最後一個月里,父親陳玉臣開起車,往返接送身體每況愈下的女兒。

有一天,大雨傾盆,陳玉臣車輛被剮,趕不回來。到了該出發的時間,家人苦勸:「你就不能請一天假嗎?」而陳瑩麗就是不肯。

「她說,自己坐公車也要去。」回憶起那一幕,姐姐陳茴茴至今還在埋怨著妹妹的倔強。

拗不過她,那天,母親只好陪她坐了公車,又坐了三輪車,趕到學校。「媽媽,這群孩子快畢業了,我不能耽誤他們學習。」陳瑩麗因病疲軟的身軀,忍受著車子的顛簸,倚靠著母親,口中卻是對學生的愧疚。

暑假的校園,沒有孩子的身影,卻抹不掉陳瑩麗的痕迹。

推開陳瑩麗執教的九年級(1)班的門,緊挨著講台有套課桌椅——那是她為自己準備的。最後的日子裡,她連站,都站不穩。

從辦公室到教室,不過10米。但是,最後一個月里,扶著牆、弓著身、捂著肚子……原本朝氣蓬勃的陳瑩麗走得越來越吃力。面對同事的詢問,她總是笑著回答「沒事,我在吃中藥了」,這也讓同事們輕判了她的病情。

6月14日,是九年級(1)班也是陳瑩麗生命中最後一堂社政課。

「那節課上,老師說,『我聲音小,響不起來,希望體諒一下』。」學生盧曉琪的印象里,當時陳老師臉色蒼白,臉頰凹陷,瘦得脫了形。那天,全班都很安靜地聽她講完了最後一張卷子。

當他們再得知陳老師的消息時,已是噩耗。

陳瑩麗的學生們嗚咽著,「我們為什麼沒能在老師在世時更懂事些」;同為老師的閨蜜哽咽著,「上個月瑩麗還在電話里和我討論教師轉正考核資料該怎麼填」;鎮安學校的校長痛惜著,「陳老師很優秀,馬上見習期滿就能轉正了」……

最後一課之後,陳瑩麗的病情迅速惡化,撐了一個月,還是走了。

陳瑩麗生前,有一句口頭禪:「任何東西,都要有點靈魂」。

「她一定是有著強大的精神支柱。」沒有見過陳瑩麗,樂清市人民醫院徐煥海醫生卻敢這樣判斷,「癌症晚期病人通常會有生不如死的感覺,意志力不堅強的人很難扛得住。」

這樣的判斷也在姐姐陳茴茴口中得到了印證,「學生就是妹妹的精神支柱,教書就是妹妹的人生夢想。」

國小一年級時,陳瑩麗是老師指定的「小助教「,接過教鞭的那一刻,就埋下了一個教師夢。聯考那年,杭州師範大學是她填報的唯一志願。畢業之後,她從沒想過走下三尺講台。

即使需要她的學校,身處偏遠的山區,超過半數的孩子是留守兒童,蚊子凶得像「吸血大魔王」,她也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

鎮安學校校長曾經擔心,陳瑩麗這樣的「90后」姑娘留不留得住。

陳瑩麗遺留下的日記解答了疑問,「我在新學校過得很好」「這裡三四月吃枇杷,五月吃楊梅,六月吃桃子,七月吃西瓜,十月吃桔子……簡直太棒了。」沒有一句抱怨,滿紙都是樂觀。

孩子們說,陳老師的課有趣易學,一點不枯燥,她還常會自掏腰包買小獎品獎勵他們。入職不到一年,陳瑩麗就獲得了溫州國中學生優秀政治、歷史小論文評比二等獎指導師的榮譽。

她知道,自己不落伍,才能讓山區孩子跟得上時代。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陳瑩麗拜了大荊一中的老師為「導師」,只要有時間,就趕去聽課,有時會連飯都顧不上吃。

人間大愛教師心,動人以行不以言。在陳瑩麗的精神世界里,愛是底色。

遺留在辦公桌上的《關愛留守兒童記錄手冊》里,陳瑩麗寫著:「越來越多父母為了生計外出工作……身為班導應對這些問題要給予更多關愛……」,還詳細列出了班上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在校表現、關愛措施和效果記錄。

就在去世前的兩個月,陳瑩麗還在微信朋友圈發出了一條為患病孩子募捐的眾籌貼《病魔無情,人間有愛》,她寫道:「鎮安學校二年級的一個孩子,已經一個多月沒來學校了,大家幫幫她吧,聚少成多。」

人生沒有綵排,即便再次面對病床和講台的抉擇,相信講台依然會是她不變的選擇。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陳瑩麗在大學里學的是思政教育專業,教書教的也是思想品德課。作為老師,言傳之外的身教,原來,她是用整個生命在踐行。

7月15日,陳瑩麗出殯。大學同學田東興記得:「當時陽光很烈,送行的人卻走得很慢。」

生前的親朋好友從杭州、廣東、福建等地趕來,趕不來的也託人送了花圈。不約而同前來的,還有一個個與她素不相識的人。

7月20日,溫州慈善機構「紅日亭」「旭日亭」的負責人孫蘭香和吳春蓮一路打聽,尋到了陳瑩麗的家。

「您培養了一個最優秀的女兒,她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孫蘭香眼眶泛淚,將慰問品塞進陳玉臣的手裡。她說,在街上夏燒茯茶冬施粥的義工們,此時正為陳瑩麗的故事感動著。

社會各界送來的慰問金,陳玉臣每次都是拒收的,實在推不掉的,他也想好了去處,「用這筆錢捐助貧困學生,我想這也是阿麗的心愿。」

陳瑩麗有很多小心愿,就寫在她的日記本里。翻開日記本,卡通的塗鴉、俏皮的語氣、偶像的照片、演唱會的票根……彷彿都在宣示主人「90后」的個性特徵。

另一邊,擺在陳瑩麗床頭那本被翻卷了邊的《溫州教師教育》雜誌,又顯出了「90后」好學勤奮的另一面。

陳瑩麗,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90后」的精神風貌,扭轉了人們對「90后」的刻板印象。

他們個性張揚,卻自我不自私;他們是新新人類,卻懂得「舍小我,成大義」……曾經一度被貼標籤、受誤解的「90后」一代,正在用實際行動為自己正名,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不僅是「90后」,在對陳瑩麗的大愛傳遞和精神共鳴中,每一個被感動的人都成了撒播「美」的一粒粒種子,把真善美的基因賡續接力。

平凡中的非凡,在生命盡頭處,清香傳得天心在。

陳瑩麗人生最後的閃光,輝映了人間。

流光一瞬,華表千年。縱然蠟炬成灰,那一脈香火,也始終在為我們點燃當下,照亮未來……

【浙江新聞+】

90后,好樣的

浙江新聞客戶端評論員

也許那身影已足夠柔弱,但她留給學生的指引卻如此有力;也許這芳華過於短暫,但愛與堅守足以使人動容。溫州樂清鄉村女教師陳瑩麗的事迹,讓人們在「90后」這代人身上看到一種愛崗敬業、陽光開朗、樂觀堅強的力量。這力量匯聚成生命之美、人性之美,激動人心,給人啟迪。「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新一代青年身上的這種正能量,讓整個社會為之一振,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對國家美好未來的希望,堅定了我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的信心。

愛崗敬業,陳瑩麗讓人看到職業精神在「90后」身上傳承。無論時代潮流如何激蕩,「在其位,盡其責」的敬業精神始終是澎湃激越的價值主流。「工匠精神」恰恰就是愛崗敬業精神的極致化。這種精神始終是奠定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基石。如此奪目的敬業精神,在陳瑩麗這麼年輕的「90后」身上釋放光芒,也足可使我們對「90后」這一代信心滿滿。他們是「可愛、可信、可貴、可為的」一代。對這些新生代,整個社會應該充分信任、寄予厚望。

陽光開朗,陳瑩麗燭照出我們青年一代更加可愛的一面。許多「90后」,比他們的先輩更加敢於表達自我,更加勇於追逐夢想,這構成了當代新生代青年陽光的品格。從陳瑩麗的從教生涯我們可以感知,她真心把教育當成自己的夢想。這不僅是師者對學生的愛,更是對生命的熱愛。這種有堅守、不放棄的勁頭,標示著新生代的鮮明態度和價值航向,值得社會欣慰。

樂觀堅強,陳瑩麗面對病魔的那一股精神之力,值得所有人認真汲取。當代青年,從更加富裕的生活中成長起來,或許少吃了些苦,但未必就缺乏精神的支撐。陳瑩麗有一句口頭禪:「任何東西,都要有點靈魂。」這所謂的「靈魂」,是她與病魔做抗爭時的力量之源,也是她樂觀面對艱苦工作環境的根本所在。樂觀者眼中,世界永遠是美好的。很多「90后」身上,顯著地張揚著這種朝氣蓬勃、開放自信,這是一種向上的生命力量,值得全社會記取。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陳瑩麗的事迹,讓我們看到「90后」陽光豁達、堅強有力的一面。這樣的「90后」,是好樣的!今天,陳瑩麗的事迹,正在之江大地傳唱,影響所至,感動。這一幕最美的風景,必將帶動更多的正能量。因為,她就是我們身邊的鄰家小女。她的短暫生命,書寫的就是一個陽光、可愛、鮮活的「90后」的青春。她就是你我,我們一樣也可以沿著陳瑩麗的足跡,共同傳承這個社會的美好價值、核心價值,共同奔向美好的未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