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政策加力 儲能商業化進入提速發展期

《風電光伏發電的協同效益》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近日在京發布。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報告》由綠色和平北京辦公室聯合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以及卓爾德環境研究(北京)中心等機構,歷時一年共同完成。

《報告》主要採用了文獻研究和情景分析法,綜合國內外風電和光伏發展形勢、技術進展、支持政策等資料,提出從基準年份(2015年)到目標年份(2030年)宏觀經濟情景以及不同發電方式的成本變動情景。

同時,《報告》基於電力系統現狀、低碳減排的國際承諾以及保持電力系統運行成本最低等限制因素,構建了2030年電力系統的發展情景,並在該情境下定量、定性地評估風光發電所帶來的能源、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

風、光發電對就業的拉動效益日益顯現

經歷了近十年的高速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風電、光伏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位於世界首位。

與此同時,風電、光伏行業的發展創造了一批技術要求高和服務水平高的崗位,涵蓋設計材料、設備製造、電力和自動控制等多個領域,目前風電和光伏帶動就業的優勢正日益凸顯。

《報告》顯示,目前風、光行業的就業係數分別為0.0114(人/萬元)和0.0140(人/萬元)。

《報告》指出,一個行業產出水平的變化不僅影響本行業就業的波動,還會通過產業之間的相互影響引起整個經濟系統內各個行業就業發生變化。風電和光伏產業橫跨第二和第三產業,涉及新材料、製造、電力和自控等多個領域,可以創造非常可觀的就業需求。同時,風電和光伏行業對高科技和技術工藝的需求也為進一步提升就業人員的技術素質提出了要求,可以促進就業人才的部門間流動以及就業人員素質的提升。

《報告》預計,2015~2030年期間,風電和光伏的發展速度將對直接就業有進一步拉動。預計在2030年,風電和光伏發展所帶來的直接就業人數分別將達到136萬和103萬人左右。

此外,由於行業之間的關聯,風電和光伏除了帶動行業本身發展的直接就業外,還會帶動其他行業的就業水平。預計到2030年,將會間接帶動就業人數接近530萬人,綠色就業的帶動效益將愈發明顯。

風電、光伏的節水效益顯著

除了拉動就業需求外,風電和光伏的節水效益也正在日益顯現。

《報告》顯示,的煤炭資源和水資源多呈逆向分佈,煤炭的開採、洗選和發電環節都高度耗水,過度取水會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巨大傷害。

與煤炭相比,風、光發電不僅在污染物減排方面具備優勢,而且其用水量也遠遠小於燃煤發電。

據介紹,該份報告根據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估算出不同冷卻類型機組所佔的份額,從而得出燃煤發電的平均耗水量。隨後通過大量文獻調研,確定目前風、光發電全生命周期和發電階段的耗水量。利用風、光發電和煤電耗水量的差值,計算出與煤電相比,其節約水量具體數值。

結果顯示,無論從全生命周期角度還是發電階段角度來計算,風電和光伏都具有巨大的節水潛力。

《報告》顯示,單發電階段節水量在2030年就將達到20.41億立方米。若從全生命周期角度考慮,風、光發電的節水量則更加可觀,將在2030年達到35.85億立方米。

在水資源壓力極高的西北部地區和華北地區,風、光發電在2030年的節水量分別可以達到10億立方米和8億立方米,而上述地區又恰好是極度缺水地區,所以風

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首次明確儲能在能源產業中的戰略定位,提出未來10年儲能領域的發展目標並強調儲能的5大任務,引起業界關注。有業內人士表示,這無疑預示著儲能春天來臨,相信會有大量的企業湧入,而儲能市場也因此進一步打開。

國家對儲能重視升級

《指導意見》提出,儲能是推動主體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關鍵技術;是構建能源互聯網、促進能源新業態發展的核心基礎;是提升傳統電力系統靈活性、經濟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這是一份比較詳細、全面的解讀方案,比此前的儲能文件要完善、清晰得多。」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大連融科儲能副總經理張華民表示,《指導意見》對儲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智能電網建設中的作用表述清楚。對儲能在參與電網調峰、調頻、備用、需求側響應、黑啟動,以及推動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變中的重要性上升到很高的高度。

「一定要看到儲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比如去年因棄風、棄光、棄水導致的電力浪費就達到1300多億度,三峽電站一年的發電量是800-900億度,其中的浪費可想而知。因此要治理霧霾、杜絕可再生能源的浪費就要支持儲能發展。」張華民說。

《指導意見》的出台,在北京睿能世紀首席執行官(CEO)牟鏐峰看來,是在去年6月出台的《關於促進電儲能參與「三北」地區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基礎上更進一步體現。「是從推動儲能產業發展的角度制定的綜合措施,包括技術研發、應用開發、補償模式和機制、市場建設等方面,綜合提出指導性的意見。我認為如果說去年的通知代表國家能源局對儲能技術的『認可』,這份文件則代表國家能源局對儲能技術的『期望』。」

近年來儲能呈現多元發展的良好態勢:抽水蓄能發展迅速;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超導儲能和超級電容,鉛蓄儲能、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液流電池等儲能技術研發應用加速;儲熱、儲冷、儲氫技術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儲能技術總體上已初步具備產業化的基礎。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年底,電力儲能裝機總規模約24.2GW,占電力總裝機的1.5%,其中化學儲能189.4MW。2016年以來,化學儲能項目進入加速建設階段,年增長率超過34%。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儲能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儲能由研發示範向商業化初期過渡,「十四五」期間實現由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儲能發展涵蓋5大主要任務:儲能技術裝備研發示範工程、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提升工程、電力系統靈活性穩定性提升工程、用能智能化水平提升工程和儲能多元化應用支撐能源互聯網發展工程。

在申萬宏源新能源分析師韓啟明看來,《指導意見》提出的兩階段目標以及實施重點示範工程很切合實際。「第一個階段實現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目前來看已經達到;第二階段要實現規模化發展也可行。因為任何行業的發展,隨著規模效應、成本降低等推動,終將迎來規模化的發展。」

更為關注補貼、補償機制

儲能技術近年迎來大發展,但與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對儲能補貼不同,對儲能技術沒有相應的補貼且缺乏配套支持,成本高、經濟性差成為業界繞不開的話題。

對業內普遍關心的儲能補貼問題,《指導意見》多處提及。提出將先進儲能納入可再生能源發展、配電網建設、智能電網等專項基金支持範圍,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研究出台針對性補償政策,研究建立分期補償和補償退坡機制,同時建立儲能等靈活性資源市場化交易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

在牟鏐峰看來,《指導意見》中多處提到補償,這反映當前儲能技術在電力行業推廣中面臨的核心問題,即儲能技術價值得不到合理的收益體現。「而在當前電力體制下,採取補償的方法可能是短期內比較有效的培育市場的方式。」

「這份《指導意見》介紹得很全面,但仍需具體細化,進一步明確待遇細則。比如儲能在容量市場,作為調峰電站,要參考抽水蓄能,一定要有配套的細則出來,企業才能更好地操作實施。」張華民表示,「希望國家儘快出台儲能補貼,要認可儲能的價值所在。」

「《指導意見》對儲能行業發展給出非常好的定位和規劃,關鍵在於這些宏觀政策如何落地,比如行之有效的補貼方式。現在北京市發改委新能源處正在研究微網儲能補貼,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等相關主管部門都在研究儲能相關補貼政策,如果順利的話,今年可能就會出台。」北變微電網總工程師孔啟翔透露。

加速制定儲能行業標準

《指導意見》提出,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還存在較大差距,除政策支持、研發示範、統籌規劃不足外,技術標準不足也是一大掣肘。

《指導意見》還提出,僅個別儲能技術標準,尚未形成產業標準化體系,更談不上根據標準對儲能產品進行檢測認證,不僅制約了儲能產業規範化和規模化生產,也降低了市場用戶應用儲能技術的積極性。

為此,《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加強儲能安全與環保政策法規及標準體系建設,儲能系統開發應採用標準化通用性及易拆解的結構設計,協商開放儲能控制系統介面和通訊協議等利於回收利用的相關信息。

「從這份文件來看,目前來看最切實可行的是監管層聯合制定儲能技術標準。」韓啟明認為,「儲能商業化要加速發展,就必然需要額外助力,比如專項財政,但是補貼何時出台尚屬未知,相比之下,標準容易做。現在投資主體較少,標準化問題還不突出。但隨著儲能發展快速提升,對標準的需求將越發迫切。」據了解,目前已經有獨立的第三方開始制定儲能標準。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電力儲能裝機總規模約168.4GW,佔全球電力總裝機的2.7%。作為全球儲能市場中的重要一極,隨著儲能的政策力度不斷加碼,市場機制逐步理順,多領域融合相互滲透,裝機規模快速增加,儲能無疑將迎來一片奼紫嫣紅。

、光發電的節水分佈與缺水地區高度重合,其節水效益在缺水地區更為顯著。

風電和光伏降低了能源行業准入門檻

《報告》指出,化石能源開採和生產需要大量資本,准入門檻高。在乃至全球範圍來說,傳統能源從開採到發電,基本是控制在國有企業手中。為攤薄成本,煤炭開採多追求規模效應,相應的燃煤發電也多為集中式大型地面電站。電力從發電廠到終端用戶的傳輸也是單向且不可逆的。個人在這樣的電力體系中基本沒有可以涉足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恰恰是風電和光伏打破了傳統能源的地緣因素,降低了准入門檻。

《報告》顯示,在,風電、光伏為更大範圍的中小企業與公眾參與能源事業提供了可能。能源行業主體的多元化,有效地促進了全社會對能源行業的參與度。眾多中小企業的出現和活躍也為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進步提供了適宜的土壤。

從2015年相關統計數據來看,「中央五大」仍然佔據著主要的風電市場份額,民企雖佔據份額較少,但高於地方國企。而光伏領域,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則各佔據半壁江山。

《報告》進一步指出,目前獨立光伏的發展還打破了傳統電力生產和消費分離的模式。用戶在市場中定位已經由原來簡單的用能者變為動態產消一者。雖然從目前的投資結構來看,風電和光伏發電中相當一部分的投資依然來自於國有資本,但風、光發電的特點決定了未來其是促進能源行業主體多元化的主要力量。這種角色的轉變將對能源系統的演進和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