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杜嶺城事(6):快門一聲響 西里扮新娘

SIX 快門一聲響 西里扮新娘

西里路一共1000米左右,被杜嶺街切成兩半。更難受的還是對向單行,這種對沖式交通設計,也就是老城區有一些。目的就是要把外地人繞蒙圈。

西里路也有特色,號稱鄭州市婚紗攝影器材一條街。

婚紗,我看的不多,畢竟一個大老爺們老盯著這玩意兒看也不是個事兒。當然我不會告訴你,每次從那兒過,看到漂亮的,我也會用餘光偷偷瞄幾眼。

攝影器材店,倒是去過不少次。我不是攝影發燒友,愛好者都稱不上。攝影水平很一般。用那個段子形容,我這水平基本是:變焦基本靠走,對焦基本靠扭,遮光基本靠手,虛化基本靠抖,測光基本靠瞅,防抖基本靠肘。

不過隨著智能手機拍照和分享功能的日益強大,拍照片用手機的多了,掛照片掛「圈」里的多了,數碼相機以及沖印市場都受到巨大衝擊。柯達樂凱富士什麼的死相凄慘。

遙想十幾年前,數碼相機開始走進櫃檯,短短几年時間便將膠捲相機殺的丟盔卸甲、棄械投降,然而又是短短几年時間,智能手機橫空出世,電話功能都已經成了一個小附件。這真是再次印證了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啊。

當然,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受影響的行業不僅此一例。小時候那些曾記錄我們美好時光、曾經輝煌的照相館也已難覓蹤影。上個世紀80年代初,照18英寸的黑白全家福相片要花810元,當時的月工資才3040多元。對普通百姓來說,能到照相館照相是一件很奢侈、很長臉的事。就這,逢年過節來照相館照相得排隊,有的人為了早點兒照,還託人走後門兒。

查閱一些資料,鄭州最早有照相館是1919年,第一家華光開業。後來照相館逐漸增多,到1936年,鄭州照相館發展到9家。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鄭州的多次轟炸和兩次入侵,工商業遭到沉重打擊,照相館只餘4家。抗戰勝利后,市場逐漸恢復,到解放前夕,各式各樣的照相館(點)有108家。解放后,照相業被視為奢侈性行業,在政府安排工商業發展輕重緩急的規劃中被排在第四類,屬於聽其自然的行業,所以經營困難,網點逐漸減少,1953年全市有門店的照相館只有19家,10人以上的店只有3家,多數為兩三人的夫妻店。

省會遷鄭后,鄭州市服務業的弱勢逐漸顯現,於是政府邀請了廣州服務行業的人員來鄭支援,其中照相業人員共有70多人,首批13人是從廣州老字號艷芳照相館抽調的,他們在二七路118號(一說為226號。二七路南頭路西,原二七攝影社)開設了鄭州艷芳照相館。1978年,又在二七路81號(人民公園東門對面)成立了鄭州市彩色擴印中心(現為艷芳攝影)。

提起艷芳照相館,很多鄭州人都印象深刻。「照相到艷芳 ,做衣裳到大昌,在當時,那和「星期天到哪裡去,鄭州亞細亞」的口號一樣響亮。

在艷芳照相館的那段黃金時代里,曾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朱鎔基等國家領導人及常香玉、陳裕德、鄧亞萍等文藝體育名人專門拍照。外地來拍照的顧客拍完后,往往要住上一兩天,等取了照片再回去。

時過境遷啊。對影像的需求,更多人僅靠智能手機即可滿足,只有一部分執著的「色友」還在堅持著對色彩的終極追求。隨著西式婚禮的盛行,婚紗攝影取代了原本單一的照相業務,就連艷芳照相館也轉型了。

無須感懷什麼,科技的更新就是這樣一日千里、時代的發展就是這樣日新月異,任何事物都將迎接歷史,也總會成為歷史!

來吧,攝影來杜嶺,婚慶找西里。

歡迎光臨!

圖文/馮可攀(杜嶺街道辦事處)

局勢編輯製作

掃碼關注局勢,看盡杜嶺城事

小杜嶺,大城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