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想看又看不到的FIRST影片,先用影評過過癮

在這個國產電影保護(錢包)的7月里,有的人在排片表上反覆糾結不知如何下手,有的人走齣電影院忙著吐槽和後悔。

而西寧的某一處,卻有這麼幾位專業影評人,他們兩眼放光,健步如飛,以光速敲擊鍵盤,不是在看電影,就是在去看電影的路上。

(第11屆FIRST青年電影展擬邀場刊評分團)

如果把看電影比作吃飯,那此時此刻的FIRST電影節就是一場中式豪華自助餐,不吃到扶牆出,怎麼捨得離開西寧呢!

而大飢荒下的老百姓也別著急,先用火熱出爐的影評來填填肚子吧。

FIRST場刊評分採用電影節場刊通用的4分制,4分為最高分。

4【才華傑作Excellent】

3分 【表現驚喜Great】

2分 【誠意表達Average】

1分 【索然無味Poor】

X[放棄評價](不計入分值)

《強尼凱克》

黃熙導演的《強尼凱克》在FIRST電影節上獲得滿場好評,張築悌老師說:「侯孝賢導演看完這部電影的粗剪的時候有一個想法說這部片子是繼楊德昌之後真的很會拍台北的一個影片。

張子木 ★★★

整體完成度非常高,對台北都市和生活於其中的各懷心事的人有著靈動輕巧的展現。但這種高度平衡的影像也缺少了一些直擊內心的力量。

柳鶯 ★★

都市中隱藏身世和心事的人們,是離開鳥籠一瞬間就不見蹤影的鸚鵡,也是永遠無跡可尋的電話聯繫人。在這部視聽精良的處女作中,孤獨和喪失愛的能力處處瀰漫,但散落在輕飄飄的故事中,動人的力量因而顯得不足。

大奇特 ★★★

靠人物關係交錯表現微妙的「距離感」,太遠太近都不好。「強尼」和鸚鵡反而更能拉進距離。

木衛二 ★★★

都市一隅的人生喟嘆和兒女柔情,攝影配樂製造了絲滑細膩的感性。銀幕外的人,隨夜色或陣雨,小心翼翼淌入這道生命的河流中。

蘇七七 ★★★

語言挺好,音樂挺好,小鳥很可愛。問題在於雖然細節與節奏都很自然舒服,但卻欲言又止,並未深入。關於現代社會的人與人的關係,過近過遠,親密疏離,這個片子觸及癥候,而太走向治癒系的小清新。

王昕 ★★★

影片頗為沉穩地呈現了三個不同生活圈子的人在台北「老舊」空間的相遇。背負著大大小小歷史問題(女兒、父母、哥哥)的三人還牽連著更多的家庭和空間,繪製了一幅飽含問題遭遇危機卻仍能自我更新的台北社會圖景。「拋錨在高架橋的上坡路」,需要的正是同心協力。略顯不足的是,缺乏某種力透紙背的時刻。

《川流之島》

《川流之島》在FIRST放映的第二場也仍然座無虛席。導演詹京霖在現場還帶來了影片中的「羽毛球」作為Q&A的小禮品。有人問:片中的魚意味著什麼?詹導回答:「我一直覺得人和魚很像,需要呼吸,需要生存,川流不息卻很少停留。」

趙夢莎 ★★★

巧妙的將社會新聞和工人鬥爭放置在一個家庭的危機當中。男女主角的表演可圈可點。故事節奏緊湊,影像成熟。聲音的設計也讓人印象深刻。

張子木 ★★★

以台灣國道收費人工轉電子為影片背景,是頗為巧妙的大時代更迭的日常註腳,被裹挾於其中的小人物在突如其來的困境中掙扎,夾雜著複雜的欲求與愛… 影片在負重與輕盈之間完成了這些層次,但部分段落的設置有些言情俗套,男主角的表演也有些過於誇張。

王昕 ★★

先性后愛、因性生愛的古老橋段,配合單身母親、青少年性愛、收費站勞工鬥爭等「時髦」要素,整合在情節劇的框架里略顯散漫。最後母子兩人坐在「小女友」家門口默契無言的場景,雖有其感染力卻無法貫通影片的多條線索。製作上有種「電視式」的精良,缺乏炫人眼目的時刻。

大奇特 ★★★★

卡車司機如同車河中穿梭的魚,渴望找到屬於它的島嶼。單親母親掌管的國道收費亭正是這座川流之島。在龐大的經濟壓力下,他們都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主控權。我猜劇本創作階段,有參考田納西·威廉斯《玫瑰夢》(The Rose Tatto)。《川》的優勢在於它在情節劇框架下,做到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懷。

木衛二 ★★★

大小破孩的愛是真摯的,但他們的愛又是無能為力的。失去愛人的鄭人碩,與那個在家長車外哭泣的熊孩子,形象完整融合在了一起。尹馨和鄭人碩的投入,令這些涸轍魚的垂死掙扎,多出了一些人生過客的感傷。

蘇七七 ★★

這個電影的主題是困難的生活,還是難以確認的愛?但問題的核心在於教育,無論是對孩子的教育還是自我教育——關於性,法律與溝通和解決問題。男女主角都不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所以更迫切地尋找與依賴愛。對於這個狀態的描述,電影不見得多麼自覺,但卻是誠懇與恰當的。

柳鶯 ★★★

被生活所逼的母子在喪失原本以為珍貴的東西之後,卻達成了動人的和解,不濫情,不聒噪,個人情感和社會趨勢無縫融合。導演在這部首作中展現了對影像的控制能力,實在難得。

《塑料王國》

《塑料王國》導演王久良來到FIRST放映現場,分享自己在垃圾議題上的六年創作歷程。片里有太多太多觸動人心的鏡頭,當影迷問到攝影作為旁觀者的倫理問題時,導演說:「大家看到的82分鐘背後,其實非常撕扯,但記住好人會做好事,我不會像一個槍手一樣去獲取去侵略。」

木衛二 ★★★

CNEX的工業紀錄片模板,切入到了兩個家庭和幾個孩子的自然成長。他們愈是活力堅韌不認栽,愈讓人看得不忍。塑料垃圾的炎熾猛火,烏煙籠罩,令電影情境有如寫實恐怖片。再生的塑料與被侵蝕的生靈,幾乎在每一個畫面上演巨獸的吞噬。

王昕 ★★

小女孩伊姐(及其他小孩)是如此動人,彷彿科幻小說《荒潮》《拆船工》中女孩子的原型。影片抓住了一些很動人的時刻,小孩子們的創造力和靈光讓人感嘆。然而正如大多數已經決定主題的紀錄片,某種社會訴求讓影片未能更為深入地進入人物的生命。

張子木 ★★★

在清晰、厚重的議題下有生動的人物刻畫,兩個以塑料垃圾回收為生的差異性的家庭有著本質性的相同命運,都被當下畸形的經濟全球化所裹束。導演在影像內外的行動值得尊敬。

趙夢莎 ★★★★

創作者的良知和健全、堅定的心智是紀錄片的基本。優秀的視聽語言,節制的影像敘述。為這個畸形生態做了準確地切片。令人尊敬的是與被攝者始終平等的鏡頭,在荒唐、悲哀的現實中讓每個個體保有了善良的性格和完整的自尊。

柳鶯 ★★★★

《垃圾圍城》的擴展版,以更為詳實的素材和更為驚心動魄的方式展現橫亘在鄉村龐大的塑料垃圾回收作坊。用個案揭示觸目的全球資本化的參與與食物鏈底層令人痛心不已的生存環境。王久良在拍攝的過程中巨大的勇氣和冷靜令人敬佩。無用的垃圾對一些人的生命來說至關重要,而他們生命的價值和尊嚴又在何處?影片發出巨大的叩問,而答案卻並不那麼顯而易見。

蘇七七 ★★★★

紀錄片直面現實、介入現實的力量。——我們是不是像這個塑料回收廠老闆不敢去體檢一樣,不敢面對我們所身處世界的這一部分?景觀、故事與人物,呈現、傳播與觀看,不是沒有意義的。這個電影,拍的是,深淵之中的天使,做的事情是,無望之中的希望。

《笨鳥》

黃驥導演的第二部長片《笨鳥》在今年年初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的「評委會特別獎」。《笨鳥》的故事腳本是導演根據高中時的真實經歷來寫的,她說:「在對「性」從來都遮遮掩掩的,留守女孩們對「性」是無知而愚昧的,我在女孩們身上看到了那個孤獨、笨蛋的自己,那個在無知無識中被傷害的自己。

蘇七七 ★★★

留守少女的黑暗成長史。對場景的描寫達到了很高的高度——是對現代化進程中邊建設就空心了,正追逐就破敗了的城鎮的精確描述。主要是用動作而不是語言推進敘事,這是這種語境下的現實狀況,但因此而敘事段落間有很大的空隙,需要觀眾用自己的理解來填充。

趙夢莎 ★★★

觀看笨鳥和評價笨鳥是一個自我反芻的過程。前者不由分說,過程中也看不出端倪,只隱約感到疲軟之處(母女關係交代的過於單薄)。而回味笨鳥時則像是一個解壓縮的過程——性教育嚴重缺失的留守少女陷入了一場接二連三的青春期危機:校園霸凌,偷竊報復,失貞恐懼,在一個雨季的清潔之後讓從主人公被動走向主動,而其中每一處都照見了我們自己是怎麼長大,並且怎麼變得更好或更壞的。圍繞林森身邊的輔助人物(祖父、梅子、大威)的刻畫也都飽滿精彩。

張子木 ★★★★

非常細膩的呈現了當下一個鄉鎮的零落面貌和成長於其中的留守少女的境遇,這種呈現是富含細節和體感的,去標籤化的,不疾不徐,絲絲入扣,但卻異常真實殘酷。參照作者的上一部《雞蛋與石頭》,這部作品延續了作者的視點與風格,但在敘事上更加複雜,是非常真誠的作者電影。

柳鶯 ★★★★

少女力真是一個太過貼切的次來形容紅貴在片中隱忍有力又透著似懂非懂的表演。處理農村題材的影片那麼多,這一部敏銳地撓到了通常被避開或刻意迴避的少女性體驗,又難得地做到不窺視,不奇情,踏踏實實用鏡頭語言講故事。

王昕 ★★★

連綿的雨天、黑夜,網吧里閃爍的彩色光線,寫滿廣告的殘破牆壁,老縣城和新建工地交織的空間,整體影像氛圍是種略帶表現主義的真實。敘事上非常節制,由各種斷片連綴而成,但若隱若現的編織要求一種極高的較巧和觀眾的高度配合。從最終呈現的效果來看仍略欠火候。

木衛二 ★★★

影片成功營造了一個承載孤單角色,放大空落情緒的縣城環境,與導演前作相比,有令人驚喜的提升。黃驥對小演員的觀察與指導更加得心應手,電影在家,學校、網吧、酒店和街景的空間擇取和切換轉變,觸動強烈。

大奇特 ★★

現實主義版《黑處有什麼》,有歐洲青春片的影子。在現代通訊社會(網吧、手機)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障礙,校服成為進入社會的偽裝。劇本野心太大,把少女性懵懂、校園凌霸、學生犯罪等問題都盡數展現出來,很多無助卻只能通過性來解決。

《我有一個,憂鬱的小問題》

一部跟隨裸體攝影師任航的紀錄片,突發奇想,要組織一些人在大街上裸體,導演張溪溟的攝影機跟隨他,揭露一個抑鬱症患者的心路歷程。這部影片不同於傳統紀錄片對真實感影像的營造,導演試圖在構圖等藝術方法上嘗試更多可能性。

蘇七七 ★★★★

給這電影4分,我得承認自己在審美上的偏好。不只是因為這個紀錄片在形式上的變幻與流暢,更因為任航這個人,他的癖好與才華、他的說服力與憂鬱症,他的乾淨眼神與坦率笑容與對警察的害怕與等待。美的標準是不同的,自由也不同。在他對裸體的愛與呈現里,有一種孩童探索恐懼與快感邊沿在哪裡的契而不舍,隨時行動——他把女孩們帶向屋頂,站在欄杆上,踩著世界——得到美、自由、搖搖欲墜。導演在形式感上的追求是有推動力的,但在看完后,形式就像潮水一樣退去,留下一張任航的臉。他自己對憂鬱症的描述極為準確。準確到像是迎面看著一顆子彈,知道他所有的軌道與速度,還是準確無比地命中了他。

趙夢莎 ★★

一部風格化的紀錄片,在形式語言上的突破可圈可點。相聲作為現實回聲和世俗注註腳,給予了片子幽默的氣質。然而在片中人已經離世的背景下,這部適時出現的片子並不那麼讓人滿意。素材明顯的不足以及結構性的重複使用,也沒能讓人感到表達的強度漸進。三種畫幅切換以及拼貼的畫面都是導演個人的視覺探索需要,尤其是拍攝對象任航本身是視覺藝術家的時候,這個設計精巧便成了一種創作者的私心,與被攝者基本無關。身體-裸體在任航的作品中原本就是一種物質化表達,它在現實中的碰壁和在藝術領域的成就是相輔相成的,並非一味碰壁。原本期待能透過鏡頭得知一個任航不為常人所見的一面,以及其人其創作的「因果」關係。然而最終看到的並不是藝術家任航,卻只扮演著一個孤膽英雄的角色。

唯一切痛的不是「憂鬱」,而是那個「小問題」——言論自由不是自由言論,創作自由不等於自由創作。

張子木 ★★★

在一個較小的體量和較少紀錄素材的基礎上,很聰明也很豐富的完成了對任航的側寫,風格化的視聽手段建構了一種影像思維,但整體仍格局較小,影像也偏快速與勻質。

柳鶯 ★★★

在豐富的視聽語言中騰挪,揭示藝術與社會本身的困境。真誠的訴說,尖銳的反諷,躁動的呈現,極大程度上調動感官的參與和情感的投射。「生活在生活中」是多麼詩意而暴露的終極目標。

王昕 ★★★★

影片在最後一刻擊中了我,或許名之為「憂鬱」的情緒讓人需要站立才能保持呼吸通暢,被佔據的感官不再能夠觀看連著放映的下一部影片。畫冊里的照片、劇場的記錄、天台和室內的拍攝與歡笑、籌劃活動的憂懼和坦然、郭德綱的相聲音軌,在多種媒介的互動中、在以不斷插入變換與重複的編排中展現出極強的力量。關於裸體、關於自由、關於「生活在生活中」、關於許許多多的小問題,還有太多地方需要反覆出發和抵達。

木衛二 ★★

更像介紹攝影師任航的一檔電視節目紀錄片,以鼓樓街頭裸拍的創作衝動和法律諮詢為引,涉及到主人公的抑鬱症,但整體素材量偏少。技法活潑,以相聲介入到人體攝影這個事情,更有一種吃瓜的圍觀熱鬧。

大奇特 ★★★

對紀錄片本身具備探索精神,先鋒實驗派,包括結合人物的身份特徵強化了實驗影像的表現力度,圖像跟解說成為影像之外最大的輔助。由於人物的命運安排,影片的力度也隨之加強了。

《小寡婦成仙記》

一位寡婦的荒誕故事,具有張力的黑白影像,道出了農村裡有關信仰、性別、家庭、道德的困境。導演蔡成傑和攝影師焦峰出席現場。很多觀眾提到了「荒誕」二字,蔡導說:「想用荒誕去消解一些嚴肅性。但同樣,故事的荒誕和現實的荒誕撞在一起時,才會產生更大的力量。」

張子木 ★★★

導演找到了一個把地方性現實場景,鮮活人物和怪力亂神等元素融合起來進行社會諷喻的影像架構。女性主角和啞弟配角的搭檔設計令敘事的角度和層次更為豐富。但整體仍有些生硬與拖沓,部分情節也有些牽強,對於形式的執著強過了對內容的表達。

柳鶯 ★★★★

混雜民間信仰的影像表達,漫不經心的荒誕來自本身就令人發笑的生活本身。黑白彩色的交替使用豐富視覺性和趣味性。一部氣質奇怪的慢速電影,導演說想要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走神」,繼而拒絕蓋棺定論,他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

趙夢莎 ★★

一部發生在凍土地帶的魔幻現實主義黑色公路片。影像的文學化表達讓人印象深刻。一個藉由薩滿神秘主義色彩講因果報應是片子顯性的部分,隱性的是導演對社會問題的自覺(留守兒童、婦女問題、生育迷信等)。相對抽象的背景處理,以及東北方言特有的幽默感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一連串社會新聞堆疊的沉重感。通篇的閉環敘事,讓人看罷覺得開篇強姦的鋪墊顯得十分多餘。

前後影像語言的運用一直不統一,開篇固定機位,公路航拍,片尾這三個部分甚至都不像是同一部電影。看不出特殊畫幅與內容的必然性,導演在視覺上的嘗試也讓人困惑,原本以為黑白-彩色是現實-虛構之間的切換,而局部彩色的處理有時候也會顯得多餘。私以為如果全片能對故事做簡化,對視覺更樸素的處理,都會讓電影呈現出更好的結果。

王昕 ★★

影片試圖呈現農村凋敝、崩潰的景象,然而這種對卑鄙、貪婪、麻木的批判,整體顯得過於廉價和想象性。較有趣味的依然是「成仙」的設定,在一輛麵包車裡流浪於十里八鄉。然而影片並不試圖以一種聊齋或唐傳奇的方式講述,它是過於混沌和拼湊的,對於基層和農村都缺乏真實細節的把握。和演員不甚真實的方言一樣,鏡頭與剪輯也不甚精細,觀眾會如何體驗這部影片取決於自身生活經驗和知識視野是否造成了代入的阻礙。

木衛二 ★

有幽默喜感的嘗試,但薩滿話題,完全讓位於鄉村人情生態。固定機位以外,穿插了航拍俯拍主觀鏡頭等雜糅視角,如同畫幅比與顏色變化,無法達成形式上的統一,導致後半程失焦且煎熬。演員台詞如背段子,手語全是人工加戲,方言從加分項目變成了減分。場面調度和聲音設計幾乎沒有,電影空間遂變得無比乾巴。

大奇特 ★

故作姿態的農村魔幻主義,由段子和對白拼湊而成,刻意編排的成分太大,人物空洞。對白並不像村裡人的口吻,所有人的台詞都像從一個人口中說出來的,包括啞巴的「台詞」。優點恐怕只是題材了。

看完影評,是不是想立刻打個飛的去西寧?

去不了的朋友,看看往期文章冷靜一下:

就算《醉玲瓏》造型被吐槽,張叔平依然是那個妙手生花的大師

好萊塢最難釋懷的一段生死離別,要被昆汀搬上銀幕了

鬼馬藝術家毛病兒,把電影變成了黑白漫畫

3分鐘無對白,卻好於98%的短片

哭了又笑,笑了又哭,看電影不就是一場精神失常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