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寧向東:麻將桌上選高人

行研君說

導語

打麻將也可以識別高人?是的,你沒有聽錯。寧向東教授這篇精彩的短文,為管理的藝術性做了完美的註解。當MBTI、DISC等代表理性的測評工具,在企業招聘大行其道之時,寧老師提醒道,我們是否忘記了感性知識在識人方面的神奇力量?

PS:免費索取報告,請關注「行業研究報告」下方菜單欄「我要報告」項;投資、理財、研修,請關注下方菜單欄「我要投資」項;IPO諮詢、BP報告定製,請關注下方菜單欄「我要合作」項。

作者簡介:寧向東,清華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企業理論、公司治理理論以及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問題。

有句老話,叫做「淘氣的孩子聰明」。道理是什麼?我覺得無非就是淘氣的孩子想法多,而且不按大人規定的套路行事。但用今天的時髦概念來說,也可以說成是:有探索性,善於創新,喜歡逆向思維。這個東西或許和人的某種基因相關,類似於D4基因(所謂「追求新鮮感基因」)的東西。腦科學、心理學,我只是愛好者,所以,沒有資格瞎說。

孩子長大了,懂得遵守一些基本的規矩了,還會不會淘氣呢?我猜還是會,因為那些內在的影響機制還在,只是他不再是進行過去那種簡單的淘氣。他的「淘氣」特質,可能在專業或職業以外的某些愛好中更容易被發現、被觀察到。

比如在他喜歡的運動中,包括下棋、打麻將之中,甚至某些不良嗜好上,都可以看到「淘氣」的氣質痕迹。所以,從一個人的非職業活動中去判斷個性和能力,其實應該成為企業、組織識別人才的一個另類角度、一個參考角度。

識人這件事,十分重要。以前曾經聽過尹衍梁靠吃飯識人的說法。尹衍梁是台灣著名企業家,潤泰集團董事長,我想在大陸知道這個人的不多。但是,有一個學院大家應該都知道:光華管理學院。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尹先生拿著1000萬美金要在大陸捐資辦學,據說首選的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後來又聽說因為清華經管學院不可能因為捐款而改名,也不可能改變管理結構,所以,錢就去了北京大學。這個故事我是在北大聽說的,講故事的人也是大名鼎鼎,所以,應該言之不虛。尹先生那個時候就開始到大陸來參與發展商學院,很有眼光,所以,他在我心目中是個大牛人。

尹先生曾說:辦企業,需要四種人:保護的傘;鎮山的虎;叼肉的狼;和看家的狗。打市場,攻城略地的,就是所謂的狼;做內控、管財務的,就是所謂看家的狗。尹先生看人吃飯的快慢:據說狼吞虎咽的,成為好狼的概率大;而細嚼慢咽的,據說容易成為好狗。因為知道了尹先生的話,所以,每次和同事一起吃飯,都注意觀察會計系教授和營銷系教授的差別。當然,這是笑話。

講了這麼一大段。其實,我是想對現在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提點建議,招聘學生的時候能不能也搞點花樣。除了正兒八經地筆試、面試之外,也注意考查一點愛好之類的東西。我堅信,從愛好方面所能看出來的,應該不會比正兒八經的過程中所觀察出來的信息少。對於識別骨幹人才、特別是突出人才說不好更有價值。

我曾經和一些企業的負責人說過:我希望你們在招聘的時候,在旁邊的房間擺出一副麻將桌,擺上車馬跑,擺上一盤圍棋。在專業背景相似的情況下,有膽量坐上去玩一下的人,可能更有培養前途。如果選人者更加用心,幾盤棋和四圈麻將打下來,一個人的潛質,說不定可以看得更通透。

我一直覺得下棋和打麻將,都是很好的事情,當然前提是不影響學業。前不久和我的一位老師閑聊,談起了80年代我們讀書時候的一些舊事,比較起了某兩位同學的聰明程度。一位同學是班裡學習成績常年第一,大家覺得智力超群;另一位則是班上的第五名,各種逃課和玩鬧集於一身。我的這位老師比我高五屆,是少有的聰明人,俯身看學生,自然看得分明。他回答,肯定是後邊那個兄弟聰明啊!

老師說:第五名花了多少時間學習呀?第一名花了多少時間學習呀?我一想,也對。第五名最多也就花了一半的時間用來學習,他就能在30多人裡面排到第五名;而第一名每天都早出晚歸去教室自習,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這一件事情上,也就第一名。雖然這不意味著第五名如果全力以赴地學習,就一定會成為第一名,但時,如果從第五名所學的東西就夠用了的角度看,毫無疑問後者更聰明。30年過去了,第五名的今天比第一名好太多了。

其實,第五名的今天很好,當年也很好。比起我們,他的學生生活相當豐富。他把大量的時間用在課外各種有趣的事情上,包括下棋和打麻將。大家不要以為清華都是一群書獃子,至少在我們那個時候,小房間住五、六個人,大房間住八、九個人。很多宿舍的桌上,都是長年擺著圍棋、象棋,或者麻將的。

當然,麻將屬於「不健康」的項目,在大學部生階段還不敢大張旗鼓,而到了研究所階段就囂張多了。那時,方桌上放一個毛毯,麻將牌從來不收。老師來了,四個角一提,或放在箱子後面,或放在衣櫃里,而平時老師不來的時候,麻將牌就大搖大擺地站在桌上。人手一齊,立馬開戰。我自己雖然不太打麻將,但對各路「麻聖」還是很尊重的。因為我一直覺得:麻將是個很鍛煉腦力的活動,只是感覺有點不夠高雅。

十幾年前,我去台灣訪問,承李志文教授的面子,司徒達賢先生和我喝了一個下午的咖啡。司徒先生是台灣留學美國的第一個戰略學博士,做過政治大學的副校長,有司徒大師的美譽。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我們見面之後先談了半個小時的竟是麻將。司徒大師先問我會不會打麻將,而後面的交流,很多都是藉助於麻將作例子。

真不要小看人的這個方城之技,其實,所有的戰略問題,在麻將中都有體現。抓上一副牌,先要看自己手中的這副牌,然後就要儘快在頭腦中生成一幅牌,那就是你要努力的方向,就是所謂的「願景」。在打牌的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著「內部資源能力分析」,再看其他三家的打法和路數,進行「競爭對手分析」。頭腦有「願景」,手中有「行動」,留意著各種潛在的「機會」。

「願景」一旦形成,不能僵化不變,但變化太快也會自亂陣腳。所以,一個人在前面打麻將,你在後面看他打牌,這個人的腦袋裡面究竟裝了多少麵粉、多少水,很容易判斷。人的這個能力,在程序化作業裡面常常被掩蓋,但是,處理意外問題時,高下不同,結果會天壤之別。

總之,麻將裡面的學問實在太大。打麻將時的很多決策,和企業里的競爭決策其實在情境上非常類似。所以,我很難想象:一個麻將打得好的人,會經常犯戰略性的錯誤。

頭腦清楚的人打麻將,有很明確的策略,穩定地指導著手上的行動:吃著上家,餓死下家,防著對家,一招一式都很有針對性。而腦子糊塗的人卻完全不知道他的行動所產生的後續影響,胡打一氣。聰明人可以明白地知道自己為什麼輸,而糊塗人贏了都不知道贏在哪裡。一個人坐在莊上,牌打到臨近結束,是決定博最後幾張余牌中的機會,還是索性放棄希望、只求不點炮、輸大錢,這個決策其實完全可以用來推斷人在做事時的風險取向。

麻將也是看人城府的好地方。李錦記的家業大興是在第三代李文達手中。李先生最喜歡打麻將,他和我說,他對人生的很多感悟都是來自麻將桌上。有人不露聲色,有人喜形於色。所以,李先生打麻將時一半看牌、一半看人。

總結一下,我總覺得企業在當下的選人機制太死板,太教條,會影響企業找到真正有潛質的人。所以,我建議企業應該在正兒八經的筆試、面試的同時,也組織應聘者搞個籃球賽,下下象棋圍棋,或者直接打上四圈牌。這樣,說不定可以發現更多的可造之材。至於用人單位的選拔內容還會影響到學生的愛好發展,如果大家有興趣,我以後再說。

——END——

文章非聲明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