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香港又爆出了大消息,它就要被深圳超過了

在隔壁「小漁村」的對比之下,「東方之珠」或將黯然。

Sanford C. Bernstein & Co.亞太策略總監Michael Parker在一項分析中預計,2018年深圳GDP將躍升至3500億美元,超越香港的3450億美元。

Parker對媒體表示,香港繼續受益於緊鄰大陸的地理位置,深圳則受到「服務業和科技業成熟」的推動。

媒體援引Pictet財富管理高級亞洲經濟學家Dong Chen稱,海外投資者與財富橋樑的身份,將成為香港未來的關鍵,「隨著企業家在深圳擴展業務,他們必將需要挖掘香港高端金融服務的頂尖人才。」

2010年以來,深圳GDP年均增長率接近10%,而在旅遊業開銷下滑等因素影響之下,香港同期GDP年均增長率約3%。媒體匯總的分析師預期顯示,未來兩年間,二者GDP增速之間的差距最多將擴大至3%。

分析認為,香港過度依賴服務業是經濟發展落後的直接原因,深圳的研發強度、研發能力以及研發轉化為生產的能力都是最強的。

中金公司此前在報告中指出,香港製造業空心化、過度依賴服務業是經濟發展落後的直接原因,「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消費拉動,投資的邊際貢獻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樣的經濟結構穩定性弱,經濟增長缺乏後勁。」

而深圳後來即將居上則主要受益於「騰籠換鳥」戰略的成功。深圳的研發強度、研發能力以及研發轉化為生產的能力是很強的。製造業與服務業一起發力才能拉動經濟高質量的快速增長。

下圖為深圳、香港兩城經濟結構變遷對比,來自中金公司報告。

中金報告稱,對比香港和深圳在研發強度、工業企業研發支出佔比、研發人員密度、獲得風投的資金量等一系列指標,深圳在各指標上均高於香港。

這凸顯出深圳發展高技術產業的「產、學、研」鏈條已經打通,這裡有創新、有配套、有資金、有市場,高技術產業已經成為深圳高質量增長的核心力量。

香港所有指標中都較低,這也是因為現在的香港幾乎沒什麼製造業了,自然研發投入就少,使得發展高技術產業更難。

延伸閱讀

深圳因何而起

1

鵬城是吃著螃蟹長大的

這是個漁村。1979年改革開放,鄧小平同志在南海劃了一個圈,從此當年荒涼的小漁村成為了的第一個經濟特區,地位也一躍成為副省級城市。

深圳從此成為了改革的先行地,在很多方面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

正因如此,深圳自由、開放,極具創新精神。

深圳在改革開放后取得的經濟成就突飛猛進,有目共睹。改革初期增速曾一度連續五年高達60%左右,至2014年底,深圳GDP佔全國總量之比由改革前不到0.5%,增長到了2014年底的2.5%。

深圳經濟增長的奇迹讓當年的那個小漁村逐漸成長為了現在的全國人均GDP排名第一、總GDP排名第四的城市。(數據:2014年wind資料庫)

自2012年始,國內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降至8%以下,從此結束了經濟增速連續十年9%以上的時代,尤其是2014年,經濟增速自1998年以來首次低於政府設定的年度增長目標7.5%。

然而,深圳市卻是一枝獨秀,經濟增速保持了8.81%,在北上廣深四大城市中經濟增速最快。

2015年的深圳依然保持了優異的經濟增長成績,截至第三季度,總GDP就已經接近1.24萬億元,同比增速8.7%。

深圳的人均GDP2014年高達14.95萬元,位居全國第一,也更加凸顯了深圳的創造力與活力。

在深圳每個人每年創造的財富遠遠超過其他三個一線城市,且這種差距在不斷拉大。

無數敢為人先的「第一次」成就了今日的深圳

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的正式成立是深圳的第一個「第一次」,正是這個「第一次」為深圳日後的經濟騰飛定下了基調。

1984年,率先放開糧食經營,打響了市場經濟第一槍。在那個「姓社還是姓資」大爭論的時代,在糧食這個關係國計民生的領域拋開計劃經濟、擁抱市場的改革不可謂不震動。

1985年,香港滙豐銀行在深圳設立分行,外匯調劑中心也正式成立。深圳作為國內經濟的對外窗口的作用開始凸顯,為後來深圳成為國內主要外貿口岸打下基礎。

1987年,招商銀行與深圳發展銀行成立,是深圳金融業發展的雛形。

1991年,深交所正式成立。儘管日後關於深交所與上交所孰是第一家的爭論從未停止過,但深交所的籌建與營業開展先行一步卻是毋庸置疑的。

2000年,深圳高交所成立,並於每年秋季舉辦一屆「高交會」——科技第一展。2015年的第十七屆「高交會」的參與度與影響力爆棚——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日漸萎縮的「廣交會」。

勇為人先的深圳總是沖在最前鋒,做了別人不敢想或敢想不敢做的事情,並且做的很成功。

改革開放之初,深圳充當試行市場經濟、開放經濟的試驗田。

起初的經濟騰飛的確與深圳特區的優惠政策密不可分,但在日後發展的過程中,尤其是當政策扶持逐漸變為限制后,深圳並沒有故步自封,自怨自艾。

在意識到自身發展的不足和競爭對手帶來的危機后,深圳政府率先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政府效率等方面進行改革——今日的深圳,已經是貨真價實的矽谷,所有人——市長,以及畢業沒幾年的學生——都在熱火朝天談論高科技與創業。

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人才!

深圳這個地方,本市大學畢業生不想離開,外市大學生大量湧入。

深圳本市大學生大部分選擇留在深圳工作,以深圳大學為例,72%深大學生畢業后選擇留在了深圳。

從省內人才流動看,廣州的畢業生中除了一半左右留在廣州工作外,其餘畢業生遷入的城市中,深圳排名第一。

從跨省人才流動看,湖北湖南等外省的畢業生也大量湧入深圳。

湧入深圳的人口中,應屆畢業生只是冰山一角,據2014年社社科院數據顯示,深圳市外來人口流入量排名第三,總流入量為755.59萬。

深圳對人才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據非官方消息宣稱,2015年深圳實際管理的人口已經高達2100萬,深圳每年吸引的人口實在驚人。

大量年輕人才的湧入既是深圳經濟發展有活力、創業氛圍自由濃厚、宜居和政府工作效率高的體現,也反過來為深圳的發展注入了更大的活力。

深圳政府近年來有意識、有計劃地推出了諸多優惠政策來吸引人才,這是深圳人才流入增多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自2011年始,深圳市推出「孔雀計劃」,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給予人才、創業和住房等補貼。

2015年,深圳市政府為了吸引更多的優秀畢業生,針對畢業生推出了一項租房補貼政策。

深圳市的安居政策也已經初見成效,自2010年來已惠及約32.32萬人才。

深圳市的惠民政策種類繁多,包括了教育、高校畢業生就業、培訓、創業、老年人補貼在內等多項福利政策。

這些人才補貼政策與惠民政策的推出,不僅讓這個城市更宜居、更適合人才的發展——在今天深圳的街頭巷尾,年輕人談得最多的,不是泡妞,而是創業。

深入社會骨髓的科技創新導向與意識

深圳的高等院校數量並不多,相比北京、上海,甚至西安、武漢這些城市都堪稱寒磣,但發明專利的數量卻名列前茅——深圳幾乎是全對科技創新給予獎勵最重的城市。

截至2014年10月,深圳市的有效發明專利累計近7萬件,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二,每萬人專利數超65件,都遠超國內的平均水平。

深圳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更是高達3725件,居全國之首,並佔全國的半壁江山。

在2015年的專利獎中,深圳再成大贏家,再度豐收金獎4項。深圳市政府不滿足於專利數量高,開始發力追求高質量。

細數深圳市的高科技公司,不難發現,國產手機的「四大金剛」中有兩大「金剛」總部都落在深圳,華為與中興2014年分別創造了2882億與812億的營收。

依靠QQ、微信佔據移動端社交網路江山的騰訊、橫跨金融各領域的光啟科學、華大基因等行業巨頭總部都在深圳。

大疆無人機也是在深圳這塊土壤上成長的。深圳南山區還吸引了一大批新興的高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公司。

高科技公司雲集的深圳並沒有止步於此,BAT總部又開始新一輪的搶灘行動了。阿里巴巴在深圳后海CBD中心建成國際運營總部,騰訊在南山區再起一座騰訊濱海大廈,百度也在南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建成國際總部。

互聯網的三大巨頭齊齊亮相深圳南山,成立各自國際總部,這意味著什麼?深圳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物流中心的發展潛力與地位想必是不言而喻的。

搶灘深圳的又何止BAT三家。截至2015年上半年,自深圳前海自貿區2015年4月底成立以來,「入駐的金融企業新增7389家,信息服務類企業新增1697家,現代物流企業新增5183家,已有4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註冊資本達10億元的企業275家。」

深圳的蓬勃發展不僅吸引了眾多公司紛至沓來,想在這片新天地里搶得一杯羹。各大名校也按捺不住,開始與深圳政府合作,將其教育資源帶入深圳。

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中山大學等。

始終勇立潮頭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深圳市的第一產業產值極低,在總GDP中幾乎可以忽略。第二和第三產業則各自佔據了半壁江山,且自第三產業於2008年首次超越第二產業后,其比重開始逐年上漲,2015年上半年增長9.4%,佔GDP比重高達58.3%。

服務業的增長速度之快,極大地拉動了經濟的增長,也說明近年來深圳市的產業轉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城市的第三產業有依靠酒店、旅遊的,也有依賴於金融、物流的。

而深圳恰恰屬於後者,其金融在經濟中佔比達15%左右,且金融、信息產業、高科技與物流在經濟中的佔比也越來越重。這也恰恰是一個都市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

戰略引擎新興產業高速發展,引領著深圳的經濟走向。2014年,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高達14.1%,遠超GDP增速,並在全市GDP中佔了35.3%。

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分別增長17.4%。8.7%、15.3%、9.0%、10.1%、13.9%和17.4%。

先進位造業也取得優異的成績。2014年全市先進位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74.2%,成為第二產業增長的引擎。

要致富,先修路!——且看廣深港高鐵與深圳高速公路、捷運

「三軸兩帶多中心」清晰地描繪了深圳的地理位置以及區域劃分,政府的規劃意圖也不言而喻。

西部發展軸南通香港,北連廣州與東莞西部,西軸上的前海計劃打造成現代服務業與高端製造業的市級中心;中部發展軸構造了莞-深-港區域性產業聚集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與先進位造業;東部發展軸南經羅湖口岸連接香港,東經龍崗、坪山中心通向惠州,構成了惠-深-港產業集聚線;北部帶西連珠、澳,東臨惠、汕;南部發展帶與香港全面對接,進一步發揮聯繫香港的戰略作用。

這三軸兩帶全方位地建立了深圳與周邊城市的交通聯繫,並為今後與各地合作建成產業合作集聚地,在市內打造不同的產業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調。

沿著「三軸兩帶」的思路,深圳與東莞、惠州之間高速路網的打造不可或缺,深圳市政府計劃在2030年前建成到惠州的2條和到東莞3條城際軌道,深圳外環高速深圳段也將於2018年底開通。

再觀2030年深圳市捷運線路的布局圖。未來將會有15 條捷運線路陸續開通,加上目前在運營的5條,深圳市在2030年將會擁有20條捷運線路。

廣深港高鐵是一條連接廣州、東莞、深圳與香港的高速鐵路。廣深段於2005年開工,2011年就完建並投入使用,總造價167億元。

深圳福田站也即將於年底開通。廣深政府的效率之高,可見一斑。

向原創作者致敬

任何事宜請後台留言

或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喜歡的朋友請多多分享

長按指紋自動識別二維碼即刻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