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6歲的「北漂青年」毛澤東 | 五四

青春該如何度過?有人迷茫,有人糾結,有人躊躇滿志……小編今天推薦美國著名傳記作家羅斯·特里爾的《毛澤東傳》選摘,看看初到北京的青年毛澤東的生活。

毛澤東26歲生日前不久,他第一次離開家鄉湖南省。

《三國演義》描寫了三個豪傑,毛澤東和楊教授的另外兩個學生也自稱「三豪傑」。蕭瑜是其中之一。再一個是蔡和森,他來自毛澤東母親娘家那個縣,是個激進的青年。

1918年,楊昌濟離開長沙到北京大學任教。他從首都給這「三豪傑」寫信,談到去西方勤工儉學為什麼能幫助。新民學會討論了這封信。蔡和森代表長沙就赴法國勤工儉學計劃北上到了北京。毛澤東和另外20人於1918年秋也隨其後去了北京。途中先是步行,又坐船到武漢,隨後再坐火車到北京。

毛澤東本來就要去北京的。有了楊昌濟搭橋,《新青年》雜誌做中介,他已經進入新文化運動的外圍。關於北京出版的這份雜誌,他對蕭三說:「它有兩個宗旨,其一是反對古文,其二是反對舊禮教。」

北京看上去是個了不起的大城市,但毛澤東的境況卻不那麼好。很多大學生在中國小的小池塘里是大魚,但到了大學,感到又成了小魚。毛澤東就體驗到這種痛苦。他必須找個工作,否則無以度日。

楊教授住在北大後門附近的一所大房子里,毛澤東最初就和這所房子的看門人同住一間小屋子。後來他同另外七個湖南來的青年理想主義者在三眼井這個地方的一個大雜院里共同租住一間小房子。他們八個人並排睡在北方民居特有的炕上,空氣中散發著體臭味。毛澤東回憶那些像沙丁魚一樣擠在一起的夜晚時說:「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兩旁的人打招呼。」

毛澤東第一次來北京時的住處:

景山東街三眼井吉安東夾道8號。

北京物價比長沙高,買柴火燒炕使他們手頭拮据。每人有一件棉外衣更是不可能的。他們八個人合買了一件(這種棉衣對湖南人來講是罕見的,就像佛羅里達人罕有裘皮大衣一樣),在嚴寒中他們只能輪流穿。北京很快就變得寒氣逼人了。

在這個陌生的地方怎樣才能找到工作呢?毛澤東跑去請楊教授幫忙。毛澤東儘管很窮,但他在湖南上的是好學校,使他認識了一些人,也學會了想辦法辦事。楊教授給北大圖書館館長寫了一個便條:有沒有一個差事給一個參加勤工儉學運動的窮學生?

在閱讀《新青年》的過程中,毛澤東最敬仰兩位作者。他說:「他們一時成為我的楷模。」其中之一是李大釗教授,原來他就是北大圖書館館長。

毛澤東得到一份在期刊室的工作,月薪8元。工作是很卑微的,薪水也很少。整理書架,打掃房間,登記借閱者的姓名。對一個具有師範學校畢業證書、已經26歲的人來講,這簡直稱不上是一份工作。

北京大學紅樓。1918年8月至1919年3月毛澤東

在北京期間,曾在這裡擔任圖書館助理員。

對於北京大學,毛澤東不是來自長沙的一個出眾的學生,而只是把雜誌擺擺整齊的兩隻蒼白瘦弱的手。毛澤東回憶說:「我的職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

無論是在一個臨窗的三屜桌前忙碌,還是沿書架巡查,穿著褪色的藍布長褂和布鞋的毛澤東,不會漏過他眼前的事物。在借閱登記簿上,他認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物。「我打算去和他們攀談政治和文化問題,」他心酸地回憶說,「可是他們都是些大忙人,沒有時間聽一個圖書助理員說南方話。」

在大學的其他地方,他的處境同樣不好。他可以到課堂上去旁聽,但不能發言。有一次他貿然向胡適提了一個問題。胡適是當時出名的激進分子,後來成為著名的自由主義者,併當過蔣介石的駐美大使。胡適問提問人是誰。發現毛澤東不是一個正式在冊的學生時,這位激進而時髦的教授拒絕同他對話。

但是,毛澤東像水蛭一樣,對周圍任何好的東西都盯住不放。由於急切希望踏入知識界圈子,他參加了新聞研究會和哲學研究會。這的確是恰當的選擇,因為新聞和道德是他思想上主要的關切點。

他結識了一些新的人物,雖然他們之中沒有一個成為毛澤東較親密的朋友。這些人中包括張國燾,他出生於與韶山一山之隔的一個地主家庭。

的北方和南方在很多方面都有差異。毛澤東人生的前26年完全生活在南方的環境中。湖南和北京生活習慣的差別,至少像佛羅里達和蒙大拿之間生活習慣的差別一樣大:嚴酷的冬天,不同的口音,飯菜缺少辣味等等;但是除了客觀環境以外,更大的是心理問題。

北方是官僚傳統的發源地。這裡有很多官員和名流,他們認為苦力們除了出汗幹活以外,頭腦里不可能有什麼思想。他們與在韶山的田裡耕作的人們,如同隔世一般。

在1918年至1919年間,毛澤東有一種很強的地方性感覺。對於北京的生活方式,他終生有一種愛恨莫名的情緒,根子就是這年冬天種下的。然而,毛澤東也找到了他自己的北京。他常常獨來獨往,發現了北京及其郊區對他個人的吸引力。

那是從文學和古文物愛好的角度,他發現了他所喜歡的北京。他徜徉在公園和宮殿之中。在西山和長城,他去觸摸古代的石頭。他凝望著北海岸邊垂柳枝頭晶瑩的冰掛,回味著唐代詩人岑參的詩句,岑參在詩中生動感人地描繪了這種水晶般的冬天景象。這個湖南農家青年,更深地把自己同這一超越時代的文明聯繫在一起。

在這座首都,每周都有政治苦難發生。但毛澤東似乎只關心那些更基本的事情。「北京數不盡的樹木激起了我的驚嘆和讚美。」一時間,這個反偶像的長沙造反者,被喜歡詩歌、朦朧的山巒和古代傳奇的夢幻者所替代了。

毛澤東決定不去法國。蔡和森和長沙來的其他朋友坐船出發了,但毛澤東覺得有些障礙使他不能走。去法國的一個要求是學法語,而毛澤東卻學不好。此外,雖然這項計劃是得到補貼的,但每個學生仍然要支付一筆打折的路費,毛澤東已經負債纍纍,不好意思再向他手頭較為寬裕的熟人伸手借錢了。

*毛澤東一文不名的尷尬狀況,在少年學會組織的一次討論會上發生的一件事中突出地表現出來。「總是坐著空談沒有用處,」毛澤東突然激動地說,「我們必須行動。把你們的衣服交給我,我來洗……不分大小件,價錢統統一個樣。三天以後你們取回衣服付錢就行。」沒人吭一聲。最後,一個學生怕毛澤東太尷尬,就說:「明天你過來幫助洗衣服吧。我要看看你是不是做得好。」毛澤東洗了衣服,當然也得到很滿意的報酬。見Li Huang,《明報月刊》,HK,1969/6。*

或許還有對楊小姐的牽挂。毛澤東最近常在楊教授舒適的家中和新聞研究會的會議中見到楊教授的女兒。楊小姐是新聞專業的學生,也不打算到法國工廠去做工。

說到底,毛澤東之所以留在,是因為出國的意願不夠強烈。那些障礙之所以成為阻攔,是因為毛澤東並不真正相信他自己的,或許還有的,未來的關鍵在西方。他的思想集中在的傳說、的壯美和近年來受到的屈辱上。

1919年3月,環球學生會在上海

送別留法學生合影。後排右一為毛澤東。

講到放棄坐船去馬賽的機會,毛澤東說:「我覺得我對我自己的國家了解得還不夠,把我的時間花在會更有益處。」儘管他這話中有自謙和一本正經兩種奇怪的意味,但我們還是可以相信他提出的理由。他的基本態度早已定下,這一決定是自然而然的。同時,這一決定對未來有重要的影響:它強化了毛澤東的本土主義。

就在此時,在北京東南方200餘華里的天津,一名叫周恩來的青年人做出了相反的決定,越洋去了歐洲。在西南方的重慶,另一名叫作鄧小平的青年,也加入勤工儉學的行列,打起行裝去了法國。

本文摘選自羅斯·特里爾《毛澤東傳》,原章節題為《北京和上海的廣闊世界》。

《毛澤東傳》

掃描二維碼

進入購買頁面

《毛澤東傳》(上下)

掃描二維碼

進入購買頁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