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孫過庭《書譜•序》中的崇王思想

文/孟雲飛

孫過庭之所以在書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就是因為其《書譜•序》的傳世及影響。他在《書譜•序》中云:「自漢魏已來,論書者多矣,妍蚩雜糅,條目糾紛:或重述舊章,了不殊於既往;或苟興新說,竟無益於將來;徒使繁者彌繁,闕者仍闕。今撰為六篇,分成兩卷,第其工用,名曰書譜,庶使一家後進,奉以規模;四海知音,或存觀省;緘秘之旨,余無取焉。」這裡說出了他寫作《書譜》的初衷。

孫過庭傳世佳作《書譜•序》就書法而言一氣貫注、濃潤圓熟、收放自如,是傳世的草書名帖,自古及今就是學習草書者的臨摹範本;而最為世人所稱道的還是它的理論價值。他的這篇《書譜》序言,煌煌三千七百餘言,內容宏富廣博,不但涉及到了書學的諸多重要方面,如書法的功用、地位、創作原理、字體特徵、技法、規律、個性風格、學書途徑、批評鑒賞、教育、美學、史論等等,而且見解獨到精闢,揭示出了書法藝術的本質及許多重要規律,搭建了書學理論框架的雛形,可謂古代書法理論史上一篇具有里程碑性質的文章,標誌著書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輝煌、嶄新的階段,因此築就了其在古代書法理論史上的崇高地位。

唐代書法的繁榮有諸多因素,尤其是帝王的偏愛使王羲之的地位達到了鼎盛時期。孫過庭在書法實踐上是忠實的大王追隨者,深得大王書法之妙。宋米芾評道:「過庭草書《書譜》,甚有右軍法。作字落腳差近前而直,此乃過庭法。凡世稱右軍書有此等字,皆孫筆也。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在書法觀念和理論上,孫過庭更是大王的推崇者,其《書譜•序》中直接或間接提到王羲之的多達十餘處,對他是極盡讚美之詞。概而言之,孫過庭《書譜•序》中對王羲之的讚譽可以歸為如下幾種情況:

一、通過與其他書法名家的比較來讚美王羲之。

在文章的開篇,孫過庭就通過這樣的寫作方式:直接通過王羲之自己之口談及其與鍾繇、張芝這兩人的優劣。王羲之云:

「頃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可謂鍾、張雲沒,而羲、獻繼之。又云:「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此乃推張邁鍾之意也。考其專擅,雖未果於前規;摭以兼通,故無慚於即事。

其實,在孫過庭看來與前賢鍾繇、張芝相比,王羲之不但不比他們差,至少可以與此二人並駕齊驅,甚至超過了他們。這與其說是王羲之的自負,不如說是孫過庭的看法。接著他又對有些評論者的「逸少之不及鍾張」言論進行了批駁,認為他們是「以為評得其綱紀,而未詳其始卒也。」 「元常專工於隸書,伯英尤精於草體,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擬草則餘真,比真則長草,雖專工小劣,而博涉多優。」在孫過庭看來王羲之與鍾繇和張芝兩人相比雖然在專精上稍遜一些,但在「博涉」方面則要稍勝一籌,即王羲之在綜合實力上要強於鍾繇和張芝二人。

二、通過有關的故事、傳說來讚頌王羲之。

《書譜•序》中載:

謝安素善尺牘,而輕子敬之書。子敬嘗作佳書與之,謂必存錄,安輒題后答之,甚以為恨。安嘗問敬:「卿書何如右軍?」答云:「故當勝。」安云:「物論殊不爾。」子敬又答:「時人那得知!」敬雖權以此辭折安所鑒,自稱勝父,不亦過乎!且立身揚名,事資尊顯,勝母之里,曾參不入。以於敬之豪翰,紹右軍之筆札,雖復粗傳楷則,實恐未克箕裘。況乃假託神仙,恥崇家范,以斯成學,孰愈面牆!敬雖權以此辭折安所鑒,自稱勝父,不亦過乎!且立身揚名,事資尊顯,勝母之里,曾參不入。以於敬之豪翰,紹右軍之筆札,雖復粗傳楷則,實恐未克箕裘。況乃假託神仙,恥崇家范,以斯成學,孰愈面牆!

孫過庭之所以舉出了有關王獻之與謝安之間的尺牘往返及問答的故事,旨在說明,即使王獻之的水平再高,他也是向他父親學習的;雖然王獻之向他父親學習了,但仍然沒學好。在孫過庭看來王獻之不但沒有很好地繼承父親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就是在人品上也遠遠不及其父。

《書譜•序》中又載:

后羲之往都,臨行題壁。子敬密拭除之,輒書易其處,私為不惡。羲之還,見乃嘆曰:「吾去時真大醉也!」敬乃內慚。是知逸少之比鍾張,則專博斯別;子敬之不及逸少,無或疑焉。

孫過庭之所以舉這個故事,其意在通過王獻之的自我反省來說明王獻之在書法上的確不及其父,這樣更有說服力。

在文章中,孫過庭還舉了這樣兩個例子:「至若老姥遇題扇,初怨而後請;門生獲書幾,父削而子懊」這些都從另外一個角度佐證了王羲之的書法水平之高,讓了解其書法的人倍加珍惜,如獲至寶。

三、通過託名的書論來讚揚王羲之。

孫過庭在《書譜•序》中提到了《筆陣圖》和《與子敬筆勢論》兩篇書論:

" 代有《筆陣圖》七行,中畫執筆三手,圖貌乖舛,點畫湮訛。頃見南北流傳,疑是右軍所制。雖則未詳真偽,尚可發啟童蒙。"

"代傳羲之《與子敬筆勢論》十章,文鄙理疏,意乖言拙,詳其旨趣,殊非右軍。且右軍位重才高,調清詞雅,聲塵未泯,翰牘仍存。觀夫致一書,陳一事,造次之際,稽古斯在;豈有貽謀令嗣,道葉義方,章則頓虧,一至於此!"

世人為何要託名王羲之而著文?如果王羲之在書法上是個無名之輩,後人何苦要委託其名!究其原因還是由於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地位高、名氣大!孫過庭為何要舉這兩個例子,其目的也就是要通過反證來說明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影響之大。尤其在論證《與子敬筆勢論》是偽作而發的議論十分精闢、精彩,更彰顯了他對王羲之書法的推崇之情!

四、通過假設,欲揚先抑來稱讚王羲之。

在《書譜•序》中,孫過庭為了讚美王羲之,有多處採用欲揚先抑,假設舉例的論證方法。

「而東晉士人,互相陶淬。室於王謝之族,郗庾之倫,縱不盡其神奇,咸亦挹其風味。」這裡雖然並未直接提到王羲之的名字,但王羲之不僅是東晉士人,而且又是王謝家族中最為重要的代表書家。包括王羲之在內的東晉書法家,其書法水平沒有盡達神奇的地步,可也具有一定的韻致和風采。更何況是王羲之呢?

「縱慾唐突羲獻,誣罔鍾張,安能掩當年之目,杜將來之口!慕習之輩,尤宜慎諸。」孫過庭認為那些摹擬不能夠與原帖相似,觀察原作不能精細,分佈依然鬆散,間架結構不合乎規範的書法作品;不但不可能表現出魚躍泉淵般的飄逸風姿,反而卻已聽到坐井觀天那種浮淺俗陋的評論。即便是使用貶低羲之、獻之的手段,和誣衊鍾繇、張芝的語言,也不能掩蓋當年人們的眼睛,堵住後來學者的口舌;賞習書法的人,尤其應該慎重鑒別。可見王羲之的書法地位是不可撼動的。

五、對王羲之書法的直接稱頌。

孫過庭《書譜•序》中云:

" 但右軍之書,代多稱習,良可據為宗匠,取立指歸。豈惟會古通今,亦乃情深調合。致使摹蹋日廣,研習歲滋,先後著名,多從散落;歷代孤紹,非其效與?試言其由,略陳數意:止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太史箴》《蘭亭集序》《告誓文》,斯並代俗所傳,真行絕致者也。寫《樂毅》則情多佛郁;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史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豈惟駐想流波,將貽嘽噯之奏;馳神睢渙,方思藻繪之文。雖其目擊道存,尚或心迷議舛。莫不強名為體,共習分區。豈知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實,原夫所致,安有體哉!"

孫過庭認為為什麼學習王羲之書法人的如此多,而且愈來愈多,就是因為王羲之的書法水平高;為什麼王羲之的書法流傳廣、影響大,也是因為王羲之的書法水平高。孫過庭在文中又舉出了王羲之的幾件代表書作,這些王書的經典雖是在不同的背景和心情之下寫出的,但都是精品妙作,不但展現出來王羲之精妙的筆法,而且抒發了書家的情感意緒。

《書譜•序》中云:「是以右軍之書,末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晚年的王羲之,心態更加平和,技法愈加精熟,此時可謂人書俱老,愈老愈妙!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例證,可以看出孫過庭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論證方法對王羲之的書法藝術成就以及影響進行了大力褒揚,充分彰顯了他對王羲之的推崇之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