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年輕,就應該開車上路去浪

許多人都夢想著來一場公路旅行,一人一車,迎風馳騁,隨心漫步,丈量青春。不在乎旅行的目的,只在乎沿途絕美的風景,以及那些流於耳畔的人文風情:山間飄逸的白雲、路邊吃草的野牛、河邊嬉戲的孩童、或是勞作回家的老伯,讓心隨景暢遊,得到最酣暢的釋放。

雖然這樣美妙的汽車生活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體驗,但電影卻以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為我們展開了無限的想象。尤其是公路電影,通常講述主人公在經歷人生挫折后自我放逐的一段路途生活。而汽車作為公路電影中特殊的「配角」,在與主人公形影不離的旅途中,也呈現出不同時代的汽車生活形態。

《on the road》電影片段

公路電影誕生的原因

現代電影最早誕生於19世紀末,但公路電影作為現代電影大類中的一個小類型,直到二戰後才誕生在美國。公路電影,英語叫做Road Movie,關於這種類型電影為什麼會誕生在美國,其實是有歷史原因的:

,由於遠離歐亞大陸,美國是受二戰侵害最小的國家,二戰結束后經濟恢復迅速,尤其是作為美國工業的支柱——汽車產業爆髮式崛起。因此,汽車以當時繁榮和青年文化的象徵而登上大熒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美國被稱為是車輪上的國家,汽車成千上萬,公路四通八達,汽車旅館、加油站更是星羅棋布,加上美國人生性熱情直爽,發生在公路上的故事也就多了,電影取材於此類故事,久而久之定會形成一種類型片;

,美國好萊塢是世界電影業最發達的地方,這裡的電影創作包羅萬象,只要有想法就有可能實現。而有的導演喜歡搞一些特立獨行的電影,搞出一種將故事主題或背景設定在公路上的電影類型不足為奇。

這些可以說是公路電影誕生在美國的主要原因,它們缺一不可,共同營造出了公路電影誕生的大環境。正因為如此,最早發明汽車、路上汽車也很多的德國,同樣掌握電影技術、被譽為時尚發源地的法國,沒能催生出公路電影。

公路電影的發展

二戰後,戰爭陰霾逐漸遠去,美國家庭旅行興盛。人們用相機記錄下享受生活的歡愉時刻,產生了一些記錄汽車生活的影像。這些影像片段由於展現了人與車之間的美好狀態,逐漸受到愛車族的喜愛,但並沒有形成文化標籤。

1957年,傑克·凱魯亞克的自傳小說《在路上》出版,描寫主人公薩爾與幾個標榜自由解放的青年人一起穿越美國抵達墨西哥的故事,反映了戰後美國青年的精神空虛和渾渾噩噩的狀態,被公認為60年代嬉皮士運動和「垮掉一代」的經典之作,也成為後來公路電影最早的範本。

60年代以後,美國多元化的移民文化激烈碰撞,使年輕人在搖滾、LSD、大麻、嬉皮、舊金山、垮掉一代等文化浪潮的輪番裹挾下,陷入了迷茫、壓抑和反抗,他們渴望擺脫束縛、渴望自由、渴望變革的理想異常強烈。

《逍遙騎士》(Easy Rider1969年)

於是,深諳此情的電影人適時推出了電影《雌雄大盜》和《逍遙騎士》,使一種渴望逃離現狀、駕車遠遊、肆意青春的公路情結開始在美國年輕人心中蔓延。在電影中擺脫「異化」以完善自我的衝動與去往別處的精神氣質,無疑成為人們進行情感宣洩的一個突破口。

《雌雄大盜》(Bonnie and Clyde1967年)

很快,這類電影瞬間佔據了大量電影市場,而市場的需要又刺激著同類電影大批出現,由此公路電影發展開始成為一種電影類型。而《雌雄大盜》和《逍遙騎士》也被認為是公路電影的源頭。

《德克薩斯,巴黎》(Paris Texas1984年)

公路電影誕生之初,多半是由當時好萊塢的青年導演執導,以反映青年人失落、孤獨、憤懣和反叛的生活方式為主題。其主人公們多駕駛著各色汽車,懷著破碎的夢,疾馳在窮鄉僻壤上。

《雨人》(Rain Man1988

80年代后,公路電影逐漸雜糅了更多的類型元素,其結構模式也更為靈活多樣,其中既有好萊塢的傳統格局也有獨闢蹊徑的巧妙構思,例如恐怖公路電影《搭車人》、女性公路電影《末路狂花》、黑色喜劇公路電影《雨人》,以及警匪公路電影《完美的世界》等,公路電影逐漸走向類型交匯。

《走到底》(All The Way2001

公路電影興起比較晚,主要是近十幾年來的產物,雖然影片數量質量、文化範圍廣度遠遠不及美國,但公路電影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在國產電影中出現。第一部公路電影是2001年施潤玖導演的《走到底》,它率先填補了大陸公路電影的空白。

《泰囧》(Lost In Thailand2001

近年來,公路電影大放異彩,一批質量上乘、叫好叫座的作品集體亮相,如《人在囧途》、《泰囧》、《無人區》、《後會無期》、《心花路放》等,成功地模仿和借鑒美國公路電影的部分經典橋段,受到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泰囧》甚至打破了國產電影票房紀錄。

公路電影的代表作

《逍遙騎士丹尼斯·霍珀1969

《逍遙騎士》是一部充滿惶惑、否定、叛逆和悲劇的存在主義式公路電影。通過兩個嬉皮青年比利和懷特在倒賣毒品大賺了一筆錢之後,駕著機車從洛杉磯去新奧爾良參加狂歡節的故事,表現了60年代美國青年面對越戰失利和政治醜聞,依靠吸食大麻來麻痹神經,從而產生「垮掉派」文學、迷幻搖滾等的社會現象。

作為一種追尋精神理想的載體,《逍遙騎士》至少有一半篇幅都在拍攝沿途的風景,汽車駛過荒涼的大草原、堅硬的岩石、靜謐的湖泊、宿營地的小屋,並且配以令人印象深刻的鄉村音樂和搖滾樂,帶我們領略了美國本土各不相同的風景和人文畫卷。

《逍遙騎士》被認為是60年代美國垮掉運動的經典符號之一,也是開創新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分水嶺。它曾獲得了1969年奧斯卡獎七項提名,同時獲得第22屆戛納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更奇迹的是,這部投資40萬美元的電影獲得了2500萬的票房。

《雌雄大盜》亞瑟·潘1967

《雌雄大盜》是根據美國歷史上著名雌雄大盜邦妮和克萊德的真實經歷拍攝的電影,它無疑是亡命者公路電影的經典之作。講述了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美國失業率急劇攀升,銀行關門,股市崩盤,為了生計女招待邦妮和無業游民克萊德結夥搶劫銀行后命喪槍下的故事。

影片的背景雖是30年代,但其中所表達對現存體制和國家機器不滿的情緒,正好與60年代末美國社會反戰反政府的氣氛相吻合。導演藉由邦妮和克萊德搶銀行在電影中被正當化向當時的社會秩序發出挑戰的行為,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但結合了動作片的驚險刺激,文藝片的愛恨情仇,懸疑片的峰迴路轉,影片獲得了1968年奧斯卡獎八項提名,並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和最佳攝影獎。同時它代表了亞瑟·潘個人創作的高峰,也是新好萊塢崛起的標誌。

《末路狂花》雷德利·斯科特1991

《末路狂花》是一部以公路電影的類型為形式的女性主義電影。影片通過閨中密友ThelmaLouise結伴開車出遊,卻一路被男人們欺騙、施暴、性侵,並最終選擇反抗男權社會壓迫的故事。

《末路狂花》所描繪的旅途是兩個女人對抗整個父權社會的過程。逃亡之路上風沙四起,風景絕美,但她們只能在危險中彼此依靠,對抗因除惡所蒙上難有歸途的宿命。與其說是路易絲對男權社會的復仇之旅,不如說是塞爾瑪自主意識的成長之旅。

《末路狂花》為公路電影開啟了新的方向——成功地引介女性主義到這個一向為男性陽剛意識型態所主宰的門類。《末路狂花》之後,各種組合在公路電影中紛紛出現:同性戀、艾滋病患者、少數族裔、殘障或智障。這些人的旅行經驗提供了不同的世界觀,也豐富了公路電影的多樣性。

公路電影是最能體現汽車情懷的電影類型之一。一部公路電影就是一段形形色色的人生:或駕車沿途尋找聖境,或逃離鬱悶憂愁與悲傷,或劫波渡盡領悟人生。在路上即為解脫,在路上即為安然。

藉由電影情節去彌補現實生活中看似無法實現的旅程,遠離現實生活的迷失,解放自由。我們也可以踏上這樣一段漫漫旅程,踏上上海汽車博物館古董車巡遊之旅,在蜿蜒的小徑上縱覽春光,在生活的流波里釋放心靈。

上海汽車博物館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