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樂視、格力、華為三國爭霸,跨界造車誰佔先「雞」?

不少科技公司,甚至是手機企業均紛紛開始宣布造車計劃,到目前為止,華為、樂視、格力等企業均已經在造車這件事上有實質性的動作,一瞬間,讓一眾吃瓜群眾津津樂道,開始有所疑惑,難道不想造車的企業都不是好科技公司?

樂視

樂視反覆強調的「生態創新」,從視頻網站、電視、機頂盒到影業,再到新能源汽車, 可以說是互聯網產業鏈上的延伸,按照他們自己的說法就是:打破邊界,把不同的元素放到一個反應堆當中,產生化學反應,創造新元素、新價值。

一直以來業內對其造車計劃的質疑聲從未間斷,但這個看上去「有點扯」的計劃並沒有止於「畫餅」,2016年4月,樂視LeSEE概念車如其研製速度般緩緩駛出,2017年1月,Faraday Future 在 CES 上發布了首款「量產車」FF91,讓FF的造車計劃不再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樂視造車僅靠勇氣遠遠不夠,確切地說,這款車目前只能稱得上准量產,因為FF工廠仍是大片荒蕪之地,第二階段的破土動工尚未開啟。

而一眾娛樂明星為之捧場、點贊,無疑為當前負面新聞纏身的樂視和FF注了「正能量」。不過,無論是「量產車」的推出,還是明星的熱捧,都不能表示樂視的造車計劃已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畢竟汽車製造業是實體經濟,造車憑的是埋頭實幹、腳踏實地,最終需要得到市場認可,光靠明星效應解決不了樂視的難題。對於樂視而言,造車理想很豐滿,但卻需直面諸多「骨感」的現實。

格力

雖然自格力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以來,此事已經是「一波三折」。但當前的終止收購併不是終點,而是董明珠謀划新一輪併購擴張的起點。綜合來看,在發展戰略上,進軍汽車是格力轉型志在必得之舉。

去年10月底,珠海銀隆工廠已研發出多款新能源乘用車型,包括皮卡SUV、MPV及計程車、緊湊型轎車等,只要貼上格力商標就是格力汽車,就能上路甚至面向商家銷售。

格力多元化布局對傳統製造企業是有一定借鑒意義的,因為新能源汽車、工業製品、模具與自動化設備等產業都需要一定的門檻,一旦做強做大勢必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如此積極地跨界,做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不願錯過每一次行業變革,似乎也有著難言之隱。

過去30多年來,在已經出現多起家電企業橫向跨界進軍汽車行業的擴張,當前,對於格力電器,多元化擴張已經是一個「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新戰略,不管對與錯必須要幹下去。如果格力解決了電池續航里程的問題,大於500KM,且能很好解決質量及成本問題,相信會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華為

作為國內手機行業龍頭的華為,全球排名第一的通訊供應商,也終於按捺不住,有國外媒體爆料,華為正在考慮進入汽車領域,而合作對象極有可能是全球最多元化的整車工程與代製造商——麥格納。華為如今是人力和財力自然毋庸置疑,但畢竟隔行如隔山,傳統通訊行業出身的華為造車是否可行?

華為本身並不擁有研發和製造汽車的能力,與之合作的麥格納國際集團,則擁有從零部件、內飾供應、整車製造和售後一套完整的產業鏈,業內人士猜想,即便是和麥格納國際合作之後,華為自己也不會研發、製造和建廠。

最大的可能性或許是,華為這一次不會把重點放到新能源市場,極有可能與Google一樣進行戰略、設計和營銷,讓麥格納去建廠造車,最終讓一台掛著華為LOGO的汽車在馬路上行駛。

似乎每一家進入汽車市場的企業都不是悶頭橫衝直闖,都有較為完整的框架和思路,多元化轉型無可厚非,關鍵是要選對方向,畢竟新興業務發力之時就是各種陣痛到來之際。究竟誰會佔得一席之地,終究還是要讓市場驗證!

看膩了枯燥的汽車新聞?

漫魚妹子換一種內涵的方式......

車漫部落新聞視頻欄目[車頭條]上線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